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的读后感10篇

2018-03-01 20: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的读后感10篇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是一本由达达令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一):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

  我是在非常焦虑情绪下拿起这本书的,而我当时的状态就是,我因为害怕来不及而寝食难安。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有这种时候,这两年的我,常常处于一种对未来恐慌中,我害怕很多很多的来不及。喜欢旅游,怕自己有生之年来不及走完这世界;想要读研,又觉得自己已经太老了;想要了解各国历史、各地风俗,又觉得要看的书实在太多了;想要在工作领域变得专业,却害怕自己的学历经历都不能实现是的,我想要的很多,所以我常常焦虑。

  看完这本书,我第一个想起的场景是今天早上面试的一个求职者,一个男生,从他的自我介绍以及回答问题过程中,我知道他对我们公司、行业没有一点了解,而想来的原因,只是自己想有不同的工作尝试,很显然,他是没有职业方向,最后我问他是否有问题要问我,他只问了一个,就是工资多少,我在心里pass了他。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收到了他发的QQ信息,说自己很喜欢所以想尝试,我回了一句,“即不了解,何来喜欢呢?”。我知道他有一些慌了,不知道是因为觉得面试没表现好而慌,还是对自己没有目标而慌。

  最近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我总是害怕来不及?在面试了一些很迷茫的求职者过后,我似乎有点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我的害怕和恐惧也许仅仅在于没有方向,我有那么多想要去做的事情,而我却没有真正的去想过实现它们的方式,我只是一味焦躁此刻的我什么也没有实现,却没想过我是否有真的努力、真的去做。像本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痛苦来源于想太多做太少,因为我们没有实实在在走在实现它们的道路上,所以我们慌张不已。

  而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是,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知道了这个答案,怎么做不就显而易见了吗?而这个问题却是何其无解啊,我们每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一会儿喜欢旅游、一会儿喜欢宅,一会儿想要走向事业巅峰、一会儿又觉得这样安安稳稳一辈子也挺好,一会儿喜欢都敏俊、一会儿变成了宋仲基,我们今天锁定的目标也许明天就面目全非了,所以我们怎能不慌呢。

  我们所有的来不及,都是因为和那些既有结果对比,我们看见当年成绩不如我们的,如今已经出任CEO赢取控白富美了;当年男朋友都没有的人,如今二孩都怀上了;我们发现周遭人都比我们过得好,所以我们急了。其实这样的来不及一直都在,高中时你学姐考上北大,大学时你的学长签了五百强,而你的一切还是未知,可那时候你不会慌,因为那时候周围有一群人和你一样,而现在的不同在于,此刻,你突然发现,慢慢的,这条路上只有你了。

  既然现实这么残忍人生这么艰难,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达达令找到了自己的出口:1.多和乐天派有能量的人在一起;2.尝试一个人独自;3.给自己的生活制造惊喜,哪怕它起来微不足道;4.让自己吃饱睡饱;5.每天做一些小的改变;6.定期放松。她说当不以快乐目的、不去刻意追求某件事的时候,反而能感知最大程度幸福——关于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当我认真去看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时,当我专注的听一首歌时,当我努力的想要举起20KG的杠铃时,我是快乐的,因为我享受当下。从这一点感受出发,我也给工作找到了出口,每一件事,我都尽量去做到当下的最好,不懂的、我赶紧去学,同一件事情、开始推敲有没有其它的思路,然后慢慢的我不再慌张了,虽然我知道,当我的目标发生变化后,我又会害怕,但我已经知道了解决办法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二):鸡汤并不能改变一切,只能提供前进的力量

  在各种励志书、“鸡汤”文泛滥的当下,很多朋友经常跟我说,现在已经对“鸡汤”免疫了,再也不看“鸡汤”文“鸡汤”书了,一副对“鸡汤”深恶痛绝模样。每当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沉默一会儿不说话,等到这个话题带过去了再开腔。因为我和说这种话的朋友意见相左、态度不同,可我尊重他们表达意见的权利,不想因为这点伤了和气。

  在我看来,当前市面上的励志书籍虽然良莠不齐,但并非所有的励志书、“鸡汤”书都没价值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并非正确的态度。

  错的不是鸡汤,而是很多人以为鸡汤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鸡汤,从来只能提供刺激你的动力危机感,通过驱动自己采取行动改变当下,才能取得疗效。单纯地读“鸡汤”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就好像你喝真实的鸡汤并不能治病,只能给身体提供更多营养,让身体更加健壮,免疫力增强,从而改善气色而已。

  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刚入职场的时候,曾有一碗非常正能量的浓“鸡汤”给了我比较大的帮助,那就是“特立独行的猫”煲的“鸡汤”。如果不是她的文章的指引,我也许会在职场上走更多弯路

  如果说“特立独行的猫”是一个职场前辈无私分享的工作心得,还有比较大的价值,可达达令和自己年岁差不多,我为什么还要看这本书呢?因为我想看看这个跟我同龄的女子,是如何克服内心的摇摆与软弱,在深圳这个大城市坚持下来,并且一步步走向成功。我想找到差距,刺激自己,推动自己用更努力的姿态不断向前。

  虽然我一直觉得努力要源于内心需要,进步要出于内心驱动,但人总是有一定惰性的,总需要一些“鲶鱼”来不断刺激自己保持着前进的动力。不然只能像坐井观天青蛙一样,做着一份不痛不痒的工作,还自以为很有成就、做得很好;又或者像温水里的青蛙,在安逸中退化,最后在温度升到极限时,逃脱无力。

  达达令的这本书绝对能给人警醒。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91年出生的女孩,早早就当上了总监、买了宝马然后又卖掉去全国各地旅游的潇洒故事(当然,这是达达令的朋友);在这里,她也会毫不吝啬分享自己的一些沟通心得,以及工作心得;她也会善意提醒我们要经常自省,每到一个新阶段,都要让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升华,而不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她也会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在必须足够努力,才可以为你将来积攒资本,让你工作得实在不爽的时候,有向老板喊出“老子不干了”的底气,也就所谓的“F-K you money”。真的非常真性情我喜欢

  金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看看别人如何努力为自己实现财务自由努力奋斗,就好像给自己找了一个并肩战斗战友,奋斗起来也就更有激情和动力了。

  那些在为实现财务自由的“F-K you money”的“同行”们,不妨停下脚步,从达达令的思考中找点借鉴吧。

  不可以迷信鸡汤,但可以作为支撑自己的力量。很多问题在别人那里找不到答案,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和借鉴。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三):没有什么是来不及的

  前几天有个网友微信公众后台问我:“鹿先生,我二十二岁了却至今没恋爱过,你说我是不是不正常?”

  我回他说:“即便一个人八十岁没恋爱过,我也不会觉得不正常。你只是还没碰到那个和你相互吸引的人而已啊,别胡思乱想。”

  事实上,这并非偶然事件,我还经常收到诸如“我女,三十了婚姻遥遥无期,连个对象都没有”“好想恋爱,我不想继续单身了,现在要是有个人向我求婚,只要看着顺眼,我肯定就立马从了”“我该如何尽快过上我想要的那种生活”等内容的豆邮,甚至……我还收到过“我想赶紧怀孕,你说我该怎么办”的微博私信……

  通常情况下,我乐意安慰、开导他们一番,但其实道理就是那点道理,他们自个儿心里也明白,只是需要另外一个人再告诉他们一遍,得到某种“确认”。而我在回信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还长,你着什么急啊?耐心一点儿,好好过眼下的小日子,把自己拾掇像样了,想要的总会有。”

  说的次数多了,连我自己都烦了呀。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绝大多数人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追我赶,忙着拿外界的种种标准比对、衡量自己。对比产生差距,差距娩出焦虑,结果越焦虑越纠结迷茫,越毛手毛脚,越惊慌失措原本平静的心被搅成一锅粥,原本简单美好的生活愿景蒙上厚厚一层灰,动不动就质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却不知,很多压力和不痛快,其实都是自找的。

  人比人气死人,与其拿别人的人生当样板,不如在扎扎实实的生活中搞明白自己,琢磨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道理来。

  而达达令的这本《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就是送给所有焦躁不安者最好的礼物

  我不熟悉达达令,但能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出她的积极和努力。书里的文章平实好读,没有华丽的词藻,也看不出情节的编造,就像个生活里的朋友,给你讲讲她成长中的故事,让你明白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都经过了怎样正确的努力,如何在波谲云诡的生活里练就一份处变不惊好心态,怎样在焦虑的世界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不慌张的活法

  就像她在书中说:“我依然不够快乐,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但是写下这一句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平静的。因为我已经学会接受自己不快乐一面,也接受人生是一场修行这个道理。我依然会热爱生活,依然会努力拼搏,依然会经营好每一个人生项目。”

  或许她依然平凡,但至少她足够清醒,懂得享受生活平淡。这一点是我需要向她学习地方

  是的,没有什么是来不及的,只要你调整心态,现在才是最好的开始。

  希望你也能从她的文字中收获那种可贵的平静,以端正的心态去面对、理解、接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不紧不慢地投入自己的热情和努力,耐心等待汗水眼泪开花结果

  加油!共勉!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四):所谓生活的真相

  看完达达令的《为什你总是害怕来不及》,给我一种豁然开朗感觉

  她在“没有哪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一文里提到:这个世界太过于慌张,很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事实却是,那些我们看起来轻而易举机会,背后都有在点点滴滴积累

  这个观点,我自己是非常认同的。你们有没有发现,那些在你看来非常牛逼人物背后其实都是经历过很苦逼的一段。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是凭空得来的。背后一定是付出过很多很多的努力。就如达达令一样,她能写出这样发人深省的文字,是因为她自己坚持写了14年的日记。你看到没有,都是先要有积累,才能有资格谈成功。再比如,我关注的一个公众号沈万九,他之所以能成为简书的签约作者,是因为他自己也默默的写了6,7年的文字。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这句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在这个节奏比较快的时代,每个人的心态都比较急躁。很多人会因为努力了一段时间没有看到效果就想到了放弃。我们都想太快的成功了。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一定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吧?达达令在文中写到: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很多人宁可把精力花在焦虑这件事情上,也不愿意自我分析半点,很多人之所以老说自己不喜欢什么,不知道该干点什么,那是因为他总是把自己想的一无是处,或者不愿意接受太低的起点

  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我们都不愿意认认真真的去对待每一件小事,不愿意自我剖析,不愿意从尝试,不愿意开始。你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运气交给鲤鱼。当然过不好这一生啦。

  她也在“所谓生活的真相”一文里写到:“励志故事总告诉我们,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但生活的真相是,很多人一开始就有了你所不能拥有的东西,等你努力一些的时候,他们也在进步,于是你觉得永远也赶不上他们。”

  这个逻辑听起来很忧伤,既然这样,那我们努力还有什么意义?我自己的答案就是,人生来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资源教育背景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努力的目的不是和那些一开始就超越你的人去比较,而是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我一直都觉得真正的努力不是你某天看了那篇文章突然就干劲满满,然后就风风火火的照着别人去做。而是你内心有迫切想变好的愿景。这样心里才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支撑你走下去的力量。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知乎上朱炫说:“生活没有什么唯一的真相,如果说非要下一个定论,所谓生活的真相,一定是让你我过上不同的人生,填满这个原本百无聊赖的世界。”

  励志的故事向来鼓舞人心,励志的故事也经常误人子弟。所以你在看完那些励志的故事以后千万不要冲动的去裸辞,去旅行,去学故事里面的主人公。这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态度。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应该是理性的去分析,而不是凭一时的热血与冲动。

  二三十岁的我们,总习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害怕一切来不及,究竟是世界慌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乱了心?

  其实,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来不及,来不及的只是我们这颗心。与其总看着别人,不如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那些属于你内在的强大力量,那些你从别人故事里重新组建过的价值观,就是让你对抗这种“感觉一切都来不及”的力量所在。

  这是达达令在书中所表达的最重要一点,我同样也送给你们。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五):你年轻,丢的起

  《为什么你总是怕来不及》书评:你年轻丢的起

  第一次看达达令的文是大一刚开学不久在one一个上,文章名字已经忘了,说的是对于当下年轻人逼婚催婚成疯的态度,同事刚毕业一年就着急结婚,害怕被剩,写的深入浅出,文章很长又耐看,而且看得懂。至少举了四五个例子,还引用了王朔,冯仑,韩寒的话。我当时半夜看的,睡不着,看的很细,又在下方看到她的公众号“她在江湖飘”。不过瘾,又看她公众号里的文章。大多都是帮你正三观有金句,写的都是刚刚步入职场一两年年轻白领或者在校大学生的烦心事迷茫事。非要说是鸡汤也不反驳,反正我每次感觉负能量时候都会看达达令这样的文章来加管儿鸡血,继续上路。

  之前最低谷的日子就是我退学时候,看过豆瓣meiya的书《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还买过送同学。第一次在ONE上看达达令的文章时候感觉行文是如此的像。达达令的文章大多都是围绕刚刚上班一两年的年轻白领,或者追忆大学时候的自己或是同学,或者自己当年还是职场菜鸟时候的经验。然后引申出一件事,也许是你抱怨工作,也许是你抱怨爱情,也许是你抱怨出身,然后借这个小案例达达令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论点论据论证的非常漂亮。

  《为什么你总是来不及》这本书收录了达达令二十多篇公众号的文章,而又看完这本书发现基本所有文章最后的论点都指向一个:独立。可能不同的是独立生活或者独立思考,但是最后都是指向人格独立这个论点。比如《一个人这些年》里说的去对抗孤独。比如《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里说抱怨是没用的,真正解决问题是行动。比如《失恋大过天》里闺蜜向作者倾诉自己失恋的事,达达令就说你先哭一会吧,待会再聊。。。。说的更多的是教他人走向成熟,充当的是一个知心大姐姐。大量的提如何走向成熟如何内心成长方面的内容,也是她公众号的年轻受众所乐意看到的,也是运行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吧。刚刚步入职场或在大学里的年轻人都是焦躁不安的。在我们这个年纪,想收获的太多,不论精神还是物质,不论内心还是世界,都想拼命去征服。七八点钟的太阳是最心急的,急着去尝试,急着去拥有,去拥有整个世界。

  罗永浩在他的演讲里提过:“不知什么时候起人都开始反鸡汤,虽说那些励志成功学并未对人类的进步所有起到过什么实际性作用,但有时候它能给你其他书做不到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在你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的时候像一剂兴奋剂一样让你暂拾信心,热血沸腾。”这些兴奋剂当然不易长期服用,但是当你想放松下,听一个有经验文笔好的大姐姐谈谈人生关于理想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不至于只能深夜里回想起白天的一切,只能听见自己梦破碎的声音。

  罗永浩也对成功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全世界的成功学书籍,出了几亿种,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年少时轻狂不羁,还曾为成功学跟同学辩驳过:“你说成功学是垃圾,你说孟子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是不是成功学,你说《中庸》里,’人十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是不是成功学。。。”现在想想都觉得脸红,那个时候真是幼稚,但是回想起来觉得也是,每个阶段每一个幼稚的自己才会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谁也别想能躲过什么。初出茅庐,就必须承认自己鲜嫩无比,要学的还要很多。读两本纯天然无公害的鸡汤书不丢人。

  你年轻,丢的起。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六):不是来不及,而是到不了

  文/何德恺

  因为工作比较忙,最近一直抽不出足够的时间去酣畅淋漓的看完一本书。但是这本书,我在拿到的那一刻,就有一种急切读下去的欲望。

  名字是我喜欢的,封面是我喜欢的,作者也是我崇拜的,里面的内容也是我所期待的。

  用了三天时间,我吧整本书通读了一遍,然后又零散地翻看了好几遍。说不上爱不释手,但总觉得像是偶然发现的一个惊喜,一时间不舍得丢下。

  很多人在看到书题的时候,总会认为,作者想要阐述的是,你还那么年轻,时间依旧尚早,甚至人生才刚刚启程,为什么要急切地把自己推向一个急迫的情绪当中,不如放下步子,缓慢前进,而自己想要的一切,终将会持续到来。

  一开始看自序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因为毕竟,我们刚出校园,朝气蓬勃。所有美好的、残酷的事物都还在后头等着呢。那么急切地去往这个社会最艰涩的一面,总觉得既潦草又匆迫。

  其实在看完书的时候,我是另一种看法。我们岁月绵长不可否认,我们年轻气盛也并非有错。但是所有的心安理得,所有的相信美好,都只是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之下,那就是你应该足够的拼搏和持之以恒。而这样的平和才是岁月应该赋予你最安稳祥和的姿态。

  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为不平凡的人,我们也并非一定要出类拔萃,成为大家膜拜的对象。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梦想,要有改变现状的心态和前行的渴望。或许因为太多人整日把梦想挂在嘴边,说得烂俗,而再次提起这个词的时候,不自觉地都会感到莫名地羞赧。但是梦想真的不烂俗,真的不普通,也真的不可耻可笑。你坚信着,并日复一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之前以为那么遥远触不可及的东西在那一瞬间突然就变得触手可及了。

  那些大多数跟着别人自以为与众不同的人,嘲笑着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那么多人坚信着梦想。他们自认为通透,自认为看清楚了这个世界的庸俗和现实,自认为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而所谓的梦想,都只是用来自慰的借口。

  其实,最主要的是,他们因为失败了太多次而变成了迷惘消极的人,或者是因为没有历经世事而把道听途说当做真理的自大狂。

  你都没有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过,凭什么说它不现实;你都连说起它的时候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凭什么说它庸俗;你都没有认认真真地把它当做一场艰难的战役来打,凭什么说它可笑。

  所以,在年少不懂世事的当口。我们可以步履缓慢的行走,可以不急不缓的前进,也可以不用怕那些该到来的东西不会降临,甚至可以迷茫无知一阵子。但是方向一定不能错,前进的步子一定要坚定,目标一定要明确。

  那些看起来在同龄人中好像已经唾手可得而你依旧无能为力的东西,比如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辆还不错的车,有一套价值不菲的房子,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跟薪水。其实并不是你得不到,或许只是因为此刻的你真的修为尚浅,资历尚薄,甚至或许是天赋稍逊。但是这一切,都会到来的,你要相信。只要你把生活过得踏实安稳,努力上进。不那么虚浮,不那么焦躁。即使安安稳稳,平平缓缓地度过这一生,这一切也会在未来的几年里都会来到你的生命之中的。

  所以,并不用害怕来不及,或许只是此刻因为自身或者客观的原因,那些想要到达的地方和领域还到不了。不过终有一天,在你踽踽独行中,它们都会以不一样的方式走进你的生命当中。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七):鸡汤无用,但励志永远有效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渐渐开始走向另一种生活,经历另一种不安与挫折。有些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登上了富豪榜;有些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周游十几个国家;有些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结婚生子立业成家;有些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在我们梦想的人生中走出了一路繁华。

  可我们呢?刚刚大学毕业,领着微不足道的薪水勉勉强强的养活自己,在押一付三的月租面前局促不安。和我们同龄的很多人都开始享受人生的美好,而我们还在人生的风雨里晃荡飘摇。有句话叫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当你身边曾和你一样境地的人都已经开始养家养花养孩子,你急不急?

  有一天我上厕所的时候遇到公司老总,他对我说:“我看了你最近写的几篇文章,写得不错。不过呀就是缺少了些生活还有阅历。年轻人没事就多出去走走转转,长长见识多沉淀沉淀对你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会很有帮助。”

  我们总想走的快一些,步子再大一些,这样我们就可以追赶上别人,除了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不被别人比下去。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害怕来不及?为什么别人可以走的不疾不徐?

  别人在图书馆读书的时候我们在床上睡觉;别人顶着上司的臭骂做兼职的时候我们在微信上聊骚;别人在我们梦想中的未来路上一步步前行的时候我们在网吧里抽着烟打着游戏肆意喧嚣。别人已经在远方的路上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猛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毕业工作,要养家糊口了,你才发现世界仿佛突然变了一个模样,不再如同过往那般温柔善良,于是忍不住想,为什么别人的人生总是那么顺利?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真正开始对生活的做出选择。很多人会跳出来劝你,告诫你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告诫你要像别人那样成家立业。对于自己的现状充满不安与不满,你开始接受别人的观点,想要大步走到别人的世界。像一个陀螺一样, 在四面八方的建议里转到压抑,转到不能自已。你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你却从来不想成为你自己。你觉得别人过得很好,于是你努力向别人的成功靠拢。但是这很可怕,努力逃离自己所在的轨迹走上复制别人的人生,像是在逃脱奴役一般。但你不知道的是,从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以往你的人生都在被奴役。

  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就像是没有一种人生是风雨不惊的。这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这是我们从未肯正面的人生事实。人生的道路很长,你应该学会在孤独与不安中静下心来,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在你每一时每一刻的经历与见闻中汲取能量,你要相信你稳稳走下的每一步都不会骗自己。就如同达达令在书中对他的同事所说那样:吴晓波,这个口口声声喊着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男人,他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和《浩荡两千年》的企业史三部曲,他也用十年时间把蓝狮子从无到有,打造成中国目前最大的原创财经出版机构。你只看到了吴晓波说的“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这句话,可是你别忘了他还说过,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你的那些“美好”又在哪里呢?

  我想起曾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视频——《我今年,二十七八岁》。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

  起床的时间从中午12点变成了早上7点,睡觉的时间从凌晨变成了晚上11点。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

  亲戚朋友你考试考了几分,而是问你现在一个月工资是多少,结婚没有。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

  聊天的话题从网络游戏变成汽车,房子。

  吃饭的时候,讨论的往往是他准备结婚,她哪年结婚了。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

  每天不再感叹学校作业有多少作业做不完,开始感叹油价,房价涨得有多快,股票是涨还是跌。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

  不再乱买东西,月底开始算计,这个月还了信用卡,开销多少,还剩下多少,该开始攒钱买房子了。

  很快我们也将会是二十七八岁,或者我们已经是二十七八岁,我们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达达令在书中说:一辈子很长,不要轻易给自己下结论。那些以前让我着急的事情,如今想来就跟升级打怪一样,每一次出现的时候都让我胆战心惊,但是一旦过了这一关又觉得也就那样。但你不能让这样的人生周而复始,在下一关来临的时候依然没有做好准备,然后再次以一无所知的姿态面对自己的胆战心惊。只有你在每一关的胆战心惊中定下心来,汲取你所经历的磨难中的经验与力量,在面对下一关的时候,你才会走的看起来波澜不惊。人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度过的磨难往往会成为自我标榜的炫耀。但你要知道,磨难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们不能静下心来从中学会慢慢成长,那所谓的磨难的意义,不过是我们自怜自艾所附加自我安慰的理由与借口。

  励志的故事向来鼓舞人心,但励志也会误人子弟。所以当你看完达达令的故事,千万不要冲动的辞去工作;当你看到达达令旅行,也不要马上动身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磨刀之时,不误砍柴之功。而我想在这样一本书中,达达令其实并不愿成为我们的心灵导师,而想要成为与我们相互对照,与我们经历了相同的挫折、挣扎、迷茫与困惑的镜子。如果我们走的晚了些,那么不妨走的沉稳些,因为人生不是急的来的,有的时候你越着急,你便会越失望。走的早些有走得早的风景,走的晚些有走的晚的不同。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但这不是要你不努力,只是要你学会一步步走路。只有学会了走路,当我们跑起来才会有轻快的脚步,因为人生,真的无须那么用力。

  鸡汤无用,但励志永远有效。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八):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

  我看过很多类似的畅销励志书,还有那些成功人士的传记。以前的我总会大呼佩服,记下那些努力奋不顾身的细节,仿照行动,希望可以成为那样厉害的人儿。可是渐渐长大了,体会到那些鸡汤励志故事背后放大的效应,也就慢慢远离了这些书籍。

  也许是吸引力法则的缘故吧,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达达令的文章,被其中细腻而又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故事所打动。通过互联网对作者了解得越来越多,我看到了一个在偌大世界里积极思考三观,用心经营自己江湖的平凡姑娘。

  而我就是像达达令一样,家庭普通、内向敏感、却期待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的人。让我激动的是,每次我感到困惑和迷茫的时候,点开公众号总能得到一些启发和反思。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遇到的很多迷茫困惑类似,当下的时刻自己难受得要命。如果这时有一个人说自己的经历,不求得到人生的方向,能够得到启发也是幸福的事情。

  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全书,内容依旧是达达令的风格——碎碎念却又内含一些逻辑思维。那些平时我不会在意的生活故事,在达达令的文字下有了另外一番理解。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便是那些达达令自己或周围人经历的故事细节了。

  在我眼中,不仅要读别人的故事,把自己的人生书写成一个厉害普通人的故事才是关键。

  所以写下第一篇书评,这是我行动的第一步。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九):时间看得见

  定价三十八块,不止是略贵。个人感觉内容并不值三十八块,有借鉴意义。摘录几个小点:

  关于怎么发挥自己的性格优点,作者分几点阐述。

  1. 保持写日记的习惯,针对性地确立主题,记录一天的收获并归类汇总。

  2. 辩论性地安慰自己的不足与缺失感。

  3. 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跟自己性格有重合的人,找到归属感,学习这一类人怎样处理自己在各种场合中的情绪状态。

  4. 用开放的心态去处理事情,和而不同才是这个世界最本源的状态。

  5. 远离那些跟自己磁场不相符的人,定期清理朋友圈,集中精力去经营好一段好的关系。

  时间看得见,以上。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读后感(十):忙碌行进中的你请放慢一点走

  看完《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太佩服作者了,作为还未到而立之年的她就能体会出那么多是我这个即将年过半百的人刚体会出的人生哲理,怎么能让我不羡慕嫉妒恨呢。“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网络上的名言在此刻我是体会太深了。时代在前进,人的人知力也因眼界的扩大和环境的改变也变得强大起来,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认识的速度也变快了,这就是年轻的好处,嫉妒得我这个老人家只剩下咬手帕叹气的力气了。

  现在关于心灵鸡汤的励志书太多了,今年我中的书里也有几本,大多都是些高大尚的调子、喊口号之类的书,但还是有不同的,比如这本《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它都是以普通人的小故事来分析讲解人生的哲理,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更能令普通人接受它的观点,以此来让自己对自身进行分析、评论,并调整自己人生过程中行进的方式、速度和方向,能更好、更容易地实现理想中的目标。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功成名就,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做到名利双收的人太少,绝大多数都只能做普通人,所以普通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况下过好自己的生活,努力让自己普通人的人生也变得美好,这就是《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作者告诉你,世界上任何一种工作都是辛苦的,光鲜靓丽的背后是心酸和泪水,那些富人、明星都是如此,普通人则更是这样,所以你没什么好想不通的,你只要努力地工作、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把握好自己的节奏,不慌慌张张地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东施效颦,在乎自己多过在乎别人,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与梦想中的一样,那么你也可以说是个成功的人,毕竟你的日子是你自己在过,而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如人饮水一样,冷暖自知。

  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你都不要总是害怕来不及,只要你把握好自己行进中每一步的节奏和方向,幸福的彼岸是一定会到达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