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棋局》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棋局》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27 03:17: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棋局》经典读后感有感

  《棋局》是一本由不不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棋局》读后感(一):曾经的武林

  

有意思的小册子。

30多年前那个充斥着理想主义的,贫穷而热情的时代,女排和围棋都是全民关注的焦点;女排的集体主义随着广播和电视传播,看着激动,但对我这个四肢不协调的小学生来说,上场就是被虐,只能拿来在作文里喊喊口号;围棋经由广播连播的陈祖德《超越自我》,加上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辉煌,让无数大中小学生开始学习“金角银边草肚皮”,长得有点点痴肥的聂卫平,也仿佛隐于市的大侠,对我而言几乎就是洪七公般的存在。

再次关注到围棋是AlphaGo大战李世石了,作为一名写了20多年程序的IT老工人,深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的威力,但眼睁睁看着人类在机器面前手足无措,还是无比痛心。而这两年围棋象棋比赛中,使用电脑程序作弊成为常态,更是扒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统治的世界里,人类曾经的尊严已经荡然无存,资本家和强权用算法监控和指挥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并让我们迷失其中而不自知。

放下手机,在小书里回忆回忆黑白世界里人类曾经的辉煌,以致敬意。

2021/04/05 假日午睡后开卷并读毕,

  《棋局》读后感(二):围棋哲学与博弈规律

  

这本小小的《棋局》,书籍和kindle的尺寸差不多。书虽然很小,但把围棋历史上的名局都写得惊心动魄。日本的“家元制”,指的是日本艺能界里,某些传承传统技艺、管理门派事务、发放等级证书的家族。在剑道、柔道、花道、茶道、围棋等领域都有,家元制的首领称为“家督”,继承人称为“迹目”,家元制以技艺水平而非血缘关系来论高下,门派的继承人是业界高手,而不是子孙后代。

围棋界,像是不受现实影响的“仙人”活动。在电影《吴清源》里,描述了一个“核爆之局”的现场:1945年的广岛,昏暗的对局室内,只有两个对弈的棋手,裁判和记谱员,室外突然变白,棋盘上的黑子变得闪亮,白子几乎失色。冲击波随之而来,门窗被撕得粉碎。棋手桥本宇太郎从对局室飞了出去,掉在院中草坪。而他的对手岩本薰匍匐在桌前,用胸口盖住棋盘。好不容易挣扎起来后,几个人又继续在残破的屋子里下完对局。

读完《棋局》后,从围棋的哲学中思考一些博弈的规律

策略一:减少失误

古典在《跃迁》里分析,职业围棋手之间,即使有段位之差,胜负也在二三目之间。下出51%的稳定手概率高,还是下出100%的妙手概率高。妙手很美,但这时往往是自己最不冷静的时候,下一步很容易踩空。而反倒是51%,每次都稳稳当当,日拱一卒。 "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棋局》中归纳李昌镐的围棋哲学是"减少失误"。他的战法是耐心等待对手的失误,如果对手没有失误,李昌镐也可以通过完美的收官技巧最终取胜。 查理芒格运用"减少失误"的方法,对每笔投资都制定了严格的核对清单,曾国藩在战争中确定了"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吴军在人生规划中,发现坚持留在20%的人群之间,就会慢慢跑在前面。

策略二:自我迭代 阿尔法狗最擅长的是和自己对弈,快速迭代成长。而我们和自己对弈的方法,是经常进行反思,并同时给自己多几个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实现知识的动态迭代。

  《棋局》读后感(三):最好的时代恐怕已经过去了

  

这应该是最近几期《读库》小册子里面最有意思的一本了。

作者的开局就非同一般。

第一局一上来就抛出了从未见过的“三劫连环局”,但是画风突然一转,从围棋又转向了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敌在本能寺”这一公案。围绕着织田信长、明智光秀、丰成秀吉、德川家康,这些大人物们的尔虞我诈、打打杀杀,最终还是德川家康笑到了最后,开创了德川幕府的一个大时代。

再次回到棋盘上来,好像武林门派一样,日本的围棋界也形成了本因坊、安井、井上和林这四大世家。从此,开启了围棋江湖的纷纷扰扰、恩恩怨怨。

经过了几百年的是是非非,时光来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的腾飞。日本垄断围棋界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与日本经济一样的“失去的二十年”。

棋如人生、棋如国运。

但是,作为一项智力运动,围棋遇到了它的最大对手:AI。在当今顶尖高手却根本无力与AI抗衡的时代,围棋还有前途吗?

虽然在书的最后,作者也说:围棋的底色还有人类的开拓意志力、血腥爆发力和创意想象力。似乎,围棋还能够承载更够智力以外的东西,作为围棋继续走下去的不竭动力。

但是,为什么这个承载着是围棋,而不是其他的比如象棋、跳棋、军旗等等其他智力项目?无非是因为,比起其他项目来说,围棋更为复杂,更多与变化,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存在。那么在这个AI已经发展到如此高度的时代,这些承载因素还存在吗?

围棋的发展,毕竟还是要靠人,特别是是那些具有天才的少年们的推动。当顶尖选手水平被AI越拉越远之后,这项运动还会吸引到顶尖的人才吗?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够沉下心来为这项慢条斯理的运动所折服?

人类的确需要开拓意志力,需要血腥爆发力,也需要创意想象力。

但是,这些素质的代表,不一定就是围棋。

它为什么不会是:

电竞!!!

  《棋局》读后感(四):心智江湖

  

记得我上小学时,电视台还经常实况转播围棋比赛,那时候恐怕没人不知道棋圣聂卫平。但是围棋比赛,整个过程非常安静,如果不懂围棋的规则围棋的布局道理以及奥妙所在,可能就会觉得非常枯燥乏味,因而完全不能理解这两个人对着19✖️19的棋盘厮杀的过程有什么玄妙之处以及惊心动魄的地方。外行人,终究不明所以。

二十多年过去了,一些电视台还在重播老版西游记,然而已经很少再能看到围棋比赛实况转播了。围棋的兴衰也是时移势易,莫可如何。

多年后,当看了作家阿城的《棋王》之后,突然发现居然这么好看,即使作为外行人,在作家阿城的笔下对弈搏杀风云变幻,简直就像武侠小说一样,令人心驰神荡,由着情节的延展而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与电视实况转播真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近来最为轰隆的事件当数韩国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之间的人机大战了,在这引人注目的比赛中,阿尔法狗接连战胜李世石,虽然李世石在最后一局中下出“神之一手”为人类扳回一局,但终究不敌阿尔法狗,于是人工智能引发了人类对于自身力量的一次彻底的质疑与反省,如果人工智能如此厉害,在未来的未来将在很多方面胜过人类,并且取代人类,人类将何所为?人类的智能将如何在时代中重新定位自己?

同时,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写于20年前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书籍《失控》以及《必然》等书籍,突然在中土火爆起来,人们突然发现,早在20年前,美国一个作家就已经预想到了人类现今的大部分文明与科技生活的可能性,简直惊为天人。

20多年过去,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套用一句俗话:可谓世事如棋。当今中美贸易战,以及印度疫情的突然变异,世界还在疫情之下没能摆脱出来,一切都充满着变数与杀劫。

作为外行看热闹的人,对于围棋可谓一无所知。读库本《棋局》却像阿城的小说《棋王》一样,好看到让人心潮起伏,不忍释手。当然文采上还是有待提高,有些故事盘根错节,有点乱的感觉。

这本棋局,很巧合的是,刚好跟读库新一期中第一篇汪小智的文章有些微妙的联系。在汪小智的文章结尾,正是明朝将领李松如抗日援朝收复了朝鲜,那时候朝鲜半岛还没有分裂为韩国和朝鲜。这正好就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个背景之一,而棋局的作者则刚好解释了日本会想到要侵略朝鲜的原因,因为日本国内战乱频仍,内部矛盾日益深重,为了转移矛盾,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朝鲜,并且觊觎中国,想要建立大东亚。

棋局一开始所讲的历史名局《三劫连环杀》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的故事,织田信长被手下光秀谋叛,在本能寺被一把火烧死,然后丰臣秀吉派兵攻打光秀,成为大名,后来德川家康继位,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带来了三四百年的承平之世。但是战国这段历史却疑窦匆匆,特别是织田信长的手下光秀为什么反叛并且烧死了织田信长,他又是如何与其他人联手密谋的,后世历史学者纷纷探寻这一时期战国四杰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其中的秘密。

但是,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日海大明下出了三劫连环杀的名局。并且揭开了后续波澜壮阔的围棋沉浮之帷幕。

日本人从日海开始改变了中国围棋的传统规则,取消了座子制,并且以围出的目数多取胜。当时日本围棋界有四大家族,本因坊、井上,安井和林家族,每两年日本会在江户(现东京)举行围棋比赛,名为御城棋,夺冠者将获得大名的称号。

此后于是四大家族之间,你争我夺,厮杀不休,仇怨代累。于是,宇宙流的涩川春海下出了天元之局,三生三世之局,桑元秀策下出了耳赤之局的故事于焉而生。此时正好在19世纪中叶,彼时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用战舰打开日本国门,德川幕府逐渐衰落,而日本也进入了明治维新时代。时代变迁,旧时日本围棋四大家族也经历坎坷,其中几个家族最终没落,而本因坊经历最为复杂,围棋虽经历兴衰,但终究还在继续。这时,一些新的围棋棋院开始出现,资本的运作也开始逐渐进入围棋界,围棋的规则也因为长考之局的出现而做出了改变。(所谓长考,是指在下棋过程中思考一步棋用时非常长,就是因为有人运用长考的手段,迫使一局棋用时过久导致棋手精疲力竭竟至于睡着了被迫认输,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卑鄙的伎俩,围棋开始限制思考时间限于16小时以内)

1914年六月,一代棋圣吴清源在中国福建福州出生。多年之后,吴清源以三三之局开场,差点打败当时日本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秀哉名人。于此也开始了吴清源传奇的棋圣一生,他用17年时间将日本老中青三代顶尖棋手全部降级(所谓降级是指棋手在升降十番棋中只要输了,就要被降低一个段位),凭一己之力打败了一代日本人。

吴清源独领风骚,而日本围棋界依然高手如云,木谷实在日本关西创立木谷道场,并且开门收徒,其中不仅有关西三杰,还有来自台湾的林海峰,来自韩国的赵南哲(被誉为韩国围棋教父)。韩国围棋界也大方光彩,出了金寅,曹薰铉,赵治勋,李昌镐,李世石等顶尖棋手。

林海峰出现以后,新一代“昭和棋手”(出生于1926至1988)林海峰、大竹英雄、加藤正夫、石田芳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逐一登上历史舞台,而吴清源、坂田荣朗、高川秀格、藤泽秀行、藤泽库之助等在1912到1926年出生的大正棋士逐渐从舞台上退去。

作者重点讲述了藤泽秀行的传奇一生,目的正是为了引出中国棋圣聂卫平。而中国围棋也正是因为聂卫平才开始真正崭露头角,在世界棋坛占据一席之地。棋局中讲述了棋圣聂卫平的故事,简直就是阿城小说《棋王》里主人翁王一生的原型,聂卫平小时候跟陈毅元帅下过棋,并且陈毅元帅送了他一副名贵的棋子,后来他去东北下方劳动,棋子不幸丢失,他后来一步一步走上了棋圣的道路。

最后这本书以韩国围棋名手的介绍以及李世石与阿尔法狗人机大战的故事终结。

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些陌生的名字,除了吴清源等少数名字,肯定是很难记住的,对于围棋外行来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明明围棋比赛看起来很平淡很安静,只是一场无声然而在心智宇宙中刀光剑影的活动,何以能够这么精彩有意思呢?

我个人觉得,一方面围棋本身有其内在的魅力,这种魅力只有深去其中才能领会,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写作者的演义,看完书,会觉得围棋就像一个心智世界的江湖,各大高手都有其外号,比如聂卫平外号叫聂旋风,李昌镐外号石佛等等,这些外号就像水浒传的英雄好汉一样,个性鲜明,有着其独特的棋风以及运筹帷幄的风格。除了这种文学化的演艺,还有一点在于,围棋这片心智江湖,也带着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是一种心智世界的武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