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100字

2021-05-02 01:15: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100字

  《劳阿毛说并购》是一本由劳志明著作,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一):科普书而已

  作者从法官转行并购财顾,其实专业功夫并不扎实。好在市场需要并购常识普及,所以这本科普书存在感自然不低。可是,如果你读了作者在荣呆会的演讲(p115)面对专业观众说些不入流的见解,荣呆会里都是专业呆子吗?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二):适合小白读

  投行小白,只为吸收基础的投行并购知识,深觉前篇和中篇写投行并购实务还比较不错,但是逻辑框架对于我这种小白而言略乱,boss要我读后分享,我还需要自己搭建框架~后面的生活小随笔有点充字数的感觉,也有可能是我阅历还达不到。过几年再看也许收获的有不一样!

  大 boss比较认可劳阿毛这个人,他关于团队文化的观点和boss不谋而合。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三):发现几处小错误,我是不是读得太认真了

  其他的无关紧要,比如盈利预测承诺表述成了盈利预测等,很明显,大家不会误解。有一个我觉得很重要,就是说公司法141条冲突那句,其实应该是与公司法142条冲突。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转让股份,每年不超25%. 所以收购的时候最好把股份有限公司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操作。

  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并购的书。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说,真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觉得满满都是干货。 非常感谢劳总的辛勤付出。祈祷有机会入行。 并购太艺术了。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四):第一遍读——工作日没读完161207

  听了华泰联合的学姐的分享,也听学长说华泰联合并购业务最强。关注了劳总的微博,找来kindle电子书,不同于亲历投行的生活视角,这本书前半部分,段子中融合着对业务的关注。可能是作者法律出身,也可能是并购业务本来就和法律密切相关,总之看到了很多证券从业法律那本书里,相似的规定。

  没从事过并购业务的我,好奇中带着陌生,想感性的去搞懂这些,但知识的局限,理性的知识内容的吸收还是要一步步来。哈,多读几遍劳总的书。哈,这本书难得又靠谱,特喜欢这种有实战味道的书,宝贵的经验。

  后半部分对初入行业的年轻人这也规划,知识积累,心态养成有启发,但时间不够了,只能等第二遍再看,给自己定了这周二起一天一本书的目标,看看豆上一天也只能免费下载一本。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五):白话说并购

  作者是国内投行并购业内人士,此书为其微博中的并购工作经验观点的总结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悟,言语风趣,作为了解并购规则和实操的普及读物可以一读。

  好壳的标准:市值越小越好,相同市值而言股本越小越好,另外就是看壳是否干净,就是没有负债或有风险,并且能否顺利实现原油资产债务及业务的剥离。

  并购成长的企业首先要有战略和清晰的思路,其次还需要并购执行和整合的能力与人才储备。

  后面几篇生活随笔其实真不错,是作者真实感悟:

  心态是面镜子,人的区别不在于美丑和智商,更多的区别在于价值观,不同的人生看似是结果,其实根源于选择不同。

  吃亏这事意味着安全和持久,而占便宜只能是暂时的。

  钱的真正意义是在于转变成商品,消费商品给人带来的利益有现实意义,否则钱其实无意义的。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六):2-2016-2 并购+思考+人生:好书

  *****

  2016年读完的第2 本书,总第2 本书。

  阅读时间:

  20160124-20160127

  感悟:

  并购确实要比投行常见的发债以及非公开发行等再融资项目复杂得多

  阿毛哥有些段子好搞笑!

  后面的人生感悟让人深思

  摘录:

  12 市场化并购应该保护谁

  产业并购,监管思路要变,保证交易的公平而非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18 高额税负问题

  31

  IPO注册制对并购的影响

  43

  国资委与证监会的冲突:不同利益的代表

  188 宅

  在家宅着,不坐班很容易堕落,除非有特别强的自控力和事业心

  228 人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在于价值观

  不同的人生看似是结果,其实根源于选择不同。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眼中的别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229 我的父亲

  能吃亏有担当意在长久(能者多劳,吃亏是福),而占小便宜只是暂时的。

  生活的终极意义,不要为了物质利益而冒法律风险和健康风险。

  239 终极取舍

  在忙碌中,留个空间,静静想想做过的事。

  劳总后面的一些文章都可以进学校教材了,棒!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七):好多话都说中心坎

  我是并购的门外汉,因为希望今后能够朝这个职业方向发展,所以想着多读点并购相关的书籍来学习。这本书的书评真的好难写,主要是因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专业方面的书评难写。本书前两篇主要讲并购相关的专业,由作者从业多年的感悟汇聚而成。我能够看懂的部分,作者还能够通过段子手法形象地讲出来,顿觉深入浅出。我看不懂的地方,会觉得自己道行太浅,内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反而显得本书思想深邃。总之,正反都是他的好。但是由于是感悟,所以专业部分并不像教科书般成体系。但这也和作者出书的初衷和写作手法有关,本身就是一些随想的汇总,而且还希望读者觉得有趣,那必然只能放弃某些严肃的东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杂文方面的书评难写。虽然和阿毛不是同一个细分行业,但处于大的经管金融圈子体系中。而且工作均属于金融服务业,所以感觉前辈说出了很多我一直有所体会,但自身还未穿破的感受。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频率之高,是阅读其他书籍少有的,导致本书也是目前为止,我在豆瓣上留阅读笔记最多的一本书。同样的,感受很多都是零散的,很难整出一套体系来。

  我阅读了其他书评,发现大部分都是以摘录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大概也与上述我感受到的原因有关吧。无论如何,我现在的评书标准就一个,能够打到我的书,无论捶打密集程度如何,只要有一次,我都觉得是好书,五星。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八):《劳阿毛说并购》

  小投资经理前来拜读。

  书比较风趣幽默,大概花了两三天时间才看完。正如毕业的时候,导师所言,在学校大可看无用之书 ,参加工作之后就要开始读有用之书了。感谢投行小兵和劳阿毛这波从业人员,能把他们在实战中的经验总结整理出来,为后来者开出一条道路。

  整体来说,书中的东西不大系统,有些是阿毛在不同场合的发言,所以有些会有重复,建议把书可以再系统化一些。在书的前面几章,并购和借壳交叉起来讲了,有点晕。

  文章涉及到并购的方方面面,并购兴起的缘由,法律,实操等等,对法律的解读部分,比单纯看法规要容易懂些,解释了法规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这样设定法律的原因和影响。但是,如果法条本身比较晦涩的话,则解读下来也比较难懂。实操的话,比如,时间安排应遵循的原则,在工作上的协调等等。

  作者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大风大浪之后,总结了一串关于做并购的心得,一些方法论:如和为人处世,与监管机构打交道的门道,并购的常识(一些惯常的东西),会觉得并购没那么遥远。

  劳阿毛在书中反复强调了几点,我在这里列一下:

  在并购中,券商不如在IPO过程中牛逼,券商主要是做服务的;并购是一个市场化的东西,需要平衡多方利益;并购存在不确定性,并购需以结果为重,并购到了才是王道;并购是一场舞台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然后,我就要去抄书了,抄完书之后,或许我会整理得更清楚。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九):一颗写散文的心,却来写这么专业的内容

  可能与我性格和知识结构有关,正处于投行业务初学阶段,更加偏好一些成体系的书,不喜这种碎片化、散散的文章,因为从中很难提炼出需要的方法和工具…

  不可否认,劳阿毛确实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又能说会道,将一幕幕事件、细节描述的相当清楚…自嘲中透露出稳稳的自信。

  文中强调的,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对交易节奏的把握,对方案的设计,对项目的控制和执行,对谈判的掌握,都是业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不好说何者更为重要吧…

  拖了一周的时间,终于在这个周末将书读完…放下书,细细想来,脑海中也就只有这么几句话了:

  “全身心为客户着想,不要想着短期利益”

  “与客户共同成长,像高盛与XX公司(忘记名字了)”

  “IPO是与政府管制的博弈,并购才是真的市场利益的博弈”

  书是好书,只能是自己资历尚浅,难以吸收书中养分吧!且行且读书吧!

  《劳阿毛说并购》读后感(十):普及还不错

  如一位朋友所说,中国学者或者实务人士所出的有关并购重组方面的书,都可以翻翻,不必太认真,对本书亦可作如是观。就本人阅读所及,监管部门所出的出反而令人眼前一亮,如马骁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制度解析》(09年出的书需要更新)、施金晶的《《博弈与平衡——借壳上市监管制度研究》。本书的特点是语言轻松,晓畅明白,无晦涩之处。不足是写的比较零散,缺乏体系,干货不是很多。但作者从业十余年,还是有诸多心得体会可供参考。

  关于IPO和并购的差别,作者认为,IPO是参股权的公开发行出售,而并购多数是私权领域的控股权交易,但是在中国情况有些特殊,就是IPO资格申请,本质是行政许可导向而非市场交易导向,IPO的终极目的不是股票销售而是获得批准。而并购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真正交易属性,是有与生俱来的市场化基因的。IPO项目没有交易对手,真正的对手是行政许可机关,主战场在交易审批。并购本质是交易博弈,其主战场在市场。(P150)

  从微观的角度如何看待并购?作者认为并购会涉及到具体财务、法律的处理,也涉及到交易里面博弈的人性和心理,是一个相对比较综合的技术活。想把并购这件事儿做好,不光得有扎实的功底,还得有对人性的理解,还得跟得上市场的动态发展。

  并购的市场变化:过去,大家赚证券化套利的钱,即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现在买方也非常关注标的基于产业基本面的成长性,以及产业整合的逻辑,以及市场、监管部门传递出来的信号。这主要是因为证券化获利的空间下降,一二级市场套利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上市公司为什么热衷于并购?一是IPO审核制度的影响,在IPO审核的引导下,投行以及企业更多关注合规性。而合规性没有毛病的企业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未必是很好的企业,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的企业后续会出现成长性乏力的问题。二是,A股市场管制带来的上市公司高股价、高流动性,意味着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效应极高。上市公司给对手方的股份估值偏高,但标的能给上市公司并表实实在在的利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