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100字

2021-05-02 01:55: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100字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是一本由王东旭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一):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二):最有力量的文字,莫过于能够勾起别人内心的故事

  左岸写的真好,最有力量的文字,莫过于能够勾起别人内心的故事,王东旭的文便有这个特点,不夸大美好,也不刻意回避所谓丑恶,相反,他能在所谓不起眼、甚至丑恶中发现美,表现美,带你去重新认识,也会在美好前保持冷静,给你另一个视角~~~他的故事虽然不一定是我们的经历,但能勾起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故事,所以,他的故事,是我的故事,是你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三):一个90后的死亡

  王东旭的文章有一种难得的沉淀感,这本《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还没出版时,就在微信公号上读过他的文章,那种沉甸甸的真实,赤裸裸的残酷,在一个90后的笔下熠熠生辉,这显然是难以用常情去估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90后作者,坦诚地将他 的成长经历及大西北农村最真实原始的生活背景如数家常般地讲述出来,看得内心震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读一篇王东旭的文章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那种来自残酷生活的创伤,像身上携带的背囊,伴随着一个少年每一步的成长,可喜的是,这样的经历竟然没有对他的人生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却更加激励他善以待人,自强拼搏。

  这是我见到王东旭时最意外和震惊的地方。王东旭在中央名族大学的签售活动,我去到了现场,为了要一个签名本,更为见见这个有思想深度的年轻人。

  从他身上能感受到对生命和生活的坚韧,更感受到,他对人的体谅和善意。苦难的生活不仅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更赐予他更加难得的良善。 当时竟然有想哭的冲动。

  最后,我想说,《我愿向着太阳生长》是一本很棒的书,王东旭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作者,写作事业非常有前途。加油!王东旭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四):向阳而生

  看《熊孩子们的‘武林大会’》时,作者在文中写道“我自封北乔峰,南慕容自然是熊熊。我们定期地召开武林大会,地点就是杏树湾。面对如此强大的‘王语嫣’,‘段誉’几乎是哭诉着说他宁可娶‘丁春秋’也不愿意就范。为了追求逼真,我的一个降龙十八掌过去,他也就只能乖乖喊她王姑娘。‘段誉’是王怀扮演的,到现在我都有愧于他啊。看着那个愣女子一边抠鼻屎一边享受地听别人喊她王姑娘,我就有吐一条长江把她冲走的冲动。……作为胜者,我可以从他们队伍里挑取一个仆人伺候我,我选了一个长得最好的做我的阿朱姑娘,当她叫我峰哥的时候,呀呀呀呀……心里那个美!”对于一个几乎没在农村待过,且还是个女娃娃的我来说,看得我一直在哈哈得笑。对于这些作者的童年趣事,可以笑得那么轻松。当看《可他毕竟是我父亲》一文时,作者在讲小时候因偷了表哥的电子手表被父亲一路踢到表哥家,再一路踢回来。感觉好痛呀,想必作者当时心里也是极痛苦的,特别是在《冤枉我》一文中,“再也没人提起那场让我记忆一辈子的冤枉和挨打”那种自己被冤枉的痛苦,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理解了冤枉,尤其是那些包裹在情感之中的冤枉,在那一场场流血流泪的无奈之中,痛苦受伤多的绝不仅仅是你一个。”还有一些能让人噙着泪水的笑,比如《姥姥的树》一文中,姥爷那话糙情不糙的话,透露出姥姥对作者的爱。在《祝福你俩是假,祝福你是真》一文中,作者提到“再次遇见,我们都不再是以往的素颜,时间为我们画了精细的妆容。”如作者所言“就如同,我生命节点里出现过的人与事,我只选择原谅过往,向阳而生,该纪念的纪念,该遗忘的遗忘。”你可以懂得,面对爱情,爱过不一定要恨,也可以来一场和平的分手旅行,但,不要错解,祝福你是真,祝福你俩是假。本书对作者的介绍是:高大帅气的水瓶座理工暖男,自由撰稿人。文笔朴实温厚,观察入微,如贫瘠土地上开出的花,自带光芒。是不是暖男,我不清楚,但“文笔朴实温厚,观察入微”倒是不假。一个从陕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其中的过程到底如何斑斓,并不能一一道尽,如同作者在《慢点跑,别把它跑丢了》一文里所表达的一样,我们抱着初心,努力向前,虽然忙碌、辛苦、但其实,我们已经过上了最好的生活。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五):愿你我都能向阳而生

  答应作者的书评,似乎拖了又拖,抱歉才提起笔,用笔写下,作为现有条件对作者最高的敬意。

  作为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在大学因文字结缘。毕业半年等来了作者的第一本书,第一感受,书名略带鸡汤。特地买了几本送朋友,给自己留了本母校寄来的签名版,扉页作者给我的几个字,在我读完本书后才察觉似乎与内容相应成彰。习惯作为“睡前故事”,却每每失去任何助眠的功效,过分点就是它时刻有着让我泪流满面的威胁。在读完最后一个故事的那个夜晚,我突然感觉自己得到了一种释放,之所以会压抑沉重,不过是文字颤动的频率与我的心跳形成了共振。王东旭还是我印象中那个王东旭,即使稍有偏差,也绝不影响他文字带给我的感受,让我始终有一种踏实踩在地面上的感觉,以及他文字给我带来的强烈对比和冲击使得这份踏实愈发深刻。

  作者问我觉得本书值得买书的价格吗,我始终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习惯了以文字为生也就不习惯以价格衡量。全篇没有鸡汤,讲述一切被我们匆忙脚步忽略的美好,走心也好,接地气也好,复刻回忆也好,作者陈述了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以本书为平台道出最朴实、简单、平凡的故事,引发共鸣也好,稍作感叹也罢,友情支持也好,无意相逢也罢,作者的文字始终像一种魔力的存在,连接着读者,遇见便是缘,无论是人,抑或文字。这是王东旭的第一本书,我想我是看到了他从未改变的初心,阳光、积极、向上,感召亲人、朋友,以及未来的爱人。

  如果你喜欢他的文字,那么请你在阅读的时候慢一点,再慢一点,去感受每一处细节,去留心每一件小事,渐渐你会发现,不是只有作者笔下的生活才是美好的,而你已经拥有了最好的生活。

  我祝福我的朋友,他做到了我不能完成的梦想,也祝福每一位读者都能向阳而生,去拥有最朴实、最简单、最平凡却又最幸福的生活!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六):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四年前,我们还是初入大学校门傻里傻气的学生,因文字结缘,而后一起混文学社。仿佛只一眨眼的功夫,四年过去了,我们毕业了,选择了各自不同的职业。而他,仍然坚持写自己的文字,并开始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我愿意向着太阳生长》,作为朋友真心高兴,这种高兴与今天被领导夸奖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种感觉,你懂吧!

  一个作家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在那个世界或向往的那个世界的表达,融入的是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念、阅历打磨和情感归属。不是为写而写的作品,常常能让读者看到林荫深处那个最真实的独白者。

  王东旭恰巧就是那个愿意讲述真实故事的人。

  生活的美好在于真实,生活的残忍也在于真实。王东旭的文字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能将这种美好与残忍写到极致。有一种人的文字,可以将这两种南辕北辙的风格驾驭得毫无违和感。

  我记得很清楚,他有一篇文章叫《看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丑陋的世界里两件丑陋的事儿,一点都不美好,一点都不。但是我相信看到最后的人都和我一样,忍不住的酸了鼻子。

  通常我们会刻意丑化那些不美好的,而让那些美好的事物在我们笔下呈现得更加美好,好比你得到了一株花儿,因其太美,所以得加倍精心呵护,而看到了一株枯萎的花,我们只恨多看了一眼,生怕给了过多的的笔墨。我们美名其曰: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我们常常忘了,在那些丑陋的背后,或许并不仅仅是丑陋。王东旭的特别之处在于比我们更懂得一个道理,那些不美好的其实和美好一样,也是永久的、恒定的存在。而这,足以让我们去细细体悟,体会其中淡薄而浓郁的感情。

  他站在了一个我们不曾发现的视角,积极美好而又满怀悲伤的看这个世界。他用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还原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为我们讲述了他用心看到的那个世界。我想,所谓文字,大概就是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吧。

  记得马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过一首歌叫做《南山南》,很多人听完说它太悲伤,接着问我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故事,我说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它已经和我无关了,你流下的眼泪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故事。

  最有力量的文字,莫过于能够惊起别人内心的故事。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七):天的那边儿,多美多亮

  兴许是陕北的地域特色,不管是在偏僻的小村里的上庄还是下庄,我们总能在作者的书里找到童年的记忆,但是我们知道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发生,但是每一个留在记忆深处的泥土与烟囱像他的文字一样,平实与朴实,所以同在陕北土地上生活的我读起来尤为亲切,没有粉饰,原装呈现,就足够走心了,其实就够了…

  作为读者,喜欢读故事,却更多的读了一些鸡汤,让人瞬间振奋,却过后又像泄气的皮球,遇见王东旭的文章,无疑是调整自己阅读的状态,比如《可他毕竟是我父亲》《人们叫他“愣”幸娃》《祝福你,陌生人》《只要不死,就微笑扛着!》……我会感动,会有那种说不出的感觉……也曾感叹作者笔下的事情司空见惯但又丰富至极,但是仔细想想向作者所说《我用了二十年“死去”》,一个有着清晰的生活向导、生活方向的人,怎会象我一样说着生活的无趣,他早已把自己变成了有趣的人了!

  其实《你不必被所有人喜欢》文章中,看到作者的老师也让我想起童年当着全班同学挨打罚站的经历,其实很高兴读到最后看到作者云淡风轻的回忆,然后说一句:她只是不喜欢我!且不说作者的文章多有文采,他的写作手法如何如何,单单让我找到共鸣来说,我想这就是读者和作者最近的距离!

  同样,在他写的故事里,关于那些似曾相识的情景,还有自己想表达又表达不出的心境里,合了书,说一句:嗯,写的真好,我想就够了!我不想自己的日子过的封闭与枯萎,像书名一样应该《我愿向着太阳生长》,当自己适当的停下来,不要与苦难仇深似海,只要去看,就能看见天的那边儿,多亮多美,如果可以,希望温暖自己的同时如果可以把余温带给别人,岂不更好!愿自己同作者一样做那个向阳而生的人!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八):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第一次接触到东旭学长的作品是经高中的语文老师推荐的,因为我也断断续续在替一些文艺小公号写文章,所以她每每看到好文章好作者都会转发给我,再附上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文学的厚重来源于生活的厚重,他的文字朴实细腻,很有路遥的范儿”,这是老师看完之后对我说的话。

  我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读了他的一篇文章《四爸》。

  看完之后我久久回不过神来,我没有哭出来,但那是一种复杂纠结的感觉,那种情感如鲠在喉,让你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更无法一带而过。于是在得知学长的作品已经集结成册出版以后,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送给老师,一本自己阅读。

  微信开启了快速阅读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功利化,开始取悦读者。因为所有人点开链接的那一刻就是希望在几秒几分钟之内就得到所有的信息点,不浪费一点儿时间在多余的东西上。但是,尽管浮躁,尽管喧嚣,还是有一些人不忘初心,坚持用心生活,用心写作。《我愿向着太阳生长》就是这样一本诚意之作。

  翻开这本书,你不仅能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亲情爱情的感受和思考,而且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住在三秦土地上的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

  因为自己在写一些很小女生的爱情故事,所以拿到书后我看的第一篇就是《祝福你们是假,祝福你是真》。看完我就发现,同样都是写爱情,我要走的路还很长。两个人在一起有时候根本不需要表白,不需要仪式,就是插科打诨开玩笑的时候就确立了关系。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将爱情的落寞归结为不合适或者别的什么,我们不去光明正大地表达不爱了,是因为我们害怕接受各个方向的抨击和批判,甚至有来自内心的,于是我们掩耳盗铃地告诉自己有多感人的理由。”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爱的时候不需要说出口,不爱的时候不好意思说出口。作者把这种年轻时候细小的感触与矫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这是目前的我做不到,也是我未来要去努力的方向。

  除了这篇写爱情的,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最初在“十点读书”公号上发表,后来被收进新书里的那篇——《愣幸娃,不愣》。像是有某种魔力一遍,每看一遍我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或许是出于同样的生活背景,我在那篇文章里也看到了我的童年。村里人恶意满满的外号,关于他老婆的各种令人唏嘘的传说,被一阵“妖风”毁掉的悲剧人生……从无数个字的描写中我仿佛看到“幸娃”就站在我的面前,一瘸一拐,对我傻笑着说“我去城里寻付娣儿他妈了!”

  在我们以为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还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愚昧,势力,坐井观天,甚至没什么同情心,但是他们也毫不做作,用最大的努力过着最真实的生活。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许多东西,人到中年不一定生活富足,遇到的坏事还不一定是最坏的,上帝一个人在天上多年难熬寂寞,往往爱把悲剧都降临在一个人身上,仿佛在说“我倒想看看看你这个凡人要怎么熬过去”。

  这本书中还描绘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有美好幸福的,但也有残忍痛苦的,你不能否认,这即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作者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或许不够客观公正,但满满都是真诚。

  老师看完文章总爱和我交流感想,她问“为什么每次看他的文章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我一直没有答案,直到今天。我想,那是一种少年的真诚,对感情的真挚表达,对世界的真实反映。我们都知道,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塞林格说,每个人只在书里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部分。恩,不管你内心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你都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你想看的东西。

  最后,附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或许就不能让悲苦的人有些许的盼头。

  恩,这世界这么坏,可是我们还是爱它。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九):(转)·《读了这本书的人都流过泪》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四年前,我们还是初入大学校门傻里傻气的学生,因文字结缘,而后一起混文学社。仿佛只一眨眼的功夫,四年过去了,我们毕业了,选择了各自不同的职业。而他,仍然坚持写自己的文字,并开始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我愿意向着太阳生长》,作为朋友真心高兴,这种高兴与今天被领导夸奖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种感觉,你懂吧!

  一个作家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在那个世界或向往的那个世界的表达,融入的是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念、阅历打磨和情感归属。不是为写而写的作品,常常能让读者看到林荫深处那个最真实的独白者。

  王东旭恰巧就是那个愿意讲述真实故事的人。

  生活的美好在于真实,生活的残忍也在于真实。王东旭的文字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能将这种美好与残忍写到极致。有一种人的文字,可以将这两种南辕北辙的风格驾驭得毫无违和感。

  我记得很清楚,他有一篇文章叫《看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丑陋的世界里两件丑陋的事儿,一点都不美好,一点都不。但是我相信看到最后的人都和我一样,忍不住的酸了鼻子。

  通常我们会刻意丑化那些不美好的,而让那些美好的事物在我们笔下呈现得更加美好,好比你得到了一株花儿,因其太美,所以得加倍精心呵护,而看到了一株枯萎的花,我们只恨多看了一眼,生怕给了过多的的笔墨。我们美名其曰: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我们常常忘了,在那些丑陋的背后,或许并不仅仅是丑陋。王东旭的特别之处在于比我们更懂得一个道理,那些不美好的其实和美好一样,也是永久的、恒定的存在。而这,足以让我们去细细体悟,体会其中淡薄而浓郁的感情。

  他站在了一个我们不曾发现的视角,积极美好而又满怀悲伤的看这个世界。他用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还原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为我们讲述了他用心看到的那个世界。我想,所谓文字,大概就是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吧。

  记得马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过一首歌叫做《南山南》,很多人听完说它太悲伤,接着问我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故事,我说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它已经和我无关了,你流下的眼泪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故事。

  最有力量的文字,莫过于能够惊起别人内心的故事。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作者:周芬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十):《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流过泪》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四年前,我们还是初入大学校门傻里傻气的学生,因文字结缘,而后一起混文学社。仿佛只一眨眼的功夫,四年过去了,我们毕业了,选择了各自不同的职业。而他,仍然坚持写自己的文字,并开始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我愿意向着太阳生长》,作为朋友真心高兴,这种高兴与今天被领导夸奖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种感觉,你懂吧!

  一个作家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在那个世界或向往的那个世界的表达,融入的是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念、阅历打磨和情感归属。不是为写而写的作品,常常能让读者看到林荫深处那个最真实的独白者。

  王东旭恰巧就是那个愿意讲述真实故事的人。

  生活的美好在于真实,生活的残忍也在于真实。王东旭的文字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能将这种美好与残忍写到极致。有一种人的文字,可以将这两种南辕北辙的风格驾驭得毫无违和感。

  我记得很清楚,他有一篇文章叫《看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丑陋的世界里两件丑陋的事儿,一点都不美好,一点都不。但是我相信看到最后的人都和我一样,忍不住的酸了鼻子。

  通常我们会刻意丑化那些不美好的,而让那些美好的事物在我们笔下呈现得更加美好,好比你得到了一株花儿,因其太美,所以得加倍精心呵护,而看到了一株枯萎的花,我们只恨多看了一眼,生怕给了过多的的笔墨。我们美名其曰: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我们常常忘了,在那些丑陋的背后,或许并不仅仅是丑陋。王东旭的特别之处在于比我们更懂得一个道理,那些不美好的其实和美好一样,也是永久的、恒定的存在。而这,足以让我们去细细体悟,体会其中淡薄而浓郁的感情。

  他站在了一个我们不曾发现的视角,积极美好而又满怀悲伤的看这个世界。他用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还原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为我们讲述了他用心看到的那个世界。我想,所谓文字,大概就是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吧。

  记得马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过一首歌叫做《南山南》,很多人听完说它太悲伤,接着问我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故事,我说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它已经和我无关了,你流下的眼泪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故事。

  最有力量的文字,莫过于能够惊起别人内心的故事。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左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