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老友读后感100字
《江湖老友》是一本由蔡澜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湖老友》读后感(一):吃喝玩闹,逍遥一世
蔡先生的书写得很有意思,读起来很轻松,看到妙处时,不禁会心一笑。以前没了解过蔡先生,只知道他有一个“美食家”的称号,当然,相信蔡先生更愿意用“老饕”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吧,更有人间烟火气息。读了这本书,了解了蔡先生的一些公开信息,才知道他这一生精彩有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天上地下各种美味尽入肚内,世间美景也尽入其眼,快哉快哉,也是幸逢其时吧。
《江湖老友》读后感(二):“我们不会变得更老,我们只会变得更好”
在这本书里,蔡澜写了金庸、黄霑、黄永玉、古龙、成龙、吴宇森……他尽可嬉皮笑脸翻老账,如何准备射雕英雄宴,连马英九都给吸引来;爆料金庸不听医嘱贪食甜食,把一条长巧克力藏在女护士的围裙袋里面;看不惯张彻在片场脾气火爆,发誓有一天和他碰上一定和他大打出手……他也会像守规矩的小学生,描写书法家、篆刻家冯康侯先生的教导培育,难忘师恩。
蔡澜早年混迹电影圈,又在TVB做节目,给报纸写专栏,在香港文化黯淡的如今,还好仍能从他的文字中看到那些年的火光艳影,给人喂下一颗回忆的糖。
《江湖老友》读后感(三):友在江湖
何小姐在多年后的碰面赠了这么一本书,先不说这本书的内容写的如何,但且看这个书名也证实了我俩凡属江湖一派的友谊。
书中可见蔡先生对友之道,交情深篇幅多,交情浅页数少,却是真诚和用心,不然也懒得提笔念之。蔡生之友五湖四海,爱吃的人人缘佳,更别说蔡生这种高级吃货,总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
阅毕,我自认为女人之友也亦有二类分,一类是闺蜜碰面,三姑六婆八卦长吁短叹繁琐之事哭哭啼啼玩味嘻哈之后没有太多值得寻思之处;二类便是侠客相逢,友好寒暄慎言探底把酒言欢渐入佳境,转身回头柳暗花明才来劲。
何小姐告知此书两个小时便可阅尽。我没本事,利用睡前时间与娃共享亲子阅读时光(你一本我一本),翻了两个星期才合上。总归是易读的,不然期间穿插孩子的各种十万个为什么估计读尾忘头。
《江湖老友》读后感(四):饥则食、困则眠,吃饭睡觉都是禅
这套书其实是将蔡澜先生作品重新整理出的一套书。有很多本,之所以只买这一本,原因有二:一是我决定以后‘多读书少买书’了。二呢,感觉蔡澜先生是那种人情通达的人,身边朋友三教九流,不拘一格,而他却能只看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很难听到蔡澜与谁交恶,听他分享这些“江湖老友”之间的趣事肯定很有意思,所以只买此一本。 果不其然,整本书读起来轻松惬意。蔡澜先生本就是个有趣的人,可以把黄色段子讲的好笑而又不猥亵,听他分享老朋友往日趣事,岂是讲黄色段子能比?书中“老友”有诸如倪匡、黄霑、金庸、古龙、冯康侯这些才子巨匠,还有成龙、洪金宝、甘健成等各行业的中翘楚者。人物本就多才多艺,生活更是丰富多彩,虽时有痴迷癫狂表现,却都是术业专攻的体现。 整本书语气似戏似谑,段子荤素搭配,完全是些老友生活点滴,真实而又充满温情,看似轻松随意的娓娓道来,却处处充满人生的道理。所谓大道至简,在这本书里,蔡澜先生的道就在与老友的一餐一饮、一聚一散中,又或许“饥则食,困则眠”便就是人生最大的道。
《江湖老友》读后感(五):愿你潇洒于江湖
今天单位停电无所事事,翻开这本江湖老友一口气读完,什么感觉呢,两个字概括为潇洒,四个字概括为江湖侠气。
其实之前对香港,对蔡澜,对书中很多的人都不甚了解,可能只有在高中时期看过查大侠的武侠,并且也谈不上迷恋的程度,也许上课偷看小说的紧张感把让我把书中精彩的细节都给过滤掉了吧,这么说来这本江湖老友对我的首要价值就是诱起我对书中人物的兴趣。
印象最深的当属冯康侯先生,之前也不是没有练过毛笔字,可是当冯先生讲到为什么握毛笔需要用四个指头,有握有抵,在不同的指关节处均匀这个握笔的力量,是因为用笔讲究一种均匀的气,当写到横折的时候,一横下去笔腹已经扁平,这个时候运用指关节转动笔杆,笔下的竖折又复圆润有力的时候,甚觉奇妙。讲究 这个东西真是见仁见智,只有了解了其中的曲折奥秘的时候才能觉出趣味。又如冯先生对印泥的赞美,既要它几十年不干,又要它在纸上只用十几分钟就净,岂不是奇妙的小物,还有印泥里是有胡椒粉的,大概除了制造印泥的人谁都不会想到吧,所以墨和纸都易被虫蛀,而印不会。大抵凡是花了心思的物件都容易让人喜欢吧。
.
不早,明日更。
《江湖老友》读后感(六):真正潇洒
购书于广州天河路123号。天河购书中心。
得知菜篮子先生过来推广,非常开森~~
2016年5月2号,当日过去等待,购书,听先生的讲座,合照排队拿签名。粉丝该有的动作一个不少哈哈哈。
一直以来非常叹服他的潇洒快乐。
沾上他的所有故事,便有俏皮快乐的影子。
这大抵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看完的书是这样,讲座是这样,微博是这样,博客也是,淘宝里的故事也是。
书中的故事也是这样。
金庸会藏起巧克力偷吃,仿若一个狡黠的孩童。无怪乎笔下的黄蓉怎么如此俏皮可爱。
说起成龙拍戏受伤,小地方抽烟的邋遢医生说,“别紧张,我就是彼得逊医生。”
该医生出来,不让追问手术情况,倒是讨了一根烟,抽完后才又回手术室。
挨到手术终于结束,问情况,医生直摇头。原来是叹服成龙的血压手术过程中一直稳定恍若铁人。手术顺利。
惊险不是没有,幸好一切顺利。
莞尔一笑间,令我不禁感叹这班电影制作者也是人生如戏。
洪金宝先生厨艺大赞。面对称赞总是“你们还没有吃过我妈煮的饭菜呢。”
一天七餐,餐餐丰盛不已,没法不胖起来。于是洪导演问大家,“今晚只吃咖喱饭,如何?”大家举手同意,他又说,“买四只大波士顿龙虾,切来灼咖啡汁。头尾和壳用来熬豆腐芥菜汤……”
说好的只有咖喱饭呢。。。
正如大文豪金庸题序所言,“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江湖老友》读后感(七):江湖有老友,不相忘,人生才好玩。
读一个人的书。其实最难的是:能够跨过他人生的高度,然后达到自己的另外一个高度。
我读蔡澜的书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
当我读到这一本江湖老友的时候。我就觉得应该学习的是蔡澜先生的勤奋以及最终能够从他的文字当中吸收他的生活乐趣的细节。
这本江湖老友汇集了他与他的江湖朋友见面的一些细节。这里面最有趣的就属老顽童金庸先生吃巧克力的事情。其次作家师太亦舒的书信来往,蔡澜先生是位真君子,坦坦荡荡。
还有画家黄永玉。万荷堂的堂主。听名字就觉得甚是江湖。他描写到黄永玉家里面的荷塘。他的画主题主要是荷花,还有猫。荷花东洋西洋风都有,油画水彩也有,风格千变万化。黄永玉先生收藏法拉利。感觉很酷。蔡先生提说黄永玉先生曾说,我一生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我印象很深刻。
还有蔡志忠先生的传奇。画风禅机,生而自由。画道德经,画庄子。四岁就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么。真是让人羡慕。
还有一位居住在荷兰的一位华人画家和他的荷兰女朋友。在一个自由的国度当中。人是怎么生活的。他的朋友都是文学界。电影界以及画家,书法家。美学领域。所以有很多东西可学的。
另外就是成龙在拍摄电影当中的认真,他里面有关成龙一个非常真实的经历。讲到做事的认真,认真到不用替身差点把命葬送...还有就是记得自己每个影迷,并为他的影迷一一签名相赠的细节,一瞥珍惜江湖中,珍惜人与人的交往。
如果感到江湖险恶的时候,读一读蔡澜先生的《江湖老友》,心里会有温暖。
《江湖老友》读后感(八):“去”!
花半天翻完了《江湖老友》,书名有巴山夜雨之感,但内容一般,而当它署上“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之名,更觉它非常一般,甚至较差。
这几年香港文化一直被唱衰,前段时间有篇《我们与香港终于不告而别》的文章在微博大热,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读完了《江湖老友》,看着蔡澜在书中反复提及的那帮赫赫有名的老友,谈起他们的鲜衣怒马少年时,有那么一秒也不禁惋惜今日的香港文化。
我对香港文化最后的记忆,小说这块儿,男止于金庸,女止于李碧华;电影停在《古惑仔》。之后的香港文艺作品也走马观花地看过很多,但是很少有一部让我扎扎实实地觉得这是有着香港文化烙印的。蔡澜在李安的章节中反思了现状,他觉得“从前的导演,知识分子居多。当今的,就是少了书生的气质。”这个观点我已经看电影杂志的那帮编辑谈起太多次,也不知道是不谋而合还是他们对蔡澜的认同。我喜欢蔡澜及他的那帮老友倒不仅仅是他们的书生气质,更有对他们的羡慕,吃喝玩乐怎么能样样精通!声色犬马也没有消耗他们的才华,这份烟火气反而使他们天马行空的谈资更加完整,《今夜不设防》距今近三十年,依然被津津乐道。书中提起的老友个个如雷贯耳:金庸、黄霑、倪匡、亦舒、张彻、洪金宝……那是香港文化最意气风发的时代,我也始终觉得那个黄金时代的香港文化在整个华人世界和亚洲的影响力,无出其右。曾经风云际会,如今不免落寞。
书中摘了辛弃疾的词——“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豪情万丈的时代远去,潇洒如蔡澜,也许也只会说一句“去”!
《江湖老友》读后感(九):《江湖老友》书评
《江湖老友》蔡澜 #21天共读#我参加过时期以上,熟知游戏规则,只要不是故意放弃都可以坚持到底。但是人最怕在井底里自满,我给自己加戏,每天争取看完一本书,有几天是例外没看完,那是天意。 每期活动,书友们少不了村上春树,我就离不开蔡澜,以前是为了偷懒,蔡澜是我喜欢的作家,看他的书,心情愉悦自然容易完成任务。 这期竟然差点就没能把蔡澜“安排”上,其实已经看完亦舒的《我哥》,想想还是不甘心,书架里闭眼拿出这本《江湖老友》。 因为已经有一本蔡澜的《老友记》,我大概知道《江湖老友》的内容了 ,所以包装一直都没拆开。但也好奇,究竟两本书,有和区别?翻书,看到蔡生和金庸的合照,顿觉亲切。 金庸曾经和蔡生来往得很频密,金生请蔡生等人去旅游,请蔡生吃饭,蔡澜说曾经也争抢过埋单,倪匡在一旁说,“你比金庸有钱么?” 蔡澜和他的老友记们的故事,本来真的很熟悉了,也不知道书评如何写.后来看到曾希邦,蔡澜的“忘年交”,写他“教”曾生玩微博,今早我的第一单快递里,就是那么巧,竟然有曾希邦的《微言》,微博言论结集出书,想必这也是蔡澜牵的线.而我还隐约记得梁文道曾经采写过曾先生。 生命中最后的那一年,曾生患癌症,无法下床,依然在微博里抱怨端午没有粽子吃,结果话刚说完,蔡澜的弟弟就“气急败坏地”送了两包粽子上门。 曾希邦先生已经离开人间快五年了,他的忌日,也是蔡澜的生日。
《江湖老友》读后感(十):可惜了好友
《江湖老友》,蔡澜先生的老友记,记金庸,黄霑,古龙,亦舒,成龙,洪金宝,黄永玉,张彻,胡金铨等,都是大咖,独独于好友倪匡未作专门记述,只在写金庸诸人的篇什中顺笔点到,点到即止。不知道是不是太珍视好友的缘故。写与诸人的交游,也没有什么动人处,尽写些鸡毛蒜皮事,格调低下,文笔也一般。唯独写到吃的喝的,倒是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若不是写的人物都是大咖,这书估计没人会看。书中有几处用铅笔做的笔记,很有意思,“从来对吃,感觉对不起动物,对不起这个世界”,从笔迹和内容看,应该是女性写的,估计是去年被某位女性读者借阅过。这是在网上看电子书不会有的体验。是可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