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观后感精选
《梦境》是一部由爱德华·本内特执导,大卫·苏切特 / 菲利普·杰克森 / 休·弗拉瑟主演的一部悬疑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境》精选点评:
●好喜欢这一集!悬念设置的很妙,厂长女儿很好看,最后波洛送给柠檬小姐一座钟的情节笑死我了www。都不懂女人心啊这两兄弟。
●有点意思,虽然也是看到一半就猜出来了。
●密室谋杀方法b不要把头伸出窗外
●一旦有赫拉克利波罗介入立刻就有谋杀的嫌疑。...这可不行,我们要给大脑一点时间才能好好工作。...这也不像我的脑子,黑斯廷斯,我给它们足够多的机会了,它们被宠坏了,我为了让它们工作就好好睡觉,早餐还吃了鱼,结果呢?什么也没有!...黑斯廷斯,我成不了百万富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永远也做不
●凶手为什么觉得玩这么大不会穿帮。。。。。秘书是神谕之死里的院长,好年轻。
●这集给善(十)解(足)人(笨)意(蛋)多加一颗星…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看到一半就想到了柯南里的桥段,原来青山刚昌借用了阿婆的好点子。
●S1.E10. The Dream.
●经典布局,经典吐槽,不过猜个八九不离十。
●谋财害命老少配
《梦境》观后感(一):漏洞
不得不说这个犯罪手法的高明,编造一个梦境,找来波罗当证人,冒充老板告诉波罗他被噩梦所困,然后杀死老板,让外面坐的三个工人当了密室的证人,情妇在老板死后再哭哭啼啼的说出丈夫一直被噩梦困扰,这就让以为噩梦暗示而自杀有了前因和后果,自杀妥妥的啊!可惜漏洞是,怕留下证据要回信件,却因为带的近视镜看不清楚而引起了波罗对他身份的怀疑,再有,可以造成密室杀人的人,只有可能是最后一个进入办公室人,除了秘书,不可能再是别人了。最后沉不住气跑了,其实波罗没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是凶手。
《梦境》观后感(二):原著信息
噩梦/梦境 (The Dream)
刊载:
美国:Saturday Evening Post(1937.10.23)
英国:Strand Magazine(1938.02)
收录:
英国:Collins Crime Club, 1960.10.24,《The Adventure of the Christmas Pudding》
中国:《雪地上的女尸》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10 许葵花 译
中国:《国外惊险小说I——七分钟的夜》,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冯亦代 选编
《梦境》观后感(三):Poirot中的现代建筑之Hoover公司厂房
原文发表于《 Wallpaper卷宗 》之《罪案与建筑:英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凶案与悬疑》
噩梦在“噩梦”一案中,一位富有的工厂主在自己的办公室向Poirot讲述了自己的噩梦,而随即梦境成真,从而揭开了案件的帷幕。剧集中的案件便发生在了位于伦敦的胡佛公司厂房。这座由 Wallis&Gilbert及合伙人事务所设计的、建成于1933年的建筑并非准确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建筑。从入口的放射状装饰图案到转角楼梯间的舷窗再到红绿相间的大胆配色,无一不暗示着人们彼时的另一股兴盛的设计思潮 - 装饰艺术风格。
Hoover工厂楼梯间细节这座在当时可容纳1600名工人的工厂呈简洁的I形体量。主立面由15个开间构成,主入口则位于中轴。贯穿两层的巨柱呈锯齿状后退,直至与绿色窗框的玻璃相交。主入口上方的放射状装饰图案可以说是整座工厂建筑最具匠心之处:由绿色金属框架勾勒的图案如火焰般上升,两侧和局部末端则装饰有红蓝相间的条纹。与之媲美的则是两端楼梯间的转角设计。仿佛暗示着胡佛公司的主要产品 - 吸尘器,转角被以1/4圆形切开,嵌入带有绿色金属框架的球面玻璃,仿佛吸尘器的透明盖子一般。角部则进一步地被承担结构作用的圆柱所强调。圆柱和切口的组合使得其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间,呼应着某些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1980年胡佛公司便不再拥有这栋工厂,但它在历经易主和修缮后,在今天被改造为了一座拥有66套住房的公寓,重新获得了新的使命。
改造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