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 新梦想
新教育 新梦想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最近我在学校借阅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本书出版于21世纪初期,21世纪后国家经历了2次基础教育改革,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但是我发现《新教育之梦》的思想理念依然还很“新”,不禁感叹之余也出发深深思考,现将所思录于此。
一、新教育的新
核心理念“新”: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不只是学的事情生,而是“一切人”,包括教师的自我提升、家长的教育理解、社会的文化熏陶等;
目标追求“新”:追寻理想,超越自己。新教育实验,就是要教师、学生有明确的追求目标,能为明天美好的生活去追求;
价值取向“新”: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也是至理名言,学习也好、研究也好、实践也好,只有付诸行动,才会有收获。
新教育实验有三个目标:
1、改变中国学生的生存状态:学生要享受成长快乐;
2、改变中国教师的行走方式:老师要实现专业发展;
3、重塑中国教育的人文精神:学校要提升教育品质;
新实验教学中有几个观点也是值得深思的:
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人人都可能成功,一切皆有可能,关键是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2、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应该是教育真正的功能和价值所在,所有的社会问题也可以凸显出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
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芸芸众生,精英有几多?如何界定成功?如何界定幸福?有几人活得精彩?
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21世纪本身就是充满个性的时代,张扬个性的时代,不能获得举世瞩目,但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5、让师生与崇高精神对话,教育不就是让学生超越老师吗?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
第一、营造书香校园
第二、同写教育笔记
第三、聆听窗外声音
第四、强化双语应用
第五、建设数码社区
第六、创设特色学校
所有这些都是朱永新先生所倡导的“理想的教育”,包括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但理想很完美,现实很残酷,这个理想已经理想了近20年,确实在一些学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为什么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呢?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吗?
二、新教育生存的土壤
理想的实现往往是非常艰难的,任何理想的践行是需要一定生存的土壤,没有肥沃的土壤,理想也会夭折。
首先,有懂教育和懂教育发展的行政主管机构是践行新教育理念的阳光。阳光要洒向大地,而非停留在空中,只有洒向大地才会孕育万物。现行教育体制下,只有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才能在学校推广,除非魄力非常的校长,否则任何改革必将被传统模式所淹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倡导了十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结果在中西部地区的课堂上依然是一支粉笔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表现依然进不了老师的法眼,又有几位老师在践行新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呢?另外,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必须是要懂教育和懂教育发展的领导,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项简单的行政命令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不懂教育和教育发展就会存在瞎指挥,就会存在官僚主义。让人感觉悲哀的是现在的学校已经不是在主抓教学,而是杂事一大堆,而且动不动就是一票否决,有多少个一票否决?就因为一票否决而抹杀学校的成绩,是不是太武断了!所谓一票,实质就是官僚主义!
其次,政府和社会是践行新教育理念的雨露,应为学校提供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雨露不宜多亦不宜少,雨多易造成洪涝灾害,雨少又会引发旱灾,因此,政府各部门不是将所有的责任都压在学校,而应该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学校有宣传各种安全知识的义务和责任,要教会和训练学生安全技能,若将所有的责任都压实在校长和老师的头上,谁还有精力去抓教学?学校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地方,老师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学校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无不充满正能量,但是社会上的负能量又来自何方呢?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职能部门的不力。担当的政府不是将所有的责任压实在学校头上,而是为学校提供所有的安全保障,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职责所在!当学校没有外界的干扰,全心致力于教学,教学成绩不会上升吗?当所有的教师例会都变成教学研讨会,教学质量不会提升吗?没有负能量的干扰,所有的学生将会正能量满满!
最后,学校与老师是践行新教育理念的温床,不是坚硬的石头、板结的盐碱地,也不是肥料堆积地,因此,新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需要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认同和改变,这也是新教育理念贯彻重要因素。目前尽管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但是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依然是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也是新课改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学校和老师实践性新教育理念的温床这是毫无疑义的,学生的充分发展和个性发扬都是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引领,学校和老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领学生:1.校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应该是陶冶灵魂的地方,书香校园也就成了刚需,花圃、大树、文化、书香应该充斥整个校园,让正能量、绿色能量围绕学生;2.办学理念是塑造学生的指南针,左右学生发展,立德树人指引学生向前;3.老师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导师,老师的言行影响学生的人格完善,老师的教学直指学生的成长,也决定了学生是倾听者、参与者还是决策者,老师满堂灌,那么学生充当的就是倾听者,老师组织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学生的角色就是参与者,老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个性展示,培养出来的将是决策者,老师引导的是正能量,学生吸收的就是正能量,老师传递的是负能量,那么学生吸取的就是负能量,这也再次证明“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梦想之后
梦想是人们寄托的一种希望,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人们总是把对未来的憧憬说成是梦想,总之,梦想是美好的,是需要人们付出努力、历经艰辛、最终见彩虹抵达人生巅峰;由此可以看出,梦想最终总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梦想依然还是梦想,一种是梦想成真。决定梦想走向的只有一条:践行,为梦想而奋斗!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8月出版,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朱永新教授也一直在推广新教育理念,最新的博文也更新于2020年2月,全国有多学校在践行新教育理念,我无从统计;有多少人在为新教育理念奔走呼号,我也没有核对;由于本人井蛙之见,但在罗甸县域内还没有哪所学校真正践行新教育理念,校园内的标语、口号、理念都是新教育理念,但是走进课堂,依然是一坛老酒,烈得让人老泪直流。
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标语、口号无不透露出新教育的时尚,这是好事,说明学校已经在改变,说明学校的领导已经有了这种意识,老师的改变也是迟早的事,大概还要十年、二十年,这都是值得欣慰的事,也为未来的学生感谢如今发生改变的老师,历史的变革总是需要时间来推动的。
时间推动从另个角度就意味着时代潮流的发展,潮流在推动弄潮儿的同时,也在淘汰冷眼与嘲笑。“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或许老师们还记得这句话,弄潮儿眼中的“美好的时代、智慧的年代、信仰的时期”不就是现在吗?
你是弄潮儿吗?
202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