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面对他人的伤害,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面对他人的伤害,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2021-06-29 06:00:30 作者:兹心 来源:慈怀读书会 阅读:载入中…

面对他人的伤害,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与分歧,有时甚至发生伤害。

  面对他人的伤害,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作为回应呢?

  爱因斯坦曾说: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

  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面对伤害,最好的态度是以直抱怨。以怨报怨的报复行为并不是君子所为。

  对待伤害,面对怨恨时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01

  弱者报复:以怨报怨

  以怨报怨指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种以报复心态面对伤害的态度。

  报复,往往是弱者所体现的姿态。

  在《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因为被带头大哥带领的武林高手伏击,痛失爱妻。巨大打击之下,为了复仇开展了一系列的报复行为。

  他先是偷走叶二娘的儿子,此后又接连杀死谭公、谭婆、玄苦,甚至连不懂武功、无辜的乔三槐夫妇也死在他掌下。

  萧远山这样的报复行为,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本能,它是一种以暴制暴,非理性行为的典型体现。

  但这样做,他又得到了什么呢?

  原来温柔端庄的叶二娘因为思子成疾变得无恶不作,专抢他人小孩,成为了四大恶人之一,而他的儿子萧峰被误认为杀人凶手,背负上了不忠不孝,杀害养父母以及授业恩师的骂名,甚至还险些中了慕容博的诡计,挑起宋辽之间的大战。

  最终扫地僧对萧远山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杀了他,到时候他儿子找你报仇,然后你儿子又找他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

  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闹得两败俱伤,逞了一时之快,却是害人害己。

  若是以怨报怨,则仇恨永远没法消泯,只会让自己束缚在仇恨之中,内心变得越来越狭窄,逐渐迷失自我,最终沦为生活的弱者。

面对他人的伤害,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02

  强者原谅:以直报怨

  以直抱怨是孔子所最为推崇的一种对待怨恨的态度。

  直是指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因为先前的伤害而影响自己的判断,依然给出正确的态度作为回应。

  春秋时期,齐桓公刚刚继承王位,管仲就被关押了起来。

  因为在先前的夺位过程中,管仲是公子纠的支持者,并且曾经差点一箭射死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初登帝位的齐桓公,急需人才辅助,鲍叔牙一再推荐管仲,并且表示如果想要让齐国称霸,必须任用管仲为相。

  齐桓公在与管仲聊了三天三夜后,认为管仲有大才,于是放下前仇选择原谅,并且尊管仲为“仲父”,委以大权。

  最终,管仲也是不负所托,帮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

  魏徵起初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劝李建成早日除去李世民,但李建成没有听。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非但没有怪罪魏徵,反而重用魏徵。

  因为魏徵敢于直谏,在他的辅佐下,李世民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大业。

  对待伤害能够做到原谅,体现了强者的姿态。

  宫崎骏说:内心强大,才能道歉,但必须更强大,才能原谅。

  对待伤害,齐桓公和李世民选择了原谅,正是这样一种对待伤害的态度,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最终成就伟业。

  子贡也曾问孔子,说是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

  孔子给出的答案就是一个“恕”字,也就是宽容与原谅。

  原谅他人最主要的是为了解放自己,避免陷入仇恨中,无法自拔,至于那些伤害你的人,自然会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或是道德的谴责。

  须知,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善恶到头终有报,你只管善良,恶人自有天安排。

  当你做到了宽容与原谅,内心也就会变得逐渐强大,所有的大事也就都小了。

面对他人的伤害,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03

  智者忽略:一笑而过

  但并不是所有的怨恨都能被轻易原谅和放下的。

  《道德经》有言:“和大怨,必有余怨。”

  意思是说,有些大的怨恨或是伤害,即使调节成功了,总有一些是消除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忽略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

  因为实力悬殊,曹操阵营中有不少人都认为无法战胜袁绍。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随后,曹操一位心腹在袁绍军中发现了许多部下与袁绍往来的书信,其中不乏一些示好之词。

  他立刻把这些书信交给了曹操,但曹操随即下令将这些书信立刻焚毁。

  曹操说,如果他知道了这些人的名字,心中必有隔阂,难免日后会有怨恨,不如直接付之一炬,不知道为好。

  曹操的这一行为,让那些原本惊恐不安的部将转惊恐为感激,变得更加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人心基础。

  有些事,知道了难免无法释怀,与其难以放下,不如直接忽略。

  《寒山拾得问对录》有云:“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面对伤害、中伤,学会一笑置之,超然待之。

  ▽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让自己远离情绪的控制,正确面对他人的伤害和内心的怨恨。

  像强者一样,学会原谅与宽容;像智者一样,学会放下与忽略。

  少了怨恨,你会发现更美好的世界,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