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教育不息,教学不止
“心之源”实践队在畔水村的“三下乡”之旅已经进行了十天了,在队长刘美琳、副队长陈灿明、副队长罗德茗的带领下,我们队伍共有24名成员作为线下队员,还有18名成员作为线上队员,不得不说我们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在队伍中,我担任的是新闻组组长的职位。我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我的所见所闻转成文字,记录各个不同小组在“三下乡”过程中发生的新鲜事。比如支教组成员的教学日常,虽然每天都是一样的课程,却会发生不同的事情,每天的教学内容不同,支教组成员的教学经验一天天也在增加,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在慢慢想办法解决,当学生人数太多、学生年龄阶段不同时,支教组想出了可以采取分班制的好办法,依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为他们制定合适的上课内容。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无可奈何的时候,学生差不多都是出于一至六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特别调皮,有着天生爱玩的天性,想说话就说话,想不听课就不听课,与老师作对,作为老师,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去管教这些孩子,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教师拿着戒尺劝诫学生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体罚学生的行为也不可取,这给我们支教组成员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
支教组成员想出了可以采用让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去教学。在折纸课提前给小动物上色,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在写作课采用视频教学的形式,让课堂变得更生动,而不是老式的只在黑板上板书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支教组成员很欣慰。
(孩子们在上有趣的折纸课 XXX摄)
(孩子们在上写作课 XXX摄)
希望孩子们可以在“心之源”实践队支教组成员的教学中收获更多知识,提升自己!
岭南师范学院“心之源”社会实践队三下乡线下实践第七天了,这期间收获满满。正如我们的队名“心之源”——初心是本源。看似复杂其实却也简单,这三天的线下生活中,认识了新的伙伴,也学到了新的技能,新奇的体验同时也又体现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同时也锻炼、提高我的自身能力。这虽说是大家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我认为这对以后的学习起重大作用,我坚信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珍惜青春,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同时队员们也希望可以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知道畔水村,把畔水村的旅游扶贫以及未来的养殖小龙虾计划推广出去!
撰稿人:郭婷婷 摄影:黄春雨
供稿单位:“心之源”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