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国度读后感100字
《书的国度》是一本由[德]昆特·布霍茨 著/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80元,页数:20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的国度》读后感(一):畅游这个国度有多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你有没有想过,一本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能我们或多或少都读过一些关于读书的励志故事,比如,马云当年读了《平凡的世界》,雷军当年读了《硅谷之火》,丘吉尔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读了《金银岛》。
名人与书相遇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只不过这些故事经过多次的转播和流传后,多少带了一些功利性——他们是因为读书,或者受了某一本书的激励才走向成功的——
然而,书就是书,书不是开启名利之门的金钥匙。每个人遇到某一本书起的化学反应都不同,到了做家长的年龄,反而最信服的是阿兰·德·波顿所说,读书无用,但仍要读。
作为一个大人,你对孩子读书,有着什么样的期许呢?
可能你未曾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把书给ta,《书的国度》就是用绘本的形式引导每一个陪读家长去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它也把书之于读者本人意味着什么抛给孩子。
书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于成年人而言,最好是仅仅就是书本身而已,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它可以是世界,可以是星空,可以是大海,可是是任何,书是没有形状的,书是一切,又不是一切。
正如扉页所言:阅读就是经由他人之手做自己的梦。
书可以是冒险,可以经由B612星球到达一片沙漠,可以拯救一朵玫瑰;可以去到小人国,成为一个巨人,也可以到达巨人国,成为一名小矮人;可以去暗黑的森林里,也可以到城堡中成为一名公主;可以潜入深海为小美人鱼落泪;也可以感受一粒豌豆的粗粝……孩子手中的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到达一个冒险的国度。
只要ta一跃而起,就可以跳进冒险里。
对于孩子而言,世界就是爸爸妈妈,世界就是学校和家,但是书里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书里有星海,书里有宇宙,书里有天空,还有海洋。
或许ta在周遭的世界里只见过猫、狗等陪伴型动物,但是书里也有一口就可以吃掉人类的猛兽,ta见识了哥斯拉的原型,ta还知道了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狮子和老虎会生出半狮半虎的狮虎兽,在这个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种族在灭绝,如果不好好珍惜和保护我们周遭的环境,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单调而无聊,我们的生存环境会变得糟糕。
Ta借于书,知道这世界有光明也有黑暗,有善良也有邪恶。
Ta要更大地睁开眼睛,这个世界真的不同。
Ta推开任意门,可以旅行,坐在书桌边,翻开一本书,就到了诗与远方。
Ta知道了很多道理,这些道理也许现在还不明白,不要紧,因为已经重在心里了,它们不同于妈妈的唠叨,唠叨让人厌烦,但是想不明白的道理不会。Ta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是ta有能力有时间去自己寻找答案。
书也可以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尽管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难”可以避,但是走进一个故事,就能完全忘记生活中小小的不愉快,等出来时,就真的忘记了。
Ta可以从浴室驶向大海,只要ta愿意。
Ta可以种下另一片时空,只要ta努力;
Ta在夜晚找到韵律。
所以,让孩子读书吧,让ta自己去拥有自己的书,拥有自己的阅读时光。“书的国度”就这样美好,让人流连忘返。
《书的国度》读后感(二):我的世界不能没有你,书籍!
文/文小妖
一个暖暖的午后,泡上一杯咖啡,翻开绘本《书的国度》,立马被扉页的这句“阅读就是经由他人之手做自己的梦”吸引住了。
《书的国度》是一本关于人与书籍相识相知的绘本。绘本是由被誉为“有着空灵想象力的能工巧匠”和“超级写实主义的梦想家”的德国插画家昆特·布藿茨创作。绘本中的每一幅插画别具匠心,很能引发爱书人的共鸣。
书籍,于人类而言,别具意义。书,没有尽头的时间,没有边界的国度。我们在这个国度里遨游,看世界、看历史、看人类……我们的精神因书籍而变得丰盈多彩。
绘本《书的国度》更像是写给爱书人的一本密语,绘本中的插画文字中是能让人莞尔一笑,所有的心情全都倾泻了出来……
“她害怕飞行,但也能够旅行。”
世界很大,许多地方也许无法亲自抵达,但是我们有书籍啊,书籍可以带着我们抵达世界的任何一处角落,我们能从一次次的纸上旅行,读懂世界,读懂我们想要抵达的地方。
“他厌倦喧嚣,抛开纷纷扰扰。”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想到了毛姆大叔的那句“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管他世界如何纷纷扰扰,如何吵闹不堪,身处闹市,只要一本书,席地而坐,世界就会变成我的世界,我可以在这个世界里自由自在,思想可以随着文字随心所欲地飞翔。
“她从浴室驶向大海。”
泡澡时,阅读一本书的时光可以将浴缸变成一艘巨轮,带着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原来,浴室驶向大海之间,只需要一本书的距离。
“他找到了夜晚的韵律。”
看到这句话时,我忍不住笑了。但凡我所认识的许多书友都是有夜读的习惯,夜晚的静谧与书籍之间就像咖啡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我也喜欢夜读,中觉得晚上的时光不用来读书真的是太可惜了。
“他给孩子讲故事。”
书籍与阅读是可以传承的。许多时候,我们读了一本好书,总有一种迫不及待与他人分享的迫切,于是给书友讲,给孩子讲,是必定的。每次我读到一本好的绘本或故事,我总会迫不及待跟我的孩子分享,我会把故事换作她听得懂的方式,向她缓缓道来。看着孩子那双充满求知的眼神,我更坚定了要一直一直给她讲故事的信心。
“他望向未知的远方。”
太喜欢这句话以及插画了。书籍让我们的眼光不断地提升,每每阅读完一本书籍,我们的思想和眼界都会不断地开阔,书籍把我们带向了未知的远方,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梦想。
……
书籍将我们裹在梦里,不再孤单。
书籍带我们探索发现,不再无知。
书籍带我们登临天梯,不再空虚。
我们的人生因书籍而变得不一样,变得更加丰盈多彩。如果可以,我愿一生与书籍相伴至终老!
《书的国度》读后感(三):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寻找书的国度中的一片宁静!
读书,其实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人们将千百年来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收获用工具记录下来,装订成册,是为书籍。书籍从广义上代表了知识的沉淀,因此读书就是获取知识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对于孩子们来说,面对书籍,面对读书的行为时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知,那就是书中拥有他们想要了解的所有的一切。
由德国著名插画家昆特·布霍茨创作并绘制的《书的国度》是一本描绘关于“书”世界的精美绘本。书中展示给小读者的那些画作场景都富含深意,或直观,或抽象,或宏观、或形象,每一幅插画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需要孩子们细细的观察和品味,那是作者将自己对世界和书籍的理解通过画作表达出来,向世人诉说着书中的世界。在这个被称为书中的国度中,一切都跟书有关,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中非常有名的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则是非常形象的劝学格言,从一种非常现实的环境中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很多青少年应该都熟悉这些诗句。但绘本《书的国度》中所描绘的世界则相对深刻,开放性的创作让人们和书之间的联系更加广阔。孩子们可以从绘本中看到,一个年轻人坐在楼梯处静静的看着书,有的人在书中远离了喧嚣并找到了宁静,有的人则从书中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的世界,人们敞开式的想象力可以将浴室和大海相连,书中的世界可以令人感受到安全、感受到信念、感受到美好,读书可以令人在沮丧和不安中得到安慰…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书,读书则是对过去的认知和对未来的展望,以及那些不可预知、匪夷所思的思想游离和奇妙的幻想。
昆特·布霍茨的精美插画完美的与睿智的文字相互结合,叠加之下的力量让小读者们感受到书的世界、书的国度。作者非凡的想象力让这些画面看上去异常的真实,就像是发生在生活的周围,这些夸张的画作彰显出这个世界的矛盾与惊险,也同样体现出这个世界的浪漫与温馨。人们完全可以在惊慌失措中从书本中得到片刻的安静,从而可以好好的考虑对策,对待事物,对待人生,都需要好好思考。
人们的认知很大程度上都跟主动的学习有关,我非常喜欢这部绘本的封面,一个小男孩拿着书籍当做望远镜进行远眺,画面感太强了。望远镜本身的含义就带有对远景、对未来的展望,而把书籍比作望远镜则说明了所有的一切都隐藏在书的国度中,真是相当的富有含义。
孩子们在观看绘本的时候,要加入认真的思考,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寻找书的国度中的一片宁静。
《书的国度》读后感(四):“为什么要读书”,这里有最打动人心的诠释
“为什么要读书”,当孩子问起这个问题时,你会怎么回答呢?
读书,是因为:
对于“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千万种回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无所谓“对错”之分。
而在我们听过的诸多“原因”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这本《书的国度》中的诠释。
这本书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的插画家及儿童文学创作者昆特.布霍茨创作,著名的阅读推广人王志庚翻译的作品。
书中,昆特.布霍茨用柔和而充满力量的语言,结合魔法般的平静画面,向读者传递着关于“读书”的答案。
在书的腰封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封面上,一个小男孩像用手持望远镜眺望远方的姿势,往一本厚厚的书籍中打探。他安静的姿态,眼中却盛满l 渴望,好似即将从眼角溢出来。
漫步字里行间,看到的别样风景。正如扉页中留下的菲尔南多.佩索阿的那句话:“阅读,就是经由他人之手,做自己的梦。”
翻开书页,仅仅是两句话就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昆特.布霍茨总是擅长并且喜欢用他那独特的,充满诗意的,安静的方式娓娓讲述。作品亦如布霍茨本人,用《明镜周刊》曾经给他的评价:“布霍茨的世界美丽而孤独。那里充满诗意的古怪和安静的人——他们静坐或寻找,等待或徘徊,孑然独立。
《书的国度》并没有强制推销“大道理”,也没有刻意让读者去领悟隐晦的寓意。他只是用一种极其安静的方式,讲述了“书”的有趣:
书中,有惊奇的、惊险的冒险,超越现实的边界,以及和时空对话。当我和孩子目光流转于一幅幅空灵画面之间,吟诵着这一句又一句优美的诗,我们又将从哪里到哪里呢?
孩子说:“从卧室的这盏灯,到浩瀚星河的宇宙”。
昆特.布霍茨让我们找到了心之所向。他的作品中,不论是《晚安,小熊》还是《瞬间收藏家》,读者都能找到“布霍茨”风格—真实又超越真实,宁静又不失温暖。
大概是因为,昆特.布霍茨认为在当今这个嘈杂、快节奏,信息大爆炸的世界里,应该需要存在一个安静的空间,一个能让游荡的思想停下来休息的地方。
昆特.布霍茨一直是这样做的,并且做到了!
《书的国度》中左文右图的排版,左边精巧的文字有着大量的留白,营造出语言的意境,仿佛神秘而刺激的讲述者即将开场。右边,与文字呼应的配图,笔触细腻,温柔的色调,色彩不失隆重但又不媚俗,像一层薄纱轻柔拂面而过,传递丝丝暖意。
布霍茨的作品不仅多次入选国际安徒生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纽约时报最佳童书奖等各大奖项。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魔法般,给读者带来平静。
当然,这本书中还值得一提的是文字的翻译,著名的阅读推广人及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他用谨慎而简洁的语言,通过字斟句酌将作者的那份诗意和美好,以儿童能接受的阅读视角,完完整整地传递给读者。
这些文字,帮助我们能通过《书的国度》更好地走进作者的世界,获取内心的安宁。
简明的文字却有着无穷的力量,反复地吟诵,便悄悄地刻入心间。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的答案,布霍茨也许想把这份思考留给了读者。
正如书中所说:
有时候,会变得盲目。不失信念,总能看到美好。
书是什么呢?
是床、是一场刺激的冒险、是温暖舒适的地方……一起去《书的国度》探索吧!这里有打动你心的答案!
《书的国度》读后感(五):所有的读书魅力,都可以借由此书传达给孩子。
《书的国度》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本书,然后把书页打开一些,放在眼睛上,他网书中探索、窥探的一幅图。
很显然,这是一本让孩子跨入书的国度是感受阅读魅力的一本书。
然而,它的文本内容却并不通俗,使用成人的语言和思考来表达阅读的各种魅力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首先,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书的国度》的出版机构了。
《书的国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而魔法象图画书王国的slogan就是:为你朗读,让爱成为魔法。同时,他们还倡导“大人也要读图画书”这样的理念。
所以,准确的说,《书的国度》这本书不单单是给孩子读的,也不单单是给大人读的。而是一定要亲子共读的书。
大人读起来,能够更加感受到阅读带给我们的幸福感;
而儿童读的时候是需要父母陪伴,边读边解释的,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让孩子愿意去探索书本,愿意钻入这梦境一般的“书的国度”。
《书的国度》这本书,每一页的文字都是诗一般的美好。
“我们之中的她,一跃而起,跳进冒险里”
“她害怕飞行,但也能够旅行”
“她再喜欢,也懂得取舍”
“他穿越时空,闯入一场战役”
“他不失信念,总能看到美好”
“因为别离,他潸然泪下”
……
书中每一页的每一句,都是有韵律又有美感的诗句,让读者有一种读了一本美好诗集的感觉。
但是,如果你觉得作者只是在单纯的写诗,那就错了。
因为这些句子配上图画之后,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功能,那就是可以造梦!
《书的国度》这本书的排版是比较舒服的,左面是文字以及大大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空间。右面是一整幅充满想象力和艺术性的图画。
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给人一种徜徉在书中平行世界的美好感觉。
文字:“他给孩子讲故事”;
配图:一个父亲用书本作为一把保护孩子的伞,无论春夏秋冬,日晴雨雪,都可以陪伴着孩子,一直向前。
文字:“他厌倦喧嚣,抛开纷纷扰扰”;
配图: 一个成年人,穿着绅士,站在书的阶梯上,远离城市的喧嚣,静静享受书籍带给他的静谧时光。
《书的国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插画家昆特·布霍茨,他曾在慕尼黑大学攻读艺术史,后到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平面设计,1979 年开始从事插画创作,已为全球多家著名出版社绘制无数封面、插图及海报等,是当今极具声望的插画家。
他代表作有《莎娜想要演马戏》《晚安,小熊》《瞬间收藏家》《月亮的光是借来的》等。都是非常知名的作品。
他的作品曾获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徽奖、美国《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画书等多项荣誉。
这样一位艺术家呈现给我们的书,是适合成人和孩子共同阅读的。
对孩子的艺术启蒙和文学启蒙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面,我们说过了《书的国度》适合谁读,也说过了它好在哪里。
家长朋友们也越来越喜欢这本书的,可是在拿到它的时候仍然充满疑惑,这样一本书,该如何去读呢?严格来说,该如何给孩子读呢?
我的建议是分孩子的年龄来读。
低幼的孩子,翻阅一下图画,简单互动一些认知点就好了;
3-6岁的孩子,可以在亲子共读的时候,孩子看图话,家长读文字,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只是把文字像诗歌一样读给他听就可以的,不用去纠结孩子是否理解。就好像这时候的孩子去背一些故事,他暂时还不能理解诗中的韵味是正常的;
6岁以上且有了丰富阅读经验的孩子,家长在读的时候需要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把书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给孩子讲一讲。有时候甚至一页纸,家长需要引导的联想到的点很多,就可以停下来,把这一页读深入。
比如:“她享受惊心动魄的快感”这里,我就会告诉孩子一些我自己在读的推理类或者悬疑类的小说,如果没有,可以让孩子去想象她曾经读到过的关于冒险等故事书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过惊心动魄的快感呢?这是书本带给我们的体验,是书本的魅力之一。
比如:“因为别离,他潸然泪下”这里,我就会提到孩子曾经读过的关于生命的绘本故事——《小伤疤》、《爷爷变成了幽灵》、《再见,艾玛奶奶》等等。每每读到这些故事,我都会潸然泪下、哽咽不止。这就是书本带给我们的感动,让我们拥有更加丰富的情绪。
比如:“她收集童话般美好的句子”这里,我就会拿出自己曾经的美文美句摘抄本让孩子看,我会对他,每次读书,我看到这些美好的句子,都会忍不住想要收藏、背诵,想象着自己也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孩子能够感受到文字带给他的美好的,他慢慢是可以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文字的美是不动声色的浸润心灵的美。
这些是父母在和6岁以上的孩子阅读《书的国度》的时候的一些知识链接或者文学联动。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相信孩子可以更加理解《书的国度》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东西,与此同时,孩子也就是对书拥有更多的期待和憧憬,他会更愿意走进《书的国度》来感受书的魅力。
最后,希望书本可以是孩子的精神天堂,成人亦如此!
《书的国度》读后感(六):这本书从各个维度来阐释了书对于我们的意义
关于读书的意义,英国小说家毛姆认为,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所以他讲:“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于自己而言,烦乱的生活,阅读是难得的安静时刻,也是难得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独处机会,更是享受其中而乐此不疲的享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到书的好处,开始放下手机,拿起书本,这真的很令人欣慰。
书带给我们的意义,远不止让我们逃避世俗,还有很多很多的意义。一本绘本就从各个维度来阐释了书对于我们的意义。
《书的国度》就是魔法象新出版的一本关于书的书。在这本书的书封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书,是没有尽头的时间,是没有边界的国度”。
(《书的国度》封面)
确实,是这样的,书,承载着人类千百年来的文明和智慧,在书的国度里,没有你我他的区别,没有国界的限制,有的是不同的世界,有的是无数种的可能。
在书的国度里,有着你明白的还不明白的知识,有着你想到或者超出想象的浩瀚无边。各种各样的书组成了一个个新奇的世界。在那里,书用不同的形式来陪伴着人类的生活。
《书的国度》封面上,书化作了望远镜,我们用书来看世界,带我们望向未知的远方。书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让我们明白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
“他尝试用新的眼光看世界。”
学生通过学习来增长见识,塑造价值观,书就是看世界的眼睛。
家长与孩子用书中的故事彼此联结,用人生这本书里的道理为孩子挡风遮雨。
“她再喜欢,也懂得取舍。”
读什么书也是需要选择的。更别人说面对众多诱惑和欲望的人生了。抓不住的有些人有些事,还不是随手扬了它,空了双手才可以迎接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所得。在书的国度里有着我们纠结很久却不曾明白的道理,不定在哪个时刻,哪个语句就让我们豁然开朗,甚至一个想法改变一生的轨迹。
“他厌倦喧嚣,抛开纷纷扰扰。”
这与毛姆的想法不谋而合,逃开世俗的喧嚣,来享受大脑的放松,思考的快乐,收获的欣喜,独处的惬意。书给了我一个独属于自己的静谧世界。
“他穿越时空,闯入一场战役。”
书里有历史,有战争,有伟大的人物,有那些我们无法回去,却可以用文字实现穿越的旅行。
书把那些遥远而陌生的世界推到我们面前,在文字和想象里重演。我们通过书了解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可以穿越的又何止是回到某个年代,就算我们自己,拿起书本,投入进去,你也穿越到一个新世界。那就是——
“她从浴室驶向大海。”
身体在浴缸里,而思绪却可以奔向大海与神秘的蓝鲸邂逅,身体活在狭小的浴室里,而思想可以穿越时空,飞跃到世界任何地方。
“她享受惊心动魄的快感。”
那可能是某个雨夜,倒在地上的尸体,匆忙逃走而被目击到的半个身影。预示着一起扣人心弦的谋杀故事,一本悬疑推理小说可能正在你的手中,正欲罢不能呢!
《书的国度》正是采用这样的形式,一句话,一幅图,一个世界,一个思考和想象的开始,寓意深远又耐人寻味,让你感受放飞想象,任大脑自由思考的愉悦。
在书的国度里,书可以是一切,它可以是望世界的望远镜,是带你穿越时空的穿梭机,可能是带你驶向大海的航船,可能是给你温暖的被子,安睡的拥抱。
在书的国度里,书可以化身多种事物存在,一起找找它在哪里。
细腻的画风,温暖的色彩,讲述一个个关于书的故事,总有一个能引起你的共鸣。
不得不说,真的很喜欢作者昆特·布霍茨的画风,也理解了这位享誉全球的德国插画家,为什么被誉为“有着空灵想象力的能工巧匠”和“超级写实主义的梦想家”。他用美丽的画面,画出来了我们脑海中只能想象无法言说的风景。
毛姆不只把阅读当做避难所,他还讲:“读书应当是一种享受”。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一句简单的话,却富含众多可以解读的意义,一幅看似简单的画,展现出的安静、神秘的幻境。好似真实的世界,却又仿佛是在我们内心里才有的画面。让人赞叹他的艺术感染力,又忍不住让思绪放飞。
温柔神秘如梦幻的《书的国度》扉页上的一句话很让人感动。那是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话,“阅读就是经由他人之手做自己的梦”。
用一本真实又有质感的绘本,开启我们对于书的寻宝之旅,到如梦似幻的《书的国度》里去寻找自己的梦吧。
《书的国度》读后感(七):每天围着孩子转,远嫁的全职妈妈突然崩溃,改变认知才能赶走孤独
今天看到一本书,瞬间让我回想到了几年前的一件事:
那时候小勋刚2岁,我每天过着非常单调的主妇生活,不是围着孩子转,就是围着家务转。有一天早上起来,看到同学群里聊翻了天,原来大家又在预约下次的“闺蜜游”。
其实这样的聊天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次,我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谁让我结婚早呢;谁让我远嫁呢;谁让我有情饮水饱,只要爱情,不考虑面包呢。
但那天早上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突然崩溃了。
她们在谈论化妆品、旅游、聚餐……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只能偶尔插上一句:下次我也参加。
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每次的“下次”都遥遥无期。
所以那时候的我,时不时会想:如果当初没有远嫁,我会怎么样?会不会比现在过得好呢?是不是也能在周末找好朋友吃吃火锅、聊聊天?
也许就是这种想法积压得太久,所以负面情绪在那天早上一下爆发了。可是悄摸摸在被子里哭过之后,擦擦眼泪,还是得笑着说:小勋勋,等下妈妈带你去逛公园哦。
其实我的生活也不算太差,虽然是远嫁,但老公爱我如初、孩子可爱又温暖。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那种想法隔阵子就会出现一次……
后来我一个同学,她问我愿不愿意学着写书评、做自媒体。我第一反应是摆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写不了”。
我说的确实是实话,从毕业以后就再也没碰过书,更别说提笔写字了。
现在想想,真的好感谢她,一直鼓励我、督促我,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在学习写书评的日子里,我被迫看了很多书。那些书最开始是逼着自己看,因为太久不碰书,真的很难静下心来去啃一本专业的工具书。用我老公的话来说就是:看书看久了,字就开始到处乱飞……把心绪不定描述得非常形象。
但坚持时间长了之后,最大的收获不是涨了多少粉丝、有了多少收益,而是在不断看书的过程中,我居然不会再羡慕同学群的“嗨聊”。
虽然现状依旧没有改变,我还是不能在周末和她们一起逛街吃饭、不能参与闺蜜游,但是我觉得自己一点不孤单。换一个高级一点的词来说,就是“精神世界变丰富了”。
这是我今天看完《书的国度》之后第一个联想到的一件事。
《书的国度》是德国著名绘本大师昆特·布霍茨的作品,他被誉为“有着空灵想象力的能工巧匠”和“超级写实主义的梦想家”,他将“为孩子创作”视为一种上天的恩赐,并且曾经多次获得童书类的大奖荣誉。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本《书的国度》,在书的世界里,到底会发生什么,又会改变什么?对于成人和孩子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书里的文字很简洁,一页就一句话,再配一幅图。不过这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画却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觉得“书是如此美好”。
因为在每一页的内容里我都能找到自己曾经读书时的影子。
“她从浴室驶向大海”
我倒不是从浴室驶向大海,而是从马桶上。有一阵子迷上了看心理学的书,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某天我从厕所出去后,我老公瞟了我一眼,然后说“以为你生二胎去了”……
“他不失信念,总能看到美好”
前两天看东野圭吾的一本新书《希望之线》,这是一本推理小说,虽然里面有人性黑暗的一面,可结局却依旧很温情。不管哪种类型的书,我们总能在主线中发现可爱的人,和温暖的事,从而让我们怀揣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和美好。
“他给孩子讲故事”
你看,书做的伞,多有意思。愿意带孩子阅读的父母,总能在书中给孩子找到庇护,哪怕外面漫天大雪,或是电闪雷鸣,我们依然可以安静而美好。
我希望小勋可以撑着这把伞,一直往前走,勇敢无畏。
“他望向未知的远方”
书中配的插图是一个孩子,透过书本望向远方。我觉得,我这个全职妈妈也适合加入到图画中,因为书真的给了我力量,即使是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也依旧可以做到淡定而满怀憧憬。
“他尝试用新的眼光看世界”
阅读可以改变认知,这句话说出来只有轻巧的8个字,没有亲身体会过的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但通过最近几年的阅读,我确实改变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以前的我属于傻乐呵型,周围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傻人有傻福”。
那时候的我每天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少去想除了自己家庭以外的事,非常典型的知足常乐。现在的我,知足常乐的心态依旧没有改变,但我变成了一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
我读过很多人性的恶,也了解过很多“阴谋论”,但我依旧愿意用宽容和美好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
无论如何,这个世界在我心目中,仍然是值得被感恩的存在。
很喜欢《书的国度》第一页的那句话:阅读就是经由他人之手做自己的梦。
过了这么多年全职妈妈的生活,幸好有书作伴,让我有梦可做。
很多人问我,你每天呆在家里不无聊吗?
我说不会啊,每天看书写字,很充实。
又有问我,你不出门社交,不会自闭吗?
我说不会啊,在网络上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和书作伴,精神世界丰富了,便不会自闭。
也许有人还是理解不了,那么就试着和我一起阅读吧,假以时日,你一定能理解书的力量。
书籍对于三观已经塑造完成的成年人来说,都有如此强大的正面反馈,更何况是对于一个白纸一样的孩子呢。
所以《书的国度》,这本写给孩子看的绘本,它的作用可能就是在小朋友的心里悄悄种下一颗种子,然后让他们慢慢地、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书的世界有多奇妙。
因为在书的国度里,可以做梦、可以探险、可以看见别样的风景,也可以发现生活的无数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