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说错话了?的读后感大全
《我又说错话了?》是一本由曾宝仪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又说错话了?》读后感(一):会说话,得心安
“说话”人人都会,但若要把话说好,必得将说话这技艺作为学问好好研究一番才可。 很幸运,文艺工作者曾宝仪在你我之先便将这门技艺做了深入研究。她的这本《我又说错话了?》的出版为想把话说好的你我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典范。 《我又说错话了》是曾宝仪做主持工作二十多年来的说话技巧的细腻分享,倾囊相助,它会助你如作者一般,从“爱说话”到“会说话”。 这本书和一般的专讲说话技巧的书不大相同,作者提倡从认识自我开始,更加关注内心感受。沟通是双向的联结,一个能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人,自然就不会轻易地错误解读他人。 那么,如何才能够透彻了解自己?我们身处于一个浮躁的时代,似乎做什么都没有耐心,包括认识我们自己。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在阅读中沉淀自己,在阅读中反思自己。 现在我总是很钦佩与羡慕可以静心阅读的人。自认为自己天生是个爱书之人,也曾憧憬过自己的一生与文字为伴的惬意舒心。可是,时间的车轮转到今天,曾经对生命的期许与向往终究还是成了梦一场。 我已经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过一本书了! 所以才导致了我的“不会说话”吧,可是我又渴望把话说好。所以我隐隐意识到:该沉下心来投入到阅读中了。 读这本书,虽然我觉得最大的收获不是跟着作者学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说话技巧,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宝书,是那种可以放在枕边作为工具书用的那种。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妨就把这本小小的宝书放在触手可及处,让它助你“三省吾身”吧。
《我又说错话了?》读后感(二):诚,则言诚
这本曾宝仪的《我又说错话了?》的出版社写的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但实际上出版方是知乎图书,打开扉页就可以看到知乎的logo和“有问题,就会有答案”的slogan。
作为一本教人怎么讲话的书,全书共分为6个章节、50堂课,大体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1.先了解自己; 2.注意倾听; 3.了解说话的目的(场所); 4.如何完善沟通。
而在排版上,每堂课在最前面都有“记下来”和“练习看看”,而在正文中,也会用大号字来提示重点内容,只能说,这很知乎。
曾宝仪对于我来说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学生时代就看《超级星期天》,张小燕、庾澄庆、曾宝仪、黄子佼、卜学亮,各有各的耍宝技巧,在当时算是不可多得的娱乐方式,然后就传来黄子佼背叛小S,出轨曾宝仪,再然后就看到曾宝仪出演《凤阳花鼓》,在内地发展。所以,虽然是一本教授沟通之道的书,但我还是能在其中看到曾宝仪的成长轨迹。 比如第一部分讲沟通首先要认识自己,曾宝仪就说,自己一开始给人感觉就是外表甜美,于是她也想着是不是要符合他人的期待(她没说怎么才符合他人的期待,但我脑海里还是不由自主的浮现了林志玲的形象),但她后来发现,自己这样并不快乐。 实际上,在我认识的曾宝仪银幕形象里,曾宝仪可以说是鬼马机灵,但又不失大气。于是她说,“直到我懂的是辨识自己的情绪与喜好,我才能不再错误的表达自己。做回真正的我之后,与他人相处反而更自在,不快的情绪也随之烟消云散”。 所以,不要急着想表达自己,在表达自己之前,要先充分认识自己。 再比如,她说以前最怕冷场,后来发现原来停顿也是表达方式的一种。我不禁想起了当年《超级星期天》的几个快嘴,估计当时也是受到集体的影响,曾宝仪说话也特别快。到曾宝仪说,她主持云门演出时发现,有时候让观众感知周围的环境,比持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有效。
可以说,这本书,基本都是曾宝仪的切实感受,正如曾宝仪所说,自己当过主持,做过演员、歌手,采访过别人,也被别人采访过,所以,在曾宝仪真诚相待下,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来的内容,还是值得一读。
而这本书你可以通读,也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看的内容先分开来读,又或者遇到困惑时再来温故知新。它就如他山之石一样,告诉你别人怎么做,而你应该怎么做自己。
《我又说错话了?》读后感(三):宝仪教你学说话
在我的记忆里,曾宝仪是一个个子小小的台湾主持人,主要主持综艺类节目,没想到她居然出书了。舞台上看起来鬼马精灵的一个人在这本书中展现出真诚的一面,从“爱说话”到“会说话”,以本人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沟通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会不会与人沟通,会说这个人情商高。但是怎么训练自己变成情商高会说话的人,宝仪这本书算是实战手册了。
首先在与别人沟通之前先和自己沟通,这可能是其他书籍上没有讲到的,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才不会错误解读他人。懂得聆听自己才能使聆听他人的能力增强。
其次在说话前脑中有画面就能避免无效沟通。在沟通中适当停顿与留白可以让能量流动起来。通过停顿可以让对方更深入的观照自己内心,达到共鸣。
另外宝仪强调了沟通没有SOP,在沟通中也许无法完全认同对方的话,但要尊重对方的存在和价值观。
关于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宝仪建议阅读,多读书就能知道对方在对话中是传递的恐惧、担心,理解能力越强就越能听出藏在话语背后的意义。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可能我们大人苦口婆心地说要多读书,读书好,但是并没有说清楚好在哪里。宝仪在这本书中多次说到读书的好处,我相信那些喜欢她的小粉丝听到自己爱豆的建议也会多读书。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宝仪讲述自己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会选择听相声,因为相声教会听说故事的起承转合和角色扮演的重要,让她了解到说话节奏的重要性,培养她说话“丢接球”的功力与魅力。而我作为相声粉丝,平时的爱好就是听相声,我只知道相声可以带给我快乐,却从来没有发现相声中隐藏着这么大的学问。原来相声作为语言的艺术,并不是简单的让人开怀,让人放松,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与余韵,其实有很多的技巧在里面,这些技巧就是把话说对、把话说好的入场门票。
“不管人生如何百孔千疮,只要还笑得出来,就走得下去。”想想一下曾宝仪的原生家庭,当年因为黄子佼的事情和小S绝交,她的人生经历并不那么平安顺利,但是在这本书中她讲到自己童年和爸爸通信的经历,主持池上艺术节,拍摄《明天之前》节目,我们可以看到她乐观积极的一面,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所以学会说话也是自愈自己,改变人生。
《我又说错话了?》读后感(四):你真的会说话吗?
说话,从来都不是嘴巴的事情。说话,就是心的感受、脑的输出,还有你的态度。演艺界教母在给曾宝仪的这本《我又说错话了》一书的推荐序上这样写到。仔细一想,这话说得真对!
出道二十多年的曾宝仪,是以主持人的身份被大众记住的,其实她刚出道的时候是出演电影的,但是她有建树的还是娱乐节目的主持,作为一名主持人,可想而知,无论是观众还是电视台对他们的“说话”能力无疑是十分看重的。曾宝仪凭借其直爽、开朗的个性,以及具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在演艺圈被观众所接受和认可。
主持人的台风和语言魅力是很关键的,也是一个主持人除了外形、颜值之外,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如果说对普通人而言,说话的能力是软件,那么对主持人这个职业来说,则是必需的而且是不容置疑的硬件条件。而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是由众多的“软件”积累而成的。这些“软件”包括他们的学识、他们的阅历、他们的性格、他们的逻辑思维、他们的为人处世态度、他们的语言技巧等等,所有这些才会构建出他们有魅力的语言风格。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好主持还真是不容易,主持人就不能说错话了?这倒不是,但是说错话的时候要怎么及时怎么补救,这又是一门学问。曾宝仪在《我又说错话了?》一书中倾囊相授自己从“爱说话”到“会说话”的二十多年的说话技巧,归纳为六方面50堂课。
书里聊到了沟通的技巧,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深有感触的:
学习把话说好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要先觉察自己的情绪,找到真正的自己,做回真正的自己,这样才能和别人相处自在,也才能更好地去沟通。
这是说对话时最起码的立场,如果你带着轻松、开心的状态去和对方沟通,通常也能得到良好的回应;而这种方式并不局限于轻松的场合,在谈判的场合下,也需要这样的状态,认清自己的情绪,先跟自己沟通好,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立场,是好好商量的也好,是争锋相对的也罢,在说话的时候才能表达出正确的逻辑。
这一部分突显了语言的魅力,说话真的是有技巧的,而这些技巧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说话的人在日积月累的语言沟通中发现的技巧,并且把这些技巧像做笔记一样牢牢地记下来,并且学以致用。
她在书中说的“停顿”真是挺管用的,停顿有时是对听者的尊重,适当的停顿给对方“消化”的时间,停顿也留给听众想象的空间,停顿还能顺便调整说话人的语速,让自己在停顿的时候大脑补充氧分,观察对方,构思后面的沟通。
曾宝仪在书中写的这些说话技巧,不是只针对主持人这些特定职业的,除了在工作中的沟通,我们在生活中和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同样至关重要。
一个不会说话,不能用心跟人说话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只是自己在那里夸夸其谈,说的话虚虚实实,让人难以辨识,久而久之,别人知道了他说话不诚恳,也就不愿再和这样的人有交集。
所以,语言的沟通是表面,如果内心真的坦诚,能让人感觉到你的本真和友善,才会有人愿意听你说。这时候,即使说错了,也不会计较吧。但是倘若真是有爱的人,是不是说错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