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记住永远对你好的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记住永远对你好的人

2021-10-12 13:14:00 作者:一禅小和尚尚 来源:一禅小和尚 阅读:载入中…

记住永远对你好的人

  “昨天心情不美丽,烦躁的不知干什么好,就从书架里抽了一本书。

  翻到的那页,正好写到钱钟书救了一只不敢从树上下来的小猫,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的在钱钟书胳膊上一搭,以此表示感谢。

  这个举动,一下触动了钱钟书,他觉得这猫有灵性,于是养了它。

  一天夜里,钱钟书听到门外猫声四起,出门一看,原来自家的猫,经常在夜里和别人家的猫打架,自家的猫瘦小,打不过别人家的大猫。

  于是,钱钟书准备了一根竹竿。半夜,只要一听到猫叫,不管多困,马上从被窝里爬起来,抓起竹竿,去帮自己的小猫打架。”

  读到此,那个学贯中西、“刻薄”的大学者不见了,跃然眼前的是一个充满童心的“小男孩”,逗得我哈哈大笑。

  神奇的是,我前一分钟还不美丽的心情,后一分钟,居然被钱钟书的“童趣”治愈。

  情绪转折的关键在于,我读出了一种品质:

  你看人家钱钟书,为什么无论处于任何处境都很安然,就是因为心思单纯。我瞬间懂得了别人行为的初心,也原谅了自己的直白。

  瓦解坏情绪,居然如此简单,读书即可。

  我记得,曾有人怼我说:“就算你把全世界的书都读了,能有什么用?”

  有用!

  这些年来,自己经历了很多逆境,却都没有磨灭我的幸福感,就是因为读书。

  只要钻入其中,我就可以像文与可画竹子一样,自己也变成了幸福的竹子。真的可以“充耳不闻”,避开了很多噬骨钻心。

  怪不得,毛姆连连感叹:读书,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避难所。

  想想还真是。几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可以使自己对严重的感冒,满不在乎。读一读别人的趣事,可以一扫阴霾的心情。

  图片

  02

  其实,钱钟书也经历了不少人生的起伏,工作的不得志,人际的不顺畅,国难时的各种折磨,都没有让他抱怨一毫一分。

  这是为什么呢?从他和朋友的一次旅行,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1939年,钱钟书和几名好友去旅行。当时,时值凶年,日军已经深入南方,封锁了港口,他们只好乘着一辆像《围城》里所描写的那样的大车,一路颠簸,路边是一片荒无人烟、百姓流离失所的萧索。

  等到了目的地,大家钱都花光了,几个人烤着路上捡的山芋,又觉得面子放不下来,只好背过脸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夜晚也只能男女杂居于一处破乱的旅店,外面凄风冷雨,里面虮虱横行。可是,一路上只有钱钟书始终怡然自得,手捧一本书,看得不亦乐乎,让同伴们十分惊讶。

  别人一路哀怨,钱钟书一路从容,底气在哪里?因为有书可读。

  贾平凹说:“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不是脾气好,是读书人入了迷两耳如塞。”

  这只是贾平凹的比喻,但也足以说明,人只要读书是可以忽略外境的。钱钟书深谙这个道理,读书可以带他进去另一番世界,可以让他安顿于这样那样的困顿颠簸。

  妻子杨绛在他的影响下,也是书不离手。后来她挨批斗,负责打扫厕所。她总是把厕所打扫干净后,就躲在一边读书。

  在那样恶劣的日子里,他们箱子里的书籍、字典、词典、笔记都成了去除痛苦的最好良药。

  为什么读书可以让人避难?

  周国平说:

  “因为读书里面有三种快乐,一是求知欲望的满足;

  二是与书中的灵魂交流;

  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从而内心高贵,行为超脱,不屑眼前的困难。

  纵观历史上的伟人,哪一位不是终身读者。

  列宁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释卷。

  毛泽东在去世之前,对着床头翻了17遍的《资治通鉴》说,再也不能读了。

  马克思在法国的一个图书馆里有专座,而座底下出现了他双脚踩出的印痕,可见他是如何疯狂的读书。

  读书真的可以让人过上一种,全新心智下的生活,使你对世界的态度和人生的探索,始终处于新鲜的状态,带给心灵别趣的成长。

  图片

  03

  伊能静说:“在最低最低的境地,支撑我的是读书。”

  与庾澄庆离婚的时候,当那些如箭的语言插满在她身上,她停下一切工作,每天就是读书。

  那些受伤的夜晚,她多想闭上双眼,消失人间。是一本本书,给了她坚强的力量,让她明白这世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楚,她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员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也终于自我领悟:“深深感谢生命以这样死缠烂打肥皂剧的方式让我省悟,过往一切的痛都是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

  她通过读书,疗愈了自己灵魂的暗夜。

  胡歌,原本摇扶直上的璀璨星途,因一场车祸跌入谷底,所有人都认为胡歌的演艺事业就此打住了。

  缝了针的眼睛不能哭,胡歌就让眼泪顺着缝针的线脚掉在地上,自杀和自弃更是无数次想过。

  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毁过容的胡歌,复出后却远比原来更火。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胡歌说:“在那段最消沉最无助的日子里,是读书让我挺过来的。”

  那些黑色的日子,他把自己丢进书堆里。他在书中写到:“如果皮囊难以修复,我愿意用思想,去填满它。”

  读书让他学会:凡事不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要调动有崇高心灵,在书中有神交的人物的眼睛去观察。

  终于,他拨开丑陋的包装,看到了礼物,得到了救赎。

  图片

  04

  有人说,读书不过是提供信息和消遣,看电视也一样。

  然而,真正读书的人都知道,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否则你就会难以理解其中之意。

  而电视是直接的图像,它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跟不上流动的图像。

  世界上真正的好书,都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让人读完,因思考而成长,因成长而疗愈,从而成为人生精神意义上的避难所。

  而且,读书还要讲究心态。

  林语堂说:“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

  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阅读途径,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提高阅读量。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一个人必须懂得排除诱惑,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

  当我们遇到了挫折,快速搜索前人书中,如何阐明此类问题的道理,是否与我们的体悟深刻相合,如此反复积累、印证,自有一种书与人“心有灵犀”的快乐。

  别人看,是我们走进了书籍打造的围城,隔离了外界的压力。

  实则是因为读书,我们积累了面对人性和一切事务的智慧和愈渐强大的内心,这已然成为自己无坚不摧的避难所。

  钱钟书说,如此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