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魔戒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魔戒读后感摘抄

2021-10-15 00:48: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魔戒读后感摘抄

  《魔戒》是一本由[英] J. R. R. 托尔金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8.00元,页数:20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戒》读后感(一):魔戒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表达了环境保护的思想,也有人说是为了表现人对权力的渴望和贪婪,同样有人说它是一部哲学内涵比较高的文艺类作品,我不能肯定的说写这本小说的作者想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我从《魔戒》里感受到的:《魔戒》是给善良的人的精神良药,给被欲望驱使的人的一枚警钟。

  人类都有欲望,有些人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不能阻挡,但也有人能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幼小的孩子会希望得到更多的来自其他人的关注和爱护,参加工作的人希望比他人更多的得到上司的赏识,大多数女人希望另一半用更多的时间来陪自己。从年幼到成人,都希望自己得到,有时用一些比较偏激的行为,于是,容易被邪恶利用,比如“戒灵”的出现。

  《魔戒》读后感(二):中土世界的希腊史诗

  在我心目中,《魔戒》毫无疑问是当代最优秀的中土世界长篇小说。

  第一次接触魔戒,还是2011年躲在深中宿舍的被窝里,拿着电脑独自看《指环王1》,接着一发不可收拾,顶着白天上学的困意,接连在大晚上看完了第二、第三部电影。

  十六岁的我,在那时已经隔着小小的屏幕和糟糕的声效,隐隐约约感受到了魔戒背后中土世界无穷的魅力,但是出于高中生的叛逆之心,我不愿意承认自己喜欢这种主流的大片,逢人就说自己爱的是冷门点的《奇爱博士》、《奥林匹亚》、《蓝白红三部曲》,于是《指环王》成为了一部从来没有被我挂在嘴边的电影。

  后来,随着年纪变大,人变得更加温和,遇到越来越多喜欢魔戒的朋友,重温了很多电影的情节和片段,情不自禁地开始喜爱这部作品。

  这种情绪,直到十年后的2021年由于《指环王》在大陆重映而激烈地爆发。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地冲进电影院,独自在福州、宁波、嘉兴的IMAX大屏上重看了护戒使者、双塔奇兵和王者无敌的三部剧,每次看完都要激动地在影院里坐上半天。接着,我又在六月买了世纪文景出版的全新精装版《魔戒》,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慢慢把这本近2000页的巨著读完。

  我反复地思考,作为一名大部头文学阅读爱好者,《魔戒》最为吸引我的魅力是什么?

  我回想起俄国文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字里行间,将尖锐的道德审判的矛头指向自我,反思何为好坏对错、何为正邪善恶,在这个混乱的世间怎样才能去做一个道德意义上正直的人;托尔斯泰在战争年代里,埋下宿命论的基调,暗喻着哪怕是再伟大杰出的人物,在历史洪流之下也不过发挥了微小的作用。

  我也回想起拉美文学中,波拉尼奥在碎片化的叙事里,将每个身份模糊、捉摸不定的小人物拼凑起来,营造起整个充斥着智利历史和政治底色的现实生活,最终一切都消散在无边界的拼图之中;马尔克斯在几代人的传奇命运中,将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各种神秘符号糅合进了现实与梦境之间,吹起了整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泡沫。

  最后,我想起了奥德修斯 (Odysseus in Odyssey), 阿喀琉斯 (Achilles in Iliad), 埃涅阿斯 (Aeneas in Aeneid),终于在古希腊文学中寻到了一丝线索。

  《奥德赛》讲述的是奥德修斯,无论是否在上帝的指引之下,决议走上回家的征程,并且途中重建自己作为伊萨卡国王的身份。《伊利亚特》讲述的是在特洛伊战争中,迎接着宙斯和诸神的旨意,人们在亲历战争、在生命和死亡面前,选择推翻恐惧和悲伤,为荣誉而战。而它们背后所共通的,都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宿命。

  而就如同这两部希腊史诗一样,《魔戒》讲述的正是每个平凡的人物选择走上一条宿命式的征程。

  当佛罗多从比尔博·巴金斯手中接过戒指、离开夏尔、奔向瑞文戴尔的时候,他其实并不真正清楚这枚至尊魔戒意味着什么。

  当护戒使者一行九人决议将魔戒销毁、出征远方时,他们中的任何一人,即便是甘道夫,也无法预知他们将如何越过索伦的注视、穿过魔多的黑门,最终赶赴末日火山。

  当萨鲁曼的大军兵临海尔姆深谷,洛汗国被蜂拥而至的奥克包围,阿拉贡与希奥顿国王冲出号角堡扫荡敌人时,他们并不知道此举能否拯救自己的子民,打败艾森加德的首领和勇士。

  当赢下帕兰诺平原一战、成功保卫刚铎后,众人在不知道佛罗多和山姆的生死安危时,依旧选择出征魔多,挑战戒灵那兹古尔和索伦的仆从。

  是什么驱使了人类、巫师、精灵、矮人、霍比特人、恩特,这些不同种族、谱系、家族的生物,不约而同地走上抗击黑暗魔君索伦的道路?

  我的答案是:所有的人物早在最初的时候便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决定走向征程,并不是因为他们被动“接受”了这种宿命;相反,为了心中的荣誉,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普世的存亡,他们主动“选择”了自己的征程。换而言之,在生命与死亡面前,他们已经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不知怎么,我感到一丝嫉妒。

  在这个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世界里,史诗中的每个人都遵循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完成了一趟英雄主义的伟大征程。

  而我仍需要在生命长河中,寻找并选择属于自己注定的命运。

  《魔戒》读后感(三):作为可能是版权公有化之前的最后一套中文版

  最开始是一整个故事分为3卷,现在又分为6卷,第7卷为附录,这种形式也不是文景独创,原版早有这种排版方式。就个人来说,挺不错的,反正都是一套书合售,原来一本的内容分为两本,读起来压力要小些。

  第1卷讲诉了弗罗多从比尔博那继承至尊魔戒后,为了逃避索隆极其党羽的追查,以及和甘道夫再次汇合,踏上旅途,一路前往幽谷的过程。前半段节奏比较明亮欢快,延续了前作《霍比特人》的风格,对夏尔的霍比特人描写得非常真实质朴,毕竟谁不喜欢乡间田园生活?后半段则严肃起来,着重点名了携带魔戒的重要使命感,让故事更加成人化。对于弗罗多的描写则是一个初出牛犊的乡下青年形象,只渴望把身上的包袱交付完毕,以及首次踏上旅途进入未知世界的好奇。

  第1卷扉页附带一张藏书票,普通版没有艾伦•李的签名及限量编号,就感觉是个多余的东西,贴在扉页上让人莫名其妙。卷尾则收录夏尔全境地图的拉页。

  第2卷讲诉了弗罗多终于在幽谷与甘道夫等人顺利汇合,众人商议对抗索隆势力的决策,以及魔戒的处理办法。弗罗多也真正理解了自身使命的重大,整个故事的主要角色也在这里悉数登场。而墨瑞亚地下宫殿的遭遇,也是严格意义上的首次大场面遭遇战,打斗场面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尤其是这种公路式的追逐战与遭遇战,让读者对故事接下来的每一步发展都充满好奇。之后在黄金森林的整顿休息,也表明了主角团对这项重要使命的态度,毕竟刚经历了残酷历险,还失去了同伴,对于主角们的信念是很大的打击,但没有一个人离团放弃使命,也表现了托尔金对人文精神的赞扬。最后的突发遭遇与团队分散,也为接下来的剧情制造了足够的悬念。 卷中则收录了马扎布尔之书残片的拉页,据说也是中文版首次收录的内容。

  第3卷讲诉了阿拉贡三人援救同伴时,与失落的甘道夫再次重聚,以及处理洛汗国面临的问题。从这卷开始,展开多线叙事,以便在插叙和平叙的同时讲诉更多的内容。失去同伴及旅途目的的三人,继续在这危难的时代尝试做些什么,放弃是他们永远学不会的。在茫然而又失落时,因甘道夫的重生归来又重获希望,同样被迷惑的洛汗国王希奥顿的觉醒,以及援军伊奥梅尔的及时赶到,都是这黑暗中的光明,绝境中的希望。这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海尔姆深谷的防御战,在这如同最后的背水一战中,展现了人类顽强抵抗,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崇高精神。

  第4卷讲诉了弗罗多和山姆两人的历险,无论是和咕噜间的相互博弈与猜忌,还是和法拉米尔之间的对峙与辩论,再是与山姆因误会决裂又被咕噜背叛在希洛布的洞穴里遇难。可以看到这两个霍比特人本身就是乡村平民,对于他们一生最大的经历可能就是走出夏尔看看世面,没想到现在手上却决定着世界的走向,托尔金想表现的是小人物在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如同平民百姓在战争中所做贡献。全书围绕着三人的视角来刻画,支撑弗罗多的是内心的善良与对同伴的承诺,支撑山姆的是坚固的友情与责任,支撑咕噜的是内心善恶的煎熬与生存的动力,他的动力可以是对他无任何实际作用的宝贵魔戒,也可以是首个带他友善的弗罗多,命运的船舵就在转瞬之间。不过相对于另外两人,主角弗罗多的人物刻画就要平淡薄弱得多。

  第5卷讲诉了除了弗罗多和山姆外,其他团队成员汇合,并于人类最后的要塞米那斯提力斯抵抗索隆大军的进攻,整个篇章都是围绕着这场战争的序幕与结局的过程展开,缓慢而又让人紧张。前半段德内梭尔和法拉米尔的人物塑造,更是让这个架空世界里的虚构角色极具真实感,如同现实里的人类,优缺点并存,并不是单纯的脸谱化设定。这场战争中有很多只是提了几句的龙套角色,但都一一给出了名字,表明除了主角们外,书中每个角色都有他们存在的意义,毕竟一场值得后世歌颂的战争是由每一个战士谱写的。

  第6卷讲诉了弗罗多一行人摧毁魔戒的过程,以及交代所有主要人物的结局。特别注意的是这个乡间青年在这段旅程中渐渐被魔戒腐化,最后还是没能靠自己的意志摆脱魔戒,而阻止他的确实完全被腐化了的咕噜,虽然后者的目的并不是拯救弗罗多和摧毁魔戒,这种阴差阳错的结局极具讽刺意味,毕竟如果不摆脱魔戒,咕噜就是弗罗多最终的下场。而最后萨茹曼在夏尔的一段小插曲,也象征着夏尔这种如世无争的乡间地区同样也会经受战争的侵害,毕竟战争是人类犯下的最大罪孽。 第6卷卷尾收录了洛汗、刚铎和魔多地图拉页,除了7本书外,还额外有一张第三纪元末期中州西境地图,可能是因为太大了,所以没有装订在书里。 第A卷也可以说是第7卷,这一卷完全是附录内容,比如列王纪事、编年史略、霍比特人家族谱系、语言与文字等,完全为喜爱魔戒的读者考虑的产物,也可以看出作为语言学教授在创作作品时的严谨性,让这个架空世界更加真实合理。

  这套书附带文景的运输盒,盒子除了有一张文景的贴纸外(带烫金设计,工艺不错),和一般的包装运输盒没啥区别,盒子内部还有层防震膜,至少不用花费心思去找自封袋或存放盒了,原始包装就可以做到书籍本身最大程度上防层、防晒、防撞、防氧化。

  套装书盒非常厚实,无论是内部与外部的烫金和凹印设计处理都非常精美细致,书盒外圈偏布面质感,是否是仿布不得而知。总之,这套书的书盒算是我见过的制作得最精良的中文书书盒了。

  封面采用的是胶质的仿皮革设计,一般精装书高规格无外乎布面和皮革这类,但这次文景尝试了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设计,封面厚实,摸起来有点柔软,有质感,不容易粘灰粘汗,可以看出在成本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因为材质问题,有些拉跨。 封面设计,更是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除了书脊的TOLKIEN与正封魔眼标志外,其他设计则全是凹印处理,深灰色底色配上铜黄色烫金,一个字形容就是“素”,素得让人奇怪为什么不设计外封。且七本书除了编号外,其他一模一样,底封更是任何装饰都没有,太过单调,360度让人感觉到敷衍,难以置信这是出自名家陆智昌的手笔,真的沦落到我行我上的级别。 印刷和纸张都达到了精装书应有的水准,印刷色泽统一,墨迹工整,纸张是有些偏软的胶版纸。目录页除了每章的标题和对应的页数外,还有每卷插图对应的标题和页数。这版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开本了,比起其他版本,开本很小,204MM的高度,比普通规格的平装书都还要小一圈,所以就算是精装书,拿在手上也很好翻阅,本来以为开本过小,排版会过于拥挤,但结果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都恰到好处。 文景这次的版本插图也重新校色,因为比起其他版本图片缩小了很多,所以看起来是会显得插图精细了些。另外这套精装书是没有书签带的,如果想包书套的话推荐206型号,不过包了书套后还能不能装回书盒就不得而知。因为这套书没有外封,而封面的材质很不容易弄脏和造成划痕,用指甲故意划了几下封面,都看不出印子,再加上有书盒和包装盒的保护,所以个人认为不用包书套。 译者方面则是邓嘉宛负责翻译正文内容,石中歌则是负责翻译前言、楔子、附录,及全文校订,杜藴慈负责翻译诗歌,并且这个版本的译文比起文景之前的版本有过修订。而个人认为邓版的确比朱版更自然,也更还原原文些,尤其是人名,朱版的正文过于文叨叨的,但老实说两版都谈不上喜欢,可能是因为电影版先入为主的原因,对人名的翻译都有些不适应。诗歌方面也比朱版好很多,朱版翻译得更像诗词,文字排版过于强行统一,不适合能够唱出来。 这套书的赠品,应该就是每本书的明信片了,明信片制作质量中规中矩,当然比起译林版的要小很多。按照明信片上的插图,完全可以做成每卷的外封,相信成本也不会高多少,只能说明,这个版文景特意抛弃了外封的设计,单靠内封设计来体现出古典感让人像世界名著一样收藏,但结果设计得让人失望。 而全书的版权页也在第A卷卷尾,为全卷共有,可以看到印刷信息为2020年12月,说明这套书比出版社预计得晚了足足半年之久,考虑到工艺制作方面的确也是文景的大手笔了,至少没有图快偷工减料。虽然在别的读者那里有反映品控的问题,比如有的书脊印歪,有的装订掉页,好在我的这套没看出什么质量问题。但这种书籍校队与品控也是国内出版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来比起其他行业,再加上纸质书市场的萧条,书籍出版行业利润要低得多,二来一个出版公司不可能所有员工都是爱书的,不可能真正用心去做好一本书,特别是外包代工的部分,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缺乏所谓的匠人精神。 而这套书定价628元,平均下来每本300页左右的小开本精装书就要90元,以简体书价格定位来说,着实有些小贵,和其他简体版本相比,价格高了不止一两个档次。而这套书才刚刚出版,电商就趁着活动大幅度降价到五折以下,其中更是包括文景自己的官方店,着实让这套书有种贬值感。另外所谓限量的艾伦•李亲签版,更是出版社想守住最后一层尊严,原价卖一点都也不打折,就是想让读者明白这套书就是值这个价。但说实话,艾伦•李的签名并不稀有,等公版后有资金的出版社想做噱头想必都能请到艾伦•李签名,说不定还能请到不输于艾伦•李的插画师来为魔戒创造更多新的插画。而所谓的限量编号也是3020套,数量不少,体现不出稀有感。为了一个经常签名的插画师签名和量多的编号,多花将近400元,着实不划算。 但考虑到这套书本身的制作质量,如果抛开封面设计不谈,哪怕公版以后,个人认为十年内也不会出现比这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版本了。所以如果手上没有魔戒的朋友,或是想洗版的,这个版本还是非常推荐的。

  《魔戒》读后感(四):托尔金:我很明智地先画了地图,再把故事写得与之相符

  部分文字来源:《中洲缔造者》

  翻译:邓嘉宛、石中歌

  编辑:Endoriel

  《魔戒》写了12年。

  1937年9月《霍比特人》出版,首印不到3个月就需要加印。于是托尔金接受了昂温的提议、怂恿和鼓励,在1937年圣诞节前,正式开始了他的《魔戒》征程。因《霍比特人》大获成功,读者和出版社都希望看到更多霍比特人的故事,它最初是作为“新霍比特人”而创作的。

  这始料未及的12年漫长而辛苦,世界又经历了战争,托尔金的四个孩子离家独立,他卖掉了牛津北边的房子,换了教席与学院。用他自己的话说,“从1938年起,我一直在抽空写这本书,这些空隙事实上都是从三倍的本职工作、四倍的家务工作和‘民防’余下的时间里抽出来的。”而最终于1949年完成的这部作品,早已“失控”成一部有点黑暗、厚重的鸿篇巨制。与《霍比特人》带史诗底蕴的浓厚童话风格相比,它更成熟、沉重,绝望交织着希望,北方文学的精神与西方不死之地的信仰相融。它不再短小精悍,也不再轻松易读,它以自身物理与精神两方面的超大容量挑战着当时的主流文学观与主流批评家。人们惊愕又迷惑,为这部既有文学批评经验和理论无法套用、无法定义的大部头。

  《魔戒:精装插图本》实拍图

  在托尔金的幻想文学创作里,最有特色的是他的种种设定,而设定中把艺术性和实用性融合得最完美的,是他为自己的故事画的地图。

  地图在托尔金构建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他的创造始于语言的发明,但是语言需要“人”说出来,人又需要有地方生活,而地方则需要地图……精灵和人类的传说发生在一片很大的地理区域中,从北方冰封的海洋到南方荒芜的沙漠,从东方的矮人王国到西方大海彼岸的蒙福之地。如此广阔的天地需要绘制地图,而托尔金在动笔写作中洲相关作品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这么做了。这些地图让这个世界有了形状,并创造出了一个可信的现实。

  在早期写有《失落的传说》的一本笔记中,托尔金在维林诺黑暗降临的传说中画了一幅世界示意图。这幅图作于1918年到1920年之间,展示了中洲的一部分(在那部早期作品里,中洲被称为“域外之地”)和位于西方的维林诺的一部分。随着传说故事集的逐步发展,他又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绘制了更详细的地图。

  《霍比特人》实际上是从一张地图开始的。故事的最早版本现存只有六页,而瑟罗尔的地图就在其中。托尔金和他的出版商都认为,地图制作对这个故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创作了若干不同的地图,涵盖了霍比特人旅程的各个阶段,但最后只有两张收录在出版的作品里,就是瑟罗尔地图和大荒野地图。

  瑟罗尔地图

  大荒野地图

  《魔戒》的地图数量,在他的作品中居首。在牛津博德利档案馆中,有三十幅地图是专属于这本书的。有些是粗略的草图,例如夏尔的第一张地图;还有一些是对全局剧情发展的详细阐述,例如他写作时用的主要参考地图(被称为“第一张”地图),就涵盖了中洲的西北部。为了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文本中记载的长途跋涉,以及对旅途每一程的详细描述,都需要绘制同样详细的地图。

  “第一张”地图

  托尔金告诉一位读者:“我很明智地先画了地图,再把故事写得与之相符(通常是一丝不苟地安排好距离)。相反的做法注定导致混淆和不可能的情况。”他绘制地图的主要目的,是将旅程视觉化,标出旅行者所采取的路线和会遇到的障碍,如河流、沼泽和山脉。范围大小是最重要的。为了可信,每一天的旅程都必须是旅行者能做到的,无论他是刚铎的壮汉,还是只有人类一半高的霍比特年轻人。

  霍比特人的长度单位

  随着故事的发展和中洲地理的扩展,托尔金意识到距离对于文本的真实性至关重要。霍比特人被描述为“人类的一半高”并且腿短;因此,霍比特人一天能走多远的问题就出现了。托尔金曾在一张菜单卡片背面写着“霍比特人的长度单位”,列出了霍比特人使用的长度单位,其中最小的单位来自霍比特人的脚趾甲。每个测量单位都有名字,其中一些源于已不通用的英语单词,比如“厄尔”(45英寸),还有一些是被赋予新含义的英语单词,比如“步”(gait,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走路的姿态)。托尔金对细节的关注,确保了读者始终沉浸在他想象世界的“真实”里。他后来宣称:“在《魔戒》里,我从来没让任何人在任何一天走过他力不能及的距离。”

  《魔戒:精装插图本》实拍图

  在新出的《魔戒:精装插图本》中,收入了三张地图:一张“第三纪元中洲西境全图”、“夏尔一隅”地图和“洛汗、刚铎和魔多地图”。

  第三纪元中洲西境全图

  克里斯托弗·托尔金曾为《魔戒》的正式出版绘制了一张中洲总图,基于托尔金的一系列地图手稿,包括早就破破烂烂、东贴西补的写作参考用地图;中洲西北部、西南部地图等。而到了小托编辑《未完的传说》时,又在这张“总图”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和改正,绘制了一张新的中洲全图,这就是之后出现在《魔戒》各版中的“第三纪元中洲西境全图”。

  可折叠海报式、地名汉化、双色印刷,一边读小说一边看地图

  夏尔一隅

  虽然夏尔在《霍比特人》中很重要,但那本书里既未提到它的名字,也没绘出它的地图。托尔金在开始写作《魔戒》后不久,很可能是1938年初,绘制了夏尔的第一张地图草稿。这是一张匆忙绘制的参考地图,画在模糊的铅笔划好的坐标方格上,每个方格代表十英里。图中显示了主要的地理特征,如道路、河流和地点,他还添加了霍比特人家族的名字(用铅笔写的),指出了博芬家族、博尔杰家族和绷腰带家族的居住地。

  托尔金至少为夏尔画了八幅地图,四幅尚存。1943年,小托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一幅等比例放大的地图,并在图上的小河北部添加了细节。图上不少村庄名都是真实的英国地名,像新厦镇、新堡镇、针眼镇等,还有不少是仿英国地名的。小托确信自己是查阅了父亲的大量英国地名藏书后提出了某些名称建议,如新厦镇;而托尔金自己也在那张地图上添了不少名称,比如博杰津、桥田野等。

  夏尔一隅

  这张地图的最终版是小托在1954年3月再次绘制的,到了1966年《魔戒》第二版时,托尔金在地图中加入了耶鲁,并改变了白兰地厅的位置,使之位于雄鹿地大道之前,与小说中的叙述一致。

  洛汗、刚铎和魔多地图

  这幅地图相比中洲总图放大了五倍,描绘了第三部《王者归来》的故事发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角色行经之地。与其他一般地图或区域地图不同,这幅地图是像地形图一样绘制的,山脉由详细的等高线描绘,代表海拔高度。它的绘制中心是白色山脉,周围环绕着第三纪元后期的刚铎大部分地区、洛汗东南部以及魔多西部。

  地图的绘制者是小托。托尔金后来回忆说:“当那张‘总图’明显不满足最后一本书出版的需要……我不得不花费很多天的时间——最后三天几乎不吃不睡——绘制一张改换了比例、经过了调整的大地图,之后他[克里斯托弗]又工作了二十四小时(从早上6点到隔天早上6点不曾合眼),总算及时重新绘制完成。”

  如果你爱托尔金、爱中洲世界,那一定也爱着他的地图;如果你想一窥了解托尔金的窗口,那一定不能错过他的地图。这也是进入他的世界的钥匙。

  《魔戒》读后感(五):托尔金:一个细节设定控的遗愿

  部分内容来源:

  《中洲缔造者》,译:邓嘉宛 石中歌

  《<魔戒>的艺术》,编译:Endoriel

  本周聊件“古物”,聊个手工,聊个细节设定控、文献仿制狂的遗愿。

  《魔戒:精装插图本》实拍图

  在所有托尔金希望收录进《魔戒》、随书一起出版的艺术创作中,没有什么比马扎布尔之书的三页残片更牵动他的心。而印刷马扎布尔之书残片随书出版的心愿,托尔金毕生都没能实现。

  马扎布尔之书(Book of Mazarbul)是什么?

  护戒远征队被暴风雪逼退,取道墨瑞亚矿坑后,在文献室里发现了一本史书,上面记载了巴林一行人重建的矮人王国的命运。

  《指环王·护戒使者》电影截图

  “在一个碎裂的箱盖旁有本残破的书,同样被乱刀劈砍、乱剑戳刺过,还有部分被烧毁,残页上沾着黑色和其他暗色的斑斑污渍,像是陈旧的血迹,几乎辨不出字迹。”

  马扎布尔之书最初被称为“巴林之书”,接着更名为“墨瑞亚之书”,但托尔金最后决定用“马扎布尔之书”这个专用名词,因为它更适合矮人。Mazarbul(马扎布尔)在矮人语(库兹都语)里意为“书面文件、记录”。

  马扎布尔之书始于巴林回到墨瑞亚后的第三纪元2989年,记载了巴林一行人收复、守卫墨瑞亚,找到黄金、秘银,寻回都林之斧、头盔等功绩,也记下了奥克来势汹汹,巴林殒命,墨瑞亚再次失守的悲壮往事。由于奥克并未认识到这部史书的价值,便在大肆洗劫后将它弃置于文献室。远征队发现它后,将其交给吉姆利保管。不知魔戒大战胜利,远征队冒险结束后,他是否把史书交给了戴因的继承人梭林三世。

  《魔戒:精装插图本》实拍图

  在托尔金的设定里,马扎布尔之书由许多人以不同的笔迹写成,所用文字既有埃瑞博和河谷城使用的如尼文,也有精灵文滕格瓦字母。在《魔戒》附录五中提到:矮人使用当时流行的口语,类似地,他们也使用当时流行的书写文字,许多矮人都能熟练书写费艾诺字母;但他们坚持用奇尔斯来记录自己的语言,并从中发展出了硬笔书写的形式。

  作为一个兴致勃勃的拟古爱好者,马扎布尔之书也让托尔金的文献仿制癖蠢蠢欲动。

  《魔戒》小说中,甘道夫读了三页马扎布尔之书的内容,相应地,托尔金也制作了这三页的摹本。在托尔金的档案文献里,收藏了六张他为制作这三页马扎布尔之书残片所画的草图。

  巴林之书书页(马扎布尔之书,第一页,第一版)

  墨瑞亚之书的一页(马扎布尔之书,第一页,第二版)

  马扎布尔之书的一页(第一页,第三版)

  马扎布尔之书(第一页,第四版)

  马扎布尔之书的另一页(第二页,第一版)

  马扎布尔之书的最后一页(第三页,第一版)

  在这六张草图上,我们就能看到如上文所说的马扎布尔之书的名字变迁。

  与托尔金那些或写或画以图像、线条或文字展现的其他《魔戒》艺术创作不同,马扎布尔之书的“成品”不是画稿也不是书法,而像三件真实的穿越时空而来的“古物”。在画了一系列的草图之后,托尔金制作了残页的“摹本”,上面有逼真的眼泪、破损和烧毁的痕迹。他用烟斗把纸的边缘烧焦,又在一边打了一排孔,模拟羊皮纸被缝起装订的效果,然后用红色颜料染出血迹的样子。

  成品是惊人的心血之作。

  第一页以如尼文安盖尔沙斯·埃瑞博写成。上有标记“三”,应为巴林一行人抵达墨瑞亚后过去的年数。

  第一页

  此页损毁严重,内容以潦草匆忙的日记体写成,记载的是巴林一行打败奥克、收复墨瑞亚并找出秘宝的功绩。

  第二页以精灵文滕格瓦字母写成,吉姆利猜测是欧瑞负责记录的。此页上标有“五”,甘道夫假设是巴林入主墨瑞亚的第五年。

  第二页

  此页记载的,是巴林遇害、奥克们再次攻来,墨瑞亚的矮人们闭门死守的悲惨内容。

  第三页以如尼文安盖尔沙斯·埃瑞博和滕格瓦字母混合写成。其中如尼文与第一页相似,但记录者不同,符文的细节也有所不同。托尔金的手工作品完美传达了他的设想:这本编年志是由好几位不同的记载者添加记录的。

  第三页

  此页内容令人窒息,记载了奥克攻入墨瑞亚,并(可能)有地底魔物被唤醒。最后以精灵文写成的一行转译为现代英语就是“他们来了——”

  电影里甘道夫为远征队众人诵读书页所记载的内容时,读出的内容和书页上的文字并不完全对应。有人推测他是浏览了数页,然后自己做了个概括总结边读边讲给其他小伙伴听。

  托尔金在后来的作品中曾解释,制作马扎布尔之书范本遵循了贯彻《魔戒》全书的写作原则,以现代英语代替中洲的通用语,因此,马扎布尔之书书页上的文字体现了记录者是匆忙写就,且对通用语的熟悉度并不完美,还要转换成不同的字母。但数年后,托尔金意识到他的手工大作有个致命漏洞。在小说里,人物语言和对白当然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通用语与现代英语的转译,但一旦这些远古文献变为具体可见的实物,它们上面记载的内容,怎么可能是以现代英语表现的呢?它们得是当时在墨瑞亚的矮人使用的真实通用语。虽然托尔金已草拟了通用语的结构与词素,但要把这几页的文字处理成当时的原始文献,还是没可能。

  《魔戒:精装插图本》实拍图

  然而,这三页惊人的心血之作带给托尔金的却是巨大的遗憾。由于彩色网板印刷成本过高,而托尔金又不愿以简单线条再现这些古文献的模样,因为那样会丢失太多质感与细节,因此最后它们全都没能收入书中。

  他在1953年10月写信给艾伦与昂温出版社说:“那些私下读到我作品的读者会发现,很吸引人的‘带有灼烧效果的手稿’不见了。这下,让所有年龄段的读者(就比如,傻到会去读这些东西的年龄段的人)都如痴如醉的如尼文不翼而飞了,而卷二第五章开头的文字也显得有些荒谬。”

  托老这辈子都没看到马扎布尔之书印在书里,直到《魔戒》首次出版(1954年)的50年后,它们终于第一次出现在英语版中。

  此次,文景的《魔戒:精装插图本》是简体中文版第一次收录马扎布尔之书残片的图像,四色印刷,拉页呈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尽情解读上面的文字,当一回托尔金口中的“傻瓜”也别有情趣。

  《魔戒:精装插图本》马扎布尔之书拉页实拍图

  《魔戒》读后感(六):“斜杠大佬”托尔金:我“完全不会画画”

  撰稿:Elerondiel 部分内容来源:《中洲缔造者》《〈霍比特人〉的艺术》《〈魔戒〉的艺术》

  身为一名继承了19世纪英国知识阶层优秀传统的“业余者”,托尔金或许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斜杠青年”。那个年代集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不在少数,而身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也完全不似人们想象中的学者一般,过着单纯而枯燥的生活。事实上,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其中格外重要、也为他的创作增色不少的绘画和视觉艺术,就是托尔金尤其钟爱的爱好之一。

  当然,和很多当代画手一样,

  托老也多次懊恼地称自己“完全不会画画”

  事实上,托尔金为《霍比特人》绘制过不少高完成度的水彩、钢笔插画,而他给《魔戒》留下的插图本身就非常少,大部分只是地图和文字设计,仅有的插图也多为彩铅绘制的草稿。然而,托尔金曾亲自为彼时出版的三卷本《魔戒》设计独立封面,这些出自作者本人之手的美丽设计也成为后世几乎所有典藏版《魔戒》装帧设计的灵感来源。

  HaperCollins使用托尔金本人设计元素的部分《魔戒》精装版

  那么,托老亲自绘制的原版设计稿是怎么样的呢?

  他为第一部设计了五版不同的封面,其中四版(包括我们广为人知的这一版)使用了至尊戒在中间,精灵三戒呈三角状环列的设计。

  托尔金的第一部设计稿

  托尔金在一封写给他的朋友Nevill Coghill的信中解释了这一设计的用意:

  魔戒铭文也紧紧环绕着中央的至尊戒,并在首尾环拱成火焰状,以象征铸造至尊戒的黑暗魔君索隆的毁灭之火。这一层次丰富的设计也保留在了文景《魔戒:精装插图本》的特制函套内部:心细的爱书者或许也可以发现,托尔金设计中紧贴在铭文内部、象征着至尊戒的圆环,被设计师化作纯黑的暗纹衬在烫金铭文下,恰似原本光滑朴素的至尊戒在经过灼烧之后显现出的火焰般烁烁放光的铭文线条。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内部

  第二部《双塔殊途》的设计变迁则主要系于“双塔”这一概念的变化。

  托尔金认为,只称“双塔”而不具体指明对象的命名方式是一种“有意的模糊”。他在给昂温出版社的信中解释说,它们可以象征艾森加德和巴拉督尔,也可以是米那斯提力斯和巴拉督尔,或者奥尔桑克和奇力斯乌苟。然而,这种文字上的模糊却必须在封面设计上得到具体的描绘——不然怎么凸显题目中的“双塔”呢?我们可以看到在托老的第一稿里,“双塔”指的是遥对而望的巴拉督尔和米那斯提力斯,在二者中央正是喷发的末日火山,末日火山则为包括至尊魔戒、精灵三戒、矮人七戒和人类九戒在内(在设计上这种区分也很容易就能看出)的全部二十枚力量之戒所环绕。

  第一稿配图

  在第二稿设计中,“双塔”被米那斯魔古尔和萨茹曼在艾森加德的据点欧尔桑克所取代,双塔之间则是飞翔传信的纳兹古尔。在这版设计中,力量之戒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与至尊戒相对的只有右下角的“火之戒”纳雅。

  第二稿配图

  第三版,也是最终版书封设计正是由第二版改进而来:米那斯魔古尔的白塔(它的前身是刚铎的“升月之塔”米那斯伊希尔)之上悬挂着一勾弯月,塔基上有象征着纳兹古尔佩戴的人类九戒的图案,底部则绘有至尊戒;与之相对的则是黑塔欧尔桑克和萨茹曼的“白掌”标志。一只正从米那斯魔古尔飞向欧尔桑克的纳兹古尔则象征了索隆的主导地位。中央的红环毫无疑问象征至尊魔戒,而其上的铭文则意为“魔多翳影,邪暗深处”。

  第三稿配图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粉丝较为熟悉的“双塔”指欧尔桑克和巴拉督尔的版本事实上有赖于《指环王》系列电影的传播。在《指环王:双塔奇兵》的预告片里,电影以画面的形式说明了“双塔”的指代。

  来自电影《指环王:双塔奇兵》

  这一令人倍感亲切的“双塔”版本也出现在《魔戒:精装插图本》特别设计的书箱和函套侧面,与同样出自托老之手的魔眼和白树七星纹饰一道,作为对此前三卷本《魔戒》的小小致敬。

  《魔戒:精装插图本》书箱实拍图

  如果说《双塔殊途》的封面设计离不开对于“双塔”的描绘,那么《王者归来》的重心则毫无疑问要落到刚铎的圣白树上。

  第三部封面设计稿

  空置的刚铎王座和王座之上的白树七星构成了托老设计的唯一一版《王者归来》封面,两侧的滕格瓦文字则是那句“我与我的子孙后嗣将在此地居住,直到世界终结”。这句话也出现在《指环王:王者归来》的电影中,作为阿拉贡在戴上王冠之后,于漫天花雨中低声吟唱的昆雅语歌谣中的一句。

  来自电影《指环王:王者归来》

  托老对于西文书法的造诣和匠心也在一个字体选择的细节上得以体现:前两部封面分标题使用的富于中古趣味的安瑟尔字体在第三部被换做更为庄重简洁的罗马体,以呼应“王者归来”的主题和整部《魔戒》作品的古典基调。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顶部的罗马字体实拍图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来自托老的艺术设计,则是同样几易其稿、也同样广为人知的都林之门。

  《魔戒:精装插图本》都林之门藏书票实拍

  都林之门亦称墨瑞亚西门或精灵之门,是《魔戒》中矮人城邦卡扎督姆的西侧入口,由第二纪元的矮人和精灵共同打造而成。此门建成之时恰是和平年代,精灵和矮人也保有着珍贵的友谊和开放自由的往来。《指环王:护戒使者》电影中,蚀刻在石壁之上、随着月光照耀而缓缓亮起的都林之门和那个谜底为“Mellon(精灵的辛达林语,“朋友”)”的开门谜语,也同样为不少粉丝留下了深刻而美妙的记忆。

  来自电影《指环王:护戒使者》

  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版本的都林之门设计。第一份设计出现在文稿中,只描绘了都林之门的拱顶部分。

  第一稿配图

  而在第二份以蓝墨水绘制的画稿中,已经出现了都林之门的几乎所有元素:辛达林语构成的拱顶、都林的纹章(由铁砧和锤子组成)、都林之冠(由一顶王冠和七颗星辰组成)、门柱两侧代表着双圣树的树形纹样,以及代表着铸造者之一的家族身份的费艾诺八芒星。在这一稿中我们也可以看见托尔金对“Mellon”一词的修改。

  第二稿配图

  墨瑞亚之主,都林之门。请说,朋友,然后进入。

  Ennyn Durin Aran Moria. Pedo Mellon a Minno.

  我,纳维,造了此门。冬青郡的凯勒布林博描了这些符号。

  Im Narvi hain echant. Celebrimbor o Eregion teithant i thiw hin.

  —— 都林之门上的铭文

  最终版本的都林之门则改变了双圣树的纹样,使其缠绕着门柱。拱顶两边的左上角和右上角也出现了滕格瓦字母Calma(C)和Óre(N),分别代表都林之门的两位铸造者,凯勒布林博和纳维。同样,门下部中央的腾格瓦字母Ando(D),则代表卡扎督姆的统治者都林。

  在《魔戒:精装插图本》中,都林之门的图案也出现在了特别设计的函套上。采用压凹工艺呈现出的暗纹恰似还没有被月光照耀时低调地刻于石壁上的伊希尔丁,等待着有缘至此的拜访者;而当我们将这七卷本《魔戒》取出函套,这个小小的仪式也恰在都林之门的见证下:这道只有说出“朋友”才能进入、代表着精灵和矮人之友谊与自由的大门,也就迎来了一位或新或旧的中洲友邻。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正面实拍图

  而这份设计的小小心思,或许也正是托尔金艺术精神之传承的体现:无论是插画、设计抑或文字,托老的一切创作皆是将我们引入中洲世界的钥匙,也是这个使人流连忘返的瑰丽想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0%以托老自设计元素打造的原汁原味的书籍装帧,也会是托老心血所寄的中洲世界的最好搭档。

  《魔戒》读后感(七):“斜杠大佬”托尔金:我“完全不会画画”

  撰稿:Elerondiel 部分内容来源:《中洲缔造者》《〈霍比特人〉的艺术》《〈魔戒〉的艺术》

  身为一名继承了19世纪英国知识阶层优秀传统的“业余者”,托尔金或许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斜杠青年”。那个年代集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不在少数,而身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也完全不似人们想象中的学者一般,过着单纯而枯燥的生活。事实上,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其中格外重要、也为他的创作增色不少的绘画和视觉艺术,就是托尔金尤其钟爱的爱好之一。

  当然,和很多当代画手一样,

  托老也多次懊恼地称自己“完全不会画画”

  事实上,托尔金为《霍比特人》绘制过不少高完成度的水彩、钢笔插画,而他给《魔戒》留下的插图本身就非常少,大部分只是地图和文字设计,仅有的插图也多为彩铅绘制的草稿。然而,托尔金曾亲自为彼时出版的三卷本《魔戒》设计独立封面,这些出自作者本人之手的美丽设计也成为后世几乎所有典藏版《魔戒》装帧设计的灵感来源。

  HaperCollins使用托尔金本人设计元素的部分《魔戒》精装版

  那么,托老亲自绘制的原版设计稿是怎么样的呢?

  他为第一部设计了五版不同的封面,其中四版(包括我们广为人知的这一版)使用了至尊戒在中间,精灵三戒呈三角状环列的设计。

  托尔金的第一部设计稿

  托尔金在一封写给他的朋友Nevill Coghill的信中解释了这一设计的用意:

  魔戒铭文也紧紧环绕着中央的至尊戒,并在首尾环拱成火焰状,以象征铸造至尊戒的黑暗魔君索隆的毁灭之火。这一层次丰富的设计也保留在了文景《魔戒:精装插图本》的特制函套内部:心细的爱书者或许也可以发现,托尔金设计中紧贴在铭文内部、象征着至尊戒的圆环,被设计师化作纯黑的暗纹衬在烫金铭文下,恰似原本光滑朴素的至尊戒在经过灼烧之后显现出的火焰般烁烁放光的铭文线条。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内部

  第二部《双塔殊途》的设计变迁则主要系于“双塔”这一概念的变化。

  托尔金认为,只称“双塔”而不具体指明对象的命名方式是一种“有意的模糊”。他在给昂温出版社的信中解释说,它们可以象征艾森加德和巴拉督尔,也可以是米那斯提力斯和巴拉督尔,或者奥尔桑克和奇力斯乌苟。然而,这种文字上的模糊却必须在封面设计上得到具体的描绘——不然怎么凸显题目中的“双塔”呢?我们可以看到在托老的第一稿里,“双塔”指的是遥对而望的巴拉督尔和米那斯提力斯,在二者中央正是喷发的末日火山,末日火山则为包括至尊魔戒、精灵三戒、矮人七戒和人类九戒在内(在设计上这种区分也很容易就能看出)的全部二十枚力量之戒所环绕。

  第一稿配图

  在第二稿设计中,“双塔”被米那斯魔古尔和萨茹曼在艾森加德的据点欧尔桑克所取代,双塔之间则是飞翔传信的纳兹古尔。在这版设计中,力量之戒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与至尊戒相对的只有右下角的“火之戒”纳雅。

  第二稿配图

  第三版,也是最终版书封设计正是由第二版改进而来:米那斯魔古尔的白塔(它的前身是刚铎的“升月之塔”米那斯伊希尔)之上悬挂着一勾弯月,塔基上有象征着纳兹古尔佩戴的人类九戒的图案,底部则绘有至尊戒;与之相对的则是黑塔欧尔桑克和萨茹曼的“白掌”标志。一只正从米那斯魔古尔飞向欧尔桑克的纳兹古尔则象征了索隆的主导地位。中央的红环毫无疑问象征至尊魔戒,而其上的铭文则意为“魔多翳影,邪暗深处”。

  第三稿配图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粉丝较为熟悉的“双塔”指欧尔桑克和巴拉督尔的版本事实上有赖于《指环王》系列电影的传播。在《指环王:双塔奇兵》的预告片里,电影以画面的形式说明了“双塔”的指代。

  来自电影《指环王:双塔奇兵》

  这一令人倍感亲切的“双塔”版本也出现在《魔戒:精装插图本》特别设计的书箱和函套侧面,与同样出自托老之手的魔眼和白树七星纹饰一道,作为对此前三卷本《魔戒》的小小致敬。

  《魔戒:精装插图本》书箱实拍图

  如果说《双塔殊途》的封面设计离不开对于“双塔”的描绘,那么《王者归来》的重心则毫无疑问要落到刚铎的圣白树上。

  第三部封面设计稿

  空置的刚铎王座和王座之上的白树七星构成了托老设计的唯一一版《王者归来》封面,两侧的滕格瓦文字则是那句“我与我的子孙后嗣将在此地居住,直到世界终结”。这句话也出现在《指环王:王者归来》的电影中,作为阿拉贡在戴上王冠之后,于漫天花雨中低声吟唱的昆雅语歌谣中的一句。

  来自电影《指环王:王者归来》

  托老对于西文书法的造诣和匠心也在一个字体选择的细节上得以体现:前两部封面分标题使用的富于中古趣味的安瑟尔字体在第三部被换做更为庄重简洁的罗马体,以呼应“王者归来”的主题和整部《魔戒》作品的古典基调。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顶部的罗马字体实拍图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来自托老的艺术设计,则是同样几易其稿、也同样广为人知的都林之门。

  《魔戒:精装插图本》都林之门藏书票实拍

  都林之门亦称墨瑞亚西门或精灵之门,是《魔戒》中矮人城邦卡扎督姆的西侧入口,由第二纪元的矮人和精灵共同打造而成。此门建成之时恰是和平年代,精灵和矮人也保有着珍贵的友谊和开放自由的往来。《指环王:护戒使者》电影中,蚀刻在石壁之上、随着月光照耀而缓缓亮起的都林之门和那个谜底为“Mellon(精灵的辛达林语,“朋友”)”的开门谜语,也同样为不少粉丝留下了深刻而美妙的记忆。

  来自电影《指环王:护戒使者》

  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版本的都林之门设计。第一份设计出现在文稿中,只描绘了都林之门的拱顶部分。

  第一稿配图

  而在第二份以蓝墨水绘制的画稿中,已经出现了都林之门的几乎所有元素:辛达林语构成的拱顶、都林的纹章(由铁砧和锤子组成)、都林之冠(由一顶王冠和七颗星辰组成)、门柱两侧代表着双圣树的树形纹样,以及代表着铸造者之一的家族身份的费艾诺八芒星。在这一稿中我们也可以看见托尔金对“Mellon”一词的修改。

  第二稿配图

  墨瑞亚之主,都林之门。请说,朋友,然后进入。

  Ennyn Durin Aran Moria. Pedo Mellon a Minno.

  我,纳维,造了此门。冬青郡的凯勒布林博描了这些符号。

  Im Narvi hain echant. Celebrimbor o Eregion teithant i thiw hin.

  —— 都林之门上的铭文

  最终版本的都林之门则改变了双圣树的纹样,使其缠绕着门柱。拱顶两边的左上角和右上角也出现了滕格瓦字母Calma(C)和Óre(N),分别代表都林之门的两位铸造者,凯勒布林博和纳维。同样,门下部中央的腾格瓦字母Ando(D),则代表卡扎督姆的统治者都林。

  在《魔戒:精装插图本》中,都林之门的图案也出现在了特别设计的函套上。采用压凹工艺呈现出的暗纹恰似还没有被月光照耀时低调地刻于石壁上的伊希尔丁,等待着有缘至此的拜访者;而当我们将这七卷本《魔戒》取出函套,这个小小的仪式也恰在都林之门的见证下:这道只有说出“朋友”才能进入、代表着精灵和矮人之友谊与自由的大门,也就迎来了一位或新或旧的中洲友邻。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正面实拍图

  而这份设计的小小心思,或许也正是托尔金艺术精神之传承的体现:无论是插画、设计抑或文字,托老的一切创作皆是将我们引入中洲世界的钥匙,也是这个使人流连忘返的瑰丽想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0%以托老自设计元素打造的原汁原味的书籍装帧,也会是托老心血所寄的中洲世界的最好搭档。

  《魔戒》读后感(八):“斜杠大佬”托尔金:我“完全不会画画”

  撰稿:Elerondiel 部分内容来源:《中洲缔造者》《〈霍比特人〉的艺术》《〈魔戒〉的艺术》

  身为一名继承了19世纪英国知识阶层优秀传统的“业余者”,托尔金或许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斜杠青年”。那个年代集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不在少数,而身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也完全不似人们想象中的学者一般,过着单纯而枯燥的生活。事实上,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其中格外重要、也为他的创作增色不少的绘画和视觉艺术,就是托尔金尤其钟爱的爱好之一。

  当然,和很多当代画手一样,

  托老也多次懊恼地称自己“完全不会画画”

  事实上,托尔金为《霍比特人》绘制过不少高完成度的水彩、钢笔插画,而他给《魔戒》留下的插图本身就非常少,大部分只是地图和文字设计,仅有的插图也多为彩铅绘制的草稿。然而,托尔金曾亲自为彼时出版的三卷本《魔戒》设计独立封面,这些出自作者本人之手的美丽设计也成为后世几乎所有典藏版《魔戒》装帧设计的灵感来源。

  HaperCollins使用托尔金本人设计元素的部分《魔戒》精装版

  那么,托老亲自绘制的原版设计稿是怎么样的呢?

  他为第一部设计了五版不同的封面,其中四版(包括我们广为人知的这一版)使用了至尊戒在中间,精灵三戒呈三角状环列的设计。

  托尔金的第一部设计稿

  托尔金在一封写给他的朋友Nevill Coghill的信中解释了这一设计的用意:

  魔戒铭文也紧紧环绕着中央的至尊戒,并在首尾环拱成火焰状,以象征铸造至尊戒的黑暗魔君索隆的毁灭之火。这一层次丰富的设计也保留在了文景《魔戒:精装插图本》的特制函套内部:心细的爱书者或许也可以发现,托尔金设计中紧贴在铭文内部、象征着至尊戒的圆环,被设计师化作纯黑的暗纹衬在烫金铭文下,恰似原本光滑朴素的至尊戒在经过灼烧之后显现出的火焰般烁烁放光的铭文线条。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内部

  第二部《双塔殊途》的设计变迁则主要系于“双塔”这一概念的变化。

  托尔金认为,只称“双塔”而不具体指明对象的命名方式是一种“有意的模糊”。他在给昂温出版社的信中解释说,它们可以象征艾森加德和巴拉督尔,也可以是米那斯提力斯和巴拉督尔,或者奥尔桑克和奇力斯乌苟。然而,这种文字上的模糊却必须在封面设计上得到具体的描绘——不然怎么凸显题目中的“双塔”呢?我们可以看到在托老的第一稿里,“双塔”指的是遥对而望的巴拉督尔和米那斯提力斯,在二者中央正是喷发的末日火山,末日火山则为包括至尊魔戒、精灵三戒、矮人七戒和人类九戒在内(在设计上这种区分也很容易就能看出)的全部二十枚力量之戒所环绕。

  第一稿配图

  在第二稿设计中,“双塔”被米那斯魔古尔和萨茹曼在艾森加德的据点欧尔桑克所取代,双塔之间则是飞翔传信的纳兹古尔。在这版设计中,力量之戒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与至尊戒相对的只有右下角的“火之戒”纳雅。

  第二稿配图

  第三版,也是最终版书封设计正是由第二版改进而来:米那斯魔古尔的白塔(它的前身是刚铎的“升月之塔”米那斯伊希尔)之上悬挂着一勾弯月,塔基上有象征着纳兹古尔佩戴的人类九戒的图案,底部则绘有至尊戒;与之相对的则是黑塔欧尔桑克和萨茹曼的“白掌”标志。一只正从米那斯魔古尔飞向欧尔桑克的纳兹古尔则象征了索隆的主导地位。中央的红环毫无疑问象征至尊魔戒,而其上的铭文则意为“魔多翳影,邪暗深处”。

  第三稿配图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粉丝较为熟悉的“双塔”指欧尔桑克和巴拉督尔的版本事实上有赖于《指环王》系列电影的传播。在《指环王:双塔奇兵》的预告片里,电影以画面的形式说明了“双塔”的指代。

  来自电影《指环王:双塔奇兵》

  这一令人倍感亲切的“双塔”版本也出现在《魔戒:精装插图本》特别设计的书箱和函套侧面,与同样出自托老之手的魔眼和白树七星纹饰一道,作为对此前三卷本《魔戒》的小小致敬。

  《魔戒:精装插图本》书箱实拍图

  如果说《双塔殊途》的封面设计离不开对于“双塔”的描绘,那么《王者归来》的重心则毫无疑问要落到刚铎的圣白树上。

  第三部封面设计稿

  空置的刚铎王座和王座之上的白树七星构成了托老设计的唯一一版《王者归来》封面,两侧的滕格瓦文字则是那句“我与我的子孙后嗣将在此地居住,直到世界终结”。这句话也出现在《指环王:王者归来》的电影中,作为阿拉贡在戴上王冠之后,于漫天花雨中低声吟唱的昆雅语歌谣中的一句。

  来自电影《指环王:王者归来》

  托老对于西文书法的造诣和匠心也在一个字体选择的细节上得以体现:前两部封面分标题使用的富于中古趣味的安瑟尔字体在第三部被换做更为庄重简洁的罗马体,以呼应“王者归来”的主题和整部《魔戒》作品的古典基调。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顶部的罗马字体实拍图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来自托老的艺术设计,则是同样几易其稿、也同样广为人知的都林之门。

  《魔戒:精装插图本》都林之门藏书票实拍

  都林之门亦称墨瑞亚西门或精灵之门,是《魔戒》中矮人城邦卡扎督姆的西侧入口,由第二纪元的矮人和精灵共同打造而成。此门建成之时恰是和平年代,精灵和矮人也保有着珍贵的友谊和开放自由的往来。《指环王:护戒使者》电影中,蚀刻在石壁之上、随着月光照耀而缓缓亮起的都林之门和那个谜底为“Mellon(精灵的辛达林语,“朋友”)”的开门谜语,也同样为不少粉丝留下了深刻而美妙的记忆。

  来自电影《指环王:护戒使者》

  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版本的都林之门设计。第一份设计出现在文稿中,只描绘了都林之门的拱顶部分。

  第一稿配图

  而在第二份以蓝墨水绘制的画稿中,已经出现了都林之门的几乎所有元素:辛达林语构成的拱顶、都林的纹章(由铁砧和锤子组成)、都林之冠(由一顶王冠和七颗星辰组成)、门柱两侧代表着双圣树的树形纹样,以及代表着铸造者之一的家族身份的费艾诺八芒星。在这一稿中我们也可以看见托尔金对“Mellon”一词的修改。

  第二稿配图

  墨瑞亚之主,都林之门。请说,朋友,然后进入。

  Ennyn Durin Aran Moria. Pedo Mellon a Minno.

  我,纳维,造了此门。冬青郡的凯勒布林博描了这些符号。

  Im Narvi hain echant. Celebrimbor o Eregion teithant i thiw hin.

  —— 都林之门上的铭文

  最终版本的都林之门则改变了双圣树的纹样,使其缠绕着门柱。拱顶两边的左上角和右上角也出现了滕格瓦字母Calma(C)和Óre(N),分别代表都林之门的两位铸造者,凯勒布林博和纳维。同样,门下部中央的腾格瓦字母Ando(D),则代表卡扎督姆的统治者都林。

  在《魔戒:精装插图本》中,都林之门的图案也出现在了特别设计的函套上。采用压凹工艺呈现出的暗纹恰似还没有被月光照耀时低调地刻于石壁上的伊希尔丁,等待着有缘至此的拜访者;而当我们将这七卷本《魔戒》取出函套,这个小小的仪式也恰在都林之门的见证下:这道只有说出“朋友”才能进入、代表着精灵和矮人之友谊与自由的大门,也就迎来了一位或新或旧的中洲友邻。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正面实拍图

  而这份设计的小小心思,或许也正是托尔金艺术精神之传承的体现:无论是插画、设计抑或文字,托老的一切创作皆是将我们引入中洲世界的钥匙,也是这个使人流连忘返的瑰丽想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0%以托老自设计元素打造的原汁原味的书籍装帧,也会是托老心血所寄的中洲世界的最好搭档。

  《魔戒》读后感(九):“斜杠大佬”托尔金:我“完全不会画画”

  撰稿:Elerondiel 部分内容来源:《中洲缔造者》《〈霍比特人〉的艺术》《〈魔戒〉的艺术》

  身为一名继承了19世纪英国知识阶层优秀传统的“业余者”,托尔金或许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斜杠青年”。那个年代集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不在少数,而身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也完全不似人们想象中的学者一般,过着单纯而枯燥的生活。事实上,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其中格外重要、也为他的创作增色不少的绘画和视觉艺术,就是托尔金尤其钟爱的爱好之一。

  当然,和很多当代画手一样,

  托老也多次懊恼地称自己“完全不会画画”

  事实上,托尔金为《霍比特人》绘制过不少高完成度的水彩、钢笔插画,而他给《魔戒》留下的插图本身就非常少,大部分只是地图和文字设计,仅有的插图也多为彩铅绘制的草稿。然而,托尔金曾亲自为彼时出版的三卷本《魔戒》设计独立封面,这些出自作者本人之手的美丽设计也成为后世几乎所有典藏版《魔戒》装帧设计的灵感来源。

  HaperCollins使用托尔金本人设计元素的部分《魔戒》精装版

  那么,托老亲自绘制的原版设计稿是怎么样的呢?

  他为第一部设计了五版不同的封面,其中四版(包括我们广为人知的这一版)使用了至尊戒在中间,精灵三戒呈三角状环列的设计。

  托尔金的第一部设计稿

  托尔金在一封写给他的朋友Nevill Coghill的信中解释了这一设计的用意:

  魔戒铭文也紧紧环绕着中央的至尊戒,并在首尾环拱成火焰状,以象征铸造至尊戒的黑暗魔君索隆的毁灭之火。这一层次丰富的设计也保留在了文景《魔戒:精装插图本》的特制函套内部:心细的爱书者或许也可以发现,托尔金设计中紧贴在铭文内部、象征着至尊戒的圆环,被设计师化作纯黑的暗纹衬在烫金铭文下,恰似原本光滑朴素的至尊戒在经过灼烧之后显现出的火焰般烁烁放光的铭文线条。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内部

  第二部《双塔殊途》的设计变迁则主要系于“双塔”这一概念的变化。

  托尔金认为,只称“双塔”而不具体指明对象的命名方式是一种“有意的模糊”。他在给昂温出版社的信中解释说,它们可以象征艾森加德和巴拉督尔,也可以是米那斯提力斯和巴拉督尔,或者奥尔桑克和奇力斯乌苟。然而,这种文字上的模糊却必须在封面设计上得到具体的描绘——不然怎么凸显题目中的“双塔”呢?我们可以看到在托老的第一稿里,“双塔”指的是遥对而望的巴拉督尔和米那斯提力斯,在二者中央正是喷发的末日火山,末日火山则为包括至尊魔戒、精灵三戒、矮人七戒和人类九戒在内(在设计上这种区分也很容易就能看出)的全部二十枚力量之戒所环绕。

  第一稿配图

  在第二稿设计中,“双塔”被米那斯魔古尔和萨茹曼在艾森加德的据点欧尔桑克所取代,双塔之间则是飞翔传信的纳兹古尔。在这版设计中,力量之戒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与至尊戒相对的只有右下角的“火之戒”纳雅。

  第二稿配图

  第三版,也是最终版书封设计正是由第二版改进而来:米那斯魔古尔的白塔(它的前身是刚铎的“升月之塔”米那斯伊希尔)之上悬挂着一勾弯月,塔基上有象征着纳兹古尔佩戴的人类九戒的图案,底部则绘有至尊戒;与之相对的则是黑塔欧尔桑克和萨茹曼的“白掌”标志。一只正从米那斯魔古尔飞向欧尔桑克的纳兹古尔则象征了索隆的主导地位。中央的红环毫无疑问象征至尊魔戒,而其上的铭文则意为“魔多翳影,邪暗深处”。

  第三稿配图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粉丝较为熟悉的“双塔”指欧尔桑克和巴拉督尔的版本事实上有赖于《指环王》系列电影的传播。在《指环王:双塔奇兵》的预告片里,电影以画面的形式说明了“双塔”的指代。

  来自电影《指环王:双塔奇兵》

  这一令人倍感亲切的“双塔”版本也出现在《魔戒:精装插图本》特别设计的书箱和函套侧面,与同样出自托老之手的魔眼和白树七星纹饰一道,作为对此前三卷本《魔戒》的小小致敬。

  《魔戒:精装插图本》书箱实拍图

  如果说《双塔殊途》的封面设计离不开对于“双塔”的描绘,那么《王者归来》的重心则毫无疑问要落到刚铎的圣白树上。

  第三部封面设计稿

  空置的刚铎王座和王座之上的白树七星构成了托老设计的唯一一版《王者归来》封面,两侧的滕格瓦文字则是那句“我与我的子孙后嗣将在此地居住,直到世界终结”。这句话也出现在《指环王:王者归来》的电影中,作为阿拉贡在戴上王冠之后,于漫天花雨中低声吟唱的昆雅语歌谣中的一句。

  来自电影《指环王:王者归来》

  托老对于西文书法的造诣和匠心也在一个字体选择的细节上得以体现:前两部封面分标题使用的富于中古趣味的安瑟尔字体在第三部被换做更为庄重简洁的罗马体,以呼应“王者归来”的主题和整部《魔戒》作品的古典基调。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顶部的罗马字体实拍图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来自托老的艺术设计,则是同样几易其稿、也同样广为人知的都林之门。

  《魔戒:精装插图本》都林之门藏书票实拍

  都林之门亦称墨瑞亚西门或精灵之门,是《魔戒》中矮人城邦卡扎督姆的西侧入口,由第二纪元的矮人和精灵共同打造而成。此门建成之时恰是和平年代,精灵和矮人也保有着珍贵的友谊和开放自由的往来。《指环王:护戒使者》电影中,蚀刻在石壁之上、随着月光照耀而缓缓亮起的都林之门和那个谜底为“Mellon(精灵的辛达林语,“朋友”)”的开门谜语,也同样为不少粉丝留下了深刻而美妙的记忆。

  来自电影《指环王:护戒使者》

  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版本的都林之门设计。第一份设计出现在文稿中,只描绘了都林之门的拱顶部分。

  第一稿配图

  而在第二份以蓝墨水绘制的画稿中,已经出现了都林之门的几乎所有元素:辛达林语构成的拱顶、都林的纹章(由铁砧和锤子组成)、都林之冠(由一顶王冠和七颗星辰组成)、门柱两侧代表着双圣树的树形纹样,以及代表着铸造者之一的家族身份的费艾诺八芒星。在这一稿中我们也可以看见托尔金对“Mellon”一词的修改。

  第二稿配图

  墨瑞亚之主,都林之门。请说,朋友,然后进入。

  Ennyn Durin Aran Moria. Pedo Mellon a Minno.

  我,纳维,造了此门。冬青郡的凯勒布林博描了这些符号。

  Im Narvi hain echant. Celebrimbor o Eregion teithant i thiw hin.

  —— 都林之门上的铭文

  最终版本的都林之门则改变了双圣树的纹样,使其缠绕着门柱。拱顶两边的左上角和右上角也出现了滕格瓦字母Calma(C)和Óre(N),分别代表都林之门的两位铸造者,凯勒布林博和纳维。同样,门下部中央的腾格瓦字母Ando(D),则代表卡扎督姆的统治者都林。

  在《魔戒:精装插图本》中,都林之门的图案也出现在了特别设计的函套上。采用压凹工艺呈现出的暗纹恰似还没有被月光照耀时低调地刻于石壁上的伊希尔丁,等待着有缘至此的拜访者;而当我们将这七卷本《魔戒》取出函套,这个小小的仪式也恰在都林之门的见证下:这道只有说出“朋友”才能进入、代表着精灵和矮人之友谊与自由的大门,也就迎来了一位或新或旧的中洲友邻。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正面实拍图

  而这份设计的小小心思,或许也正是托尔金艺术精神之传承的体现:无论是插画、设计抑或文字,托老的一切创作皆是将我们引入中洲世界的钥匙,也是这个使人流连忘返的瑰丽想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0%以托老自设计元素打造的原汁原味的书籍装帧,也会是托老心血所寄的中洲世界的最好搭档。

  《魔戒》读后感(十):“斜杠大佬”托尔金:我“完全不会画画”

  撰稿:Elerondiel 部分内容来源:《中洲缔造者》《〈霍比特人〉的艺术》《〈魔戒〉的艺术》

  身为一名继承了19世纪英国知识阶层优秀传统的“业余者”,托尔金或许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斜杠青年”。那个年代集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不在少数,而身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也完全不似人们想象中的学者一般,过着单纯而枯燥的生活。事实上,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其中格外重要、也为他的创作增色不少的绘画和视觉艺术,就是托尔金尤其钟爱的爱好之一。

  当然,和很多当代画手一样,

  托老也多次懊恼地称自己“完全不会画画”

  事实上,托尔金为《霍比特人》绘制过不少高完成度的水彩、钢笔插画,而他给《魔戒》留下的插图本身就非常少,大部分只是地图和文字设计,仅有的插图也多为彩铅绘制的草稿。然而,托尔金曾亲自为彼时出版的三卷本《魔戒》设计独立封面,这些出自作者本人之手的美丽设计也成为后世几乎所有典藏版《魔戒》装帧设计的灵感来源。

  HaperCollins使用托尔金本人设计元素的部分《魔戒》精装版

  那么,托老亲自绘制的原版设计稿是怎么样的呢?

  他为第一部设计了五版不同的封面,其中四版(包括我们广为人知的这一版)使用了至尊戒在中间,精灵三戒呈三角状环列的设计。

  托尔金的第一部设计稿

  托尔金在一封写给他的朋友Nevill Coghill的信中解释了这一设计的用意:

  魔戒铭文也紧紧环绕着中央的至尊戒,并在首尾环拱成火焰状,以象征铸造至尊戒的黑暗魔君索隆的毁灭之火。这一层次丰富的设计也保留在了文景《魔戒:精装插图本》的特制函套内部:心细的爱书者或许也可以发现,托尔金设计中紧贴在铭文内部、象征着至尊戒的圆环,被设计师化作纯黑的暗纹衬在烫金铭文下,恰似原本光滑朴素的至尊戒在经过灼烧之后显现出的火焰般烁烁放光的铭文线条。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内部

  第二部《双塔殊途》的设计变迁则主要系于“双塔”这一概念的变化。

  托尔金认为,只称“双塔”而不具体指明对象的命名方式是一种“有意的模糊”。他在给昂温出版社的信中解释说,它们可以象征艾森加德和巴拉督尔,也可以是米那斯提力斯和巴拉督尔,或者奥尔桑克和奇力斯乌苟。然而,这种文字上的模糊却必须在封面设计上得到具体的描绘——不然怎么凸显题目中的“双塔”呢?我们可以看到在托老的第一稿里,“双塔”指的是遥对而望的巴拉督尔和米那斯提力斯,在二者中央正是喷发的末日火山,末日火山则为包括至尊魔戒、精灵三戒、矮人七戒和人类九戒在内(在设计上这种区分也很容易就能看出)的全部二十枚力量之戒所环绕。

  第一稿配图

  在第二稿设计中,“双塔”被米那斯魔古尔和萨茹曼在艾森加德的据点欧尔桑克所取代,双塔之间则是飞翔传信的纳兹古尔。在这版设计中,力量之戒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与至尊戒相对的只有右下角的“火之戒”纳雅。

  第二稿配图

  第三版,也是最终版书封设计正是由第二版改进而来:米那斯魔古尔的白塔(它的前身是刚铎的“升月之塔”米那斯伊希尔)之上悬挂着一勾弯月,塔基上有象征着纳兹古尔佩戴的人类九戒的图案,底部则绘有至尊戒;与之相对的则是黑塔欧尔桑克和萨茹曼的“白掌”标志。一只正从米那斯魔古尔飞向欧尔桑克的纳兹古尔则象征了索隆的主导地位。中央的红环毫无疑问象征至尊魔戒,而其上的铭文则意为“魔多翳影,邪暗深处”。

  第三稿配图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粉丝较为熟悉的“双塔”指欧尔桑克和巴拉督尔的版本事实上有赖于《指环王》系列电影的传播。在《指环王:双塔奇兵》的预告片里,电影以画面的形式说明了“双塔”的指代。

  来自电影《指环王:双塔奇兵》

  这一令人倍感亲切的“双塔”版本也出现在《魔戒:精装插图本》特别设计的书箱和函套侧面,与同样出自托老之手的魔眼和白树七星纹饰一道,作为对此前三卷本《魔戒》的小小致敬。

  《魔戒:精装插图本》书箱实拍图

  如果说《双塔殊途》的封面设计离不开对于“双塔”的描绘,那么《王者归来》的重心则毫无疑问要落到刚铎的圣白树上。

  第三部封面设计稿

  空置的刚铎王座和王座之上的白树七星构成了托老设计的唯一一版《王者归来》封面,两侧的滕格瓦文字则是那句“我与我的子孙后嗣将在此地居住,直到世界终结”。这句话也出现在《指环王:王者归来》的电影中,作为阿拉贡在戴上王冠之后,于漫天花雨中低声吟唱的昆雅语歌谣中的一句。

  来自电影《指环王:王者归来》

  托老对于西文书法的造诣和匠心也在一个字体选择的细节上得以体现:前两部封面分标题使用的富于中古趣味的安瑟尔字体在第三部被换做更为庄重简洁的罗马体,以呼应“王者归来”的主题和整部《魔戒》作品的古典基调。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顶部的罗马字体实拍图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来自托老的艺术设计,则是同样几易其稿、也同样广为人知的都林之门。

  《魔戒:精装插图本》都林之门藏书票实拍

  都林之门亦称墨瑞亚西门或精灵之门,是《魔戒》中矮人城邦卡扎督姆的西侧入口,由第二纪元的矮人和精灵共同打造而成。此门建成之时恰是和平年代,精灵和矮人也保有着珍贵的友谊和开放自由的往来。《指环王:护戒使者》电影中,蚀刻在石壁之上、随着月光照耀而缓缓亮起的都林之门和那个谜底为“Mellon(精灵的辛达林语,“朋友”)”的开门谜语,也同样为不少粉丝留下了深刻而美妙的记忆。

  来自电影《指环王:护戒使者》

  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版本的都林之门设计。第一份设计出现在文稿中,只描绘了都林之门的拱顶部分。

  第一稿配图

  而在第二份以蓝墨水绘制的画稿中,已经出现了都林之门的几乎所有元素:辛达林语构成的拱顶、都林的纹章(由铁砧和锤子组成)、都林之冠(由一顶王冠和七颗星辰组成)、门柱两侧代表着双圣树的树形纹样,以及代表着铸造者之一的家族身份的费艾诺八芒星。在这一稿中我们也可以看见托尔金对“Mellon”一词的修改。

  第二稿配图

  墨瑞亚之主,都林之门。请说,朋友,然后进入。

  Ennyn Durin Aran Moria. Pedo Mellon a Minno.

  我,纳维,造了此门。冬青郡的凯勒布林博描了这些符号。

  Im Narvi hain echant. Celebrimbor o Eregion teithant i thiw hin.

  —— 都林之门上的铭文

  最终版本的都林之门则改变了双圣树的纹样,使其缠绕着门柱。拱顶两边的左上角和右上角也出现了滕格瓦字母Calma(C)和Óre(N),分别代表都林之门的两位铸造者,凯勒布林博和纳维。同样,门下部中央的腾格瓦字母Ando(D),则代表卡扎督姆的统治者都林。

  在《魔戒:精装插图本》中,都林之门的图案也出现在了特别设计的函套上。采用压凹工艺呈现出的暗纹恰似还没有被月光照耀时低调地刻于石壁上的伊希尔丁,等待着有缘至此的拜访者;而当我们将这七卷本《魔戒》取出函套,这个小小的仪式也恰在都林之门的见证下:这道只有说出“朋友”才能进入、代表着精灵和矮人之友谊与自由的大门,也就迎来了一位或新或旧的中洲友邻。

  《魔戒:精装插图本》函套正面实拍图

  而这份设计的小小心思,或许也正是托尔金艺术精神之传承的体现:无论是插画、设计抑或文字,托老的一切创作皆是将我们引入中洲世界的钥匙,也是这个使人流连忘返的瑰丽想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0%以托老自设计元素打造的原汁原味的书籍装帧,也会是托老心血所寄的中洲世界的最好搭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魔戒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