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其中和旁观者
昨天晚上赶在浦西即将封闭四天前吃了一顿火锅,这个时间点能在上海找到一家依然可以堂食的火锅店并不是特别容易。
吃饭中聊到一些话题,比如对这次疫情封闭的预期,对行业和生意的影响,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影响等等。
偌大的餐厅只有寥寥几桌人在吃饭,以前需要排队或托人定位置的餐厅,很空,席间问了服务生小哥收入情况,他说这个月扣掉公司交的社保外也就能拿1000多块,不知道下个月如何熬过去。
事实上在如此疫情下,还能在外边吃火锅就说明我们一定不是影响最大的群体,在朋友圈里吐槽或者抱怨几句的人大多数是不会出现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的,最多就是不太自由的出行、工作、出差或者社会活动。
影响最大的群体是没有积蓄,需要等这个月工资去还信用卡的欠款或者房贷的按揭,或者是灵活就业的服务、餐饮、零售等等行业的人们。
我和每一个人或许都能说出吐槽几句现在的问题,确实总有疏忽或者做的不好的地方,但也必须要承认能做好的艰巨性,放到快3000万人的超大城市,许多小问题都是大问题,无数个个体问题都是一个群体的问题。
昨晚在老家的堂姐问我上海的疫情是不是很严重,社会秩序如何,我回答是基本都是正常的,除了超市有了排队之外。
她已经在待命出征支援上海的核酸检测工作,四月一日开始上千万在浦西的人都会接受1-2次核酸检测,并且全部足不出户,这么巨大的工作量非正常人力可以完成。
她在我们县的中医院工作,不久前支援过苏州,又去支援连云港,现在又要来上海。
到处支援并不是好事,也无法成为常态,因为社会医疗资源总体是动态平衡的,一个或几个点爆发或许还能支援,如果真的是西方那种与病毒共存的情况出现,可以用来支援的冗余的医疗资源就会很少了,当地都会自顾不暇,所以这真的是一个很复杂的难题,就像国际政治关系一样复杂,多种因素影响,多种关系制约,多重力量博弈。
昨天白天我去盒马X会员店和大润发超市,被超长的排队人群吓退了,如果不是家里存货足够多,估计我也会被这种气氛感染,在那里排上两小时队,这次也算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在特殊时期情况下一个超级大城市的真实一面。
当然此刻的上海和春节前的西安,在之前的南京或扬州一样,那些城市在严重疫情期间都被“封”了数十天,只不过这一次上海遇到了完全新的情况,就是无症状感染者非常多,数量远远超过以往。
此刻其他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的城市,有着正常的生活节奏,那里的人们可能只会通过他们在上海的熟人或朋友的朋友圈内容有所感知,但大部分是不会有太多感受的,就如我们在上个月看到乌克兰战事中那些悲惨的个体的感受一样,有感觉,却不会有什么所谓的感同身受,或者情绪也就是一瞬间而已。
所以世界永远都是平行的,会有身在其中者和旁观者的区分,无论旁观者是何种态度,都非常正常。
在上海也如此,有的小区没什么影响,比如我住的小区从上海有疫情到今天一直都是开放的,一切照旧,但隔壁不远的小区被封过14天,公司同事所在的小区有确诊病例也被封禁了,还有不少或近或远关系的熟人朋友被封在小区里十多天甚至二十多天了,所以有人问题上海严重么?我一般都说我觉得还好,就是公司不能去,很多商业关门了,不能去游泳了等等,但这些短时间对我的影响还在容忍度之内,所以感受就不那么强烈。
在上海有素质高的,也有素质低的,有居住在高档社区的富豪,也有依然和他人合租在一起的年轻人,各种人等都有正态分布。
在同一个时空下,每一刻有如常生活的人们,也有各种悲伤交织的个体出现,无论是否有疫情存在,只是这次对所有人和政府都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出现后,会让更多的个体遇到困难,会让习惯便利的城市生活的人变得不习惯,让习惯快节奏的人被动式慢下来,变得无所适从。
四月五日解封后,希望有更好的适应常态管理的措施出现,可以让我能进公司,不影响下个月给大家发薪水,也期望能在春天还在的时候有时间开车出去转转,不用等下一个春天。
未来几天我们待在家里就可以,这其实并不难,实际上比我们辛苦的人有很多,他们会非常忙碌,日以继夜。
所以除了接受,熬着,守规则,没有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