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般配”的人,越容易分手?
最近看了芒果台离婚真人秀节目《再见爱人》。
生出很多感慨。
郭柯宇和章贺这一对,两人都是知名演员,不仅事业上是同行,外形也十分相配,女方温柔善良,男方帅气俊朗。
当时结婚,他们就是因为觉得对方互相般配,自己也到了一定的年龄,都想结婚生孩子了,就领了证开始过日子了。
然而,貌似的条件般配却成了蒙蔽双眼的轻纱,让他们忽视了情感关系中更为核心的一些东西。
于是,在各自的世界孤独十年后分手。
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说:“永远不要低估你对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容忍程度。”
深以为然。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所有人都打心底认可真情可贵,但在考虑婚恋问题时却倾向于把外部条件放在所有考量因素的首位。
这是为什么了?
当你在匹配外部条件的时候
你想要的是什么?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度极高的婚恋问题:
在寻找伴侣的路途中,你最在意哪些条件?
女性排在前三位的答案是:经济基础、职业、学历
男性排在前三位的答案是:年龄、外貌、性格
进化心理学认为,女性的天职是繁衍后代。这种刻进基因里的本能,形塑了女性的心理:
天然就会更偏好物质条件好,拥有更多资源,能为下一代提供优良基因(这也解释了高颜值男性的吸引力)的男性。
这样的男性能带来安全感。让女性无后顾之忧的抚育下一代。
而男性会偏爱生育能力强和繁殖价值高的女性,直白点说就是年轻、貌美、健康的女性。
这样的女性能带来性和繁殖需求的满足。
这也是男性的底层欲望。
对比知乎上大众的答案,与进化心理学的结论不谋而合。
因此,当你寻找伴侣时,就像自带一个雷达探测仪,这个探测仪在不断衡量对方的外部条件,就是为了判断:
他是否能给你安全感?
她是否能满足你性和繁殖的生理需求?
寻求安全感和生理需求的满足是一种生物本能,没有过错。
只是,人是一种高级生命,这种高级就体现在除了本能,你还有更高级别的心理需求。
除了安全感和生理需求
你还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