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聪:奶奶的月饼
流年岁月,有许多往事都停留在记忆的河床上,而最深的、最让我心动的还是奶奶的月饼。因为那上面有亲情的呼唤,有奶奶对晚辈的挚爱,绵延在我生命的每一天。
奶奶18岁嫁给了爷爷,生了父亲、叔叔,还有3个姑姑。父亲、叔叔各自结婚后,又给奶奶添了四个孙子和三个孙女,全家总共13口人。别看奶奶不识字,可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她做主。尤其是每年的中秋节,一大家子人都要合吃奶奶的月饼。
那年的中秋节,我8岁。中秋节那天,奶奶天不明就起来钻进灶房摊煎饼,做菜。伺候一家人吃早饭后,奶奶嘴上翘着笑容嘱咐爹娘、叔婶,还有我们几个兄妹:“今儿个过八月十五,都等我赶集买回来月饼吃。”说完,便挎着篮子点着小脚往集镇上走去。那时计划经济物质不丰富,奶奶到供销社时,月饼早卖完了。奶奶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地坐在椅子上。奶奶不高兴,我们几个小辈只能陪着不悦。过了一会,奶奶揪心地说:“过八月十五,让孩子们吃不上月饼,我这当奶奶的作孽。”
爷爷怕奶奶生气,下地回到家连午饭也没吃,又去20里外的普集镇买月饼。爷爷脚力好,太阳落西山便把月饼买到了家。奶奶接过月饼,喜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奶奶剥去一个月饼的油纸,用刀在案板上细细切成13小块,然后大人孩子一人一份,小心翼翼放到嘴里。看着一家人美美地吃月饼,奶奶笑着说:“哈哈。吃了合家月饼,咱又能团团圆圆过一年。”那些话里,有奶奶难以割舍的亲情。
剩下的月饼,奶奶一点不留地给三代人分吃了。后来,娘告诉我,那年奶奶57岁,爷爷53岁。
就这样,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能吃到奶奶的月饼。再后来,我们兄妹几个上学的上学,外出干活的干活,跟奶奶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听爹说:“奶奶把中秋节吃月饼看成一家人的福根,见年都要买好月饼,在过节那天让一家人吃。”
奶奶68岁的时候,我到埠村煤矿参加了工作。我入矿那天,奶奶掐着耳朵嘱咐:“小,下煤井小心着点,得让奶奶放心呐。”奶奶的话里,流淌的尽是牵挂与慈爱。刚参加工作那阵子,我每个月都回家一次,奶奶总是把好吃的东西往我嘴里塞,还一遍遍地念叨,“孙子,在单位好好干,不年不节的少往家里跑。到了八月十五那天,一定回来吃奶奶的月饼。”“嗯、嗯。”我对奶奶点头答应。
谁知,在工作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因为在矿保勤没有回家,违背了奶奶的心愿。保完勤刚回到家,就被奶奶数落上了,“这孩子,咋不听话呢。八月十五你不在家吃月饼,要把奶奶急死。”奶奶嘴上责怪,还是把留给我的那小块干成饼粒的月饼塞到我手里。那次,我把饼粒按在嘴里使劲嚼着,连同月饼的浓香与奶奶的心愿吞到心底。
再后来,我们这些小辈先后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家也不在一块了。可每年的中秋节都要跟奶奶一起过,吃奶奶的月饼。奶奶的月饼,让一家老小团团圆圆,直至各自过上好日子。
今年,奶奶94岁了,神志也不清了,更买不了、切不动月饼了。中秋节这天,我要买上一盒又大又圆的月饼,和全家人一起跟奶奶在月光下吃,吃出团团圆圆,铭记奶奶的爱。我想人生的幸福,不就是奶奶心愿的人圆月圆吗?一轮明月照向千家万户,一块月饼甜在你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