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光亮,也许只是因为秃
鼓励了一位想要弃考的小同学,很快后台呼啦啦涌入了一堆留言求助和倾诉。虽然类似的情况我这些年来经历过很多次,但依然每次都会感到压力。
那个和蔼的,关切的,耐心的,善于倾听的大叔和菜头其实并不存在,没有这样一个人,他坐在网络的另一头,笑眯眯地准备回答任何问题,而且永远不会厌倦。有没有想过有另外一种可能,网络的另一头坐着一个暴躁的,疲惫的,专断的,小心眼的普通中年男子?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高,你赞不赞同不重要。
一年到头我在后台留言里看过许多人间真实苦楚,那种无力挣脱也无力解决的现实困境。每次设身处地想一下,我都觉得自己如果在那样的状况下除了忍受也同样找不到什么别的法子。于是越发增强了一种印象,那就是自己全靠幸运才走到今天。如果命运让我处于和他们类似的境地,我不认为自己会比他们做得更好。然而讽刺的是,这些很努力的人却以为自己做得还不足够好,需要来向我求教。
对此我无能为力,因此过去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告诉他们,每一条留言我都会看。这样也许他们在写留言的时候,因为确定自己的话会有个人看到,内心会感觉好受一点,不再认为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在世界无人知晓的角落里受苦。现在我认为我应该再加一句---可能从来没有人对他们说过,但是应该有个人说出来的这句话---其实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换了任何一个人来,也不可能比你们现在做得更好。
后台留言中更多的情感倾诉并不涉及真实的痛苦和真实的困境,而是普遍存在的迷惘和无病呻吟。这么说也许是我太过于自我,不过我恰好有对比的机会,所以我能分辨哪些是真正的苦,哪些只是人生中的擦伤。只是从生活经验上来看,急诊室里擦伤的人总是把手举得最高,而苦不堪言的人只会缩成一条团。
对此我同样也无能为力。我第一次见我的老师时,我自我介绍说我是中国比较著名的作家。第二次,我介绍说我是华北地区比较著名的作家。第三次,我介绍说我是北京朝阳区比较著名的作家。第四次,我介绍说我是本小区本单元本楼层比较著名的作家。这是个过程,当一个人逐步意识到自己不在世界的中心时,固然会有许多的失落,但同时也能减少很多内心的冲突和不适。因为还归本位之后,尘埃自然落地。
但这个过程只能自己去启动,自己去发现,然后是自己去接受。旁人说什么都是冒犯,都是挑衅。我认识一位70多岁的强硬老爷爷,他对我说:“我最他妈讨厌有人来不来就打我电话,就不能在微信里先发条消息吗?”。然后,他任何时候只要想起,不管当时几点钟就会立即拨打我的电话。他是个愤怒的人,一直都是,并且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问题。
你有问题,他有问题,我有问题,问题从未解决。换了你和他来问,也是一样。我当然可以努力一点,化身一位和蔼的,可亲的,耐心的,永无厌倦的大叔,然后慢慢变成大爷,始终待在网络的一角,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灯塔。但我知道,那不是我,我只是一位中国华北平原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某单元某楼层比较著名的作家---现在我连这个称号都没有了,因为对门新搬来一位,他比我有名许多。
我依然很暴躁,很疲惫,很专断,而且依然是个小心眼子。这就是我,没法子的事。偶尔,我的确会在互联网上发射出一点微光。于是有人就以为那是指引方向的灯塔,那是可供取暖的篝火。但我认为实情并非如此,很可能那点光亮只是一种反射光,反射出无数来人自己身上的光。每天来的一万人,五万人,十万人里,总有一些人身边有霾,但也总有一些人身上有光。于是反射回去,人们就会因此看见雾霭沉沉里的点点光亮。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话:当你看到光时,有些光亮也许只是因为对面很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