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货币文化史Ⅰ》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货币文化史Ⅰ》读后感摘抄

2022-06-13 09: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货币文化史Ⅰ》读后感摘抄

  《货币文化史Ⅰ》是一本由[美]比尔·莫勒 / [德]斯特凡·克姆尼切克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货币文化史Ⅰ》读后感(一):不仅是货币史,也是希腊罗马史

  精罗狂喜之书,包含大量拉丁铭文和索引文献,不知不觉中还能复习拉丁语。

  由于希腊罗马经济高度货币化,罗马钱币成为了古代钱币学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有足够充分的出土文物、文献资料和考古诠释来形成比较全面丰富的古代货币图景。本书的核心是在区分铸币与广义货币的前提下,明确铸币与“国家权力”和“军事需要”的关联,同时多样的广义货币仍然通行,尤其是较低阶层。

  尤为有趣的是详细描述了铸币过程和相关技术流程,只是(后人想象复原的)图纸还不够多。

  《货币文化史Ⅰ》读后感(二):青蚨频冶铸,露滴牡丹开。

  1

  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我们打小就学过马克思主义,它是无差别的等价交换物,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再复习一句,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南师附中那个戴酒瓶底眼镜的老师不断强调说,金银天生就是货币,货币天生就是金银。在我们少年的脑壳中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

  而这一本因为大英博物馆的召集而成的论文集,却强调其文化属性。文化,就是说他在当时是因为什么样的风俗习惯而进行使用,上面的纹饰又有什么样的讲究?其成色和使用习惯又对人产生什么样的文化作用?对于考古学家来说,纹饰是最基础的。

  所以我们在书中发现了大量有用的插图。

  先来看第3章在宗教中的使用,这一点和中国的冥币或者说五帝钱,有点类似。是一种和宗教仪式相关性更大的类钱币。从人类学角度来说,它到底起什么作用并不十分明确。

  中国的冥币很明显是有代替性质的奉献之物,他的奉献对象是自己已经过世的祖先,可能远远没有谋面。冥币的设计,我们现在看到的更接近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真币,而古代的冥币则更接近于金元宝,银元宝。而五帝钱却有完全不同的文化意义,它并不是奉献之物,而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中国风水的道具。它是在风水体系当中完成宜忌的风水物。

  本书的108页,在莱茵河畔发掘的古罗马晚期墓葬中,发现了600枚钱币。这是在罗马即将分裂之前,我们看到的祈愿物或者是奉献物。几乎是同时期我们发现了,在向阿波罗奉献的泉水接收池区域的罗马钱币。112页,古罗马人有向圣泉投钱币的习惯(145页,庞贝古城也是这样),有的地方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118页窖藏货币,主要是和神庙和圣坛有关的,大量案例表示,这是古罗马人有意为之。123页,在马格达伦斯堡遗址(Magdalensberg)墙壁里发现的大量货币,考古学家认为他们不太可能是简单的经济储蓄,但背后的意义我们不清楚。从统计数据来说,浸水情境,与炉灶,超过了160枚,而墙壁,不到60米。(更多案例请看141页)

  本书中的不少文章并没有给出更多的文化解释(148页另一个人解释了),而更像是考古学综述。这可能不太适用于一般读者。但是里面一些材料是独家的。这些在中国的古代记载比较常见,比如说人们在温泉当中洗浴的时候,就会投硬币。

  大量的古代钱币的发现,并不是偶然的,它和中国的冥币一样,是有意识的宗教或类宗教献祭活动。

  2

  书中大量的研究成果也是结合了文献和考古的。一些新成果可以和中国货币考古学进行对读和比较。比如第1章的货币制造过程,制造分工,以及考古证据细读。第2章中的经济学解释,比如最常使用的四德拉克马,后来在埃及也得到了广泛复制,就好像中国的半两五铢钱一样普及。(果然在218页提到了中国古代钱币)

  It is a kind of everyday use, and even money in antiquity, the pagan religion supplies people with its rhythmic indication of movements.

  当然从文化学角度,货币也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有关。比如167页就提到了罗马盛行的斯多葛主义。在金属货币上的文字,就像中国儒家的仁义礼智一样,有中庸(moderatio)仁慈(clementia)正义(iustitia)虔敬(pietas)协和(concordia),这一些文字都帮助形塑了帝国理想。也和当时的颂圣文学传统有关系(拍马屁,or laudatory texts)。

  3

  aes signatum金属货币条。 Animals on coins: Hares, bulls, pigs, mules

  Agoras是市。 Law of demand and supply.供求规律。

  Alternative currencies代币。Counterfeit coins, Forged coins伪造货币。 debasement贬值。 Plated coins.镀金币。

  Re striking of coins in Athens, Greece.重铸货币。

  Cast coins.浇铸货币。 Clipping剪边。 Cutting.切割。 Dies, 印模( Duplicate按这个来记) Fractioning切分。 Flans and blanks.坯币。 Minting铸造, Outsourced外包。 Issues发行。 Melting down.熔币。

  Carter formula for coin quantification.钱币量化的卡特公式。

  Payments for ferryman.给冥府渡神的报酬。

  Cowrie shells.货贝。 Hacksliver碎银。

  Hoards of military payments.军饷窖藏

  Incuse technique阴铸技术,这是全书中提到的上古时期最高的技术。就是货币一面是阳,一面是阴刻。

  《货币文化史Ⅰ》读后感(三):货币那些事儿

  读过欧洲史的人对于古罗马帝国都不会陌生,这个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的庞大帝国是起源于环地中海地区,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395年,延续了四百年辉煌的超级帝国,也是欧洲史上迄今为止出现过的唯一一个统一帝国。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直到中世纪初,许多古罗马帝国的文明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延续,这其中就包括金属货币体系,也就是金属货币制度。

  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掰开了揉碎了延伸来理解就是,以金属货币来定义货币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它是一个相生相伴的过程。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就必然会要求建立起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以克服货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分散、紊乱和不稳定状况。

  于是乎,当资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之后,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币制改革的法令措施,此后逐渐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制度和单位。

  而所谓货币化指的则是货币经济向非货币化经济领域 (实物和易货贸易领域) 的扩展,简要来说可以理解为货币发行和使用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货币天然具有的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四大职能,则往往根据需求程度各有考量。

  在《货币文化史:希腊罗马时期钱币的诞生与权力象征》一书中,将公元前7世纪铸币出现到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这段时期的历史,通过形形色色、色彩缤纷的货币实物,将货币的多元性及其背后与“文化”“历史”“宗教”色彩有关的多重故事向读者一一道来。

  书中讲道,在古代货币的演变中,尤其在古希腊罗马帝国的流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货币一旦被广泛接受,便具有了独特的功能,除了用于最基础的日常交易,还承载着更为显著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尤其古代地中海商品经济之所以高度发达,归根结底要归功于古希腊罗马铸币体系的完善。

  伯里克利统治时期的古希腊曾被马克思赞誉为“内部极盛时代”,这一时期,银币的广泛使用使得雅典一跃成为地中海城邦中的佼佼者,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苏格拉底、柏拉图、色诺芬等先贤都是银币的忠实拥趸者。

  与此同时,与希腊隔海相望的罗马也早就开始了铸币,西西里岛陶洛米尼姆人提麦乌斯曾就古罗马货币的最初诞生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提麦乌斯看来,约公元前578年至公元前534年在位的罗马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打造了罗马史上第一枚青铜币。

  该青铜币币面上印有象征力量的公羊与公牛图案,此前的罗马人一直使用的是毫无印记标识的青铜块。

  值得一提的是,塞尔维乌斯还依据公民资产划分了明确的等级,以此来确定其各自的义务。

  关于这一点,正应本书概述部分所述的一个重点:“在古代货币的演变中,货币和权力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突出且一直存在的问题。”

  公元前211年的中国,正值年富力强的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之时,此时的古罗马亦呈现一派欣欣尚荣的上升之势。

  恰在此时,古罗马人铸造了共和国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枚银币,并将其命名为“第纳尔”(其拉丁语原意即是“钱”),至今许多欧洲国家依然沿用这个名字来称呼本国货币。

  以现有史料来看,早期的罗马人之所以在银币出现之前铸造较为笨重且不便携带的铜阿斯,其本意并非因为对白银本身存在什么误解,而是由于意大利中北部没有足够的银矿。

  一旦原材料供应的问题迎刃而解,市场经济也在不断蓬勃发展,这时由便携的银币来充当交换媒介必然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结果。

  此后,新兴货币第纳尔在整个罗马境内逐渐取代了笨重的阿斯铜币,成为罗马乃至部分地中海国家最为广泛使用的货币。

  该银币的正面是一尊罗马女神,由于彼时的罗马时常处于全民皆兵的战争状态,即便贵为女神却也要戴头盔,佩利剑,反面则是两位英姿勃发的骑兵,仿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古今中外,任何时候,经济基础都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那么在此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在其中又充当了怎样的角色呢?这又是另一个问题……

  —— The end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