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00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与闪光的灵魂交谈
✨本书其实是朱光潜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这本书虽是薄薄一本,却蕴藏着无限的力量。朱光潜先生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地给与我们青年启发和鼓励。“读一本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青少年难免会感到迷茫,那不妨与这位发光的智者谈,他会给予我们方向和力量。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二):这十二封信写给的不止是青年
这本书是我很早之前就想读的,一直脱到现在才读完。当时我正直青年,我也很愿意去接受别人的建议,不过现在看来,我觉得现在这个年龄才是我读这本书的好时候。
第一封信便是谈书。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主题。我们总是喜欢读新书,读畅销书,读大众评为好的书,作者却联系我们读旧书。书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不必读的书。我相信很多必读书的人看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书籍的,我也一样。有的书即使被推荐的天花乱坠但不是我喜欢的我也不会去看,因为读书是自愿的,如果被逼着读那你什么书都看不进去。
很庆幸能在现在这个年纪读到朱光潜老师的这部作品,让我在年轻的时候拥有更多的思考,也对未来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有了新的想法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数字时代重读朱光潜:像草木虫鱼一样, 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
好书犹如浩瀚的星空,无论如何仰望都无法穷尽,人生短暂,喜欢又能把握的总是不能尽兴,很多时候,阅读的实际厚度增加了,却总感觉没有达到阅读的深度,但民国的作者的书籍除外,民国是一个出大师的时代,文学尤甚,那个时期的作家在新旧学识交替中碰撞出的文学火花,即便历时弥久依然耀眼灿烂。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陆续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集结而成。时间大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信中所谈如读书、作文、爱恋、情理、修身、做人、社会运动,凡此种种,囊括了青年成长中所能遇到的,方方面面需要重点关注和迫切想要了解的。
每封信均有一个明确表达的主题,行文平易惠风和畅,代表着当时社会知识分子所追求和想往的主流方向,娓娓道来的语感,如邻家大哥喝茶聊天兴之况味,绝无老生常谈的暮气说教。
每封信长短恰到好处多则五六页,少仅两三页而已,基本上就是两三千、四五千字的长度,总给人意悠味境的阅读体验,丝毫没有隔时间跨度鸿堑的晦涩感,很多看法和观感,即便是在数字时代,也依然能给人以启迪。
《谈读书》、《谈作文》、《谈升学与选课》、《谈摆脱》均用真挚恳切的笔端,完美地诠释了标题所要铺陈蔓延的思维葳蕤。原来,文学真的是只有好坏的分别,没有新旧的分别。
最喜欢《论读书》。俯仰之间皆是金句,无须细思便觉得大有裨益。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数字时代的碎片化阅读,往往让人有一种误区,觉得书精简浓缩成快餐化,便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尤其对于读书而言,岂不知,书海无涯,书读不尽,时间和阅读也有价值之分。
读书方法,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需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及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能加深记忆,事后书评也是对书中某些自己喜欢和关注的片段的一种反刍,好书在读的时候,记忆得越多,获得的受益便越大,很多书在阅读的时候,真的有再读第二遍的冲动。
如果在读书中寻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诱惑的能力定比别人要大些。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无数遍。
简而言之,就是读书的过程要有输入也要有输出。输入的重点,是读两遍,正反两面对照着阅读;输出的重点是记读书笔记、写书评读后感。记笔记相对来说是简单的,但书评读后感这点,对一些人来说,要通过相当的时间和毅力自我鞭策,才能养成。
阅读的过程,总是看易记难写更难,但事实上,那些听上去很难、你很抵触的东西,真正坚持做之后,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为继,关键在于坚持。
在《谈动》这封信中,朱光潜写道: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浅显易懂的一句话,却值得人翻来覆去的深思。
《谈升学与选课》论及的升学问题分析起来便成为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校问题,二是选科问题,如今读来也是受益匪浅,毫无时代瑕疵感。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除了十二封信,还有八篇随笔。无论是《无言之美》还是《谈理想与事实》,即便是一篇普通的悼念文章《悼夏孟刚》,字里行间,除了文字的优美,彼时的心灵感悟,也时时能得以共鸣。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听人说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胜过自己低头冥想数日;读一本经典好书,好比听良师益友敦敦教诲,受益匪浅。
朱光潜先生以朋友的视角,从读书、选择、交友、锻炼、做学问、写作以及人生与自我等方面,给予了中肯建议与细致引导。可惜在中学时代没能读此书,不然许多选择定会有不同的抉择。过去已逝,未来还远,读书做别样的选择、过欢喜的生活,未来仍可期。
经典不厌百回读,夏日清晨就着窗外鸣蝉,阅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听他徐徐而言: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真的能体味到心静自然凉的境地。
作者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早年留学欧洲,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曾任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其作品文辞优美、内容切实、深入浅出,对提高青年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代表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等,译作有《歌德谈话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