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俞益民:细雨润物沁我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俞益民:细雨润物沁我心

2022-07-06 08:46:20 作者:俞益民 来源:爱好者推荐 阅读:载入中…

俞益民:细雨润物沁我心

  我读中学时,学校重视教育与革命实践相结合。那时候,说是读书,实际上参加勤工俭学、生产劳动要占去大部分时间。因此,学习基础之差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在一次作文时,我连一个“幸”字都写错,把上部结构写成“士”字,当年的语文代课老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的钟怀杰教授特地把我叫到他的宿舍,指出了我的错误。他说“幸”的上部是个“土”字,而不是“士”字,是上短下长,“士”字是上长下短。为了顾及我的面子,他从细节之处提醒我,让我心领神会。(因为我的学习成绩还是比较好的,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并且身为一班之长)。他治学严谨,教学循循善诱,深谙“身教亲于言教”、“教不严、师之惰”的道理。这种细雨润物的教学方法深深地打动了我,以至于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只可惜那时学校教育太反常了。为此,我在去年母校白沙中学建校五十周年大庆时,写下了一首《怀白沙中学“七七届”师生》的律诗:“离别白沙卅二年,相思中学境难迁。参加实践成老调,结合斗争最新鲜。才干长成诚不易,真知废弃实还难。勤工俭学同甘苦,沐雨栉风共煮煎。处世难堪身不佞,为人正气心坦然。相濡以沫披肝胆,得渡放龟记心田。喜看春风育桃李,英才四海绘新篇。”以此表达怀旧之情。

  剑敏:今天我也穿“嫁衣

  第11个记者节己经远去10多天了,可我仍然激情难却无法平静。并不是因为我的新作又放异彩,也不是因为我和这些土记者们,在一起札堆拼酒论文章时,被酒精烧的,而是我的形象终于上网上报了,几十年来笔耕不掇,那么多沉甸甸的酸甜苦辣终于被人认可了。

  孜孜不倦磨秃了多少笔尖,艰辛苦难60万铅字堆成了小山,可是无一字是为己而言。好在第11个记者节来临之际,韩城煤业公司宣传部不惜版面,把13个土记者,图文并茂地刊在了《韩城矿工报》上,让这些个长年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百里矿区的新闻人,畅所欲言,尽情挥洒。把要说的说完,把想吐的吐尽。

  就象《韩城矿工报》总编冯骁说的那样:“因为热爱,所以敬业”。就象《韩城矿工报》记者徐醒民说的那样:“激情不减,精品不断”。就象《韩城矿工报》记者薛丽丽说的那样:“要让读者感动,文章就得泣泪”。就象《韩城矿工报》记者陈凤鸣说的那样:“键盘是诗行,鼠标点勤奋”。就象《韩城矿工报》特约记者崔成说的那样:“傻是文章的品行,情是文章的框架”。就象特约记者姜玉琴说的那样:“没有寂寞陪伴,那有宏篇出笼”。就象特约记者韦小梅说的那样:“灵感在半夜,文章旭日生”。就象特约记者夏茂远说的那样:“苦是文的前身,乐是章的结局”。就象老通讯员张梦君说的那样:“鼓呼亮点,把握原则,捕捉新奇,快似闪电”……等等,等等。

  这么多至理感言,那一句不是诗不是画,那一字不是艰辛苦难泪花闪闪。 喊一声记者万岁!道一句同行们辛苦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