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全4册)》读后感精选
《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全4册)》是一本由[意] 斯特法妮娅·安德烈奥利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9.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全4册)》读后感(一):跟艾玛和小奥在游戏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吧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大人不能以儿童的思维来引导他们走出困境,会导致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小朋友虽生性天真,但内心异常敏感,面对外界的刺激往往会让其失去应有的自信心,产生焦虑心理。此时的家长应在陪伴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战胜焦虑,恢复自信心。
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推出的这套《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全4册)》,针对7-12岁年龄段的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几种典型问题,用儿童易接受的卡通形象,讲述4个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提升能力的小故事。
本套书共分为了四册内容,分别为《找回自信》《赶走焦虑》《战胜偏见》《团队合作》,小朋友们可以在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与练习中体验这套书的魅力。
在《找回自信》中,小奥帮助好朋友艾玛重新找回自信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道理: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有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在《赶走焦虑》中,小奥因被选入高年级篮球队而产生焦虑的心理,他将带小朋友们在故事中了解什么是焦虑,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它。
在《战胜偏见》中,小奥和艾玛帮助了班里一个新来的小朋友融入集体,用正确的观念战胜偏见。小朋友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会发现自己身边有着许多相似的情形,虽然这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总希望能摆脱这种来自他人以及对他人的偏见。
而《团队合作》一书,则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教会他们怎样能让团队合作发挥更大的力量,也更加具有创造力。
《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全4册)》读后感(二):读4个故事,帮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这是一套适合7到12岁的孩子阅读的彩色绘本,我拿在手里,竟然也感觉新鲜又有趣。真羡慕孩子们拥有这么好的课外读物。 书的外包装是黄色调为主,打开之后,陆续拿出浅蓝色、浅黄色、橘红色、浅绿色为主的4本小书。封面和内色都是一致的,非常温馨。 本书是《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包括找回自信、赶走焦虑、战胜偏见、团队合作4册。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三位,由斯特法妮娅•安德烈奥利写出生动有趣的故事,伊拉里亚•法乔利、伊曼纽尔•吉波尼提供精彩的绘图。 这套书,《找回自信》讲了艾玛参加绘画比赛如何走出困境;《赶走焦虑》讲了小奥打篮球遇到的种种焦虑;《战胜偏见》讲了艾玛帮助小区新来的伙伴比安卡走出孤独;《团队合作》讲了小奥当课外兴趣小组组长如何带领组员完成任务。 在故事中,除了艾玛和小奥 还有及时出现的小错先生和小错小姐,告诉孩子们,每个人做事情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只是要有错就改,正确面对才好。 比如,在感到不自信时,小错小姐就建议:但是建立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别人。 还有,当你感到内心压力大,没有安全感时,建议你去找你爱的人聊聊天。这样就可以消化你的不良情绪。 就像这样的建议,在4个故事里,共有64条。 本书除了有可爱的人物形象,里面还有101个互动游戏,可供小朋友们随意去做。 这套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智商,就是大人见了也会爱不释手。适合亲子相处时共同学习。
《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全4册)》读后感(三):学会与自己平和相处,是最重要的人生体验
凡是家有小孩的父母,聚会时经久不衰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学习成绩好、人际交往佳、心理素质强,好奇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在一次非正式聚会中,一位友人向我推荐《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
怀着试试看的想法,我把《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放在孩子的书桌上,远远地观察他的表现。他首先被封面上的两个小伙伴吸引,说穿着桔黄色上衣的小女孩很像自己,穿着黄色条纹的小男孩很像她的同桌。果然,我的孩子是个颜值控!
孩子用了一个小时,把 《艾玛和小奥的情商故事》涵盖的《找回自信》《赶走焦虑》《战胜偏见》《团队合作》 阅读完毕。她告诉我印象最深的是《找回自信》《赶走焦虑》,不仅疏解了孩子内心情绪,而且也让我明白了今后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成为心理健康的未成年人。
《找回自信》:推荐理由是她感觉自己的同龄人比较出色,有唱歌好的,有跳舞棒的,有跑步快的,有跳绳多的,而自己仿佛在音体美等艺术方面没有一技之长,正如故事中的艾玛尽管报名参加了绘画比赛,但仍然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孩子融入了故事的情节中,想象自己也有一位好朋友小奥帮助自己走出迷津。
《赶走焦虑》:推荐理由是孩子曾经与故事中的小奥一样担任班级里的美术课代表,但是班级里有很多孩子都喜爱绘画,她很想让自己能够脱颖而出,于是每天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文化课作业后,自动自发地绘画,哪怕气温高、蚊虫鸣,她也毫不动摇。我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说害怕同伴超过她。尽管此前我反复说教孩子不要太焦虑,但她觉得我不是她,不能理解她的心情。当她看完这册书后,她终于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战胜负面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