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要绝望,对神却要永不失盼望
美国著名作家弗兰辛·瑞福尔所著《当号角响起时》这部小说,对教会带领和治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针针见血、丝丝入扣,令人振聋发聩、深思难忘。然而,这本书让我感触更多的,却是关于婚姻家庭建造的问题。
曾经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在时过境迁后,又有多少感情能经得起岁月的雕琢?曾经的海誓山盟,又有何用?终抵不过现实岁月中人心私欲的摧残。
《当号角响起时》的男女主人翁保罗和尤妮丝本是一对敬虔事奉、彼此相爱的夫妻,最终却没能胜过人性的罪和软弱,着实令人扼腕。
本书中,史蒂芬跟他女儿布莱特尼谈话时,布莱特尼用跟她妈妈那里学的坏习惯——用沉默让男人感到无所适从,来回应她的爸爸,这让史蒂芬痛苦万分。
“用沉默让男人感到无所适从”,很多婚姻出现大问题都源于此吧。保罗和尤妮丝的婚姻也在此出现了破口。因着保罗的一意孤行,尤妮丝多次劝说无果,尤其是在他们的儿子提摩太离家去奶奶家住之后,尤妮丝对保罗所做的事情灰心至极,以至于对保罗整日不闻不问,冷漠以对。谢拉因此有机可乘,引诱保罗,对他说:“就说你有急事需要处理。尤妮丝根本不会多想,也不会在乎你去哪里,她一天到晚只知道看她的圣经。”
保罗作为教会的领袖,在神学和牧会的思想上偏离正统信仰,在生活上疏于陪伴妻儿,后陷入婚外情的网罗……这一系列过犯是作为教会牧者、身为人父和人夫的保罗无可推诿的。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末后世代,试探和诱惑无处不在,如果夫妻间不能相互守望,彼此担当软弱的话,有限的人仅靠着自己,无论有一颗多么想要过圣洁生活的心,稍有不慎也会掉进魔鬼的陷阱里。
戴着属灵面具的名牧——保罗的父亲大卫·汉德森,也早已深陷婚外情的罪中,却仍为自己的恶行辩解,说是压力太大不得已而为之。其妻子路易莎,“以爱之名”为大卫遮掩罪行,自以为很属灵,却不知是在助纣为虐,纵容其罪,致使儿子把地上的父亲当作偶像。
别人眼中敬虔服侍、温柔谦卑的尤妮丝,也曾在发现保罗出轨后,有冲动跑去找史蒂芬倾诉。正统信仰的“后起之星”史蒂芬,面对美丽贤德的尤妮丝,爱在心口难开,尤其是在知道保罗对尤妮丝不够珍惜后,更是难以克制内心的冲动。
得知身为名牧的公公大卫·汉德森,也曾屡次出轨且不知悔改时,尤妮丝指责婆婆路易莎对其罪行的隐瞒,她说:“圣经从来没有说过,隐瞒罪恶是我们要背的十字架,那不是十字架,是自欺欺人。关于保罗婚外情的事情,我不想为报复和泄愤而揭发什么,但也不想为了面子和声誉而隐瞒什么。我只想让我的动机更加纯全,单单讨上帝的喜悦,我需要清心求问。”
可就是这样一位敬虔的姊妹,曾差点向史蒂芬那“带着痛楚的如潮水般的爱”屈服,也曾在亲眼目睹保罗和谢拉的龌龊之行后,心情坠入低谷,软弱到极点去找史蒂芬,但最终理性克制住感性的冲动,并为她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羞愧。
在倡导女权的现代社会中,婚姻的裂痕、家庭的分散、丈夫的背叛,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史蒂芬和尤妮丝早该在一块了。当读到史蒂芬对尤妮丝含情脉脉的暗恋,以及在尤妮丝心情低落时,史蒂芬深情款款地表白,还有尤妮丝面对史蒂芬的关心,内心里波动起涟漪……总让我在这些温情缱绻的情节中婉转流连,有一个问题浮出我的脑海:这合乎情理吗?
婚姻之外的情愫不是爱情,而是诱惑、试探和顾影自怜的海市蜃楼。像尤妮丝和史蒂芬那样靠着从上帝而来的理性及时克制,就会避免很多伤害。如果他们随心所欲地任其发展,只能如保罗和大卫那般陷入欲望和罪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犯罪之后,我们都习惯于指责他人,却忽视自己要负的责任。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人太自恋、太骄傲、太会推卸责任,为自己的罪找借口。这个世界,究竟隐藏了多少罪恶和谎言?在面对诱惑和试探时,我们如何敢掉以轻心,高估人性呢?
面对丈夫的不忠,尤妮丝感觉心脏被撕裂,尊严被践踏,内心挣扎着无法靠理性去原谅保罗,更何况保罗毫无发自内心的道歉和悔改之意。尤妮丝在父母的墓前泪流不止,想起了父亲曾说的话:“弃绝这个人犯的罪,但饶恕这个犯罪的人。”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熄灭,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在圣灵的微声提醒中,尤妮丝心得安慰,开始思考婚姻关系中自己的问题:保罗在神学和牧会思想上越走越偏,自己却没有努力去做堵住破口的守望者;在谢拉的事情上,她明明知道保罗单独辅导谢拉不合圣经原则,却没有提醒;在儿子被送走后,她开始怨恨和疏远保罗,他们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那么懂得经营婚姻的女人。
在去寻找尤妮丝的路上,保罗的生命也被圣灵光照,被神翻转。他发自内心地对妻子和儿子感到亏欠和自责,向那些他伤害过的弟兄撒母耳、史蒂芬,以及已故的弟兄姊妹们认错并道歉。
主日讲道时,他在会众面前公开承认自己在神学和牧会思想上偏离真理,主动提出辞职。保罗将自己的罪毫不留情地敞开在会众面前,当他迈出第一步,就开始不再惧怕。当他放下自己建立大教堂的“抱负”时,神开始使用他,借着他的经历和生命的改变,见证了上帝的大能。保罗于无形中在圣塔维尔整个地区做了一群人的牧者。
当然,那些因罪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伤害和鸿沟不是一下就能消除的,对心灵受伤者而言,饶恕是一种选择,但是双方再次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则需要时间,甚至是很多的时间。
小说接近尾声的时候,作者如此写到:信徒们如受惊的羊群,流离四散。有的出于无奈,转到其他地区的教会;有的则心生绝望,发誓再也不去任何教会;还有的则想要力挽狂澜,希望在圣塔维尔建立合乎上帝心意的教会。
在这场漩涡中,最无辜的就是那些尚未明白真道的群羊。也许他们当中有的人还在寻求阶段,就被误导入了歧途;有的甚至索性被那些人性中的罪恶伤害致“死”,今生不愿再与基督教、基督徒有任何瓜葛;还有的在这场灵与欲、真与伪、爱与罪的较量与抉择中,选择毅然站立,做基督耶稣虔诚的门徒。
任何经历都不是徒然的,对于基督的教会来说,经历这些磨炼就如《圣经》中施洗约翰指着耶稣所说的:“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基督在世上建立属他的真教会,也必经历这些分拣。
那些属基督的人啊,你可以对这个世界失望,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失望,但不能失去对神的盼望。因为这世上所有的一切都可能会让你失望,我们依然要做基督的精兵,因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不是基督教的门徒,更不是某位牧者的门徒。那位守约、施慈爱的神,他对你的爱永不止息,只要你愿意寻求他。
当号角响起时
And the Shofar Blew
(美)弗兰辛·瑞福尔(Francine Rivers)著
游兵 喻书琴 译
震惊、震撼、震碎
重整、重建、重生
灵与欲、真与伪、爱与罪的较量与抉择……
ECPA金牌作家历史畅销小说重磅出击,继《谁可以这样爱我》之后又一经典力作!是牧师、传道、长执应该人手一册的教牧治理手册。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 (美)弗兰辛·瑞福尔 著 《当号角响起时》读者的读后感,青橄榄书殿出品。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以及图书图片信息!
青橄榄书殿扎根圣经纯正话语
立足本土牧养墒情
译介中外芳醇文字
见证基督化育生命
青橄榄书殿专事主内书籍的策划出版发行,以文字事工辅助教会讲台牧养信徒生命。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青橄榄微店,购买正版图书,支持文字事工!以马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