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懂礼貌,是最基本的家教
授权图片 | 向维 摄
贾宝玉,红楼梦的主人公,通常被定义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贾老太君溺爱孙子,在家里更娇纵得后来几乎无人敢管可是在红楼梦第56回中贾母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这会子也打发人去见了你们宝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强忍耐着不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也因为他一则生的得人意儿;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还周到,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给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这番话的背景是荣府元宵夜宴之后不久,江南甄府来京进宫朝贺,因跟贾府是世交,就先派了人来送礼请安贾母跟来请安的四个妈妈聊起了各自府里的宝玉,贾母就把宝玉请了过来,四人看了都说好,又夸宝玉比他们甄府的宝玉懂事,贾母才说自家的宝玉在家也皮着呢但是,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贾母即使再溺爱宝玉,那也不是没边的在亲近的人面前才可以放松一下,礼节可以省减,不必总是拘着在正式场合或是面见外人时,礼节,是一定要周全的宝钗端庄大方,但是私下里在薛姨妈面前也会撒娇
红楼梦主要是叙述家庭中的事,我们看到的宝玉是在家庭生活内部的样子,有祖母的偏爱,十分娇纵但是这一回勾画出贾宝玉在外人面前的形象,是个懂礼貌的很招人喜欢的孩子,这一回并非孤证还有一次写到宝玉在外人面前的形象,是在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因为参加秦可卿丧礼的缘故,与宝玉第一次见面,书中如是写道: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我们作为外人,与宝玉相见的话,见到的八成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浊世佳公子
授权图片 | 向维 摄
书中对贾府的描述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我们往往更容易关注的是前者,都知道贾府是富贵的大户人家,而对后半句的概念相对模糊,而这句话恰恰是贾府家庭教育的扼要贾府的家庭教育,简而言之,就是要知书达礼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是支撑钟鸣鼎食的一大重要条件诗与礼中,礼更是最基本的读书尚且受天资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教育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各人水平肯定会参差不齐,有的只是多少积淀一些书香气质凤姐也是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但是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而懂礼守礼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小到每天的晨昏省定,大到参加重要场合(如元春省亲)
红楼梦主要写的是家庭生活,视角还是在家庭内部,家庭中最重要的礼就是孝(对长辈)悌(平辈之间)了孝悌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自然体现在外在的行动宝玉对黛玉表白心迹的时候说: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在宝玉心里,祖母父亲母亲是最重要的女主内的家庭空间中,贾母溺爱宝玉,王夫人是对宝玉是慈母的形象,下人们更不能管到他但男性主导的空间中,虽在家庭之内,但相对地带有了公的性质,宝玉在父亲面前是不敢放纵的,在贾赦等叔伯长辈面前也是不敢撒娇的
贾府的家庭生活的细节中也体现了礼节比如23回中贾政叫宝玉: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进去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和惜春,贾环站了起来 迎春比宝玉年长,自然不用站起来这就是长幼尊卑有序的礼,礼节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形式,站与不站即为一种礼节的体现这是平辈之间礼节的一例
当今社会,省去了很多繁文缛节,在生活中没这些琐屑的小规矩,但懂礼貌这一点是没有变的每个家庭都会教育孩子知礼,体现在外在行动之貌比如见了叔叔阿姨要问好,在外人面前谈吐有致,会说话,这就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家里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但爷爷奶奶容易溺爱孩子,生活上会娇惯一些,孩子与父母也没有见外人的那些客套,跟父母撒撒娇只要内心有个礼的标尺,不至于叛逆太过
小戏骨红楼梦的扮演者释小松对贾政打宝玉的理解是:儿子犯了错,父亲教育是应该的,但是父亲错在打得太狠了一个家庭中要有鼓励的爱,也要有训斥的爱把贾政和王夫人的爱结合在一起,就对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的理解如一道灵光,让很多让很多带着阶级仇恨的成年人的解读倏然失色我们生活的社会和红楼梦时代的社会诚然是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都迥异,这些方面的隔膜如一层轻纱遮在我们面前但人性是古今共同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试着拂去这层带有颜色的面纱,以常人之心体察红楼梦中的家庭生活,会感到与今天的家长教育孩子也没什么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