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生,是每一个当下时刻的集合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当下的力量》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韩丹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当下的力量》。
有人说,生活就是不停地疯狂抓取,就像《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得到的越多反而愈加迷茫。再看看我们的现在,完全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上班忙着工作,下班忙着加班,偶尔闲下来,刷个朋友圈、微博和知乎,突然发现,比我们过得好的人怎么那么多呢,于是焦虑袭来,开始感叹自己过去的时光都荒废了,为未来的自己感到深深的担忧。
毋庸置疑,越来越多人在身体亚健康的同时,心理也亚健康了,不少人都说“我每天都穿梭在崩溃的边缘”。
但转念一想,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是这个“最好又最坏”的时代吗?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忙着赶路,却忘了好好认真对待当下吗?
《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曾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他曾和我们一样,时常感到焦虑、迷茫。
在他29岁的某个深夜,他为“再也无法忍受自己”而感到懊恼,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果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么肯定有两个我——“我”和“自己”。
就是这个问题,让他的大脑瞬间陷入了空白,而这个空白的瞬间却让他觉得十分平和。
这种平和、安定、快乐的状态维持5个月后消失不见,埃克哈特•托利想要找回这样的感觉,于是他花了数年时间来解释、整合和深化自己身上的这种变化,最后他发现了“当下的力量”的秘密。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内容起源于研讨会、冥想课程和私人咨询会谈,书中除了有深入系统的理论知识,还有许多具体的修炼法门,它让我们可以找到平和、安定、快乐的力量,摆脱内心的苦闷,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当下的力量》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英文版自2004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500多万册。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我们就围绕当下的力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摆脱焦虑和痛苦;第二,学会臣服,就能让你变得不再焦躁;第三,用当下的力量,帮你获得圆满爱情。
只有活在当下,
才能摆脱焦虑和痛苦
究竟什么是当下的力量呢?
当下的力量是让我们学会跳出大脑的思维,不受任何控制地专注于当下这个时刻。我们不去懊悔过去,也不去担忧未来,就把自己放在此时此刻,有察觉力地存在于当下。
但是,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我们的思维总是会跑到过去与未来之中呢?主要问题就在于认同思维。
实际上除了主动思考之外,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种不停思考的状态非常可怕,它会让你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
例如,某天凌晨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但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原因是前一晚发生了一件让你感到很气愤的事情。
但问题是,让你生气的人早已经安然入睡,那件事情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没有放过你,它依旧活跃在你的大脑里,让你受困其中,这就是大脑在不停思考的可怕状态。
如果你没有察觉到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中,如此一来,你就不愿意接纳当下时刻。
但是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而我们如果一味活在过去不肯放下,那就会痛苦。同样,未来还没有来临,我们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
你处于当下却试图掌控未来,那就会焦虑。所以,思维其实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
因此,你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思维的认同程度。你越认同自己的思维,你就越痛苦。你越接受当下,你受的苦就越少。
那如何活在当下呢?
答案就是学会摆脱思维认同。具体的方法是“有意识”地观察你的思维,当你有能力观察你的思维时,你就不会再落入它的陷阱。书中,作者把这种对当下的观察称之为“临在”。
而想要更好地临在,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试着把握当下。你必须认识到,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也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在当下。
因此,你要试着把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你只需要常常关注自己的注意力是否跑到过去或未来中去。
不要去判断或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内容,就只是观察你的想法,感受你的情绪,关注你的反应,而不要把它们变成个人问题。
只要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不用太久你就能感受到爱、喜悦以及平和。
第二个方法是冥想,它能帮你更快地把注意力从思维中转移到身体内,能更好地感受你的本体。
初次接触冥想的人,建议闭上眼睛,认真感受身体的不同部位,不用思考什么,就去感受它就可以了,让注意力在每个部位停留15秒钟左右的时间。
接下来,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让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像波浪一样通过你的身体。反复练习几次。
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在身体之后,你会感觉到一些以前没注意到的的情绪。你需要关注这些情绪,全然地感受它,并承认和接受它的现状。
如果在冥想过程中,思维偶尔扰乱你的注意力,也不用担心,当你注意到自己开始天马行空时,把注意力再转回你的体内就可以了。
学会臣服,能让你变得不再焦躁
当下的力量能为我们带来平和与宁静,但是从这么一个物质化的社会转为平静,难度很大。
除了前面提到的“有意识”地观察思维,感受临在之外,学会臣服,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
“臣服”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全方位地接纳。它是一种随顺生命流动,不逆流而上的简单却又深刻的智慧。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俗语——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臣服也是这样的智慧,你越去抵抗,焦躁的情绪就会更加显著;倘若你选择接纳,那么焦躁的情绪就会慢慢消逝。
有人认为,臣服意味着失败、放弃,选择了做个逃避者。这其实是对臣服的误解。
真正的臣服不是说消极地去忍受你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情况,不做任何努力,也不是说停止制订计划或采取积极的行动。
臣服是一种纯内心现象,它是让你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的现实,不再抱怨,然后去采取行动,尽最大的努力从泥沼中摆脱出来。
这样的行动是积极的行动,它比产生于愤怒、绝望或挫折的消极行为更具威力。
举个例子,当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如果没有臣服,很可能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但倘若你已经刻意观察过自己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会产生的情绪,那么当下次你再和别人产生冲突时,你就可以尝试放弃你的自然反应,也就是放弃争论,然后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整个过程就是臣服,它甚至比你用尽全力去争论的力量更强。
那么,如何更好地做到臣服呢?
如果你在一开始很难放下那些纠缠你的负面情绪,也无法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内心,说服自己全方位接纳。那么你不妨尝试下以下这个小方法:
把自己想象成透明的一个人,让引发你消极反应的外界因素穿过你,然后让它消失。
作者建议,可以先从小事开始练习。比如,当你在家里安静地窝在沙发上,突然街上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噪音,你觉得你的大好心情被影响了,顿时产生了愤怒。
但是你愤怒的目的是什么呢?没有目的。那你为什么要创造这种愤怒呢?
实际上,是你的思维创造了愤怒,而不是你,这完全是无意识的,但如果你没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就又陷入了思维认同。
这时,你就可以把自己看成是透明的。你允许噪声或任何消极反应的东西穿过你,这样,它们对你的内心来说就不再是一堵坚固的墙了。
从很小的事情开始练习,比如交通高峰期、孩子的啼哭声、他人的攻击性语言等等,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不要去抗拒,试着让它们穿过你的身体。只要你不去抗拒,就没有人会受到伤害。
除此之外,想要做到臣服,你就不要刻意去寻找宁静。当你完全接受你处于并非宁静平和状态的事实时,你的非宁静状态就会转变成宁静状态。
任何你完全接纳的事情都会把你带进宁静状态。这就是臣服的奇迹。
当我们懂得了临在,感受到了当下的力量,它就会让我们离幸福更近。
很多人在追求幸福时,容易陷入死胡同,或者过分向外求索。然而,幸福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自由状态,它不依赖于任何外界的事物。
就好比说很多人会追求爱情以获得幸福,但如果你把爱情看作是一种拯救,那么在激情过后,你在爱情关系中就会感受到不快乐甚至痛苦。
然而,关系本身不会造成痛苦和不快乐,它们只是把已经在你内在的痛苦和不快乐引发出来。
而为了逃避痛苦,你可能会回避爱情,但这并不管用,因为痛苦依旧存在,解决方式只有一个——把你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当下时刻,更多地感受临在并加强你的存在感。不管你是一个人生活还是与你的伴侣一起生活,这都十分重要。
所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确实没错,因为幸福需要你自己给自己。而你想要感受到幸福,你的临在感需要足够强大。首先,你要停止批判你自己,并学会表达你的感受。
当你察觉到自己的状态并不完美,甚至产生了痛苦,你应当选择承认它,而不是去回避它。因为回避之后,新的因素就会产生,这种不和谐关系也会随之改变。
这就是当下的力量的秘密,你也许听完会觉得恍然大悟,也可能觉得有点玄乎其玄,但我想说,活在当下,是一种修行,你可以把当下的力量融入到每一天。
练习让自己生活在当下的过程中,并不是说我们需要每天用固定的时间来锻炼自己,事实上,我们所经历的分分秒秒,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应该被用来培育自己的心智,因为每件事,我们都在面对自己的贪念、嗔恨和愚蠢。
所以修行不是某一件事,而是每一件事。
例如享受每天的走路时间,在走路的过程中体验走路冥想,也就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走路上面,感受步子是如何迈出的,腿部的肌肉是如何收紧的,手臂是如何随着步履而律动的,认真体会上坡下坡时,身体的不同反应。
总之,活在当下是一种大智慧。
有多少人明明人就在这里,脑子却跑到过去,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了压力、焦虑和恐慌。
学会活在当下,能让我们更从容,能让我们从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场修行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值得你我去好好体会、实践。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四十四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活在当下》剧照
*文:林小白,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有书智库领读达人/多平台认证讲师,出版了《每天多出一小时》。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今日话题当我们懂得了临在,感受到了当下的力量,它就会让我们离幸福更近。很多人在追求幸福时,容易陷入死胡同,或者过分向外求索。然而,幸福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自由状态,它不依赖于任何外界的事物。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该如何运用当下的力量去感知幸福吗?
欢迎加入慈怀每天一本书交流群
与百万书友交流讨论,组队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