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问我交过几个男朋友
可能是太会吹牛皮的原因,我在朋友之中一直扮演着“情感导师”的角色,专治他们恋爱时的疑难杂症。正常工作时间8小时,我得匀出1-2小时解决来自通讯录的所有问题。
有一回,一个“老客户”朋友在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发出一番感慨:
在很多人的定义里,
恋爱次数和会不会恋爱之间奇怪的联系,埋伏在各种可以群聊的地方。
当你在微信群上吐槽恋爱的烦恼时,会有人帮你艾特群里某位情圣,说:“他谈过好多,你问问他。”
或者是某个人主动跳了出来,开始围绕你的烦恼谈天论地,这时候也会有人问他:“你交过几个男朋友?怎么那么懂。”
和朋友聚在网红奶茶店聊天的时候,一旦有人聊起最近喜欢谁,大家就会起哄那位著名玩咖:“你给他支支招啊,你那么有经验。”
将「做过很多次的事情」,简化为「经验」,再将「经验丰富」简化为「权威」,好像会让社交规则更简单。
别的事先不谈,在恋爱这件事上,「谈过很多恋爱」还真不能和「很会谈恋爱」划等号。
甚至可以说,有限的时间里,恋爱次数明显多很多的人,更容易变成不懂爱的人。
如果事先得知以下信息:
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会是“这个人一定很懂恋爱!”吗?
我想大部分人下意识会觉得,李某某在恋爱这件事上,不怎么靠谱吧。
但是在社交场合里,为什么一提到和“如何恋爱”有关的问题,大家会不自觉将目光投向玩转情场的人呢?
当我们把“恋爱”变成问题,恋爱就成了一件可以模式化,可以量化的事情。凡是问题必有答案嘛,凡是恋爱问题必有套路可循。
而那些恋爱次数更多的人,更容易给人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好像什么恋爱他都谈过,什么分手场面他都不会受伤,什么吵架场合他都能应付,自然值得请教。
谈过更多恋爱的人,总有天然的优越感。男生觉得自己泡过更多妞,女生觉得自己魅力无穷。他们在这方面会自我感觉良好。
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在微信群里聊天,一看到谁有情感纠纷,就忍不住上前去说两嘴。听到谁新处了对象,就忍不住指点江山。
先评价那个发起冷战的男朋友“一看就是个直男癌”。再说说你新处的对象“一听就是个小公主”。
然而这只能说明他们在情场上比别人浪,和“恋爱”并没什么关系。
他们对很多人用过套路,说过情话,给更多的人制造过浪漫,送过礼物,所以他们见过更多人对此的反应,心里会给不同类型的人打很多标签。
比如,
一吵架就要男方先认错的小公主→哄就行了。
在固定的时间里,拥有的恋爱关系越多,说明这些关系开始得很快,结束得很快,找一下任更快。
但对有些人来说,开始一段恋爱,并不是基于爱情,只是出于一点好感。
而谈恋爱之后也不是以“培养爱情”为目的,更多是希望可以相互满足,再互相索取。
现实中这样的关系是很难走远的。
没有爱情的维系,任何亲密的男女关系都是扯淡。不爱你的情况下,她为什么要忍受你的脾气,他为什么要记住你的生日。
那些暴躁的脾气才能被忍受,
连爱情都没发酵出来的关系,就像手指刮过黑板,难受,怎么润滑都没用,无计可施的难受。
面对难以调解的场面,除了分手,也没有耐性去挽回什么。
一段关系就此结束呗。
分开后的生活也没什么变化。
很快,下一个有好感的对象也到来了。
很多时候你听他们分享自己的恋爱经验,是听不到他们对前任的感情的。
没听他们提起过,前任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回忆,也没听他们说过,哪一任的离开让他们魂牵梦萦。
恋爱像是早就在他们体内设置好的程序,只要接受到一丝好感,就能像变形金刚一样启动。
他们会告诉你,爱情也就那么回事。这个人不合适,找下一个试试。这个套路不好使,换另一个试试。
说白了,恋爱次数太多的人,在每一段感情里要么不够爱,要么没有爱。
爱都没有了,还敢说自己会谈恋爱吗?
最后,没有想diss谈过很多恋爱的人的意思。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自己交往的目的,并没有是非对错之分。
但还是想以我的拙见,给那些需要爱情的人一些小tips。
☞不要用“经验主义”去解决感情问题。
☞爱情里的事,永远不要只关注“怎么办”,去关注你爱的人更重要。
☞谈恋爱之前先要懂爱。
☰剧照来源《恋爱假期》☰
今日作者▽
爱情很虚幻,是人让它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