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过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说很酷的事 做好看的人
文 / 林小贰
我还没来得及问这跟他有什么关系,边上几个同事已经叽叽喳喳的开口了。
“哪里的房子?多少钱一平?”
“我学弟也今年买房结婚,我这种屌丝下个月房租还得靠借呗....”
“我也是哈哈哈哈....”
........
每个人都在讲自己认识的这个同学、那个朋友,我还看到有同事在某个微信群聊打字:卧槽,我同事大学室友的高中同学买房了!
没想到等我跟朋友聊起这事,还没讲完他就说:别讲了,不然晚上回去我又要焦虑了,人家毕业没两年就买房买车的,就我还在温饱线上下挣扎,越想越烦。
我安慰他说别想太多啦,别人买房买车过得好,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直到半夜,我躺在每个月花1/3工资租下的10坪米小屋里,想起那些动不动就月薪几万、买房全款的同龄人,我终于承认,我烦。
而之所以把“谁谁谁又干嘛干嘛了”的事讲给周围的人,不过是想多一个人来分担这些事带给自己的焦虑感。
好像只有更多的人知道,我门才能心安理得的放宽心。
嗯,原来像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大学的一个朋友,毕业后加入了程序猿的行列,从此过上了朝五晚九的生活,刚开始还会回出租房睡觉,后来为了方便,直接买了个折叠床,睡在了公司。
不知道他工作时长的人,羡慕他赚得多。而知道他工作时长的人,都在劝他转行。
我问他干嘛这么拼,他说:
“不是想拼,是不敢停下,害怕真的什么时候就像别人说的那样,被同龄人抛弃了。”
可同龄人总喜欢自相残杀,4月才被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 15 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搞得差点抑郁,5月底他们又来问我有没有试过《凌晨三点不回家》。
身边的人担心这些都没办法将我搞死,于是连番友情的分享,善意的问候,把我搞得更是焦躁不安。
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提醒我:你看看他们,再不努力就来不及啦!
其实,凌晨三点的深圳,我见过不止一次。曾经为了一次拍摄,在广州熬了两个通宵,也常累到下班回家一趴在床上就睡着。
我已经如此努力,可向往的生活还是像手机上的爱豆壁纸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朋友圈里全世界飞的富二代,毕业没多久就成功创业的校友,甚至还有七大姑家的儿子,八大姨家的女儿,现女友的前男友,前男友的现女友。
对我们这些同龄人来说,生活到处都是可以被拿来比较的对象。一旦比较就有差距,有差距就有压力。
大家差不多的年纪,人家都快到人生巅峰了,妈蛋我连人生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化压力为动力的,比如我。
有时候太过巨大的差距只会让人觉得,我不管做什么都无济于事,现实还是点外卖挤地铁租房子的现实,房子也还是那个买不起的房子,五十年能买到和四十年能买到,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没有任何区别。
当时不懂,为什么刚从别人嘴里得到消息的我妈,见人就要说一遍。但至少一路说下来,等到家的时候,她的脸色已经不像刚听到这事的时候那么臭了,而我也没有被剥夺晚上看动画片的权利。
长大的我终于明白,她那一路的喋喋不休,是为了证明,不如那个第一名的孩子,不止我一个。
这和我忍不住跟朋友说谁又买房了是一个道理,其实就是焦虑,因为无法解决同龄人带来的压力所以焦虑。
而无法解决这些焦虑的我们,就只有拼命讲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接受当下并不满意的现状,并且安慰自己说:
哈,还不算太坏,至少我不是最差的那个。
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至少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想看凌晨三点的世界,大多数人在那个时间点里都只想睡一个好觉。世界上每天买房买车的人很多,不是谁都想知道谁买了房子和车子。
每月拿一定的工资做着差不多的事情,生活没有很酷,钱没有很多,但过得依旧舒服,我觉得也很不错呀。
想不通的事情就先不想,做不到的事情就等以后再做。
生活的意义就是要让自己舒服,只要自己觉得好,我们的生活就不需要别人来指点。
非要和谁比较的话,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你买了房,会有比你买更多房的人,你赚了钱,也照样会有比你更有钱的人。
可能几年之后的我还是买不下市中心房子的哪怕一个厕所,依旧住着腾不开脚房东脾气还不好的出租房,每天上下班点外卖,在拥挤的地铁上昏昏欲睡,数着银行卡里三位数的存款幻想未来。
谁都说不好。
但至少今天的我,不想再为了别人的生活而焦虑。
明天早饭吃什么好呢?
算了,睡醒再说吧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