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言丧语的年轻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有的人在25岁时就死了,但在75岁时才被埋葬。”本是富兰克林的一句话。最近被人翻出来,引起了很多人共鸣。
丧文化在当代年轻人中十分盛行。其实,他们刚刚走向社会三五年,这本该是最好的年纪,我们却总是看不到朝气。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其中超过八成职场人坦言自己有不同程度的“下班沉默症”,63%的受访者担心“下班沉默症”会使他们对生活失去热情。
调查数据显示,59.6%的职场人在工作压力下感受到身心疲惫;
“下班沉默症”是职场人在工作之后产生的普遍消极情绪,在精神和身体状态都进入疲惫期后,往往会陷入“丧”的循环当中。
不仅工作,生活上、社交上他们也格外的丧。
说惯了丧言丧语,听惯了花式毒鸡汤,保温杯里泡着枸杞,葛优瘫在沙发上,除了出门,什么都可以。丧成了多数青年的常态。
许多年前,人们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现在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丧里丧气的年轻人。
成功学盛行的时候,我们高声读着《羊皮卷》,一直想成为李嘉诚,我们相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话。
后来好好学习的我们发现大学毕了业还没初中辍学的同学挣得多,学着李嘉诚说话也没积攒下来人脉,那些读过的《羊皮卷》也早已不能激励自己。
既然“三好学生”的称号如此鸡肋,既然李嘉诚的成功学不可复制,不如就放弃吧。人生到了25岁,他们终于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他们甚至借此自嘲。
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既然有可能被家人怼、被老板怼、被朋友怼,为什么不先自己怼?“我就是个积极废人,咋地?”
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丧。他们不是真正的悲观,他们是对既定的生活的温柔反击。
有些丧是一种高级的炫耀。
90后是“丧文化”的主力。他们大多是独生,从小就要和“别人家的孩子”一起竞争,长大了找工作也少了很多“稳定挣钱离家近”,逆天的房价更是让他们望而止步。
他们一直承受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但也正是身上的重量才给了他们肩膀的力量。
那些一直说躺着舒服的人可能半年之后有了自己的一家公司,那个可乐泡枸杞的男孩可能成功跳槽进了五百强,那个葛优瘫在床上敷面膜的女孩可能已经月入十万……
丧到你觉着他可能活不下去的时候,他突然带着金表穿着貂出现在人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九零后丧的很高级。
丧的表象下面是坚定的目标、默默的付出,直到有一天的云淡风轻。
女主惠媛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却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失败。无奈之下,她只好逃回乡下生活,她一直以为自己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回去,谁知道自己竟然待了春夏秋冬。
但失败的城市生活带来的丧,很快就被治愈了。
她在劳作中收获了很多之前没有过的快乐。春的生机、夏的清爽、秋的灿烂、冬的隐忍……
没考到证,没找到对象,买不起房……没关系,乡下有烟火气,有人情味。
人生有一万种可能,丧一会之后,再去尝试下一个可能吧。
丧言丧语是一种看透了之后的生活智慧。
一个人将这个世界的尔虞我诈、艰难险阻都看清楚、看透彻了,仍能拿无趣的生活开一句玩笑,说几句丧气话,这是一种高级幽默。
抛弃那些无人不知的大道理、大梦想,在低头自嘲的时候,想想切实可操作的指南。
我们不反对鸡汤,我们只是反对虚假的美好;我们也不支持垂头丧气,我们只是想让你低下头来思考。
丧一点,挺好!
看更多走心文章
石 榴 视 界
石榴优品 商城每日上新▼
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