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骂丑女儿去死,她却逆袭成女神:教会一个人自我接纳,到底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妈妈骂丑女儿去死,她却逆袭成女神:教会一个人自我接纳,到底有

2018-10-15 09:45:58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 阅读:载入中…

妈妈骂丑女儿去死,她却逆袭成女神:教会一个人自我接纳,到底有

  心理主笔团 | 蓝莓小姐

  01 

  “不想活的话,干脆去死吧。”

  不小心看了一期韩国整容节目

  女孩因为肥胖关系,非常不自信

  她几乎不与别人交流,不与外界接触,也没什么朋友

  唯一热衷的事情就是:自拍。

  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她都用电脑 p 图,上传朋友圈等待别人点赞留言。

  一次,妈妈看到后,气得一把抢过手机,让她滚回自己房间

  “不想看到你,赶紧走!”

  她对女儿大叫:“不要用电脑里的那张脸生活。”

  母亲骂她时,她也只是低声反驳:“不是你让我出来吃饭的吗?”

  妈妈更加生气。“要是人,起码要听话吧,继续看着你,妈妈会死掉的”。

  最后,妈妈情绪失控

  “干脆去死吧,要是不想活的话,去死吧,去死,去死,去死吧。“

  整个过程,女儿沉默一言不发

  看完心痛

  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女儿吧。

  她愤怒,“你就是长成这个样子!你认了吧!”

  所有人没有看到,女孩需要用“假脸”生活的真正原因是:

  完全不能自我接纳。

  这样的人, 相当于在精神上“死亡”了。

  不能自我接纳的根源恰恰在于,她一点都不自恋。

  心理学上说的一般性自恋,不是指变态般地欣赏自己。而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和接纳,即自爱

  基础的自恋,是让一个人活下去的基本动力

  一个人只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接纳,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

  精神分析大师科胡特更是认为,

  充分的自恋,是一个人至关重要人生资源,需要滋养以确保它的成熟”。

  当女孩实在受不了自己的脸时,她只能用在社交平台上用假形象催眠自己:

  “也许有一天我真的可以像自己 p 图中那么美。

  有一天,或许我不再害怕跟人交往

  有一天,我可以不再讨厌我自己.....”

  通过 PS,她在幻想里找到一点,活着的意义

  因为一个完全不爱自己,对自己讨厌到极点的人,最后的选择只有自杀。

  而且,有一天你会发现,一个人做的绝大部分努力疯狂学习,拼命工作,健身,美容,学习....都只是为了完成一个目的

  接纳自己。

  多喜欢自己一点。

  少讨厌自己一点。

  到了今天,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严峻事实

  中国孩子,很多都不能自我接纳。

  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建立健康的、足够的自恋。

  02 

  什么都教给孩子,

  就是没有教会孩子自我接纳。

  有人说,那个女孩长得也不是很难看。为什么不拿p图的时间减肥健身美容化妆,改造自己

  是的按理说,她应该很想改变。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很多人:

  我也想改变我自己,但我就是难以行动

  其实,改变不仅需要足够的内驱力,还要有健康的自恋。

  没有健康自恋的人,内心往往有强大无力感

  我努力就有用吗?算了吧,到死都赶不上别人。

  反正你们都这么看我,我干脆什么都不做了吧。

  我干嘛要为人负责呢。就这样活着吧。

  这种无力感深深盘踞于心,形成一种心理定式 —— 我坚信,我就是我改变不了自己。

  这种心理定式,来源于最初的教育

  从小到大,父母关注你的衣食住行考试成绩学校教育里包含德智体美,样样俱全。

  什么教育都有,就是没有教会孩子最重要的:自我接纳。

  可怕的是,一个没有建立健康自恋的人,即使以后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还是走不出自卑阴影

  一个女孩初中时胖胖的,带着高度近视镜,小眼睛头发。因为自卑,她的青春期一片灰暗。

  “从幼儿园高中,从来没有一个男孩子喜欢过我。”

  长大后,她换了隐形眼镜,减掉20斤肥肉,割了双眼皮。终于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女神

  很多人开始追求她,但她却始终办法爱上他们。

  “我拒绝过很多条件好的男人。”她找的男朋友都是远远不如自己的男生

  她说,不管自己现在多美,“内心永远是那个自卑的眼镜胖妹”。

  没有健康的自恋,就永远无法自我接纳。

  她只有不断的向外寻求存在感

  证明自己有人爱,来弥补内心的匮乏

  03 

  健康的自恋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精神分析大师科胡特认为,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

  一个无法自我接纳的父母,很难教出自我接纳的孩子。

  当父母的自恋发生问题,孩子的自恋必定也会发生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给与孩子的是有条件的爱。

  明显好看听话成绩好我的孩子就得到的爱多很多。

  小时候是:

  你听话,我就喜欢你

  你好看,我就喜欢你。

  你成绩好,给我争光,我就喜欢你。

  长大后是:

  你早点结婚,我就喜欢你。

  你去当公务员,我就喜欢你。

  你在我身边陪我,我就喜欢你。

  每个人都有人格阴影。父母也是。

  一个不能接受自己缺陷的父母,大多也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缺陷。

  他们会把自己的人格阴影投射到孩子身上。

  你不能接纳自己的软弱,就不能接纳孩子做不好任何一件小事情。

  你不能接纳自己不受欢迎,就不能接纳孩子内向不善交友

  你不能接纳自己的失败,就不能接纳孩子一次成绩不理想丢了你的面子

  有人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早高峰地铁车厢里人特别多。一位妈妈带着孩子站在靠近门口的位置

  快到站时,有个人问孩子,下车吗?

  孩子没说话,后面的人就挤到前面去了。这时妈妈在旁边急了,大声数落自己的儿子

  你怎么这么窝囊,咱们明明也下车,你怎么不说,真是窝囊!现在被人挤到后面来了,以后你可怎么办?

  妈妈不停的说,孩子的头,低的不能再低。

  父母认为孩子输不起,实则是他们自己输不起。

  如果一个人长期浸泡于这样有条件的、扭曲的爱里,他可能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极端自卑,一是极度自恋。

  这样的教育之下,孩子永远不会建立健康的自恋,无法自我接纳。

  而没有健康自恋的孩子,取得成功幸福的可能,少之又少。

  可怕的是,这种阴影模式代际传递重复一代又一代。

  还在继续传递到下一代

  请你想一想,当你无法接纳自己的时候,你有多难受

  就能知道,当孩子无法接纳自己的时候,他有多难受。

  04 

  至少要有一个人,对你无条件接纳

  一个人要如何打破这样的模式,真正的自我接纳?

  必须通过他人,重新建立健康的自恋。

  关键的一步:打破。

  打破“我无力改变自己”的心理定式。

  首先,生命中,至少找到一个人,对你无条件接纳。

  心理学家马斯洛这样定义自我接纳:

  “自发、坦率真实,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饰自己,自然单纯表现自己”。

  你必须在一个人面展现真实的自我,真诚的袒露你无法接纳自己的原因。

  很幸运,我遇到了这样的人 —— 我的心理咨询师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抗拒和不信任后,有一天我终于决定打破这样的思维定式,坦承自己无法接纳的一切:

  我曾因外表自卑,而放弃很多珍贵机会

  我曾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想法,而变得对社交恐惧

  我也曾因为抑郁,而与梦想擦肩而过。那段至暗的时光,差点摧毁我。

  神奇的是,当你说出这些时,你会发现,你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全新的你。

  你重新获得了面对生命勇气

  你在一步一步建立,你所需要的,健康的自恋。

  你开始,一点点,爱上自己。

  那些我曾经无法接纳的,差点摧毁我的缺点过往,现在都不再困扰我。

  当我开始接纳,内心自动产生动力去改变。

  我开始锻炼身体。开始主动争取工作机会。阅读大量书籍,各处旅行,结交特别的人。

  后来,当我自己决定成为心理咨询师时,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觉得一个有缺陷的人,能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吗?

  “正是因为你能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才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自我接纳,意味着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在认清自己潜力的基础上,追求可行性高的目标,而不是因为离目标很远彻底放弃努力。

  《被讨厌的勇气》里如此描述

  自我接纳不是对得了六十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一百分”。

  而是在诚实的接受六十分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一百分”。

  当你开始接纳自己时,你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特殊存在

  你甚至会觉得,那些曾经加诸在你身上的负面评价,其实很可笑

  就像参加《创造101 》选秀的王菊在自己快被淘汰时,质疑评委

  “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有人说我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在我这里,标准和包袱都已经被我吃掉了。”

  05 

  当你接纳了自己是谁,

  反而可以做出改变

  有人说,接纳自己是一剂空洞时代鸡汤

  它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再努力去改变。

  事实正好相反。

  接纳本身,是一种巨大能量

  作为一代人本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在经历了无数心理咨询案例研究一生自我接纳的问题后提出一个“可怕”的悖论

  奇怪的是,当我接受了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以后,我可以做出改变。

  接受你现在的样子,不会让你止步不前,而是让你更有力量去改变。

  你越不能自我接纳,就越没有动力改变。

  反过来,你越无法改变,就越不能自我接纳。

  这是一个死循环

  罗杰斯坚信:当人有了自我接纳,就会趋向“自我实现”。

  我们看到的那些没有动力改变的人,没有动力去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所谓颓废的、自卑的、一无是处的人....

  无非是没有接纳自己而已。

  几年前,有一个 20 岁的男孩对我说,你觉得我这样的人,有未来吗?

  那时他拿着每个月 3000 块的工资,背负着家里沉重债务,刚刚跟女朋友分手

  他非常帅气,却因原生家庭极度自卑。

  他努力工作,却觉得自己是人群里那个,最无能的那个人。

  也许在成长的 20 年里,没有一个人真正的接纳他。

  我们都需要一个开始 。 打破这种死循环。

  我告诉他,我的眼里,你十分耀眼坚强孝顺,帅气,努力.....

  命运没有给你最好的,但你可以给你自己。

  自我接纳,意味着,我们将真实面对自己的一切不完美。

  不完美的外表,不幸福的原生家庭,不够好的能力,不完美的伴侣,曾经美好但最终破灭的感情......

  这的确很难。我也花了很长时间去接受真实的自己。

  但我也发现,接纳是让我发生改变的最大动力。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有自卑的一面

  自卑的人不一定要变得自信才可以。

  自卑的人也可以自我接纳。

  接纳自己的自卑就好。

  一个人一生的终极任务,就是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程度越高的人,就越容易幸福和成功。

  我希望所有教育者,都能意识到,我们需要身体力行,接纳自己,如此才能接纳一个孩子

  我希望每个无法自我接纳的人,可以开始寻找打破“我无力改变自己”的心理定式。

  这种悲惨的模式,需要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终结

  对了

  那个因讨厌自己肥胖而整天沉迷 ps 的女孩,没有接受任何整容手术

  在很多人的鼓励下,她参加了节目的减肥训练,咬牙坚持减掉 32 斤后,开始了新的人生。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心理咨询师

  以及亲爱读者

  愿你有一天,你可以开始接纳自己

  哪怕一点点

  - The End -

   敲黑板!划重点

  微信后台改版后,容易错过消息

  按下面的 3 步,一秒给我们点亮小星星

  每天早晨,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为你推荐 

  敢于面对自己不完美的人,才是真正心理健康的人。

  而在接纳自我的过程中,我们至少需要找到一个人,对你无条件接纳,帮助你重新建立健康的自恋。

  这个人,可以是父母,朋友,爱人,也可以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壹心理咨询筛选了600位具有专业资质的咨询师,让你在温柔坚定的抱持里,走向自我接纳。

  今天向你特别推荐壹心理最受好评之一的咨询师 —— 王亚南。

  王亚南老师是心理学硕士/英国心理治疗协会注册会员,在心理韧性、自我修复身份认同等个人成长方面的心理咨询尤为擅长。

  她的来访者评价她:

  ↓长按扫码向她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

  你还可以获得其他咨询师的信息

  世界和我爱着你

  主笔团文章回顾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