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童年里,我最亲爱的巴赫先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童年里,我最亲爱的巴赫先生

2018-11-30 11:20:09 作者:八月长安 来源:读者 阅读:载入中…

 童年里,我最亲爱的巴赫先生

  童年里,我最亲爱的巴赫先生

  小时候,我妈妈认识的一位女士说:“孩子气质要从小培养。我儿子是学古典乐的,大提琴,知道吧?不要去学二胡,凄凄惨惨的。也不要学古筝小提琴钢琴什么的,学的人太多了,竞争激烈就学大提琴吧,我认识一位很好的老师。”

  隔了几天,我就被妈妈带着去见了李老师。我在她的房间里看到了漂亮的大提琴。人类对于美的感情是共通的,大提琴来自三四百年前的欧洲,但我觉得它美,美得无法形容,比我平时围在身上的纱巾、拿在手里的木剑要美得多。

  可我没想到,后来大提琴差点要了我的命。4根琴弦细细的,早期却足以让小孩子的指肚统统肿起来,更不用提后来学习拇指把位,大拇指侧面一个血泡接一个血泡,直到生生磨出厚厚的茧。经过很久的练习才能稳定地运弓,不再发出锯木头般的噪音,所以我小学时候右臂就有结实的肱二头肌了,到今天还保持着清晰肌肉线条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更遭罪一些,因为家里没有空调,琴身把位被汗水浸得滑滑的,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人手指头也可以出汗;因为衣服穿得薄,琴身后侧的圆弧就卡在胸口位置,胸前磨出了一块月牙形的茧,直到高中时才渐渐消失。

  但总体上,我还是一个懂事小孩。我是李老师最喜欢的几位学生之一,她说我有天生的乐感,一点就透,又肯吃苦(其实是被揍的),细节处理细腻。为了鼓励我学下去,她甚至迟迟没有按常规给我涨学费

  当我结束枯燥的“锯木头”之后,才慢慢理解了学琴的美妙虚荣。对美的部分一直是懵懂直觉,而虚荣才是我刻苦的动力。小学一年级时,我可以练习最简单小品了,比如《农夫之歌》。我用两年时间考过了中国音协的五级和八级,进了儿童少年中心民乐团。我因为个子太矮,成了乐团的吉祥物,拖着大大的琴和他们一起演奏《金蛇狂舞》《北京喜讯到边寨》。

  我以为乐团全都是这么好玩地方。这种认识持续到小学五年级,我那时候已经在学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了。为了考级,我苦练过很多奏鸣曲和协奏曲,技术上都比巴赫的无伴奏组曲要难,但巴赫的无伴奏组曲第一次让我在练琴的时候想哭。它是那么美,庄重平衡和谐。我学了几年的琴,才终于发现音乐在虚荣、攀比争气和“烧钱”之外,最单纯的美。

  小学毕业的夏天,我順利地考完了大提琴十级,得了一个全国金奖,我帮爸妈做了决定:十级也考完了,到此为止吧。后来断断续续又学了一年琴。我不记得究竟是哪一天上了最后一堂课,也不记得自己哭了没有。离开前在歌剧院一楼的收发室窗口注销学员证,老爷爷给小本本盖上作废的钢印,对我说:“你刚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小不点儿呢。”

  我走出大门左手边是友谊路,矗立着儿童医院。我最害怕学琴的那段时间,走到歌剧院门口时不想停步,恨不得径直冲到儿童医院里面去住院。那些岁月一转眼就不见了。再一转眼,我拇指和胸口的茧子也都消失不见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