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积极心理学与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积极心理学与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2018-12-06 19:22:31 作者:彭凯平 来源:彭凯平投稿 阅读:载入中…

  阿Q,是鲁迅先生1921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一个横遭压迫、备受屈辱的雇农流浪汉,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己安慰自己,都自以为是胜利者”。咋一看,积极心理学提倡的积极心态好像也是类似的,建议大家要以积极、阳光快乐主动心理状态面对生活中的磨难痛苦挫折失败,这不是精神胜利法又是什么呢?

  其实,这不仅是对积极心理学误解,也是对阿Q精神的误解。关于阿Q精神和精神胜利法,《百度百科》上有很详尽解释。在这里引用其中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修已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非常透彻又简明的论述

积极心理学与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例如,他挨了人家的打,便用‘儿子老子’来安慰自己,并自认为是胜利了。由于这种病态精神的支配,他便永难振作起来以求自强,并永在屈辱中苟活。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尽屈辱的血泪史。直到最后糊里糊涂地被杀,还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呼喊中,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胜利。”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阿Q精神的实质否定现实、自欺自贱、不求反抗、甘于屈辱。它是心理学家已经发现的16种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中的两种——逃避和自骗的结合。虽然它可以让人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心理压力,短时间内就能恢复心理平衡,但其消极意义是非明显的,可以让人因压力短暂缓解而自欺欺人,出现自我麻醉,不求改变,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

  (1)阿Q精神中的否定(Denial),是一种比较原始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否定”不愉快的事件,当作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比如,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眼睛蒙起来;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许多人会本能地说“这不是真的”;被人批评,假装没听见等等。其他如“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2)阿Q精神中的“精神胜利”,是典型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又称文饰作用,个体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为难接受行为辩护,掩饰自己的无能过失,或者龌龊,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使其可以接受。这个理论有两个很著名案例:一个是酸葡萄心理——尽量丑化自己没有满足欲望;另一个是甜柠檬心理——尽量美化自己已经满足的欲望。很多强迫型神经官能症(Obsessive Neurosis)和幻想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患者就常使用此种方法处理其心理问题

  由此可见,阿Q精神是病态的、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邪恶的。试想一下,当我们心理学家面对一个被家暴的女性、一个被性侵犯女孩、一个被迫害弱势人士、一个被蒙骗的无辜孩子不幸人士的求助时,能只告诉她/他们要一分为二、要合理化、要“积极”吗?其实,更需要有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

  积极心理学是建立科学原则基础上的一个新兴领域,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相对的真实性。我们不一定能够完全知道自然世界人类生活中所有真实的情况,但起码我们不能否定事实证据和现实。同样是面对雾霾天气,“阿Q精神”通常是不承认存在,或者以为无论官民大家都是“平等的”受害者而淡化它的危险,甚至变态地认为它是人间美好体验;但“积极心态”想到的是如何去应对、改变、进步。

  因此,我们积极心理学家所说的“积极”不是要去混淆是非、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或者自我麻痹。我们只是相信,人类的积极心理,如幸福审美创造善良道德甚至信仰等让我们人成其为人东西,同样值得我们心理学家去研究;而不只是关注人类的如焦虑、抑郁、自杀、竞争、斗争等消极心理——而这恰恰是上个世纪人类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

  我个人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不是能够成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科学性,这正是它区别心灵鸡汤宗教信仰等的地方。令人欣喜的是,在过去十年里,积极心理学发现了很多经得起检验的相对真实事实,这样的科学发现是非常值得自豪的。这里举九个有科学证据的例子

  1.大部分人是心理健康的,而且是快乐的;

  2.人心坚强的,不幸是可以克服甚至超越的;除了刻骨铭心爱人亡故之痛比较长久,其他痛苦都有可能较快康复

  3.人性是善良的,即使是婴儿也有善恶之辩;

  4.情感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情商智商重要;

  5.信仰很重要,人要心存敬畏

  6.养生重要,养心比养生更重要,积极心态是长寿的重要原因

  7.关心他人很重要,良好人际关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而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我们应对各种挫折和失败的最好保护

  8.金钱对幸福的效应边界递减的,有钱的人把钱花在别的有意义的事上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9.幸福的生活是可以学的;知行合一是有道理的;追求高尚,甚至只是心向往之也比无动于衷,自甘堕落要好得多。

  当然,积极心理学还是个年轻学术思潮,还有很多末知的问题亟需探索和发现。但我们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积极心理学不是心灵鸡汤,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它所关注的是人心中的善良天性、人类社会的正能量,以及我们人类共同具备的灵性悟性感性德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