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关章诒和名言警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有关章诒和名言警句

2019-07-17 19:46:02 作者:章诒和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关章诒和名言警句

  1、他有头脑,但不要他思考;他有精力,但不要他出力;他有才能,但不要他施展。“对我们的处分,哪里是戴上一顶帽子?我们的生命力正在受到侵犯。” ----《往事并不如烟》

  2、这里,我想引用李银河说过的一段话:“倘若生活中存在完全不能解释的事,那很可能是因为有我们不知道事实;而不知道的原因却是我们并不真正想知道。比如我们以前不知道同性恋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是异性恋;我们不知道农民为什么非生很多小孩不可,是因为我们是城里人人类学社会学告诉我们的是——假如我们真想知道,是可以知道的。” ----《邹氏女》

  3、许多事实告诉我:前脚进了班房,后脚没了家庭,成为无亲无友的孤人。人错走一步,继而是一生一世漂泊,并非一切生灵,最后都能归于尘土,归于雨露。眼看刑期即满,却无处落脚,家在哪儿?家在“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词里,家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传说里。女囚的心充塞着找不到归途的凄然与茫然。心如果难以安稳,那么身体就难以支撑了。 ----《刘氏女》

  4、不管法律有多少条款,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内在标准约束,会坠落到什么地步啊?! ----《刘氏女》

  5、我想,这些昔日贵族活在今天,日子太难,心也太苦。康同璧常说自己处世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然而,现实却在逼迫她们做出“顺适”。出于教养,也出于经验,她们的“顺适”往往表现为一种不自觉努力的努力……努力的核心内容便是:忍。在云诡波谲、世事不胜其变幻的年头,谁都得忍。普通老百姓,以其渺小而忍。那么,康氏母女代表的老派家庭的忍,又体现出什么呢?是阅历太多、见事太明的无可奈何?还是抹杀自己、无损于人的智慧生存? ----《往事并不如烟》

  6、近代中国之败,败在热衷权力的人太多,始终忠于理想的人太少。发动批判的人如不能自我批判,他一定是把批判当作获取权力的另一种形式。 ----《往事并不如烟》

  7、野夫,土家人,重感情硬汉子。九个字的概括,注定其人生艰辛曲折。十六岁年纪,给女同学情书被告发,天天检查学校罚站,父母责打,野夫以死相拼。自杀未遂,醒来后写下血书: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他是鄂西土生土长,视武汉大学教育圣地。1986年,因“地下写作”的名分,令武大中文系系主任青眼相加。大学毕业后,野夫来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工作,本可以科员、科长、副处地拾阶而上,过着好日子。但人生拐点发生在1989年。1990年他脱下警服穿上了囚衣,被判处六年徒刑。服刑期间,父亲癌症去世;出狱之后,母亲投江自杀。1996年正月,野夫独自来到北京。 ----《乡关何处·序》

  8、尽管诗词创作方法技巧很多,但其要则只有两条。一是谙熟掌故,二是精通格律,而要做到这两条,唯一的办法是强记。 ----《往事并不如烟》

  9、人生之所以快乐,只因为不记得过去,不晓得未来。 ----《杨氏女》

  10、她的自述,是我生命中穿越黑暗的一次远征。我知道,今后这样的穿越也许不止一次。一切皆因真实震惊善良罪恶的思考,原来可以深入人性的最深处。人的精力,无论善恶,都不简单。活着,不会一顺百顺,死了,不能一了百了。那么,人在死活之间是个啥情状?今天的刘月影,算不算挣扎在死活之间呢?我无法解答。 ----《刘氏女》

  11、我还喜欢打听别人的案情!入狱前是个搞戏的,而案情就是戏。凡社会矛盾冲突,家庭生计问题,个人情风波到了非常尖锐、无法调和的时候,人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就是犯罪。“极端”二字就是戏剧性所在,犯罪情节就是戏剧情节,犯罪技巧就是难得的细节。像我这样的反革命罪犯,案情没什么“戏”,那些刑事犯罪,可就太有“戏”了!每人都是一出戏,有的还是“双出”:狱外一出,牢里一出。 ----《刘氏女》

  12、对某些领导人而言,他们没有昨天,所以也不需要昨天。这样一来,从昨天延续到今天的许多伟大之物,如城牆,牌楼,自然也就不屑一顾了。 ----《往事并不如烟》

  13、有人说:收藏古董,好似留意和观赏月色,古往今来的月色。可如今,收藏不再是个单纯爱好,它还是个一夜致富的行当。于是,张伯驹的价值便更多地体现在献宝上了。我不这样看。他的一生,比捐献的文物生动得多;他的为人,更比国宝珍贵。我和他相处感受到的是人的气息光泽。而这,才是永恒的。 ----《往事并不如烟》

  14、有人说,由于同性恋没有生殖动机,所以更多地把性行为视为“娱乐”,或者干脆就叫“玩”。我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是很不全面,甚至不准确。其实,很多同性恋者并不把性行为看得那么重。她(他)们很注重情感!真的。 ----《邹氏女》

  15、到生命不可企及地方感受生命的渺小和孤绝 ----《四手联弹》

  16、我在想: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经历许多之后才明白:其实生活中每个问题都有无数个解,而其中没有一个是绝对正确的。

  17、“有两点来自于对人的认识。首先,人是不能改造的。罪犯充其量只能做到遏制自己,即遏制犯罪本质。换句话说,人不是不想做坏事,而是不敢做坏事。另外,从前我以为坏人就是坏人,蹲上两年便明白一个人坏了,可以再坏,再坏以后,还可以更坏。坏是无底的。” ----《往事并不如烟》

  18、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最起码的条件和最终的要求就是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无论生忧患之中,还是处落魄之境,无论自幼至长,还是自长至老,在这个问题上应无一刻的松动 ----《往事并不如烟》

  19、日复一日痛苦,有权利表达出来,就像一个遭受酷刑的人,有权利尖叫一样。 ----《刘氏女》

  20、任何生命无论善恶,都需要得到认识和理解。 ----《刘氏女》

  21、总之,这些“谋道而不谋食,忧道而不忧贫”的书生,要披肝沥胆,与中共擕手共度难关
与羊为伍,在山坡上或坐或躺,晒太阳,望浮云,谈轶事。虽不是灯下敲棋,窗前展卷的文人生活,但可宠辱皆忘。 ----《往事并不如烟》

  22、我一向以为人老了,简单的衣食住行,都是无比的沈重与艰难,他们的内心自不会再有炽热之情或刻骨之思,但我面前的史良,以忧伤表达出的至爱,令我感动不已。
脆弱的生命随时可以消失,一切都可能转瞬即空,归于破灭,惟有死者灵魂生者的情感是永远的存在。 ----《往事并不如烟》

  23、在那样一个把公园树林男女相拥的场景都视为流氓行为的年代,我是比较早地知道甚么是同性恋的人。 ----《邹氏女》

  24、凡社会矛盾冲突、家庭生计问题、个人情感风波到了非常尖锐、无法调和的时候,人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就是犯罪。 ----《刘氏女》

  25、我听朋友介绍情况,那是近乎残酷的,多少老教授受到伤害
我有些朋友,蒋介石统治时期,坐过牢,受过苦刑
敌人的狱门出来,他们的腰板更硬了。
但在“肃反”运动中,他们无辜的挨了整,这一回却像被抽掉脊梁骨,成了软体动物,再也直不起来了!
学生斗争他,朋友不理他,最残酷的是,又要他活着,要他教课。 ----《刘氏女》

  26、在充满了恐惧狰狞冷酷世界里,思念是能够在黑暗中重新点亮的火把,使自己不至于被黑暗轻而易举地淹没。 ----《邹氏女》

  27、走在曲折的小径,便想起第一次在这里见到的储安平:面白,身修,美丰仪。但是,我却无论 如何想象不出储安平的死境。四顾无援、遍本鳞伤的他,会不会像个苦僧,独坐水边?在参透世道人心生死荣辱,断绝一切尘念之后,用手抹去不知何时流下的凉凉的一滴泪,投向了湖水河水、塘水、井水海水心静如水离开人间。总之,他的死是最后的修炼。他的死法与水有关。绝世的庄严,是在巨大威胁背景进行的。因而,顽强中也有脆弱。 ----《往事并不如烟》

  28、作品达到什么档次,就要看作者心灵是个啥档次了。因为心灵就在文字的后面! ----《乡关何处·序》

  29、杀人动机都简单。告诉你,心思多了,就杀不了人。 ----《刘氏女》

  30、只要是艺术作品,它的鉴赏评判标准只能是艺术性思想包裹于深处,是分离不出一个单独的思想性的。 ----《往事并不如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