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会去光的优美句子
1、感情的冲动更接近于基于性本能的欲望冲动。 ----弗洛伊德
2、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荣格
3、这个世界的“恶”不仅存在于人的内部,也存在于人的外部,精神分析治愈患者的不幸,不过是将其引入生活的普遍的不幸。 ----弗洛伊德
4、“恐惧与可怖都隐藏在表层底下,在我们心灵的深处。你们碰到深层精神,就会感到那冷酷,并为那痛苦叫嚷。深层精神与钢铁、火焰结合去。你们害怕深层也是对的,因为他确实充满恐惧。 ----荣格
5、病态之爱:如果他们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们就信心十足,觉得自己占了全世界的上风,这时他们对其他人也会和蔼可亲、温文尔雅。但过了一段时间,如果妻子不再合乎他的想象,就会出现冲突和摩擦。 ----弗洛姆
6、“如果我们能把歇斯底里的痛苦转化为寻常的不愉快,收获就相当可观了”。 ----弗洛伊德
7、你想去找别人来抱怨,而且是那个曾对你做过不公之事的人,那个不理解你的、误解了你的、伤害过你的感情、忽视过你、不认可你、而且污蔑过你的人吗?对了,他还对你做过些什么坏事呢?在这中间,你没有看到你自己的虚荣吗,你那无止境的荒谬的虚荣? ----荣格
8、想象界的狡计在于提供给力比多存在一个初始的策略,以让它摆脱创伤的处境。在那里,它接收到的不再是直接的、可给予快感的平复,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异化的能指。 ----拉康
9、要让来访者袒露自己,先要让他知道他的缺点会被接受,被尊重,要关注你们之间的关系 ----欧文·亚隆
10、正是父之名在那个位置上的缺失,才在所指中打开了一个洞穴,并由此引发了能指的一连串变迁,而想象中那日益扩大的灾难就是从这些变迁中产生的,直至最后能指和所指在一个谵妄的隐喻中稳定下来。 ----拉康
11、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称为博爱的宗教,对于那些不属于它的人们,也一定是冷酷无情的。 ----弗洛伊德
12、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 ----弗洛伊德
13、这种“应该多做一些”的感觉反映的是内心深处渴望掌控人力所无法掌控的事。当一个人为了“应该多做一些”感到愧疚,那就表示确实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做的——这个让人安心的念头在面对死亡时有助于将我们诱离可怜无助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精心设计的幻觉里,认为人可以无止境地发挥能力与追求进步(至少在中年危机出现之前),总相信生命就是不断向上成就些什么,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就可以。 ----欧文·亚龙
14、当主体向他的同类言说时,他使用的是日常语言,这种语言将想象的自我固持为不只是“去绽存”(ex-sisting)的东西,而且是真实的东西。他不知道在具体的对话被维系的领域有什么,他应付的是a′、a′这类的众多角色。由于主体把它们带入了同他自己的形象的关系中,他对其言说的对象也就是他所认同的对象。 ----拉康
15、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它是感官将其他来源的材料经过一番加工而形成的产品。 ----佛洛伊德
16、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就应在哪里。 ----弗洛伊德
17、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弗洛姆
18、人啊,听着,我要告诉你们那个秘密。我,真理,在言说。 ----拉康
20、此时此地的工作并不总是非历史性的,因为它可能涵盖任何与病人的关系中发生的事件。 ----欧文·亚隆
21、女人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是永恒麻烦的源泉,但她们依然是我们所拥有的那一种类中最好的事物。没有她们,情形会更糟。 ----弗洛伊德
22、爱的投射:有些人对他人的每一点细微的错误都很灵敏,而对自己的缺点却不闻不问,他们永远都在考虑的如何指责对方或者是教育对方。如果一对男女双方都热衷于这么做,那么他们的爱情关系就成为相互的投射。 ----弗洛姆
23、我们之所以产生嫉妒的心理,是由于社会的欲望,而不是由于原始的本能。 ----卢梭
24、最重要的是学会一个人单独地待着,而且不看书、不听广播、不抽烟、不喝酒。有没有集中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地待着,而这种能力又是学会爱的一个条件。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个人连在一起,这个人也许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这种关系同爱无关。 ----弗洛姆
25、魔鬼同上帝在进行斗争,战场就是人心…… ----陀思妥耶夫斯基
26、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弗洛伊德
27、如果双方的差异足够严重,而且事实上证明又无法调和,那么就只能认为,两人之间必有一人精神异常。 ----R·D·莱恩
28、实言是瞄准、构成真理的言语,因为它是在某人为另一人所确认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实言是行事(perform)的言语。 ----拉康
29、用,结构着婴儿的原初认同。当然,镜像中的这个小他并非现实母亲的物理镜像,它是原初的性欲力比多投注到对象身上形成的一个对体、一个意象,因而,按照拉康的逻辑,婴儿对这个镜像的认同是一种自恋的想象性认同。 ----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