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常怀感恩之心(2)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人生感悟 >

常怀感恩之心(2)

2013-08-21 来源:未知 阅读:载入中…

  想起我大学刚毕业时,得了风湿,还挺严重。当时回到沈阳,冬天穿很厚的棉裤也还会觉得冷。我倒不太在意美观与否,但是正值大学毕业,刚来到一个新的起点上,却得了病,觉得很受挫折。我记得在心情非常沮丧的时候曾想,命运让我在这个时候得了病,究竟为了什么?疾病这样不好的事情,究竟能有什么积极意义?我从中能得到什么收获呢?

  当时当然想不到要去感谢疾病,记得那时想到的就是,这次病可以让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健康,或许这种提醒很有价值,能让我今后的一生更健康。现在回想,那次病让我更深地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同时,我也由此得到了好好思考人生道路的机会。当然,我也一定变得比过去更坚强了。这么看,疾病也不全是没有价值的坏事。

  之后不久,我的一位大学好友嫁了一位比较有实力的人,她在电话里跟我说:“我雇保姆了,我现在不用自己洗菜做饭了,你不知道那有多舒服啊!”我那时刚结婚,住7楼,每天拎着水果和菜爬7楼,自己做家务。记得当时放下电话接着扫地,心里想,我扫地、洗菜、做饭,做这些家务活,虽然累,但这也一定自有它的价值。其实当时太年轻,真的还没想得出这些劳作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但我就是坚信这一点。

  现在尽管有保姆帮忙,我也经常带孩子一起去买菜,回来也常自己给她炒菜。因为现在我相信,倾注了我的爱的饭菜,吃下去会让她更健康。我还相信任何琐碎的家务活,其中都体现着神性,都是很好的修炼方式。

  所以,在我看来,感恩更多的是你自己心里的一种态度,跟你具体遭遇什么样的事情关系都不大。感恩的范围可以很广,包括生活中大的、小的、好的、坏的各种事物。感激的心态应该是持续的,是宽泛的,是不挑三拣四的。

  说到底,感恩就是一种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对周围世界存有一种泛泛的恭敬之心的态度。

  而之所以我们常常想不起来去感恩,就是因为我们很不习惯把自己放低。我们习惯的是自己高高在上、对一切都有掌控权、自我陶醉和以自我为中心。

  放下了对自我的执着,放低了自己,你才能看清自己的一切都是仰赖他人而存在的,你心中的感恩之心才会真的浮现出来。(伤感爱情故事 www.wenzhangba.com)

  心存感激,在另一方面也就是承认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承认自己得依赖他人、不能独立于他人而存在。而这,又常是我们很不情愿的想法。

  现代社会,人人都自信满满,都怕承认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为了维护面子和自尊,我们也不情愿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比如,英语里的需要帮助,常常意味着心理有问题或身体有残疾)。我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成就一切事情。我们把对他人的依赖看成是可耻的可悲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是各自为政的独立体,相互是分隔的,更多是竞争的关系。社会中的一切都被划分得很精确很清晰,没有混淆和含糊的余地。本应模糊的人情交往,更多的时候被规则和交易所取代。比如,交际多的人大概都有一个“随礼账本”,所谓“人情来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笔账。

  其实,如果按照新科学的观点,那么现代社会里人们看待世界的这种方式是很有问题的。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一路推理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是一个由关系组成的整体。整个宇宙就好比是一个人体,我们则是其中的无数个细胞。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任何花草、石头,是真正独立于这个有机体的。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人们相互依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就会更加放心地去接受别人的恩惠、并且也给他人以恩惠。

  在这方面,中国古人其实有着非常明智的想法。古人很重视个人与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依存关系。古代的礼义、孝、伦常、祭祀祖先和拜祭天地鬼神,都是在强调并且强化个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新科学的思想是很接近的,都认为关系决定着这个世界,认为整个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在这个整体中,人们被鼓励去跟他人互通有无,跟他人建立紧密的情感上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孤立、隔绝。

  在社会中,精确、细致的规则固然是有用的,但模糊、混沌的人际间的情感关系才是更根本的、更关键的。

  《弟子规》里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非常简单具体的行为指导。如果我们没有想过背后的道理,我们就会把它当作空泛的道德说教,不会认真去做。明白其中的深意,我们就会知道,这符合世界的真相,也将给我们自己带来最大的益处。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常怀感恩之心(2)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