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是本好书,但下架有理
《巨婴国》是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历时5年完成的重要作品。由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等强力推荐的一本著名的大众心理学书籍。
该书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动力学为依据,指出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武志红老师还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心理动力学为依据,最大化合理解释中国式好人、无界限的亲密关系、权力、名声、控制欲、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易怒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指出这些心理问题是集体主义和中国孝文化的深层心理机制。《巨婴国》是迄今为止国内少有的、有洞见的、面向普通大众的心理学读物。《巨婴国》大受追捧当然有其合理性,但这本书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01《巨婴国》的是与非
是
1。给大众予心理启蒙
在我国,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基础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市面上很少有针对大众的心理学读物。而《巨婴国》是武志红老师利用精神分析法和心理动力学,结合其多年的心理学临床经验,并通过观察和思辨,总结写就的一本浅显易懂、面向大众的心理学读物。《巨婴国》的大火,为大众做了很好的心理学启蒙。
2。巨婴理论能够解释很多日常现象
在我们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一直有许多问题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比如扭曲的家庭关系,缺乏边界的亲密关系。我们很少直面面对,不知如何解释,更不知道如何面对。而武志红老师对此有深刻的洞见。武志红老师指出,逼婚、催婚、冲喜就是用完整家庭的表面事实,去逃避破碎的深层事实。抑郁症是向外的愤怒转成了向内攻击自己。巨婴造就了中国式家庭样板:即一个缺失的父亲,一位焦虑的母亲,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巨婴理论帮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他人和自己。
3.正视孝道文化造成的独立悖论
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虽然也有人提到子女不应该愚孝,但是基本很少有人指出孝道文化对子女的不良影响。而现实生活中,父母利用孝道文化对子女进行人生操控比比皆是,比如父母与子女关系边界不清,独立对于许多中国的孩子就像一个悖论,一方面父母和社会需要孩子独立,但是当孩子真正独立以后,父母屡屡以孝道为名,插手子女的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问题。如果子女稍有不从,父母通常会念孝顺的紧箍咒。武志红老师指出,一颗独立的灵魂,比什么都重要。这样的灵魂,才可以入道,才可以臣服。而孝道文化压抑下的孩子,陷入放羊、娶妻、生子、放羊的人生循坏,很难活出丰盛的自己。
4.巨婴理论引起很多人反思
巨婴理论如石破惊天一般,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正如罗辑思维的创世人罗振宇先生所言:“对照自身和周围,武志红老师笔下的“巨婴”竟然无处不在。”许多人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通过反思直面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让能量充分流动起来,与自己和解,向世界示好。这样的反思可以带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巨婴国这本书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
非
1.无法证伪的精神分析法
《巨婴国》全书采用的理论主要为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法是现象解释体系,该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不是通过实验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其主要通过个人临床发现和总结,依赖个人的洞见和观察,精神分析法通常将人的心理活动系统,看作整体进行研究,并透过整体型思维进行理论构建和现象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很难用科学实验和数据记录等科学研究手法进行证伪。这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当然也是本书存在的问题。
2.对孝道等文化的全然批判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其对于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公序良俗、人类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孝道文化的积极一面。但是如果父母以孝之名对子女人生进行控制,若子女对父母的言行不加分辨地依从,这是孝道文化上的恶之花,需要我们摒弃。所以对于孝道文化我们采取的态度应该是批判性的接受。发扬孝道文化的积极一面,摘除孝道文化上的恶之花。
——恶之花之一:父母以孝之名对子女的人生进行控制。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归属于父母的。孩子上大学父母帮孩子选专业、毕业了找熟人帮孩子找工作,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催婚、催生、插手孙辈的教育等等。如果子女不听父母的,通常会引来这样的批评:“父母都是为了你们好,父母养你们这么大容易嘛,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可以不听父母的了。”孝道仿佛成了子女人生路上的诅咒,你不听,父母就出来念一下紧箍咒,从而成功实现对子女的控制。
——恶之花之二:一味依存父母的愚孝。子女对父母过分的要求和行为不予制止,信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特别是在面对婆媳大战的时候,有的男人一定会说:“无论如何,我肯定是向着我妈的”。事实上,我们社会上的许多职业都要有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而对于父母这个神圣的职业偏偏是无证上岗的,所以当我们理解了这一事实,就知道天下确实有不合格的父母。认清这一点,一方面,我们会孝,但不会事事依存;另一方面,也会对父母无意识犯下的错误释怀,学会放下和体谅,与自己和解,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情感故事 www.wenzhangba.com)
3.将现象升级为国民性
《巨婴国》最大的问题是把一种现象上升为国民性,把巨婴作为国民形象。全盘否定中国的集体主义和孝道文化等各种文化资源。这种国民性的批判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也因为没有深入研究而缺乏普遍性。
比如:武老师指出,中国式亲子关系中,要孩子顺着父母的意志。在任何一个共同体内,巨婴们争夺话语权,一旦占据了话语权,就会要求共同体内的其他人都按自己的意愿来。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国民性的社会现象。比如下面这段话的流行就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都不是。只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争脸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所以,至少许多年轻一代的父母,已经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并不期望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争夺控制权。
武老师还以广东潮汕地区为例,来说明家庭关系,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儿女放在第二位,亲人与工作再次,妻子永远都是最后一位的。潮汕本身就是中国重男轻女的重灾区,宗族意识强,女性地位低,但这明显就是一个特例,不具有普遍性,更无法上升为国民性。所以,对于将任何现象上升为国民性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都要警惕。
4.论证过于随意
——材料使用过于随意:武老师的论证多使用名著小说、明星八卦等。那么名著小说中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明星八卦的案例是否具有普遍性。另外,在证明国人是巨婴的时候,还采用了帕瓦罗蒂、默多克、海灵格等外国人的案例,这样的论证材料选用过于随意。
——论证过程过于随意:武老师说: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关于中国人还集体停留在1岁前的婴儿期的最有力证据,就是中国的吃文化非常发达。吃文化发达和人的心理年龄到底有多大关联 ?这样的分析和解释是否太过牵强。
5.缺乏疗愈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
作为现代人,在商品经济时代,金钱崇拜、浮躁成风、黄赌毒充斥、攀附比较、这些都会成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我们的文化中对于如何做父母,并没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所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原生家庭带来的一些心理问题,但是对于心理问题而言,最重要的一个诊断,二是疗愈。如果非要把这一具有普遍现象的伤疤撕开,但又不予缝合,这比喝鸡汤不给汤勺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的过程疗愈自然发生,但精神分析的过程并非疗愈,对于一些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言,有可能还会造成二次伤害。
02《巨婴国》下架有理
武志红老师在书中说:“我们应该拥抱内心这条中国龙,将他的活力,展现在这个世界上。”张德芬老师说:”让我们这些巨婴都长大,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这也许是武志红老师写作的初衷吧!但是,萨翁说: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巨婴国》这本书。对于普遍的社会现象给予了解释,但正如喝鸡汤没有汤勺一样,应该怎么去做,一定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想法和做法。对于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言,读了《巨婴国》之后,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通过自我反思,活出更加丰盛的自己,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方式。但是,其它不理想的行为方式同样存在。
首先,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很好的心理学土壤,另一方面许多人不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正如刘镛所言:“今天中国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无法理解《巨婴国》这本书的善意,他们除了进行情绪发泄,将自己的一切问题归罪于父母及原生家庭以外,却又不知何去何从,从而陷入另外的错乱。我就曾见过这样的巨婴,大肆宣扬父母“无恩论“,并以《巨婴国》为依据,大肆宣扬“嫁人要嫁不孝男”,这样的巨婴,将孝道文化由一个极端又推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把自身问题完全指向原生家庭和父母,内心陷入更大的错乱,这才是更大的问题,这也许是该书被禁的隐忧之一吧。
其次,中国文化的基础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于团结各民族、抵御外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正如毛主席所言,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集体主义也有其问题和局限性。但是在现阶段,亚太地区局势动荡明显增加,疆独、台独都试图以各种面目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对于一些“巨婴”而言,喝鸡汤不给汤勺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那么对于这种集体主义的全面否定,一定会更加无所适从,从而不小心被一些分裂分子利用。在此情况下,集体主义会成为他们攻讦的借口,这也许才是《巨婴国》下架的最真实隐忧。
《巨婴国》这本书不错,但在目前许多人独立思考能力弱,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情况下,《巨婴国》存在的现实基础不够,只有人们具备了理性认识,对自己的人生有全面的担当,巨婴们知道如何去吸取营养用于自我成长,拥抱自我的能量,活出更丰盛的自己,我们才适合《巨婴国》这样的书籍。否则《巨婴国》的盛行,大多数人除了情绪发泄,而无法正确行动,那《巨婴国》的存在可能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对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