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翻腾似转轮,眼前凶吉未为真,请看久久分明应,天道何曾负善人
开篇小故事,金孝因善得银,客人欺善失银。过去有一人姓金,名孝,卖油为生。一日外面营生,去茅厕大解,拾得一个布裹肚,内有三十两银子。金孝高兴回家,告诉老娘拾银之事。老娘吃了一惊,劝道:“我儿,常言道:贫富皆由命。你若命该享用,不生在挑油担的人家你辛苦挣来的,只怕无功受禄,反受其殃。这银子,不知是本地人的,远方客人的?又不知是自家的,或是借贷来的?一时间失脱了,抓寻不见,这一场烦恼非小,连性命都失图了,也不可知。曾闻古人裴度还带积德,你今日原到拾银之处,看有甚人来寻,便引来还他原物,也是一番阴德,皇天必不负你。”
金孝听了老娘教训,放下银包裹肚,跑到那茅厕边去。看到一个汉子叫天叫地,便上前问其缘故。原来汉子不是本地人,刚才上厕所时不小心丢了银子,找寻不见。金孝说我拾得了,放在家里。汉子随金孝去取,旁边看热闹的也跟着。金孝到了家中,捧出裹肚交还汉子。汉子怕金孝要他出赏钱,反而欺心赖金孝偷了他的银子,说“我的银子,原说有四五十两,如今只剩得这些,你匿过一半了,可将来还我!”金孝道:“我才拾得回来,就被老娘逼我出门,寻访原主还他,何曾动你分毫?”二人起了争执,扭打起来。恰巧县尹相公经过,拿来审问。
县令了解了经过,问汉子:“你银子是许多?”汉子道:“五十两。”县令道:“你看见他拾取的,还是他自家承认的?”汉子道:“实是他亲口承认的。”县令道:“他若要赖你的银子,何不全包都拿了?却止藏一半,又自家招认出来?他不招认,你如何晓得?可见他没有赖银之情了。你失的银子是五十两,他拾的是一十两,这银子不是你的,必然另是一个人失落的。”汉子道:“这银子实是小人的,小人情愿只领这三十两”。县令道:“数目不同,如何冒认?这银子断给金孝,奉养母亲。你的五十两银子自己寻找。”
聪明县令,巧断拾银案。三十两银子本来不是金孝的,但因为他能拾银不昧,有一颗善心,银子倒给了金孝。银子本是汉子的,但因为欺心想要赖金孝,反而失去了银子。善与不善,存乎一念,结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