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为什么不想回你消息!
文:剑圣喵大师
gt;>>01<<<
我发现这个社会有一种奇怪的趋势。当代90和00后,主动表现自我的欲望很强,他们比上一辈人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来确认自己的独一无二。
通讯技术愈发发达,然而他们在聊天软件里却没办法用长句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会过度依赖表情包,还有意义不明的拼音缩写,来确认自己和对方的情感联结。
自我越发强大,就越是需要在群体里表现,来得到别人的认可,完成自我统一性。
实际上,这段亲密关系不仅能给你带来机会,甚至能给你带来一段当代人拼命追求的深度感情。
不过,大多数人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他们会认为对方“高冷”,或者把沟通失败的原因归结于“钱”和“脸”上。
他们被异性或上级青睐,是因为他们很好的展现了自我,赢得了“脸”和“钱”。
gt;>>02<<<
我不是个高冷的人,我也不是个不擅长沟通的人,但遗憾地是。更准确地说法是,我没法回应他们,他们聊天的第一句话就在堵我的嘴。
以下是常见的堵嘴式聊天:
(1)名字叫错
甲:剑圣喵大剑,你本人在哪里教书啊?
我敢保证,记住对方名字,不是一个“记忆力”的问题,而是一个意识问题。
如果对方一些百度上就能找到的基本信息,你都还要再问次!
只会让对方认为,这段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
乙:老师,我家水管爆了,我爹和邻居吵起来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这话我接不了啊,我是该去修好水管,还是亲自写文曝光邻居声援你爹,还是应该教你几招剑术让你去打邻居?
我可以肯定,问这个话的人没有恶意,但他显然没关心我的立场和特长。
但显然他对我只有3分的关注。
丙:老师,请问你是如何把抖音做到一百万粉丝的?
而是我绝对不能用简单地回答来解释,我计算过,我如果要开课讲的话,大概要讲十二节课。
丁:老师,抖音做视频讲心理学可以吗?
我:可以的,不过你不要讲纯理论,建议讲一点大众相关的心理知识。
丁:原来如此
丁:是这样啊!
丁:哦!
我建议大家以后在聊天中一定要少用“原来如此”,“哦”,“的确这样”这样的回应。
类似还有:“额”、“不要”、“呵呵”、“骗人的吧”!
虽说可能大家没有恶意,但在对方听来。
你并没有认真听取他的建议,你反倒摆出一种高高在上,甚至不耐烦的态度在应付别人。
甚至我很赞同一句话:
永远不要去打扰一个常对你说“哦”的人!
(5)不听对方说完,就丢出强态度
A领导立即打断我,让我不要抬出什么心理学理论来,她认为我心理学理论学多了,人就疯掉了。
A领导是打定主意,不想约束某位老师,他觉得我烦。
某心理老师居然借口要改论文把她推开,为此同学心灰意冷,企图轻生被同学救下。
其实,我以前想说的是。
“伦理委员会一项调查发现,一旦某个心理老师不守某个底线,那意味着她应该是全无操守的!”
每个人都有强态度,但丢出强态度来中断对话,一定是情商很低的人才有的行为。
gt;>>03<<<
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好感,不是看某一方拼命表现自我的独角戏,这只会让对方反感。而是在你对对方的充分关注下,克制自己的表达欲去体会他人的细微感受。
因为改变命运最缺的就是——高于自身目前立场的眼界和知识。
平安兄向我请教是这样的:
(1)提供角度式
平安:老师,最近马云又说了个669理论,大家都认为他自毁形象。但是我查了下资料,我感觉他说这话,不一定说给我们听得。您要不要写写,我发资料给您。
比起很多人直接问:“老师,爆文要怎么写的?”
平安的技巧就高多了,他更多像是提供一个素材给我,而我通过他的信息收集,理清了一些事实,从而他学到了我的一些写作思考技巧。
据说,在国外名牌大学,获得教授青睐最好的方法,就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给他。
一旦有亮点,不仅教授会帮你丰富内容,还会得到教授的资源倾斜。
(2)“上次您说”技巧
平安兄有一点让我非常钦佩,我甚至向他学习了这个技巧。
平安兄和我聊天时,经常会提到我以前和他说过的内容,以及我过去写到的材料。
“老师,您以前说过,马云是个很有爱心的人,现在您会改变您的看法吗?”
“上次您在文章里说过,压力太大会降低平常人的生育意愿,我们还能找到相应的论证吗?”
和他聊天不会感觉自己被榨干,更不会有拖着某个人走的疲倦感。
一年后平安兄果然出书了,虽然他现在不怎么找我了。
但我觉得,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沟通”如此重要的技能,很多心灵鸡汤大师却把它归结于“套路”,强调直接暴露内心想法的“真诚”。
我觉得,一个不在乎别人感受,不加工自己表达的信息,而是把原始情绪和想法直接丢出来的“真诚”,不过是另外一种伤人的言语暴力罢了。
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在乎对方回不回你消息的。
因为当你发信息给对方时,是一种给与,而不是恳求对方的怜悯。
点击在看的人,
2019都会变得特别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