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安全感的五月,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文 / 桃子娆
2017年的某个傍晚,我在电影院里,哭着用完了包里的最后一张纸巾。
没想到时隔两年,第二部上映了,已经有心理防线的我,还是在昏暗的影院里哭了很久。
而我会被打动,不是因为我养过宠物,对正如这部电影所讲的,也不仅仅是狗。
但你一定都看过或者听说过她所参与执导的《老友记》《摩登家庭》和《我为喜剧狂》
就像《老友记》里面,她把自己和观众都放在了旁观者的位置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静静地看着主角们讲话,却也不觉得无聊。
所以她不用刻意制造笑料,也不用故意煽动情绪,就能让人没有防备地捧腹,或是突如其来地落泪。
其实,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大部分都喜欢用的手法,让观众陷入到早已营造好的情绪中。
我承认对于吸引观众来说,这是一种好手法,但未必是唯一的手法。
盖尔·曼库索利用了自己擅长的电视剧拍摄技巧,在保持距离的同时,又能让我们舒服地(而不是被迫地)融入到情节中。
这也是导演让我喜欢的地方:既有女人与生俱来的感性,又兼备专业习得的克制。
再说说《一条狗的使命2》
故事的主人公叫贝利。
它是一只不普通的、有使命的狗。
在第一部里,它的使命是守护伊森,而第二部里,它的使命是守护伊森的孙女。
孙女的父亲去世,而她的母亲偏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女人,在她的西方外表下,体现出最近几年经常被诟病的东方家长的暴力逻辑。
她酗酒、夜不归宿、流连于男人之间,甚至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把年仅十一岁的女儿独自留在家里。
同时,她又想支配女儿的生活,一遍遍地强调:“我是你妈妈,你必须听我的。”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狗十三》里搬弄是非的家长,也会让人想起《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对孩子成长不管不顾的父母。
在这个不称职的母亲身上,你可以看到来自原生家庭的痛,也可以看到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的女人的脆弱。
当女儿对她说:“你是世界上最坏的母亲。”时,
母亲答道:“我不是,我妈妈才是。”
这也是整部电影里,最打动我的台词。
因为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之间的对峙,而是两个丧失了爱的能力的人,在互相寻求救赎。
但它用自己的方式去一点点地软化、瓦解它们。
这个方式很简单,简单得甚至有点偏执,就是不停地穿越,不断地轮回,不管有多少阻碍,也要守护在它要守护的人身边。
这是它的使命,也是它试图告诉我们的道理。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进电影院之前,已经有很多心理防线了。只是看了个开头,就几乎都能预料到,这次导演又要用什么技巧把我弄哭。
但是《一条狗的使命2》不在我的预料范围之内。
它用一种最简单最正面,但也是我们最无防备地方式,去诠释该如何喜欢一个人。
虽然这是一部关于陪伴的电影,但是全片几乎没有直接出现过关于陪伴的对白。
这也是导演的聪明之处。
她没有直接表明主题,而是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我们:
最后。
那时家里没有别人,只有我和爷爷,而他看向了我,我却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任性地别过头,没有上前,甚至还带上了自己的耳机。
这段几十米的距离,几个月后,迅速变成了阴阳两隔的距离。
当时只以为自己不懂事,现在才惊觉,那是我永远无法弥补的,缺失的部分。
或许这也是《一条狗的使命2》存在的意义,它让我们落泪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提醒,要珍惜那些会帮我们擦干眼泪的人。
毕竟,你的生活里可能没有狗,但绝不能没有爱与陪伴。
晚安。
作者/ 桃子娆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编辑/ 刘白 谭敏
插图/ 一条狗的使命2
问两个问题:
点好看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