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江户食空间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江户食空间经典读后感10篇

2019-08-17 23: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江户食空间经典读后感10篇

  《江户食空间》是一本由【日】大久保洋子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江户时代料理社会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看的日本文学书籍,最开始是看平安时代的阴阳师类书籍,被各种妖怪小说吸引,后来慢慢的开始入坑了解日本各种文化。最近正好迷上了江户川时代,所以想读一读这本书。

  六月份,有朋友去日本旅游,期间一直跟我们感叹想念我国吃食,说日本料理好多都是生吃的,不太习惯,还是喜欢国内的火锅串串美食。我突然想起来之前追一档综艺我喜欢的爱豆去日本见朋友,在一家高档日料店吃饭,弹幕上一直在刷:你们知道这里的日料有多贵吗!好像在我们的眼中,日料就这两种吧,要么生吃的,不习惯;要么就是很贵,吃不起。

  但是日料究竟如何制作,如何产生,我们其实都不太了解。这本《江户食空间》就是带领我们了解江户时代日料的发展过程以及与如今日料有什么区别。读完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书不厚,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读完。不在乎顺序,你随便翻到哪里都可以直接阅读,不影响阅读体验

  虽说是以江户时代的吃食为主,但其中还涉及到了很多政治地理,社会等知识。例如路边摊的天妇罗等速食吃食,武士却因为身份阶级限制,无法像平民一样大方的买来吃。江户人民人生观是及时行乐...

  《江户食空间》一本吃货绝对爱读的书籍,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江户人民生活百态,民俗风情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二):[豆瓣荐书团]由江户食空间想到的

  看书之前特意去地图上查了查,江户位于东京东侧。再往东就是茫茫大海,也意味着,江户的食离不开鱼。

  如书的副标题,写的是江户万物汇集的料理与社会。事实上衣食住行,一开始都是为了生理需求,到个人私有财产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就开始追逐享受。而这本书,好像就在解释江户,关于吃的方面由简到繁的历史变迁

  而那些经典适应性强的美食,流传了下来,比如天妇罗,关东煮,寿司荞麦面等等。

  很多东西,在那个时代或者说那个时间段是停滞发展的,但是如果把时间的轴延长就会发现,岁月魅力,我们身上继承基因,在一步一步变强大

  还有一点是作者满满的人文情怀。写到江户发展历史的时候,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同情,对于发生大风引发火灾海啸带来的覆灭的记录,可是生命还是生生不息,今天的江户依然车水马龙吧。

  再就是,作者的严谨注释包括年号的记录,真实性没有办法考证,但是读起来感觉还是不错,就好像小说一样,虽然是江户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

  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了李海鹏佛祖一号线里,写到的文字目的一是为了提醒常识,二是写人类心灵深处情感

  总之一本关于吃的方面的书,同时在介绍江户的历史文化,写的还蛮有趣轻松解压。

  :谢谢豆瓣。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请问,你听过江户快手菜吗?

  今年初,久居日本的小姨回国。那段时间,我们每日都嘲笑她跟逃难归来似得在魔都胡吃海喝,临出发日本前,也是装了满满当当两大箱的老上海吃食,我看着她兴奋地靠把整个身子重量压旅行箱上才扣上了拉链

  小姨自小在上海长大,自是口味上带着些许对上海味道的习惯和思念。但即使除开这点,若单论吃,论食物菜肴玩出的花样,怕至少地球上是难找出能同泱泱中华相媲美的。我不比小姨久居日本,倒也有幸去过几回,走马观花过些那里的本地料理,包括外食和小姨家的日式家常菜。所以,我也颇能理解小姨边嚼臭豆腐边吐露心声的那句“日本真额么么食切”。

  所以,在我印象里日本人的菜式翻来覆去那几样翻不出花。骨子可能还带了些吃货国出身傲慢。直到接触了书里的一些文字。不同与一般的小品文,书里的某些出处考究到还算充足。这也让人信服地看到了这些江户传承来的菜品,可能变化不大,但一样一样,也同样是承载了满满的心思执念。利介用鱼肉做炸物(P14),为了缩短传统寿司制作时长而添加醋代替鱼的发酵(P25),费心凝结才能将不含麸质的荞麦制成面条(P37),龟甲万酱油起源(P67),和三盆糖的成功种制(P69),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的微生物制法柴鱼(P70)等等,无一不是为了让食物变得更美味而又方便快捷的智慧

  看着书里着重叙写的那些江户“速食”,最近开始独自“开伙仓”的我,也逐渐能够身临其境地将“要快但也要满足自己的胃”作为每天打开炉子时的唯一准则了。

  或许,美味而又快捷,才是推动料理发展的真正动力。自古以来,不分地区。而后,又繁荣习俗、文化乃至经济。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想当一个江户美食家,吃遍全城

  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如以食物为切入点种类繁多到令人眼花缭乱的食物,仅凭诱人卖相就足以打动人心。而这本《江户食空间》带着我,从单纯对食物充满期待转化为更想探究日本文化。

  江户时期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时期,一切安定下来,文化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于是在江户这座城市里,形成了日料的基本内涵。书中说“少了酱油和砂糖,让江户人食不下咽”。在徐静波的书《和食》中也提到过,在江户时期,酱油和糖才开始传入日本且慢慢开始普及。诸如我们所熟悉的寿司、刺身、鳗鱼等的调料主要都是酱油,因此离开了酱油,日本料理就没法成立。对于食料的来龙去脉,书中总是不厌其烦描述的很清楚,真像一本科性质论文。但也不会枯燥,其中加了许多有趣生动的故事,比如天妇罗的由来将军食谱简陋还不如平民,为了吃初鲣带来全民骚乱……这不仅是本美食书,更像一本社会习俗风情读物

  日本文化中的仪式感、人性化在料理方面也常有体现。有一段讲“温寿司”的,起初是觉得在天气寒冷的时候,让客人吃到冰冷的寿司不太好,就完全特意改变了寿司的做法创造出“温寿司”。还有,在介绍怀石料理的的诞生时,详细描写了上菜顺序和礼仪,非常讲究,最后还要加上一句“只要抱着真心普通人也能做出怀石料理!”哈哈哈哈,这很日本。

  总之,去读吧,穿越到江户时代的日本,做个吃遍全城的美食家。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一起来感受江户时代多元的饮食结构和社会魅力

  本书的序里就写到江户美食文化是以速食作为起点。从“速食”开始着笔,进而介绍集大成的“日本料理”。 江户时代的摊贩形态与今日流动性的不同,书中写到,是“采定点式贩卖”。可对老百姓来说,却是他们的移动餐桌。 有武士不惜变装也要购买的天妇罗,外来油炸料理的流传普及,寿司的进阶(开创崭新的制作方式:从至少要等一天才能吃到的寿司到急性子专属的即食寿司),后来居上的荞麦面,制作相对简单的蒲烧鳗鱼。而相对有利的社会背景,不同文化的蓬勃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江户时代又被称为德川时代。江户也是东京的前身,江户中期以后,总人口数高达百万人。与此同时,“挑着担子贩卖食物的经商形态”也随之产生。而最大的消费群就是江户。 酱油:“酱油之于日本料理的重要性,可说是如果抽掉这个风味的话,那日本料理还剩什么呢?”笔者的这句话高度肯定了酱油的使用价值。再者说,不同酱油的口味儿,有清淡、有浓厚。在江户时期,酱油极大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砂糖:从一开始被视为珍宝到后来的广泛利用。这两者相结合使用,创造出了极具日本特色的风味。高汤:日本料理中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东西。酒:笔者写到,对于辛苦度日的人们是不可或缺的饮品。而酒不仅可以当做饮品,也可当做食材。(上个月家里烧过加入两罐啤酒的鹅,味道还不错_(:з」∠)_) 对于食物,也从最初层面温饱向更深处探索。美食家也随之诞生。饮食文化开始萌芽,开始进入对“美食”更高级的满足。喜欢各种初物,疯狂追求,在价格被哄抬之后,继而家中栽培蔬菜也开始流行。 书中我读到的一个片段,印象还挺深的:江户时代的大胃王比赛。那时叫做“大酒大食会”,饮食在此时已变成游戏,可见江户人早就不止满足于对食品生理上的需求了。 第六章简单概述了料理样式的由来,大概分为三个流派来发展。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一探究竟,总的概述过后就开始按顺序详细的来介绍了。再者,受到异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日本料理也得以再进化。 日本料理可以渗透至庶民阶层,也可把庶民的创意转为高级化。从上至下,从下到上,会传承下去。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食之有味 味之有承

  现今的日式料理已经世界著名的菜系之一,而且与中国菜在国际上的形象相比,日式料理更为精致高端(这也是咱们中国菜需要学习改进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式料理这几百年的新生改良,也是有很多故事,《江户食空间》这本书就是讲的江户时代日本的饮食文化。

  首先,正如前文所说,饮食是与当地的材质关系的,“江户”的原意就有入海口的意思,靠近海边,鱼虾蟹等食材就是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了,所以这里很早就有了“烤乌贼”,而日料最为典型的“寿司”,也有包含紫菜、生鱼片等海洋食材。这里,作者通过考据的形式,给我们讲了“箱押寿司”到“握寿司”的演变

  再次,饮食与当地的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的。例如在著名的“明历大火”之后,江户城被烧了三分之二,城市重建工作繁重工匠们不能吃得太饱,所以比较简单的“天妇罗”就盛行开了,同时盛行的“一饭、一汤、一泡菜”的便饭形式,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明历大火”之后,当地死亡人数超过十万,幸运生存下来的人因为重建有干不完的工作,产生了“当天赚的钱当天就花光”的江户人特质,而花当天赚的并不是太多的钱的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吃,于是江户的饮食就繁荣起来了。

  这是一本相对严谨的书,作者讲的都是让人口水直流的食物,但在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的引用方面,还是非常多且认真的,同时,还经常在当页附上竖排的备注,让普通读者对于引经据典中的专业名词或冷僻名词,都能比较便利和快捷地了解。

  但不要因为说作者严谨、善引经据典就觉得这是一本比较枯燥的书,恰恰相反,作者写书之前,就应该确定了轻松活泼风格,所以你在说中会看到高高在上大将军竟然不能吃“天妇罗”等美味的油炸食物,但不是说将军真的很简朴,随后作者详细罗列了将军的食谱以及能吃不能吃的食物明细,看看也是叫人眼花缭乱。

  同样,讲到江户人喝酒时,内容也是非常详实有趣,而现在日料的高高在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正是江户人研究出了“究极”的料理,比如说为饮茶配食而衍生出的怀石料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买本书看看,这里就不剧透太多了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食之有味 味之有承

  现今的日式料理已经世界著名的菜系之一,而且与中国菜在国际上的形象相比,日式料理更为精致和高端(这也是咱们中国菜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式料理这几百年的新生和改良,也是有很多故事,《江户食空间》这本书就是讲的江户时代日本的饮食文化。

  首先,正如前文所说,饮食是与当地的材质有关系的,“江户”的原意就有入海口的意思,靠近海边,鱼虾蟹等食材就是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了,所以这里很早就有了“烤乌贼”,而日料最为典型的“寿司”,也有包含紫菜、生鱼片等海洋食材。这里,作者通过考据的形式,给我们讲了“箱押寿司”到“握寿司”的演变。

  再次,饮食与当地的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的。例如在著名的“明历大火”之后,江户城被烧了三分之二,城市重建工作繁重,工匠们不能吃得太饱,所以比较简单的“天妇罗”就盛行开了,同时盛行的“一饭、一汤、一泡菜”的便饭形式,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明历大火”之后,当地死亡人数超过十万,幸运生存下来的人因为重建有干不完的工作,产生了“当天赚的钱当天就花光”的江户人特质,而花当天赚的并不是太多的钱的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吃,于是江户的饮食就繁荣起来了。

  这是一本相对严谨的书,作者讲的都是让人口水直流的食物,但在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的引用方面,还是非常多且认真的,同时,还经常在当页附上竖排的备注,让普通读者对于引经据典中的专业名词或冷僻名词,都能比较便利和快捷地了解。

  但不要因为说作者严谨、善引经据典就觉得这是一本比较枯燥的书,恰恰相反,作者写书之前,就应该确定了轻松活泼的风格,所以你在说中会看到高高在上的大将军竟然不能吃“天妇罗”等美味的油炸食物,但不是说将军真的很简朴,随后作者详细罗列了将军的食谱以及能吃不能吃的食物明细,看看也是叫人眼花缭乱。

  同样,讲到江户人喝酒时,内容也是非常详实有趣,而现在日料的高高在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正是江户人研究出了“究极”的料理,比如说为饮茶配食而衍生出的怀石料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买本书看看,这里就不剧透太多了。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是江户的浮光掠影,但也只是浮光掠影

  略略读过,先说评价:这是一本无论何时翻到哪里都能看的闲书。

  看得出作者参考了很多资料,书中政治、地理、菜谱、经济与社会生活无所不包,从食物延展开来,上溯食物来源,述以政治环境,加上当时人们的生活百态,勉强可以拼凑出一幅江户众生相。

  开头说这是一本翻到哪里都能看的书,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作者每一章都分了许多小标题,如“逐渐成为国民美食的寿司”“散尽家财还是要喝的究竟是什么?”每段少则几百,多则千余字,虽意义简明,却少了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也缺乏对某一主题的深入探索,让我回想起小学时睡前必翻的《中国历史一千问》之类的科普读物。书中蜻蜓点水般提及各界,虽涉猎甚广,却失之浅薄,让人觉得作者在知识上露了怯,只能稍提,不敢详谈。

  写到这我才去看了作者简介,营养学博士,不精于此倒也情有可原,但这本书貌似也没能发挥其专业优势,显得乏善可陈。

  当然,其中的一些小知识很有意思,我一直以为天妇罗这种油炸食物是近代以后才出现的,基于不多的历史知识,我从未设想过古代能有平民将油炸食物作为日常饮食,书中作者说天妇罗是小贩集中供应的售卖方式,想想也算合理。另外,作为一个不怎么了解日本文化的人,我第一次知道寿司的米饭是用醋处理过的。。。。

  关于菜谱,想按照其中内容还原江湖年间日本菜还是有点困难的,互联网这么发达,就不要靠着这种书做菜了。

  毕竟是豆瓣赠书我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其他的不好听的,书里的两张明信片还挺好看的。。。。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艺术的饮食文化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迷恋观看日料刀工的一些视频,在B站有个叫春天的泉美食和手办达人,很长一段时间我关注着他发的日本料理视频,自然也就爱上了小智师傅(老智更厉害喽)还有小黄男神(一条黄色的毛巾)。当然没有长期看他视频的人大多不会知道其中的梗,但在娱乐与解压的同时,我对日本料理文化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看了这本《江户食空间》,让我与以前对于日本食文化的印象更加丰富了,在于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介绍日本美食的书,而是一本彻底的日本历史书,只不过在美食的切入点带领我们进入江户时代的大街小巷,意象着人声鼎沸的快食摊贩的叫卖和布满四溢的美味香气。吃货朋友能轻松获取很多食物的背景故事。

  我想如果真要把食物品出个滋味,那么它的前世今生和历史文化自然会注入进食物成为其灵魂,在食文化里食物本身自然是主要的,但附加的文化解读与讲究的规矩在东方乃至世界各地也是一成不变的传承着。从食材由来到做法流程;从工序演变到食器搭配等等,太多的繁琐甚至苛刻,精益求精在食文化中一直都是永恒的极致。

  但究其源头总会伴随民生和世俗,街边小摊有时候就是最好的就餐地点。在现代社会日本寿司已成为日料的象征,而且一顿正儿八经的寿司料理价格不菲,可是在江户时代寿司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实则是在适应着江户人性急的生活方式而变成了快餐,当然还有我喜欢的蒲烧鳗鱼,在去关西的旅行中,大阪的黑门市场,印象最深最爱吃的就是鳗鱼了,配着浓郁酱汁,这样的串串让人无法拒接。所以食物的演变往往是和你现在所认知的固有逻辑是冲突的,只不过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高端的料理(怀石料理)在文化和理念的先进,或者说在正式场合或礼仪修养上更加注重了。

  大久保样子的《江户食空间》也可以看作是艺术类读物,其实延伸了我对如今饮食现状的思考,饮食文化亦可成为重要的文化输出,如今我们接触到的日料太多了(国外的料理餐馆数不胜数),而且不得不承认在消费选择上会有很大竞争力,不仅在于口味的丰富更多是在设计、理念与服务的完善,这其实就是美食的艺术,似乎在简单的务实与世俗的人类必不可少的刚需(吃饭)里制造了一些美好的东西,很容易让人接纳,我们缺少一些平日里的惊喜,或是仪式感,吃饭有时是需要仪式感的。

  但换个思考方式,我们的现状正在加速发展,就好比江户时代的模样,我能切身的感受到一些相同的饮食氛围,其实饮食至于现在都在融合的状态,即便是“天妇罗”也是西洋音译,把饮食品种更加细分而已,区别也越来越不明显,所以还是很幸运在这个时代,有口福享受这些美食。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江户饮食面面观

  装帧与排版

  封面设计还是不错的,配合环衬(不知是否准确)显出层次感,比较新颖。内部设计简单却也有主有次,感觉还好。(私以为部分学术类书籍也可以稍稍模仿一下这样的设计)

  另:加上腰封好看些。

  本书排版的一大特点是正文采用横向文字,注释采用竖向文字从页面右下角开始从右向左排列,我个人还是比较适应这样的排版方式的。阅读竖排文字的不习惯感正好可以调节一下横排文字阅读久了之后的枯燥。然而,纵向阅读带来的新鲜感也容易破坏横向阅读的流畅感,特别是在全神贯注之时,对纵向阅读的不适应容易打破阅读的快感及内容理解的系统性。

  内容与翻译

  虽然读起来各种引用使人感觉像是论文合集,不过内容上没有过于深奥的知识,语言通俗易懂,易读性较强。部分文字有重复,每篇也不是很长,适合闲暇时刻像阅读公众号一样随手翻一篇,也可以像我一样一个下午没事儿通读一遍。

  作者对江户时期的饮食进行了概况描写。比较适合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初学者,其中也提到了不少学者及其著作,感觉可以作为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目。浅显也意味着在某些问题上没有说透,读者容易产生想要继续追问下去的想法。另外本书关注的更多是外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平民自身一日三餐则没什么介绍,可以说是江户时期饮食商业面面观。翻译上极少部分的语句保留了日语喜长句的特点,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需要多读几遍才能成功划分句子成分、理解其含义。

  感想与体悟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很有趣也值得研究的社会侧面之一。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忙碌而又重复的一天天里,每日都能有所期待的似乎也只有饮食了,在生活的重压下美食可算是一大慰藉。

  即便是在最初级的口腹之欲上也有等级划分,不同的食材各有特色,重要的似乎不是速食的品类最终能否荣登大雅之堂,而在于能否让当下品尝的人获得幸福。天妇罗的“逆袭”说明自古以来实打实的人气与口碑一直是王道,如今商家看重宣传广而告之的同时也别忘了让自己的产品也变得“能打”。有追求被认为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但追求过了度反而喧宾夺主、过犹不及了。本膳料理的形式化也好,《鱼翅与花椒》中对奇珍异味的寻求也好,一味追求究极,找寻珍稀,反而对饮食不再抱有期待,而失掉了烟火气的美食也会丧失其让人心驰神往的魅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