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计较对错可能就是最大的错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太计较对错可能就是最大的错

2019-08-21 03:22:53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计较对错可能就是最大的错

  今天,终于有空打开电脑,照例看看文章。偶然读到好友的一个反思,谈到孩子说了两个网名让她选,问哪个好听,随口答曰哪个都不好听。结果被孩子数落:“你太没劲了,你说我爸三观太正。你也是,你知道还不改。”她自己还一再解释:“我只是说出我真实感受我喜欢雅致一点的东西。”接下来只能是沟通交流受阻。

  这个现象是非普遍的。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很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给予希望家长,更容易这样做。我们大人认为非常正确,孩子却不以为然;我们喜欢某种方式(或者形式),孩子却并不认同。有人认为这是代沟,我觉得过于武断简单,这其实是我们的思维定式在作怪。由于我们年长,阅历丰富时间塑造了我们众多的思维定式,让我们可以很习惯地、迅速地做出反应。但是这种定式也是一个双刃剑,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解决一些问题,又制约我们解决另外一些问题,甚至是阻碍我们的发展。这就像栽树时候捆上铁丝可以固定,防止被大风刮倒,但是时间一长,铁丝如果不去掉,就会把树干勒出一道伤痕

  今天,我陪外孙玩。外孙快四岁了,他拿起一个木质数字“4”,我问他是什么,他说4。我又问他像什么,他说4,想了一下,又说像旗子。我给他转动一下再看,他说像带子。我又问,还像什么?他答不出来了。外孙的回答,旗子和带子都是有一定想象力的。有人讲过一个让人心酸的笑话,出示一个图:圆点,问是什么?在幼儿园孩子们可以说出很多机灵古怪答案。在大学,只有一种答案。为什么孩子有创新力?有人指责学校教育,当然是有道理的。可是孩子就是因为知识少,脑子里面的条条框框少,所以才会思维活跃。学的东西多了,严谨了,就会畏手畏脚了。这是一个悖论。所以说,创新力是教不出来的。我深以为然,至少是严格的训练越多,创新能力越差;循规蹈矩越好,创新能力越差。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往往是胡思乱想),这是教育领域应该研究重大问题。守规矩,讲文明,知礼仪,守秩序肯定是好的,必要的,但是创新,往往和这些是背道而驰的。发明创造,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不走寻常路,不循规蹈矩。

  人世间的很多事和道理,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这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问题。马克思提出一分为二的辩证哲学。其实,我国早就这种思想。《易经》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用一长一短两横线,代表爻,由此演绎出64卦,代表64个自然现象和人生大道理。阴阳和消长,善恶福祸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等等,都是辩证思维。《道德经》也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些话看似矛盾,其实是真理。当我们认为把事情做到圆满了,往往可能是制约了发展,所谓精心设计促进措施,可能就是一个个限制条件。所以,自然界和谐就是生长。什么是生长?土壤肥料都是脏东西,还有害虫,但是好的环境长不出参天大树。因为长得太快,就算长成参天大树,也是易折的。缓慢地生长,才可能是优质木材。这就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所以,《道德经》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由此还引发出做人做事和修身的道理:“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往往希望做得越精致越好,做得越细越好,其实,生长是缓慢的,生长的环境也不需要过于优化,这才是自然的生态环境,才会有自然的生长。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是慢的,是复杂的。缓慢既是过程,也需要是一种耐心,只要生命不止,就不是最终的结果。复杂是说,允许出现波折和反复,允许出现不尽如人意,甚至是不如意,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直有效,只能适用于特殊环境和条件,特殊发展阶段

  教育者应该首先要放弃一个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或者说我认为是好的。”当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我们就会豁然开朗。《孟子·离娄上》有句名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值得我们警醒:凡是我们的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该反省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就像《诗经》所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幸福生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