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两京烟云》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两京烟云》经典读后感10篇

2019-08-31 23:00: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两京烟云》经典读后感10篇

  《两京烟云》是一本由千慧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两京烟云》读后感(一):一本有个性历史小说

  看到《两京烟云:大明1392-1424》这本历史小说,我还是蛮惊喜的。现在市面畅销女性作家不少,大多作品是侧重言情的宫闱小说,而真正专注历史的女性小说家实在凤毛麟角。历史要求还原真实事件,小说要求虚拟性,要抓住偶然现实必然性。两者的统一并非易事。而这本历史小说,以神话为引,从两个政治中心转移作为切入点,以群像描写反映靖难之役中大大小小各色人物喜怒哀乐,不难感受作者在还原历史和小说创造上有个人独到造诣

  开篇以乾达婆、迦楼罗和天龙的神话故事为楔子,拉开了一个神龙降世的时代序幕,带有一丝命运悲剧特色,既影射了朱允炆的最终惨败,也给下文朱棣靖难之战中几场巧借天时埋下伏笔。而这种文章结构编排跟作者爱好古希腊神话有着密切关系

  而在采用的群像式描写,塑造人物时并不显得零散拖沓正文以朱棣、朱允炆、马恩慧的情感变化为主调,以叔侄之间的权力较量为中心事件,以南京到北京的权力转移为事件尾声,靖难之役中每个人物都在用自己热血生命演绎那个时代的伦理道义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带有作者个性的历史小说,以两京的政治转移缘由引发读者的求知欲,以各色英雄家族盛衰、朝堂蝶变一窥大明时代风华

  《两京烟云》读后感(二):不废江河万古

  千秋万载,过眼云烟,追溯往昔,历史苍茫而浩渺长河给予站在彼岸的我们无尽的感伤与喟叹,明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的靖难之役不仅是史家座上的常客,也生出一个又一个街谈巷议脍炙人口的稗官野史,《两京烟云》其书则又为这段历史绘制一副摹本,一卷热血与苍凉共舞的众生相

  作者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体形式同时深谙传统文学中的天人关系理念,将神魔元素融入小说开篇,四大名著中均可找到近似笔法,以天命所指暗示人之运命,从“天理”的层面界定了人物的合理性,使人物的性格决策行为变得顺遂而易于接受,也营造出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的玄虚氛围。而在天意人事之间自有一番角力,情节不局限于地面上、朝堂内的琐碎苟且,反而有波澜壮阔,气吞万象之势。

  命运始终是作家创作道路上不断探讨的母题,司马迁撰写不朽历史名著《史记》便以“究天人之际”为其神圣使命,而《两京烟云》最值得称道的则是将笔触伸向除却帝王将相外,平凡而无可计数的小人物的命运。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是平凡的,你我亦是其中一员,而在那些重大变革中却总有小人物的血、汗、影子,他们无足轻重、来往如漂萍,却顽抗着弄人的造化,肩扛胜天的大旗

  《两京烟云》立于正史,以通俗易懂语言具象化地展现了是时全景,唐宗有言“以史为镜,可鉴兴亡”,读一点历史,人生道路上便多一点通透与明达。

  《两京烟云》读后感(三):明朝麦克白

  看书名还以为和《京华烟云》有什么关系,看简介才知是明初的那些事儿

  对明初历史停留在《穿越时空爱恋》上,与影视作品里不同,此书写出了朱棣复杂一面,前期野心自然是有的,但夺权却更像是被逼无奈,还掺杂了麦克白风格宿命论和儿女情长,而后期面对敌人他的残忍作者也没有故意抹去。相反影视作品里常常弱小可怜无助的朱允文人设一改为腹黑“大魔王”,允文的性格从温文尔雅黑化有点突然,如果能描写得更细腻就好了。

  在朱棣、朱允文两股势力交锋时,各派人物轮番上场,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那些耳熟能详却未曾想过在一个时代出现的人物一旦汇合,便有种奇妙的穿越感)有虚构改编的,推动剧情发展,不禁让人想历史是否真的这般。

  小人物的番外篇是令人惊喜的点睛之笔,也传达了一种世事变幻,牵动每个普通人的命运。而逆天改命则需要莫大的勇气以及耐得住寂寞等待。但很玄妙的是,究竟改命后的命是不是真命呢?有待你我去细细品味

  不拘泥于历史架构来看的话,依然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作者笔下描写的女主和她生命中重要的两个男人对手戏细腻动人,即使是对历史话题不感冒的女同学相信也能从这本书里收获不少嘤嘤嘤。前期爱的越深,有预感后面就越痛,修罗场什么的更是让人抓心挠腮。过去市面上有不少清史言情小说,其实明朝也是充满趣味值得挖掘的历史素材

  不知作者是否有计划写一个系列,打造成明朝版《巨人陨落》。

  《两京烟云》读后感(四):读《两京烟云》随想

  看到朱允炆这个名字想起了小时候看的穿越剧,历史上朱允炆是在靖难中失踪了,那部穿越剧里朱允炆是穿越到了现代,看起来好像毫不违和有没有?

  只是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如果不说朱允炆消失了,而是说朱允炆被燕王或者燕王的手下杀死了,那么燕王朱棣将永远背负叛贼这样的骂名,而他打着“清君侧”的名声杀到南京的事情就讲不通了,所以朱允炆只能“消失”,这样朱棣的登基也就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了。

  朱允炆在削藩这条路上犯了太多错误。削藩固然是巩固王权必走的一步,但是朱允炆从一开始就采取了暴力行动,这必然导致尚未被涉及的藩王的警惕反感,十分明显地将朝廷和各藩对立起来,相当于失去了能够利用的潜在力量。削藩不一定要将藩王赶尽杀绝,通过一些和平方式也能削弱藩王的力量。然而朱允炆一开始便使用了暴力的手段,最关键的最有问题的是这种手段却只使用了一半,削到燕王这里竟然停手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是给了燕王朱棣时间,朱棣厉兵秣马,逐渐强大。而朱允炆的朝廷,因为做了暴力削藩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导致了其他藩王对朝廷的反抗(你说以后朝廷有难帮还是不帮?),也导致了像江枫这样的锦衣卫的对朝廷的失望,转而投向燕王朱棣。尽管朱棣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反叛!

  “这世上的赌局千差万别,大多数人赌的无非是蝇头小利,有的为此倾尽家产,而只有一小撮人赌的是一生命运,更有甚者为此押上整个帝国。因为就在这些人做出决定的那一刹那,帝国的齿轮已经悄无声息改变了它运行方向。”

  有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不敢做的事情。有的人因为内心道德感价值观,不得不做出选择

  最后还是想再感叹一下,朱允炆最失败就失败在于他的优柔寡断,过于书生气了。摆好了一道鸿门宴,竟然还是让朱棣回了北平,怎能不让我想起项羽设宴请沛公的故事。在明知朱棣起兵的时候,朱允炆最后在面对朱棣这样强大的叛贼竟然说出了“切勿伤了四叔“这样儿女情长的话。战场上真刀真枪,刀剑无情,不伤对手而将其降服,那岂不是要对手乖乖投降?面对这样的命令将士不敢使出全力,而敌人却如狼似虎,怎么打得了胜仗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两京烟云》读后感(五):这里有你所不知道的明朝那些事

  “宗之潇洒少年,举觞白眼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倘若他非诞于帝王之家,而是与花鸟鱼兽作伴、与笔墨纸砚为友、与诗词书画为故,想必会活得更加潇洒自由吧。宫殿上方,一轮明月静静地挂着,却丝毫感觉不到任何温度权贵中心,人情冷暖荡然无存。在这里,只有刀光剑影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朱允炆,这是你的命,天命难违。 朱元璋为了让自己的继承人后顾之忧地稳稳坐上皇位,将可能的,不可能的障碍统统清理掉。然而或许他这辈子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皇子孙子竟兵戈相见。朱元璋在位之时,朱允炆的孝顺温和谦卑、懂礼这般与世无争形象着实很难让人想到他继皇位之后的大举屠刀之态。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凡事一线,这条老朱划在朱允炆身上的红线,或许是对自己生前作为的救赎忏悔吧。为了排除一切的障碍,甚至把与自己当年并肩作战的开国之交变为刀下魂或是流放。自己一生,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尽了,也许真的希望自己的继承人不要被这皇权富贵冲昏了头脑,沦为下一个自己,才选看似温润如玉的朱允炆担此大任,以求国泰平安,天下盛世,再无血流成河。可是,这步棋一开始就下错了,一步错步步错,物是人非罢了。 所谓海誓山盟,终不过是一场虚无缥缈幻梦,只是做梦之人不愿让这瑰丽而脆弱的梦醒来。“以火结缘,一见倾心,此生只为寻你。”美人自古配英雄,只可惜红颜命运多舛,两情相悦又如何,还不是被命运的齿轮碾碎这绵绵情意。那一晚,朱棣独自一人站在冰冷的石桥上等着马恩惠——未来皇后,即将成为别人女人的人。这孤独的等待或许是能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此刻的朱棣或许真的希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可惜,灯火阑珊之处是他不能轻易逾越的皇宫。从此她为君,我为臣。终究,月老剪断了这股孽缘的红线。 本书以人物群像式的描写手法大气磅礴地展现了明朝的壮丽史诗,每个人物都被作者赋予血肉之躯,向我们生动形象地讲述着自己的此生。巾帼不让须眉的徐仪华,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蓝玉,一片赤胆忠心向燕王的三保,沉迷酒肉温柔乡的纨绔子弟李景隆…… 打着“诛齐黄,清君侧”旗号,朱棣由北平攻入应天,史称“靖难之役。”在这条不是成王,就是败寇的权位争夺路上,前方必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恶战。 究竟鹿死谁手王座花落谁家,一切尽在书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