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听课想到的
前几日连续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心有所动,意有所会,心中快乐无比。遂把此快乐之想,发而为文,希望能与同道中的有缘之人共享此乐。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硬性灌输,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在疑难处进行答疑解惑。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引导但不是牵着走;鼓励而不抑制、打击其积极性)。
教无定法,因文而异。一篇课文,要教给学生的核心内容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一般是不会变的(课标已作了相应的规定)。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展现教与学过程的教学形式,则可以因人因文的不同而变。这个可以变化的形式无论如何变,都必须围绕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围绕掌握核心内容和达成教学目标而变,不能离开这个根本去乱变。教学形式的变,教学方法的变,可以预先设计,也可以因时因势应变。能达于此境,则已进入教学的较高境界。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的技巧,是见招拆招的随意与洒脱,是手中无招,心中忘招,却能自由应对任何“招式”的化境(武林中讲的“无招胜有招”,正与此意相合)。如行云流水般,“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潇洒自如,全无拘拌,自由自在却又恰到好处;能于平淡中见神奇,于朴实处显炫烂。是历尽纤华后的返朴与归真。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要经历“众里寻她千百度”的不懈追求,才有“蓦然回首”的惊奇发现,才能体验到获得注目于“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的欣喜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