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好的我们》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9-03 23: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精选10篇

  《最好的我们》是一本由八月长安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套装全三册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8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一):个人留念,不必看。

  如果是我的回忆也许会给满分,但是我缺席了你最开始的那几年,只能全然当做新故事看,八分是简单爱情的八分。知道喜欢永远不会喜欢自己的韩叙,成年冷静理性的简单选择从当年活泼恋爱脑的过去彻底放手。转而收获高中暗恋自己的男生的爱情。大海前的那个吻她自己都认定游戏。后来呢,再次奋不顾身回到游戏里,大圆满结局。简单有简单的理由,但我自己有点接受不了。读完是感觉被真正成年人世界的丝丝冰凉笼罩住了。成年人就要精明一点,利益永远最大化。我害怕自己会找到合适理由说服自己服从这个规则。看完感到悲哀的是,游戏视角我无法共通。不仅是比我年长的人们感慨新生年代年轻人读不懂,还有我们的想要读懂却发现没有落脚点。握在手心按下会凹进去的操作键,需要光盘和机子驱动游戏,2.5D的游戏人物,很多实体已经悄悄从我们的日常中退场了。一人拾旧是独特,也是孤独。你捡起的是旧物件,旧影音。独自一人欣赏播放,收听。但再也不会有那年的街头的音响箱,两元一袋的塑料袋装的玻璃瓶雪碧,一整个小区全部都是跑得大汗淋漓小孩子。那年的夕阳锁在时光宝盒里,透明盖子供你窥视,可是开不了锁,无法偷跑过去。我们大部分人会欢呼雀跃迎接着一代又一代科技进步所得品,适当怀旧,然后一头扎进高精尖。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二):十万字番外真的很棒,一定要耐心看!!

  一开始看番外有些云里雾里,产生了几次想放弃看下去的念头,因为简单不再是简单了(似乎有些像余周周)。

  番外讲诉了一个平行世界,最好的我们是一个结局,番外又是另一番天地

  耿耿余淮刚进入振华,五班家长希望撤下毫无经验年轻教师张平,语文老师老太太班主任,耿耿被妈妈暗箱操作去了三班。

  耿耿余淮没有相遇。

  简单和蒋年年还是好朋友,徐延亮还是喜欢β,可是高二时一场车祸夺走了β的生命

  以上都是背景

  番外把时间推进2018年,简单回国,机场偶遇耿耿、舒克

  还有韩叙。

  就像简单所说:“我相信这个世界有神”她和韩叙才会一次次相遇。

  在少年宫初次相遇的欢喜

  在振华的甜蜜

  长大后的平淡

  她终于放下了韩叙

  在这个平行世界,另一个男孩也想简单爱着韩叙那样,卑微着爱着简单。

  或许在其他的平行世界里,存在着很多没有修成正果的暗恋。

  “世界上的爱情也就这么多,有的人得到了,有的也失去了。”

  看完番外,触动挺大的,似乎每个年轻人心里都有一份执念,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们还是会倾尽所有,不留遗憾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三):番外的世界可以为《最我》的世界补充东西

  二熊新版《最好的我们》十万字新番外大致是根据她之前挖的关于简单、贝塔、韩旭的坑改写的。

  在这个平行世界中,5班班主任是张老太;耿耿去了3班,并一直留在文科班里(也就是高二以后做了凌翔茜、辛锐的同学),也就没有了耿耿余淮;贝塔高二先去了3班,去北京后出车祸死了;简单高三转到3班。故事以这个背景为开始。

  大概故事就是18年的简单、徐延亮、钟曼,15年的舒克,03年的贝塔在梦境中进入同一个游戏世界中经历的事,只有想起自己是谁,并且在游戏中死亡,才可以真正走出这个游戏(否则下次梦境还会进来)。这个设定和《千与千寻》有些像,带了点奇幻色彩。不过这个游戏世界仍基本属于番外世界中(03年尚未分出两个平行世界)。

  现在看看番外的世界可以为《最我》世界补充些什么。

  第一,韩旭和简单秘密交往过。简单撞见韩旭和贝霖的事后,韩旭大概是因为自责,或者是为了稳住简单,不让她做傻事,答应了简单。但最后简单还是去学了文科,最后故意和韩旭没有填同一个城市

  就这条来说,可以放入《最我》的世界中。首先是,《最我》的世界高二一年绝大部分缺失,一些情况只能通过闪回知道。简单韩旭的关系和耿耿无关(耿耿和韩旭一直不熟),由于简单韩旭是秘密恋爱,番外世界中没有告诉徐延亮,《最我》世界中告诉贝塔的可能性也不会大很多,就像耿耿对于简单韩旭的事情没有了解事无巨细,贝塔就算知道更多,也不会知道每一件事。所以这一条放入《最我》世界中还算合理。最后一条就是,简单在高二时就知道韩旭贝霖的事(补课一般不会补体育课),但却一直留在5班到高二补课结束才转文科,韩旭得知简单转走后的反应(能让韩旭脸上有所反应的都是对于他来说的大事)看,这条可以放入《最我》世界中。

  第二,舒克对简单10多年的单恋。三班门口的惊鸿一瞥,游戏世界里的三次合作,舒克对简单早已情根深种,只是简单自己一直不知。舒克的出现填补了二熊早年坑的最大谜团,“勇者”不是韩旭,而是舒克。这两位在番外世界中应该可以在一起。

  只是可惜的是,在《最我》世界中,二人暂时没有在一起的条件。不是说一定不在一起,而是他俩在番外世界偶遇的条件在《最我》世界中无法达到。番外世界中,简单帮韩旭游戏练级(这个《最我》世界也可以存在,甚至网剧版都有),高二后带着游戏去3班找贝塔,遇到了舒克,并告诉舒克《勇者斗恶龙》这一游戏,让喜欢简单的舒克也跟着入坑。但在《最我》世界中,由于贝塔没有转到3班,简单也没有去3班门口碰到舒克的条件了。

  第三,《最我》世界的发展。番外的一大亮点是,番外世界的简单走出游戏后,阴差阳错进入了《最我》世界中,看到了耿耿成了知名摄影师,耿耿余淮在一起了,贝塔还活着,基本把大家最希望看到的都展现出来。

  这算是简单的杰作,在最后,简单和舒克强行进入游戏世界,告诉了还是初三的贝塔。虽然无法改变番外世界,但创造了《最我》世界。

  可惜,简单的幸福,和耿耿余淮、贝塔等,不在一个世界中。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四):《最好的我们》电影原著的4大不同

  1.男主设定不同:

  《最好的我们》原著刻画了一个普通的好学生余淮。余淮虽然学习好,但不是天才型的学霸,他的成绩稍不留神也会下降,面对竞赛紧张;余淮虽然自称“小爷”,在耿耿面前带着小嚣张性格好又机智,但他也是一个考不好就会怀疑自我的高中生,原著中的余淮真实、普通。虽然在耿耿眼中闪闪发亮,但也有弱点。后来余淮的母亲得病卧床,余淮扛起重任照顾母亲,他不敢联系耿耿是怕拖累她。

  而陈飞宇版的余淮更加青春、少年感十足,他更像是高年级只可远观的高高在上帅气高冷学长。电影里一开始没有展现余淮的弱点,母亲病倒后他突然的“堕落”,让对比更加强烈,仿佛是一下子受到了巨大刺激,缓不过来了,也不想缓过来了。谁要是堕落成这样谁都不好意思联系已经考上理想大学的女主角

  2.画风不同:

  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读了不知多少遍,边看边做摘抄,她的书总让我觉得可以一秒变成素面朝天的小女生。其中《你好,旧时光》是一段从童年而起的感情;《最好的我们》是高中同桌间的小暧昧;《暗恋·橘生淮南》讲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暗恋故事,但是都多多少少描写了高中时期生活,那是二零零几年还没有只能手机,还有人用小灵通日子

  八月长安笔下的他们,穿学生时代校服,上课时学生在底下交头接耳,有学长学姐在门口执勤,教室窗帘不干不净,要轮流打扫卫生。是纯粹校园风。

  而电影更像是台湾言情风,在楼顶作业,听歌,弹吉他;怪胎学长在雨中唱歌,男主智勇地冲进雨中将其拿下;男女主坐轮船女主试图偷亲男主。这样的青春让人觉得距离好远。

  3.分线不同:

  原著和电影的主线都是耿耿和余淮的故事,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除主线之外,原著中耿耿的家庭线、与简单、β的友情线也至关重要,这也是八月长安的青春小说与其他的青春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她让每个人设都更立体,更多面,更站得住脚,每个人都有其单独的、完整的故事,随便拎出来一对儿都是一部电影。

  【家庭线】

  原著中耿耿的父母离异,耿耿在父亲和阿姨以及“新弟弟组成的新家中有过不自在,也有过懂事的妥协,这是一个女孩成长细腻变化。八月长安最厉害的就是把这些青春时期男孩女孩心态和成长的琐事描写得细致入微。家庭是改变耿耿性格的要素之一,继母齐阿姨带来的弟弟也是七年后耿耿重遇余淮的关键点

  而电影大概因为时长原因,删减了大量内容,家庭对耿耿的影响不得而知。耿耿在七年后获得余淮消息,也是从徐延亮口中。徐延亮憋了七年连喝醉的时候都一丝都未透露,结果天台一宿酒醒了,女主头发都油了才说……

  【友情线】

  原著中耿耿和简单、β也是在高中军训中才相识的姐妹,简单因为喜欢的男孩子——韩叙考到了振华中学,他们三个都是班中学习没有那么好的学生,可以说三个人因为相同烦恼走在了一起,慢慢地感情越来越深刻,甚至在分班时的最后一刻一同修改志愿,留在了原来的五班。简单经历了对韩叙的喜爱失望,β也因为班主任张平的善良而对他产生了好感。她们都有各自的故事,不是每天作为陪衬围绕在耿耿身边。

  而电影中耿耿和简单变成了发小,简单和β这两个八卦小姐妹成了耿耿余淮感情线发展的大功臣,但是三个姐妹间单独的感情戏不多,她们仿佛是剧情进展不下去而作为点缀时的出现。

  电影中还加入了汪苏泷演的“怪胎学长”的形象,这个在原著中是一点都没有的内容。好像对情节也没有什么推进……仿佛硬cue到的人物……

  4.重要情节不同:

  这个IP最著名一句话就是: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现在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们之间隔着一整个青春。

  【最好的他】余淮。学习理科成绩优秀,文科成绩一般,打球帅气。

  原著中因为有韩叙和林杨、还有上一届的学霸学长盛淮南,所以衬托出余淮并非天才,而是靠不断的努力成为了优秀的他。在竞赛前,因为紧张,因为怕失败,耿耿在他的手臂上画了对勾的幸运符,保佑余淮竞赛中不会遇到知识盲点

  而电影中,没有了竞赛的紧张,也没有耿耿教余淮背课文的情节,对勾幸运符也是在高考前画的。相对而言,电影中对勾纹身意义不够深刻。

  【最好的我】耿耿。高中学习总是跟不上,需要余淮的帮助,和简单、β互相鼓励着进步,学习不好是最大的烦恼。

  原著中,耿耿高三的时候去报考了艺校,最后如愿成为摄影师,开了工作室,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甚至为洛枳学姐拍了婚纱照

  而在电影中,缺少了耿耿的努力,似乎只是因为余淮的堕落,才映衬了耿耿的好。

  电影里,最好的我们之间隔着一整个误会的青春。

  余淮失踪了七年,这时他面对优秀的耿耿是自卑的,特意穿了短袖衬衫出席同学聚会,这么多年过去对耿耿的第一句话是“你还好吗”。而后耿耿发现余淮的对勾纹身,强吻余淮,余淮又反抗拒绝。先撩后拒,什么操作?

  对照原著,耿耿在医院给弟弟陪床,夜晚在厕所外面等弟弟,这时她在走廊碰巧遇到给妈妈陪床的余淮,开始余淮没有看清耿耿的脸,但是耿耿听出了余淮的声音,后来余淮发现是耿耿,他眼神一滞,呆住了,才反应过来,说了一声:“耿耿。”耿耿最终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笑着朝余淮点点头,而后扶着弟弟回到病房。八月长安接着写道:我没回头。不是怕看见他,而是怕他其实没在看我。

  细腻真实。

  原著里,最好的我们之间隔着一整个错过的青春。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五):β,只有你做到了“Forever young”

  如果要在“振华系列”里选出最欢快的一本,《最好的我们》无疑是得票最高的。我也一直以为,八月长安是一个擅长讲述大团圆故事的作者。因为她说过:生活已经不圆满,故事就不必再破碎了。看完《罗德赛塔西亚,请回答》,我才明白,讲述破碎的故事,是需要勇气的。 我读这个故事,看着“振华学子”从青春纯粹的少年人阶段成长到一路得到又失去、相遇又告别的社会人阶段,我明白,我们是一样的。无论于他们或是于我而言,这种沉重的生命获得,同样需要勇气。 六周年纪念版新增的十万字《罗德赛塔西亚,请回答》,让我这个社畜在下班后一口气读到午夜,哭成泪人儿。 一、“人是浮尘命运是风” 世界上没有永远,只有“无常”才是永恒不变状态。 原来,β17岁时因车祸意外去天国了。 原来,徐延亮已经要迎接第二个孩子的出生了。 原来,韩叙在国外结婚了,却不是和简单。 但是,《同桌的我》(未出版)中的主角张小曼,一如往昔热血洒脱,而且对藤真仍旧念念不忘。 但是,耿耿依旧从事自己喜爱的摄影师职业,而且她的身边,有余淮。 ………… 走进振华中学七年了,我早已习惯(接受)了信誓旦旦地说要提前去另一个世界圈地的“包租婆”米乔的离去,习惯到甚至要思索一会儿才想起她的大名,就像徐延亮下意识只记得β而记不起蒋年年一样。 β陪伴我们从高中到大学,我早把她看作与我并肩作战的振华老友之一了。这个表面上大大咧咧却内心敏感、把情谊看得比前途更重的女孩子,在飞回振华想要陪伴失意好姐妹简单的机场路上,去了天国。 这个结局让我泪如雨下。 β永远停在恣意张扬的17岁,31岁的徐延亮走进了拥有老婆孩子房子车子的主流人生。一个脱离了人生的苦,却同时失去了人生的乐;一个找到了人生的乐,从而掩盖了人生的苦。 作为读者的我正走在苦乐并存的社会大道上,又能妄议什么呢? 2019年6月,《最好的我们》出了六周年纪念版,振华中学的主角们都走进了各自平行的时空,《罗德赛塔西亚,请回答》里有着他们完整的结局和新旧交替、悲喜交加的开始。 “抱着一个希望,总能等来另一个希望。”(P131) 我们人生仿佛也是一本书,当中有众多切切实实的“原来”和“但是”,却没有真实存在的“假如”。因为,世事无常。 “人是浮尘,命运是风,你不知道它何时起,从哪个方向来。”(P46) β经历了人生的大风暴,永远退出了浮尘圈子,打入另一个世界;简单仍旧在人世浮沉,以一己之力抵挡着东西南北风,命运的风打击她却又眷顾她,让她和韩叙分开,却带来了有如太阳的舒克…… 二熊也许想告诉我们:有完美有遗憾,有笑有泪,有失去有获得,这才是我们伴随疼痛的过分美丽的生命。 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的引力,是你” 八月长安在别册里花大量篇幅描画了“罗德赛塔西亚”的世界,写简单、钟曼、徐延亮、舒克通过做梦进入罗德赛塔西亚,披上互不认识的小马甲在游戏里并肩作战打怪升级,像极了亲密无间的几个少年人。 而现实中,31岁的简单和31岁的徐延亮却不能再像学生时代那样毫无顾虑地聊天了,他们学着客套和有礼有节,客客气气地表现出大方、懂事和不愿麻烦。 满满当当的距离感,拜长大所赐。 《罗德赛塔西亚,请回答》是一个关于现实引力和虚拟引力互相较量的故事。 31岁的简单,受着失眠和抑郁的折磨,收敛了少女时代的天真任性,站在条理清晰却身不由己的法务岗上,扮演着尔虞我诈的“恶人”,担起令自己怀疑自我的“职责”。 实际上,我们都不是“简单”,却又都是“简单”。 少女时代的简单,对待感情是百分百的付出,二熊认为: “(简单)只是沉浸在勇于付出的自我感动中,付出的方式是她最擅长的,付出的一切是她有且仅有的:崇拜、围绕、时间。”(P82) 以致后来善良的韩叙出于同情而以“医生”的心态与简单在一起,想要治愈她,盼着她“出院”。韩叙没有错,他尽力了仍无法真心喜欢简单;简单也没用错,她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喜欢一个人。 错的是命运。 17岁的简单,经历了失恋,也失去了最好的小姐妹β,十四年来努力过回正常人的生活,高考、大学、上班、下班、考证、偶尔恋爱、买房……干着不上不下的工作,过着凑合的生活,走进了生活本身的她有着不难过也不快乐的稳定情绪。 大部分的我们,像极了她。 罗德赛塔西亚没有引诱任何人沉迷,徐延亮权当梦一场,最终被老婆孩子牵引着回到了现实世界并忘却了罗德赛塔西亚的一切,钟曼也回到了现实中去寻找藤真。 只有简单,只有她现实生活的引力不够。 她为了那扭转β命运的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而喝下六种乱搭的烈酒获得醉眠来继续梦境,更在被医生抢救回来后依然数次佯疯来获取镇静剂返回梦境……别人眼中疯狂的简单,只是想要竭尽全力寻找罗德赛塔西亚中的小β,为了告诉她: “2004年整个12月都不要去机场高速,干脆不要去北京,三班不开心就留在五班……或者你连振华都不想考,都没有关系的……”(P176) 她想告诉她,她是她最好的、唯一的朋友。 她希望她活着。 拯救已经离世十几年的好朋友β,是罗德赛塔西亚对简单最大的引力。 而“勇者”舒克,只是为了守护留恋罗德赛塔西亚的简单。 舒克是31岁的二熊赠予简单的绵长无尽的温柔,是她的新引力。β终究没能复活,简单却从拯救β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生,与她的新引力一起走向依旧无法预知或躲避的未来。 三、二熊,谢谢你 《罗德赛塔西亚,请回答》不是一个圆满的故事,却是一个看似梦幻实则真实而且痛感强烈的故事。 我逐字逐句读了两遍,读的过程中多次希望二熊其实是在尝试写魔幻故事,或者寓言故事,我希望简单真的能从游戏中告知小时候的β出车祸的时间地点,从而帮助β规避车祸。 我希望β活着。 我泪流满面地希望β活着。 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辈子不长不短,被年岁催着向前,到底是选择安稳平和不急不慢地过日子,还是选择避开主流另辟蹊径去经历风雨?前一种安逸却平淡,后一种刺激却颠簸。 生活从来就不曾两全其美,平凡如我们,总是看不破。 今天的二熊已经走在自己年少时希冀的路上,却仍在经历着无尽的难题与烦扰,幸运的是她对未来仍抱有憧憬,对生活本身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我明白,极少写悲剧的她想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万全之策,本质是苦乐交加的。她希望我们学会爱与被爱,学会珍惜有限的生命和不可重来的缘分。 罗德赛塔西亚让长大后的简单和小学时代的β重逢,肩并肩在艰难险阻中闯荡,也算是对β突然离世的一种弥补吧。 游戏快结束时,小β连续问了简单好几个问题,最后一个让我泣不成声: “你长成很厉害的大人了啊,那我呢?那我呢?” 然而,被现实世界抢救醒来的简单没时间回答了。 我想代替简单对β说: “你比我们大家都厉害多啦!因为只有你,只有你,做到了‘Forever young’。”

  二熊,谢谢你。 谢谢你赠予我们温暖如初的诚意。

  注:本文首次发布于“金陵小小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aEc9qHeP8qSIPd11FTMhA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