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摘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摘星读后感10篇

2019-09-08 23: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摘星读后感10篇

  《摘星》是一本由付强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摘星》读后感(一):人类的手伸得有多长,世界就有多乱

  这本有趣,人类的手伸向了宇宙更远的地方去了,然后遇到了非人型非生物阻挠。阻挠还不算啥,人与人,人与自己复制体之间的血雨腥风才是脑洞大开。科幻加推理,还有机甲,很有动画感。开始时候会有点迷糊,因为主导科学家是个女生,又聪明的不正常,慢慢地适应节奏后,比较赞。感觉合拍成动画,效果一定出得来,比人演吸睛。

  《摘星》读后感(二):【钛艺书评】深空中的贝九——凝视深渊孤独游戏

  基本每年能出一本书的付强又带来了一本烧脑的科幻推理——《摘星》。这是一本在各种意义上都在凝视深渊的作品,也是历年来他最好的作品。

  付强自《时间深渊》开始就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语言,而这样的付出在《摘星》中达到了顶峰——笔力极强,没有废话,没有尬到不行的语言和剧情,而是不断抛给读者烧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断吸引着读者沿着付强布置的解密之路快乐地走下去,而且越到后面,他提出的问题就越事关我们头顶宏观磅礴星空,也事关我们人类全体

  这本作品的内容始于地球防卫军的摘星计划,各个心怀鬼胎的人被命运姐妹的线搅动在一起,所有人的表面目标是被晶体文明守护的Paradox星。Dust小队要利用Ash量子复活系统强大战斗机甲Jack、Queen和Ace,战舰潜渊号,去和未知的身怀绝技的宏观尺度上的晶体文明进行对抗。在对抗过程中,舰队中不断发生密室杀人事件,Dust小队不仅要面对外患,还要处处提防不期而至的内忧。只有将两者一起解决,大家才能险象环生的非常之地存活下去。

  当然,随着同被标记为各个罗马皇帝的晶体文明进行对战,本书凝视深渊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被地球防卫军的Boss黑川视为眼中钉的方慧是一个资质一般的研究者,但通过活用Ash系统,她成为了一个容器——装满了各个优秀智慧灵魂,使得她成为摘星计划的执行者。这样庞大的计划事关人类的命运,文明的前途,但对于方慧自身来说,她只是想知道山的那边有什么。不断地探求,不断地走到人类知识的最前沿,哪怕边境上充满粉身碎骨危险也毫不畏惧。在无限小镇,她与高云获得接近无限的生命,但她还是执意命令自己分身一般的AI机器人镧摧毁了这个他们存在了14万年的地方——为的是可以探索其他未知的地方。我想,这个凝视深渊的人,为深渊之谜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也就是科学和人类的关系。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科学是造福人类生活但有时也会制造麻烦的存在。对于探索者来说,科学就是了解世界的工具,是满足求知欲的最强工具。

  科学如此纯粹,以至于它是远超于人类想象力边界的至美之物。

  孤独的,渺小的,执着的,不知自身命运将走向何处的人类,永远活在寂静的,深邃的,充满吊诡命运和法则的宇宙之中。而科学就是这实力悬殊的两者进行对抗的工具与桥梁

  这样磅礴的对抗振聋发聩,宛如贝九。

  《摘星》读后感(三):脑洞大开的摘星行动——读科幻小说家付强最新小说《摘星》

  文、幽蓝

  看过红极一时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后,中国也出现大批脑洞大开的科幻作家,让人感觉中国的小说界迎来一股新的浪潮

  从刘慈欣的《三体》开始,刷新了我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局限,以前的科幻故事仿佛都在国外的小说和影视剧里。

  记得当风靡一时的《星际系列影视剧,人类和宇宙中的各类生物合平相处。星际飞船不停地向宇宙深处进发,发生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不由地佩服他们的想象

  看着这本由作家付强写的《摘星》,封面封底都是墨绿色混沌画面,仿佛隐藏着各种危机,看着就让人有种惊悚的感觉。封面的中间位置是一颗洁白的星球,画面上的所有的目标都向着这颗星球。

  封底写道:

“在遥远的九千万光年之外的虫洞,有一颗特别行星,它的外壳是小型的戴森球,内部却是无法解析的高维时空。”

  戴森球?搜索了一下,尽然是一位弗里曼·戴森先生在1960提出理论,是一种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的人造天体

  我只能用惊讶代表我的心情,心里想作者付强肯定不是普通的人,懂得真多,可以结合实际发挥想象。

  翻开封面,有作者付强的简介:“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热爱自然科学的深邃与精准,也爱上文学尖锐深刻。以对待科研态度对待科幻,以打磨实验精神打磨作品。”

  难怪有这么强的知识点,也可以想象到这本书里面不仅有想象,还有很多真实物理现象。把科学知识融汇到科幻小说里,也许在若干年后,可能成为现实。如今的社会上,很多新事物的出现,在曾经幻想小说里面就已经出现过。

  打开书页,看着里面流畅文字,作者用文字构建出一个新奇的世界,画面感非常强,真实的感觉到作者简介里说的“用打磨实验的精神打磨作品”。

  刚开始就写到主人公高云在雷德星上,一个与地球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星球,用详细的文字塑造了雷德星,让读者跟随着他的笔锋,行走在这个有地球1.8倍重力的星球上,看着他进行体能训练

  故事随着高云的行动和言语慢慢展开,计中有计,每个行动人员动画片宠物精灵”里面的人一样拥有一个宠物宝宝。高云也有一个机器搭档jack,人形机甲出发了。

  小说当然少不了美女,高云与方慧之间的感情纠葛,带着着嬉笑和泪点,让人在欢笑感动里,不停地翻着下一页。

  残酷又新奇地宇宙探险在作家付强的精美的文字里结束后,当方慧复活后,故事还要继续下去,开始另一个奇迹

  掩上书页后,遥望漆黑的夜空,外面哗哗地下着雨,秋风带来一阵寒凉,人类现在只能幻想着遥远宇宙。

  作者在书里用了很多专业术语,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许在未来真的会发生《摘星》的事情

  《摘星》读后感(四):摘星的小评论

  以前世界上存有的共识是,美国科幻,中国武侠,韩国言情。可见,科幻几乎在中国的分量特别轻。可是自从刘慈欣的《三体》问世后,我们的国家才开启了真正的科幻元年。

  随着科幻这个题材推广,越来越被大众关注,科幻已经有了一个从一部分科幻迷向全民延展的趋势。这个时候我们才有机会认识刘慈欣之后另一个这个领域的作者-付强。

  付强,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简介的后面那段话是:心里永远住着少年的中年大叔,热爱自然科学的深邃与精准,也爱上了文学的尖锐与深刻。以对待科研的态度对待科幻,坚持已打磨实验的精神打磨作品。

  从作者自我介绍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硬件设备比较充足,北京大学的物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所以只是储备以及知识的运营才会如此炉火纯青。后面的那段介绍则证明他的情怀,是软件,他是个懂技术的文字工作者,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了,他的作品可以和我们见面。第三部分的自我介绍则说明他对作品的精雕细琢,所以说,单凭一个自我介绍,就能发现他确实像是写科幻小说的作者,逻辑思维紧密。

  书的封面是以dust小队初级和那颗打算被带回布雷德星的Paradox行星见面的场景,也就是全书中做著名的摘星行动的场景。周围有jack,Queen等机甲战士在于守护paradox行星的文明战斗。以绿色打底,晶体环绕,又有着星际的感觉,再加上科技感慢慢的参战者,很是壮观

  本书主要讲的是高云等地球防卫军接到命令,要将戴森球一样的Paradox行星带回的行动,其中还设置了很多悬念,慢慢的一层一层展开,层层递进,技术和悬念互相加持,比较精彩

  全书的开头很亮眼,抓人眼球,仅仅在第一段就清楚交代清楚了,地点,主要人物,在干什么,环境如何。并且描写烘托很到位。整个第一章又引出其他的几个主角,并且侧面描写主任公高云的能力超群。最难得的是,作者在照顾剧情发展情况下,很自然的埋下了每个人都心存秘密的这个点。吸引读者看下去。文中的语言简繁得当,特别是台词精简有力,符合人物特点,这个也是作者的功力吧。

  文章中间的摘星行动也是各种物理天梯知识加持:Ash系统,超声波粉碎,克隆人,黑洞,虫洞,空间折叠,复制人,等等的,为文章的整体建立了一副好的骨骼。而填充在骨骼上的情节,也堪称比较契合肌肉,所以整体而言,看起来既不枯燥,又引人入胜

  作者的另一大亮点是,故事情节的走向中会时不时恰到好处穿插人物感情交织。本来冷冰冰的科幻行动,因为有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变化还有故事里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而有了温度,高云和方慧,镧,心境和要找的姐姐,伊迪斯,shadow,甚至最后的司令也感觉写的有人的感觉。所以说,整体而言,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引人入胜的作品。

  文章的最后也留了悬念,希望是下一部作品的引子。心境和姐姐的故事,说不准还是以心境为主角呢,哈哈哈,感谢作者,期待

  总体而言,这本科类型的图书不仅适合科幻迷,因为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和天文学知识,构建出了一副有理有据的,场面宏伟逻辑自洽的世界。它也适合非科幻迷,因为如果抛开那些硬核知识,情节和人物又比较丰满,人物性格刻画和情节设置比较有趣,所以说,看起来有趣,不是那么枯燥,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楔子埋的很好,引人入胜。

  期待作者后续的作品。顺便说一句:我们的梦想星辰大海

  《摘星》读后感(五):《摘星》:克隆人来了,机器人来了,复制人还会远吗

  人类的想象力真是无穷强大,万事万物皆有可能。宇宙是那么庞大和未知,让人们永无止境向往探寻。 《摘星》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和高级工程师,他是一个走在科学前沿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科幻爱好者。 《摘星》打开了你的脑洞,普及了很多科学知识,让人禁不住去相信,只要你敢想,未来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科技带给人们的变化,那是翻天覆地的。 想想现在的生活对于过去的人而言,那是匪夷所思,不可想象的。而未来的生活对于现在的我们也将会更加高科技,智能化。 爱迪生发明电灯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感受光明飞机的出现给了人们更加快捷的生活,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办公通讯更加便利,机器人的出现能更好地服务人们。 01.机器人已经慢慢地占领了各行各业。 《摘星》里有机器人厨师,机器人检修员,机器人科学家,机器人士兵。 现实中的我们也已经有机器人主持人,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快递机器人等。 02.机器人已经屡见不鲜,克隆人已经耳熟能详。 宇宙是那么博大,人们想要剥开重重奥秘面纱。 在布雷德星炎热自然环境下,一些士兵正在大汗淋漓地进行难熬的训练。 一个叫高云的士兵在训练结束后,潜入会客厅准备暗杀一个叫方慧的女孩,却被抓了起来。后来高云却被安排配合方慧和镧去执行一项叫《摘星》的秘密任务。 镧是一个和方慧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她是由科学家方慧制造的科学家镧。 另一个叫心镜的士兵经常躲在小山丘的灌木丛中,举着狙击枪,透过狙击镜,窥视着教官伊迪萨的房间。 心镜一直在寻找着姐姐,长得和心镜姐姐一模一样的伊迪萨是知道的,但她告诉心镜,自己不是他要找的人。 那么,他是谁呢? 她是心镜姐姐的克隆人。 心镜和伊迪萨也加入了《摘星》秘密任务。 03可以淘汰克隆人的复制人。 他们乘坐太空船通过虫洞(时间隧道)去往九千万年前的外太空,打算把一个特别的戴森球(内部是无法解析的高维时空),摘回银河系。 因为这项任务的艰巨,在太空船上,每个战士都要被备份。 这个备份很神奇,能够把当下的意识记忆身体都一同备份,他们会服下一颗胶囊定时发射信号,而系统在规定时间内接受不到战士存活的信息时,会自动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复制人。 相对于培育克隆人的复杂,复制人的复制更快,更精确。 复制人的技术能更好地为人类等生命健康医学技术提供参考意义。 系统不仅能复制完整的人,未来可不可以有新的技术用以复制单个的器官来医治和帮助更多的人,让人们远离病痛? 他们一路上经过各种困难险阻,最后找到了戴森球,虽然战士们都经历过备份,可是由于晶体文明的袭击把复制系统破坏了,死去的战士失去了被复制的机会。 最后只留下了方慧,高云和镧。 04未来还会有无穷的可能性。 资源可以是无穷的,在宇宙空间人的生命也能无穷,对知识的渴望更是没有止境。 他们三人在被逼无奈下进入了戴森球的内部。

  他们把太空船停在了空旷的山上,发现有一座小镇。小镇里面有街道,有房子,有超市,应有尽有,仿佛是个世外桃园,但是没有人。 方慧是个科学家,从不会做饭。 高云做了晚饭之后,吃完就睡了,第二天醒来发现盆子等恢复了原位,连原来的食材也是。 他们觉得很惊奇,过了几天还是这样,他们打算离开这个地方,可是太空船向上,向下,往前后左右开,都会遇到一个一模一样的小镇。他们走不出这个怪圈。 后来,没有办法,他们就在那住了下来,每天过着几乎同样的生活,方慧经常在那里研究着,可还是没有研究出来,他们又开了太空船想要离开却离不开。 他们发现了规律,物品到了凌晨就会被重置,而人不会。 于是,高云决定尝试用自杀来变成物品。果不其然,他复活了也被重置了。结果,每天晚上,高云都会拿着枪对着自己的头要自杀。 不过,过了几十年,高云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容貌,而方慧的两鬓已经有了白发。 后来,方慧也选择了自杀,这也就防止了她的衰老。 十四多万年过去了。 方慧每天醒来要么和高云谈恋爱,要么搞研究。这一天,方慧突然拉着镧的手,她决定返回银河系了。 她掀起了摧毁无穷安宁怪圈的风暴,告别了无限的小镇,是为了去探寻其他无穷宇宙的更多可能性,探访更加美丽的生命,前往未知的宇宙,满足对知识的渴望。 这本书让人对科学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对知识燃起了无穷的追求和热情的欲望。

  《摘星》读后感(六):从国产科幻小说《摘星》看如何用有限角色增强小说层次感

  文言文名篇《口技》短小精湛,文采斐然,令许多读者印象深刻。特别是其结尾“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句,五个“一”并列,表达出善口技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有限的物品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显示其技艺之高超,令人心悦诚服。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小说层次感的构建。

小说的层次感

  作为读者,除了关心基本的时间、人物和地点,对于小说的层次感也尤为敏感。

  通俗来说,层次感的直观表现就是它能否引发读者在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或是在某一角度进行深入思考。更简单一点,就是读者读完有没有感觉到这本小说“填饱了肚子”。

  以刘慈欣的科幻佳作《三体》为例,其出场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在书中承担的使命也各不相同。时间维度更是自文革时期延展至宇宙即将毁灭的未来,既有我们熟悉的一切也有我们难以想象的场景。更不要说《三体》在思想内涵上已经有振聋发聩之功效,不管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读者对于《三体》可进行分析讨论之处都不少,即让读者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交流。

  再以余华的名作《活着》为例,其本身的内容并不复杂,文本字数也不算多,但是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激烈的表达方式,以让主人公福贵“遭遇了那个年代所能遭遇的一切不幸”为载体,传达出直击人心的强烈情感,让读者无法不为之动容,也无法不对此进行思考。

  即使是消遣式地阅读,读者也会自然而然地希望尽量少一些废话,多一些层次感,使其读完后至少能觉得心满意足。

  富有吸引力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引起共鸣的感情输出,这三者可谓是吸引读者的利器,小说的层次感也多半以这三者为基础而建立。

  对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作者,若想在这三方面达到期望的目标,难免要落入拖沓、冗余的陷阱。

  ——误以为尽可能用字数来弥补笔力的不足能达到一样的效果,实际上反而凸显了作品的缺陷,让读者一眼就看出作者未能驾驭自己笔下的人物、情节和感情。

  换句话说,以有限的字数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显然比堆叠字数更胜一筹。

  字数受限,以上三方面的描写也受限。

  最基本的,人物的存在就会被极大的限制。再没有空间去让各式人物轮番登场、互动以推动故事情节,反而要力求在把仅有的人物塑造妥当的前提下将故事叙述完整、表达清楚,且能吸引读者,这对作者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一点上,国产科幻小说《摘星》可谓一流。

  《摘星》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高云等人在太空中试图将一个重要的星球运回地球。在这期间,他们遇到了作为星球守护者的晶体文明的反复攻击。同时,几人内部也并非团结一致,充满了阴谋和诡计的味道。经历一番磨难后,最终几人各得所安,各自开始新的生活。

  听起来是一个老套的热血故事,然而其亮点在于,整个波澜壮阔故事的核心部分只有五个角色:高云,心镜,方慧,伊迪萨,镧。

  纵览整书,这种特意将故事局限于有限的空间与人物之间的设定,非常像本格派推理小说的特点。读者们都知道,本格派推理小说之所以有这样约定俗成的特点,是为了让作者可以专注于构建匪夷所思的犯罪手法,也让读者可以心无旁骛享受推理的烧脑快感,而不必担心忽然出现其他角色引入的可能性。

  科幻小说与推理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核心是谜团的构造和解谜的过程,而前者没有此类定式可遵循。

  那么,《摘星》是如何做到利用有限的人物角色来丰富故事的层次感呢?

以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增强小说层次感

  毫无疑问,作者在设定主要人物角色时,必然会将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综合考量。

  “过去”来解释“现在”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历程,“现在”又为“将来”打下铺垫,使故事收尾不致突兀离奇。

  虽然对于读者而言这三个阶段各自有清晰的边界,但对于人物本身,这三者首尾相接,过渡平滑。

  在《摘星》中,初登场的几人都看似单纯无害,性格各有特点。临时组队的他们之间充斥着陌生和戒备的气息,符合通常情况的发展。

  随着叙述展开,读者会逐渐意识到几人并不只是“现在”有所纠葛,而是在“过去”也有交集。

  最开始,高云、心镜的身份只是部队机甲的驾驶员,伊迪萨是他们的训练长官,方慧和其助手镧则是素未谋面的科学家。

  之后高云被袭击的过去、心镜寻找姐姐的执念、方慧对真理的渴求、伊迪萨的身份等一一揭露,让敌友的情势越发扑朔迷离……

  平心而论,即使将几人设定为此前毫无瓜葛,依靠角色不同性格之间制造冲突,也完全可以将“摘星”的故事讲述得高潮迭起。

  然而,这样一来精彩程度就要大打折扣,其所损失的并非“摘星”过程本身,而是读者无法对于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只能借由他们各自毫不相干的过往来对“现在”的行为进行分析,而无法去体会人和人之间交错的命运对故事的影响。

  以方慧和镧的身份互换为例,如果男主人公高云的过去与二人毫无关系,那这一互换的动机虽然可以理解为是方慧为了保险而故意设置,但是对于高云而言就失去了意义,这一设定的作用也就极其有限。正因为高云的过去中存在着关于方慧和镧的谜团,她们的伪装在被高云戳穿时才更让人吃惊。

以想象力的具象化增强小说层次感

  《摘星》的另一个特点在于作者杰出的想象力和将其具象化的笔力。

  科幻作者的想象力总是令人叹为观止,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里有囊括2500颗星球的超级帝国,还将地球变成了一颗充满放射性物质的死星;《三体》中冬眠也好进入太空也好已经是小儿科,直接用二向箔把太阳系二维化才叫大手笔;《海伯利安》里时间逆熵的存在让一个成年女孩儿实现了真正的逆生长,最后她在父亲的怀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了卓越非凡的想象力,还要有能将它描写得栩栩如生的笔力,否则无法给读者以画面感,再精彩的想象也只能变成作者的自言自语。

  《摘星》中想象力得到充分展示的部分并非落笔于主人公身上,而在于对“敌人”的描写。

  在整本书开始四分之一的部分,主人公们就遭遇了第一次袭击,敌方是“一台巨型场发射电子枪,它有月球一般的体积,尖端却只有一个原子”。

  第二次的敌人是可任意变换形态、任意组合的超导体,其构成元素数量之多,可覆盖在摘星计划的目标星球表面,以至于主人公们一开始误以为它就是可以降落的地表;

  第三次袭击的敌人可控制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第四次袭击的敌人是行星尺度的石墨烯;

  第五次袭击的敌人是行星量级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是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只能观测到极少量的物质形态;

  第六次袭击的敌人是一个反物质恒星,它将幸存的高云、方慧和镧逼入了目标星球的星体内。

  这六位敌人的形态,可以说比《三体》中的三体星人还要令人吃惊——它们已经无法用生物学的概念去描述,只能用物理学概念来概括一二。

  接连不断出现的专业词语成功塑造出令人敬畏又紧张的氛围。难得的是,作者并非单纯掉书袋,而是将其应用于战斗情节。在与敌人作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战术和有效打击都是基于对敌方物理学上的认知而推测出的弱点。

  换句话说,从科幻作品格外强调的科技逻辑层面而言,对于敌人的设定并非空架子,而是切实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阅读到的内容具有非常大的信息量,堪称烧脑,使得阅读体验快感十足。尽管乍一看容易被各种拗口的名词和英文缩写拒之门外,但是随着主人公们对敌人的分析和进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能理解作者科技感十足的设定。

  换言之,本书对于整体背景以及敌人的诸多设定十分新奇,且对战斗情节的描写张力十足,让读者得以收获不同于阅读一般内容的独特感受。

  显然,这也可将读者“喂饱肚子”,使其阅读后回味无穷。

  这一角度所增强的小说层次感在于帮助读者拓宽了思维,给予了读者非比寻常的震撼体验,与以复杂的人物关系增强小说层次感相比,这种方式更为“硬核”。

  如果说后者的难点在于设计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那前者的难点则在于硬性的知识储备。考虑到作者付强的北大物理学博士背景,这一方面的突出表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一方法的一个突出好处是它与最关键的人物塑造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二者之间尽管有所关联,却可轻可重,全看作者是想将其仅作为背景设定还是运用于故事的发展之中,两种方式都不乏佳作。

  常言道,读一本好书,先是越读越薄,再是越读越厚。书自然还是那本书,字字句句都不曾改变,但是若其本身层次感丰富,读者每次阅读都尽可以挖掘新的思考点,自然觉得书中内容也越发丰富。

  任何一位小说作者,当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让读者一读再读的价值,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字数内利用有限的角色丰富故事的层次感,这一点可以参考科幻小说《摘星》的方法。当然,本书的优点并不限于此,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摘星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