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的基本理解
近读《程翔与语文教学》一书,他提到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解、原始理解、后续理解、创新理解、荒谬理解”几个方面的概念及比较,“原始理解”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和依据。“基本理解”是阅读教学的终点,与“原始理解”共同构成课堂教学流程的“首”和“尾”。“后续理解”既是学生理解深化的过程,也是为实现“基本理解”进行的铺垫。“创新理解”是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怀疑,培养创新意识,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如果说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基本理解”,那就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荒谬理解”不是对学生错误理解的否定,错误理解是正常的,但正常并不是正确,而“基本理解”是对“荒谬理解”的修正。
那什么是“基本理解”呢?程翔老师说:“基本理解”就是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课文的字词句、写作技巧以及主题思想所作出的客观的具有一定认同度的理解。它有三个层次:
(1)是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们知道:不同语境中的字词句其含义是复杂多变的,理解字词句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2)是对课文写作技巧的理解。比如文章布局谋篇,立意构思,倒叙插叙,开头结尾等等写作技巧。
(3)是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这个“感”可以暂且看作是“主题思想”。我们教师不能把参考书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一定认同此观点,他们会提出自己的理解,可能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是荒谬的,但也无妨,这时要鼓励学生发言。教师对此要把握好三个基本点:一是要从课文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和文体规律进行理解,不可抛开课文,主观臆断,作架空的分析。二是要分清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而不是读者的观点。三是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特点来理解主题思想。坚决反对那种置作者观点于不顾、只醉心于个性化理解的片面的做法。
程翔老师的“基本理解”的教学思想及理念,为我们课堂阅读教学的“量”和“度”,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品质,求异思维能力,起了很好的启发作用。它有待我们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