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大的花园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大的花园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9-25 23: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大的花园读后感精选10篇

  《大大花园》是一本由[法] 吉尔·克莱芒/文 / [奥] 文森特·格拉维/图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页数: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大的花园》读后感(一):如果满分为100,我愿意给它120

  「写什么」

  这本书分12篇,以园丁视觉讲述四季流转中花园的变化特别的是,园丁比花小、比豆小、比叶小,这是小园丁与大花园的故事。书中,猫背着鱼如人直立行走,园丁需要梯子才能爬上葡萄叶,葡萄可以榨汁、当网球、当炮弹、当气球化身恐龙蛋……这是一座不符合日常物理逻辑的花园。总的来说,人很小,其它一切都可以很大,这新奇角度使得书中一切充满趣味书名“大大的花园”实为恰当

  人类的一年通常从一月算起,书中开篇是五月,用行云流水语言,款款道来,陈述小园丁与大花园的因缘际会。字句如诗,清淡可口,读罢又读。

  这真真是一本集美学、诗、思考一身的超级好书

  「好在哪里」

  新奇视觉。该书立意“大花园”,并非描绘花园面积辽阔,而是反其道行之,将园丁微缩成蚁人,于是花园变得无限大。这一新奇视觉,使读者惊奇发现,花园里隐藏着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秘密植物与植物之间巧妙地保持着距离联系,看似腐朽土地也藏着不屈的生命

  细节丰富。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每天都会翻看,十几天过去了,依然能在不经意间在书中找到新鲜的点。这真是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书。它近A3纸大小画面充盈整页,细节丰富到以厘米计算。单是细看一页,也能琢磨半个钟。这哪是什么绘本分明是大画家作品展览

  如开篇“五月 花园”,光小园丁就有40个,他们形态各异,有的浇花,有的耙地,有的扑蝶,有的摘果,有的射箭,有的打高尔夫,有的走彩虹桥,有的在云端,有的撑雨伞……细看,彩虹、云、雨、撑伞,几个园丁占据页面小小一角,已自成小画,且不显突兀。再细看,彩虹居然是另一个园丁从箱子里放出来的。层层链接,趣味无穷,久看不厌。

  它的细节还体现在前后文呼应。如上文出现的射箭、打高尔夫、旅行的园丁,似乎与花园关系不大。但作者在“九月 园丁的剪影”中说,“和其他人一样,园丁可以做所有事:戴草帽;向天空举起双臂;点炸弹;玩蛇……”这么一来,前面园丁无厘头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行云流水。书中文字如行云流水,读来清新舒适,如凉夏雨后初晴行走山间。

  它说,“植物有自己日历。园丁总是把双手放在大地上,仰望天空。”

  --园艺应遵循节气时令

  它说,“在播种和收获之间,植物会发芽、生长发生变化。一切都会很好,如果没有与野草竞争,没有鸟儿偷食种子,如果没有兔子洋葱田里做窝,如果鼹鼠没有在萝卜下面挖地洞,如果蝉已经吃掉了蚜虫,如果雨下得恰到好处温柔规律。”

  --园艺应遵循自然生存法则

  它说,“打雪仗是唯一值得的对抗游戏:除了笑得气喘吁吁,没有其他任何痛苦……每年雪融后,从土地冒出来的植物都不一样。生命总是在创造。”

  --要耐住寒冬,花园里的植物自己会萌芽、生长。

  书中语言大多如此,每个章节与每幅画面均有相应关系。我喜欢读它们,一遍又一遍。从文字中可感受今年五月至来年四月,年轮圈圈,花园里的生命轮回不止,生生不息喜欢作者这份对自然的淡然与欢喜

  大自然小人类。书中呈现了一个大大的花园以及许多小小的园丁。小小薯类根须就是巨大的地下迷宫,足以让园丁迷路;榛子大如轮,园丁得推着走;菊花硕大游乐场,一片花瓣就是园丁的床。虽然书中一直强调,园丁照料着花园的一切,但大花园明显是小园丁穷极一生未能完成探索世界。正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试图改造自然为己所用,但自然的口袋里总藏着人类未了解的秘密。

  小小的人类大大的自然,正是作者未呈于纸上的寓意。这给读者带来更深一层的思考:小人类该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文章写罢又重读绘本,依然心生赞叹。如果满分是100,我愿意给它120呀。这真是我今年读过的年度最佳绘本,没有之一。

  《大大的花园》读后感(二):未必是插画师想象牛,其实是她特别想让你知道

  我们都说亲近自然,但大部分人日日生活自然之中,却永远与自然隔着一层。

  孩子们教室里出去春游,在书上认识二十四节气,这真的能算与自然融为一体吗?

  我们向自然索取,又转身离开,有人声称亲近自然,也许那只是一张精心设计自拍无足轻重注脚

  人们即便把鼻子凑近花丛,还是无法真正亲近自然。

  我们是观察者第三者,但并不是亲历者和融入者。

  《大大的花园》的作者就想,你真的想贴近自然吗?也许你个头应该变小一点。

  于是,她在书里画了很多小人。人突然变得和蚂蚁差不多大小。那些植物变成了森林一样的主体。这些人开始真正注意到大自然的无限细节。

  画家没有画出那些小人人眼睛。我想那是因为他想借助读者的眼睛,让他们钻到那种平时人们注意不到的地方去,让他们观察自然的真正的秘密。

  所以,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插画动人努力。画面上那些奇诡的想象,细致笔法不可思议场景,它不是炫技,他只是拉你过来告诉你:看这奇妙的世界,这就是自然!

  好了上图

5月的园丁把植物分类,花园便成了一幅画!花园里总会有让人吃惊事情发生。

  以上两幅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开本。我再拍几个局部高清图吧:

冬天是一只假装睡在厚雪或者枯叶下的巨型动物。对于飞行昆虫而言,没有什么比空气重要。从蚂蚁的视角看去,花的森林是一片花草原蘑菇就是蘑菇,是另一个王国

  注意哦,以上只是局部图,实际的页面信息量超大。这就是插画师厉害的地方,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地方,当你变小的时候,你就看见了!

  这本书的翻译也非常美,语言像诗歌一样。图文结合相得益彰,是我特别喜欢的类型!!

  《大大的花园》读后感(三):大大的花园里有个大大的世界!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跟这本《大大的花园》较劲,仿佛是钻进了一个死胡同来来回回探寻,可就是不想退出,坚决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本书的名字叫《大大的花园》,名字听起来毫不起眼,拿到书却惊掉了下巴——果然好大,大到我的笔记本电脑包都装不下!

  不过这本书真正引起我的兴趣并不是因为它大,而是这个大花园里的人,他们长这个样子

  我和女儿一起读这本书的时候,女儿立刻就发现了异常:“妈妈,你看这些人怎么都没有眼睛?”而其实,除了眼睛,他们还没有鼻子,嘴巴耳朵......他们的脑袋只是一个椭圆形,什么都没有。发现这个异常之后,我和女儿一下子来了兴趣,细细地看每一个人类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真地把书读了好几遍。

  那么,到底是不是每个人都没有表情呢?不是的,有极少数人类是有表情地,带着这个问题,你畅游《大大的花园》吧!

这是一本科普书

  从书中的文字里,你能读出“自然科普”的味道,它会告诉你一年的十二月里,花园里生活的各种生物,以及它们的生活行为习惯,像是一本自然科学指南

  五月,你得知花园最初被人类建造是因为要种植水果蔬菜,你还知道了把植物混合起来种植,有时候会长得更好。

  六月,你发现了旧cd成为了园丁驱赶鸟儿的工具,而且你还明白了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七月,你听说了山柳菊会在根的末端释放毒素,驱逐打扰它的禾本植物。

  八月,你明白了昆虫喜欢拜访花朵,是因为被花粉香味和花蜜的香甜吸引,而花朵需要昆虫的帮助,向其他花朵运送花粉。

  之后的每一个月,你都能了解一些科普知识确切来说,你能了解的知识还很多,毕竟这本书足足有五千多字,它可不是一本每页只有几行字的简单图画书!

  这本书里的知识丰富得就像园丁手中这朵向日葵,随时准备向你发射,把巨大的能量投射到你的脑海里。

这是一本魔法

  这座《大大的花园》里的人都没有五官,除了魔法世界,哪里有这样的人呢?然而还有更奇怪的事,也是只有魔法世界才会发生的。

  你看这里的植物,现实世界里见过吗?我当时看到这幅图的时候,一下子想到了切尔诺贝利,想到了《切尔诺贝利之春》,那是一个因为核泄漏导致的变异了的世界!

  如果第一幅图只能算是“变异”,那么接下来的情景是“变异”也无法造就的了,豆子里面住着猫头鹰石头也有了表情,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在人类看来,这个只能是被施了魔法的世界了!

  你见过这么大的树莓吗?高耸入云,大大的叶子成了人类的乐园,一粒果实也能成为坐骑,更神奇的是,果实摔碎了,里面还有蛋黄!好吧,这个魔法的世界从不遵从自然的规律!

  再看看神奇的大地吧!这只是大大花园的一个局部照片,大地睁开了一只眼睛,仿佛是一位母亲在看着她可爱孩子们,看着他们在自己的身体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这是一本“环保倡议”书

  如果你仔细读上两遍这本书,你会发现作者时不时就会提醒人类:你们不是环境主宰者,相反却是个破坏者!

  五月:植物有自己的日历。

  七月:园丁使用所谓清洁”土地的产品农药),实际上是在杀死土地。

  一月:由于冰雪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至海水可以灌入客厅高度。它们侵蚀海岸,淹没村庄,灌入市政大厅的一楼,真是太糟糕了!

  二月:农药会杀死花园里的生命。

  这本书不动声色地在教导人们:别再使用农药啦!别再制造温室效应啦!请尊重环境保护环境吧!

这是一本“观察训练”书

  这是一本超大开本的书,其中的每一幅画都是非常丰富的场景,如果你要讲故事,一幅画估计能讲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故事吧?然而对于儿童来说,故事的数量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这一幅幅的大自然场景中,去观察去发现。

  春天里,他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花朵,可以发现蜜蜂蝴蝶,可以发现豆子发芽,可以发现园丁小鸟把园丁的头当作了豆子叼走。

  夏天里,他们可以发现神奇的水果,可以发现七星瓢虫,蜗牛,甚至狐狸踪迹。当然,他们还可以跟随作者的图画走进地表之下,去发现植物的根以及它们生长的环境。

  如果这些还不够,那就观察一下园丁的剪影,单单这一幅图就可以打发一大段时光了吧?园丁在花园里的各种行为剪影,给孩子们提供了无数观察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

这是一本“生命”大书

  《大大的花园里》有这样一句话:“任何物质都有生命”。

  我反复回味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就懂了:这座“魔法”花园里任何物质都有生命,所以石头有了五官,大地会看着生灵太阳也有了表情。这不是魔法而是心的感知

  只有当我们跳出了人类自我中心狭隘想法,站在了更高的角度看待世界,用心去感知,才能发现世界万物皆有生命,它们跟我们一样,平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大大的花园》真的很大,它是整个世界。园丁不是它的主人,园丁跟这个花园里的一切物质一样,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这个花园里绽放生命的精彩

  这座花园里的人都没有脸,也可以说是脸太大了,占据了所有五官的位置。他们生活在这座花园里,无需看无需听无需闻,只需要用心去感知,把自己放在一个跟大自然里万事万物平等的位置,以开放的心,尊重的心来与自然相处,便能收获自然给他的馈赠

  你看,那些小家伙们都来看园丁画画,他们是朋友

  《大大的花园》真的足够大,大到我可以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有新的发现,每一遍都仿佛接受了一次心灵净化,每一遍都让我对大自然多一分敬畏,多一分珍视!畅读《大大的花园》就是在畅游大大的世界,这里有美景,有魔幻,有一年四季,有人生百态!

  注:本文首发公众号童书育儿”,转载请联系!

  《大大的花园》读后感(四):亲近自然:让孩子在心中播种爱、艺术、想象与创造力的种子

  大大的花园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灵的滋养培育,以及健全人格形成,儿童期至关重要

  这个时期是孩子心智与人格建立基础,要让孩子多接触和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有助于打开孩子的心灵,有利于孩子身体的成长

  随着社会发展,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却忽略了孩子与自然亲近,旅游不再是体验,而是匆匆打开、对比甚至是炫耀,越来越多的人工物品作为装饰出现在各类场合

  亲近自然似乎成了一种奢侈,我们对大自然的观察来源片面的想象,思维局限,条条框框束缚之下,自然变得不自然。

  前段时间入手绘本《大大的花园》颠覆了我对自然的认知,自然在作家吉尔·克莱芒、插画家文森特·格拉维的笔下,变得生动诗意富有想象,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世界。

  很庆幸,我出生农村,对自然接触更多一些,我喜欢大自然,她的美妙无法言语,阅读完《大大的花园》更加深了我对自然妙不可言的喜爱,在与自然接触层面,我鼓励孩童切身体会,亲密接触。

  出身于农学和园艺学的吉尔·克莱芒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植物学家,他被称为“国际风景园林设计领头羊”,1943年出生于法国,早年学习园艺。

  风景园林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从业者全面了解、掌握生物学、生态学、建筑学、美学、艺术等学科,而他已全面掌握。

  吉尔·克莱芒反对将植物仅仅看做是绿色实体或自然材料的建筑式设计理念,而是将自然作为园林的主体来看待,研究新型园林的形态

  他认为:人们过去建造的那些花园实际上和建筑一样,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炫耀,新型园林应该是减少,甚至没有人类的参与而形成的真正自然的场所。

  与此同时他也是生物学家、作家、旅行家以及摄影爱好者,扎实的功底、丰富的从业经验、独到的见解,让他的作品既有传统园林的严谨,又有开敞的自由空间,他的作品尊重自然发展、符合五彩缤纷的现代审美情趣。

  他出版的作品《动态花园》在法国园林界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了法国园林发展方向。

  吉尔·克莱芒笔下《大大的花园》以花园为主体,描述了一年四季花园变幻,独特的视角、富有诗意与想象力的文字,让人阅读时仿佛置身于小小的现实世界中。

  他的文字在插画家文森特·格拉维笔下逐渐完整起来。

  独特的视角

  在《大大的花园》一书中,作者进行绘画时,不再是俯视、平视自然,而是从兔子的角度、蚂蚁的角度进行花园世界描绘。

  我们来体验一下:

从兔子的高度...或者从蚂蚁的视角望去,花的森林是一片花的草原。 一切看上去都很奇怪,因为一切都离的太近了。从一个不常见的距离,仔仔细细地观察。 当然,园丁可以俯下身靠近地面,他有时会把鼻子凑近花丛,然而他的眼睛却无法感知兔子和蚂蚁的世界。因此他必须把自己想象成兔子、蚂蚁或者瓢虫,并做一点点努力,接受这片花的森林中植物之间巧妙安排好的秩序。 ... 植物以静止的方式彼此交流,以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存在。 它们演奏音乐,发射电波和电流。 以兔子和蚂蚁的视角看到的花的森林让园丁惊讶不已。他虽然无法全部了解,却饶有兴趣。 然后,他在画的森林中躺下来,侧耳倾听。 他尝试沟通,他尽其所能。

  《大大的花园》这本绘本中,描写了12个月,每个月份配套的图片由无数个场景组成,缩小版的人,放大植物,各类场景错综交叉。

  人们从果实中榨汁,背种子然后播种,园丁坐在瓢虫身上看电视,在植物叶子上打球...

  这不是对自然的破坏,而是用夸大的手法,展示出自然世界的丰富多样,以及人与自然谐相处。

  绘本插画中的人是无人脸,也就是说人物不具备任何表情,作者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读者的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会。

  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思考植物细节,当人物被缩小置身花丛的时候,我们遇到的世界便成为一种有趣的探险。

  人与自然的融合

  quot;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吉尔·克莱芒这样主张。

  然而现在人与自然的融合少之又少,孩童成长离自然越来越远,人工景观替代自然景观,孩子对自然的感知越来越少,太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与大自然亲近时,会被斥责:别动,小心扎手;别动,脏...

  我成长于农村,与大自然有着太亲密的接触,如今也依旧喜欢大自然,看到植物会好奇,会欣喜,在孩子教育方面,我鼓励她亲近自然,也会常常带她回老家,参与农耕、亲身体验田野、自然的快乐。

  《大大的花园》通过诗意的语言阐述一年四季的变换,生命的伟大,丰富有趣的绘画、真实优美的文字表现出人与自然恰到好处的融合。

  “森林中习惯了寒冷的居民在彼此交谈,迁徙到南方的鸟儿。伴随着春天的到来,会再次回归”。

  当人们设身处地去感受、去参与、去融入才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富有想象力

  《大大的花园》绘本中,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非常富有想象力。

  作者为每个月份取名相应的主题,在植物或者季节描述时,严谨的植物特性以幽默风趣的手法完成对应物种描绘,优美、富有想象力。

  冬天,如若我们想象将会是:寒冷、皑皑白雪、冬眠,周围一切似乎是寂静的。

  作者吉尔·克莱芒却不这样描绘,富有想象力的他如此描述冬天:

冬天是一只假装睡在厚雪或者枯叶下的巨型动物。 它睁开眼睛望着我们,逗着我们,看着我们由于它而承受的痛苦。 ... 它使白天变得短暂,使黑夜变得美丽;对园丁来说,它准备了一个美妙的玩笑。

  植物需要寒冷的天气,如书中所讲:对种子进行美丽的“春化”,以唤醒种子的休眠。

  园丁等待着。他知道结果会令他惊讶不已。每年雪融后,从土地里冒出来的植物都不一样。

  诗意的文字背后,童话了冬天,非常完美的讲述了冬天的特点:冷、昼短夜长、瑞雪兆丰年之后春天的生机勃勃。

  文森特·格拉维插画则完整、生动进行图画展现。

  亲近自然,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停留,更是以身作则的亲身体验。

  在书籍中遨游,体会与我们之前认识到不一样的自然世界,如若可以带着孩子真正亲近自然,相信孩童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更深,对自然世界的想象将会更加的丰富,也会培养孩子最真实的美感、产生无穷尽的想象力。

  《大大的花园》读后感(五):我想化身黑鸟,因一本书而近似成功

  5月,我们校园里大片的绣球花一起绽放了。很多学生在拍照留念,女儿也忙不迭地给花拍照,给我和她爸爸拍照。盛放的生命有魔法,让人类的心花也随之怒放。

学校今年的毕业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特林克曾说:“是鲜花使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中最宝贵的每一分钟里的具体思维充满了美。”我相信,那一刻女儿被这样的美所充盈,而我自己也是如此。

  我仔细观察着绣球花枝桠间的一丛丛小小的花苞,写下一首小诗:

  藏

  绣球花的一丁点儿花苞,

  藏着四大片花瓣。

  就像从前那个瘦瘦的我里面,

  藏着一个胖胖的笑颜。

  写完这首诗时,我看见草地上落下一只黑鸟,它正悠闲地步入绣球花丛,如小矮人般漫步去了。无论我怎样低伏身躯,都无法看清它的身影。我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化身成这只漫步花丛的黑鸟。从那样的角度观察世界,一定与我们日常的所见不同。也可以说,自然也会向我们讲述出另一种宏大世界不便展示的故事。

即将步入花丛的黑鸟

  很快,一个化身黑鸟的幻觉降临于我。当时,我遇到一本开本极大的书——《大大的花园》。这本书的封面上盛放着好几种花朵,一些园丁小人正伫立、停歇、躺倒、藏匿、搬运、行走于花中。我看见这本书,立即便明白了一件事:如果我化身成黑鸟那般大小,我与植物并立、交叠时,就会呈现出页面上的那些小人的姿态。

  为什么我产生了这样的投射幻觉?是因为这群小人是园丁,而我是教师,所以便产生了隐喻身份上的对应感吗?又或者,一个人只要身边有需要养活、照料的人,即便是针对自身,那么就可能在园丁这个身份中认出自己的存在状态?为什么我不可以全然置身事外地观看这些小人,而总想着自己像他们一样,走在花间,变得像我羡慕的那只黑鸟一般了呢?

  在这本《大大的花园》的每一个对页上,左页在以月历形式讲述花园一年四季的状况和园丁的活动,是植物学、博物学、生态学意义上的表述,右页则是与文字略微有些关联的花园景象的图画。两个页面的表达既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仿佛是一首乐曲中互相协作的两个并行不悖的声部。相比而言,文字所在的右页,较之图画所在的左页,在视觉吸引能力上略显劣势。毕竟,一本左翻书,翻开书籍,右页总是更先落入读者的眼帘,而直观的图画似乎比文字也更能主动地捕捉到人的眼睛。

法文版《大大的花园》封面

  这是否是说,那种情不自禁化身为书中小人的投射心理,可能与这本书的图像艺术风格有关呢?翻阅整本书,会发现书里的图画至少呈现出两种艺术风格并行的样态:其一是画小人用的清线漫画风格,另一则在清线轮廓之内运用影线风格画就。后者常常出现在严谨的素描作品当中。

  在世界漫画史上,最擅长使用清线风格创作作品的漫画家之一,是《丁丁历险记》的作者——比利时著名漫画家埃尔热。埃尔热所画的人物形象都有着清晰、明确的轮廓线,且线条的粗细变化不大,同时使用平涂色彩的上色方法,忽略阴影与明暗对比。

丁丁塑像和比利时著名漫画家埃尔热

  这样的画法恰恰就体现在《大大的花园》的小人身上,而他们周围的环境,包括动植物、怪物则是在奉行清线画法的基础之上运用影线画法完成的。这些清线极其生动地勾勒出小人图像,呈现出重动作、轻面目的特点:绝大多数小人都没画五官,只是顶着一张空白的脸在地上地下、花间水里、雪地林中来去奔走,形同动画片中密集出现的多帧人物画面,又如横过马路时红绿灯上的小人一般,是一种带有指示功能的符号化表达。小人周围的环境则带有远离尘嚣的宁静之感。当然,其中所画的种种绮丽的动植物、怪物形体则给人带来充满严谨的写实风格的幻想趣味。

  事实上,确实有观点认为,这种符号化的人物加写实的绮丽背景是《丁丁历险记》的风格特征。对此,史考特·麦克劳德在他著名的《理解漫画》中曾明确指出:“这种对比,能够让读者们将自己隐藏在角色之中,然后跟着角色安全地进入到那个充满刺激的世界里”。

丁丁和米卢

  《大大的花园》也如《丁丁历险记》那样,一面向我展示带有符号化且丰富多变,生动异常的园丁图像,一面用影线风格塑造出充满形体感的生态环境。大量的影线在给出阴暗、体积效果的同时,也把各式各样的图像牢牢地封闭在二维的被造平面上,产生宁静之感,使花园世界自成远离喧哗与骚动的人类现世的特殊时空。

  可是,为什么一张空白的脸会带给我那么明确的心理投射趋向呢?这种特殊的留白显然并非随意而为。美国著名漫画家克里斯·韦尔在一次采访中,公开表示:“在漫画创作中有一个误区——非要去画写实的眼睛。除非是用不连贯的蒙太奇式画面叙事,至少在需要靠人物的动作来展现情节发展的画面中,没必要把眼睛画得太写实。”《大大的花园》中的小人们确实是在凭借他们的动作展示画面所叙述的故事,而且他们的作者文森特·格拉维比克里斯·韦尔走得更远——他不仅没有给小人画上符号化的眼睛,而且还把整张小人脸都做了留白处理。这也太随意了?!

  不过,我确实知道无脸小人比有脸小人给人更多的感受力,因为我临摹过其中一个小人形象。我画了两次,一次画上眼睛和上翘的嘴巴,一次保留空无的脸盘。之后,无论如何,我看那张有脸小人都不顺眼,而那张无脸小人则让我逸兴遄飞,一次觉得他在凝视我,一次觉得他在看旁边那个有脸小人,甚至还有一次觉得他在仰头看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样的临摹与反思让我想起丰子恺对漫画的一种定义:“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画法。”从我自身的体验来看,这些小人确实是简笔画成的图像,其动作、姿态是他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而留白之脸使小人所显示的自身状态变得不确定,为观者将内心所想填入其中提供了可以实现的可能。

我临摹的两个园丁小人

  在《大大的花园》里,一条封闭的圆形轮廓线可以是一张小人的留白之脸,也可以是果实中的一粒籽实,到底是什么其实显而易见,因为只凭整体形态就可以判断,但这背后的规律却并不仅仅被总结为繁多的经验,而是可以抽象为心理认知方面的规律,比如格式塔完形心理学所要探索与总结的就与此相关。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知觉具有一种以“需要”为目的的组织或建构的倾向。当出现在人类视野中的图形不够完美,甚至有明显缺陷的时候,这种将其“组织”的“需要”便大大增加,当视野中出现的图形较对称、规则和完善时,这种需要便得到满足。根据这样的理论,回看《大大的花园》中的无脸小人,那种明显带有空白缺陷的脸,恰恰动员起观者的知觉,使其做工、想象,直到满足自己的内在所求。也就是说,一张空白的小人脸远比一张有了眉眼的小人脸,更能推动读者发挥主动性建构自己的认知,乃至有所获得。

  可是这意味着,我更愿意观察无脸小人,而不是说我能够将自己和这个无脸小人重合在一起。这样,就没法说小人的体验可以代表我的体验。那些以为我自己可以感受自己化身为黑鸟的体验,也就成了子虚乌有之事。然而,换做史考特·麦克劳德,就不会这样认为。在他看来,人们在面对面时,各自都能清楚地以视力捕捉对方的面部细节,而同时对自己的认知却只保持了最基本的水准,反映在脑中“只是一个速写式的排列”,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正因为如此,他强调:“卡通就像一个真空吸尘器,吸纳了我们的身份和自我认知……”这也就意味着,清线风格的小人那空无的脸孔,不仅出自画家设计时所用的脑中图式,而且与我自己对自身的认识图式也有可能重合。这样,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何我沉湎于《大大的花园》的那些图画时,绝不会认为,那些小人是如无脸男那样的他界存在,而是将其看成是帮助我在体验中完成化身黑鸟愿望的重要条件。

  不过,我完全可以想象,不是所有读者都有我这样的体验,或者他们也可以否认这种投射,毕竟人类确实无法完成化身矮人,穿行在植物中的日常行为。即便如此,《大大的花园》仍可满足人类深入体验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可能。因为全书图画的表情达意并非仅仅存在于小人的动作与姿态之中,而是与自然、人类这两者的直接互动有关。当我们翻开书页,看到有一个比正文身形要大的小人在写着法文单词“Le JaRdinieR”的页面上种植,而此后那些发芽的植物完全长成了“Le JaRdinieR”的形状时,我们是应该说,人类塑造了植物,让它们显现为可以辨析的具有意义的符号呢?还是说植物曾经显现那样的符号形体,并被人类习得,用以命名与植物相处的行为与学说?这两者或许都有可能,但也可能是人类与植物彼此选择,人类赋予植物成为食物、玩具、艺术表征之物的意义与可能,植物则满足人类口腹、玩闹、美学的具体追求。这两者互相渗透,如各自规定对方,引导对方的朋友,而不是要建立单纯以一者为中心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我相信,这是《大大的花园》的文字作者吉尔·克莱芒的本意。他在园艺工作中曾这样表达自身与自然的关联,那就是面对荒地时,“我不仅被大自然的再生能量所吸引,我也想知道如何将自己置身于这强大的洪流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园丁才可能凭着自己的工作,借助自然过程, 引导、丰富人类的好奇、趣味、仁慈之心。

《大大的花园》文字作者、法国著名园艺大师吉尔·克莱芒

  不过,《大大的花园》中的那些园丁小人并不一定是彻头彻尾的真实人类,而可能是一种园丁精神的具象体现。因此,我们会在文字中发现这样的语句:“园丁像小拇指一样撒播鸡蛋。他设定好路线,/组织大家来他的王国参观,自己却从不现身。”

  在这样一种统摄全书的精神引领下,图画作者文森特·格拉维凭着自己对自然与人性的精准、独特、丰富把握,运用一个个符号般的园丁小人描绘出了人类与自然丰富的关联。那可能表现在5月看到种子火山喷发一般的萌发,6月就有了小人以大炮发射种子,让同伴骑在种子上拍照的模仿、纪念行为当中;那可能表现在小人身穿宇航服,将植被丛生的花园当作宇宙的幻想行为当中;那可能表现在将一粒爱心形的种子射出,等待对方回音的交际行为当中;那可能表现在小人在果实中拼命蠕动,被封闭在花朵中的窘迫行为当中……世界存在于无穷与有穷的交汇,也在自然与人类的相遇时显形。

《大大的花园》图画作者、法国著名插画家文森特·格拉维

  除了不断发现《大大的花园》之中那些无尽的故事,还可以临摹那些简笔的清线小人,剪下他们,让他们代替我们出现在真实植物丛中。只要你我愿意,我们总可以再造自己和自然的故事。希望那些故事和吉尔·克莱芒、文森特·格拉维的花园一样,包含好奇、趣味,也不避艰险、困境提出的挑战,因为面对自然中的这一切,就是面对你我本身。

我的小人在花间做什么呀

  爱生活的塔克于2019年儿童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