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
娘如今八十多了,身体还算硬朗,一个人独居在家,闲暇之余,还是喜欢在门前屋后的菜地里种上一些菜,一来打发一些时光,二来不愁自己没有小菜吃。我曾劝过老娘,不能太劳累,以免影响健康。可老人就是不听,说是不放心外面买的菜,再说好好的地荒了,实在是可惜,不如随便种一些时令蔬菜,这样自己吃菜也方便。我见娘这样坚持也就没有太过干预,只是一再强调老人要劳逸结合,别把自己弄的那么累伤了身子骨。
我知道娘的菜园不只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我,只想让我多吃一些自己种的菜。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呢?只是不忍心还让八十多的老娘来牵挂我生活,这对我来说就是大大的不孝。
对于娘给我的菜,我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不要的话,娘会生气。说她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放在家里也是浪费,让我欲拒不能。若要的话,倘若次数多了,老人势必会认为儿子喜欢吃她种的菜,就会为此多花时间,就会起早贪黑地在菜园里劳作,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娘的休息,甚至会影响健康。
有时我回去看到娘为我准备的那些菜,我仿佛看到了娘驼背的身影在菜园里忙碌。想到这里,眼睛却已湿润,一种负疚感油然而生,只能偷偷地转过身去拭掉那些快要滚落的热泪。
今年是个天干年,老家又近两百天没有下雨了。水库里的水都被抽干了,鱼池里也没有什么水了,还好饮用的自来水还能按时送水。没有了水,原来成片的龙虾田也干了,香莲田里也裂缝了,娘的菜园也遭受了严重的威胁。没有水的滋养,有些菜都枯萎了,只能拔掉重新栽种其它菜品。
娘老了,实在是没有力气去担水了,甚至连一小桶水也提不动了,但娘的菜园却还是那么好,可想而知娘为了菜园付出了多少。我知道娘的菜园越好,给我准备的菜越多,我的心里就越不好受,心里的愧疚感就越重。
春季的雨水多,人勤地不懒,菜园里的菜长势喜人。每次回去娘都为我准备好了各种时令蔬菜,鸡蛋等土特产。弄的我感觉不是回去看娘的,倒是像鬼子进村后的大扫荡,心里特别不好意思。
娘每年春季都为我准备一些春笋。有的是才涝水装瓶的,有的则是被晒干了的。且不说到附近的山里扳那些小春笋是多么的难,也不说娘是如何将那些春笋背回的家,只说娘是如何将那些已经初加工处理后的春笋一根一根地装进瓶口细小的油瓶里的。那是一项多么费时的过程啊,装好一瓶估计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可是我的老娘为了我,她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有付出。
还有一些一时半会吃不完的菜,例如像芥菜之类的大叶粗茎菜,也被娘秘制成酸菜装进了坛子。而扁豆,刀豆等也被制成另一种风味的坛子菜。这些菜娘自己会留一点,其余的都给了我。
夏秋温度太高,娘就把吃不完的菜晒干,制作成干菜。像干豆角,干辣椒,干茄子丝,干瓢瓜丝等,只要是娘能做到都做了。每次回家娘都将这些菜硬塞给我,不要还不高兴的。现在我家的阳台上挂了几大袋娘给我的爱心菜,我一直珍藏着舍不得吃。每次早晚去阳台上,看到那些流淌着爱的干菜,我就会不由自举地想起娘,就会给娘请安,给老人报个平安。
娘把菜园侍弄好,然后把菜用各种方式送给了我。可以说,娘的菜园不是在老人的庭前屋后,而是在儿子的厨房里。每天做菜时我都会放一些娘亲手做的剁辣椒,这样后所有的菜就都有了家的味道,都有了娘的笑脸。那笑靥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满满的爱和牵挂。
我都是快奔五的人了,再过两年,儿子也会成家,我也会做爷爷。但不管我有多大,在娘的眼里,我始终还是个孩子,还需要母爱的滋润和呵护。
俗话说:娘有儿心,儿无娘心。这是对不孝子孙的讽刺和鞭策。其实老人到了这样的年纪,她们需要的真的很简单,就是不要让她们有孤寂感。有时间多回家看看,陪她们一起吃饭唠些家常。没时间就多打一些电话,让老人听听你的声音也行。做儿女的要知道,你每回去一次,下次能见的次数就减少一次。记住,孝顺不是做给谁看的,也不是为了标榜什么,而是做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秋渐渐凉了,也许马上就要下雨了。到时娘的菜园就不要娘一小桶一小桶来回去提水浇灌,娘就可以暂时歇息了。
我也曾想过让娘不再种菜了,但娘执意不肯。我知道我的本意是好的,但这弄不好会伤了娘的心。我知道娘的菜园不只是为了自己有口新鲜的菜吃,娘也想把自己的爱用这样质朴的方式传递给我,让我感到娘的关爱和呵护。
娘今年八十多了,我也不知道老天还会给我多少时日去陪伴去反哺。我不敢想这个问题,因为一想到这些,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孤儿一样心里就充满惶恐。我于是立马默默地去为娘祈福,愿娘每天都安康快乐。
娘在家就在,娘在菜园就在,娘在儿就不是孤儿,娘在反哺就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