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童遇害的背后:我儿子的面子,比你们的命重要
戳蓝字一键关注 摆渡人
☾
每晚21:39
-1-
毕竟我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我们与恶的距离》,也讲了一个精神病人杀害儿童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后,嫌疑人家属痛不欲生的生活。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中加害者的父母对着媒体下跪里面有个令人动容的观点,叫做:嫌疑人的家属,在成为嫌疑人家属那天起,就被判了死刑。
我相信,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也很心痛,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也是这样,杀害9岁男童的嫌疑人的父母,面对采访哭得泣不成声,表示“很心痛,心痛”,甚至愿意用儿子和他们老两口的三条命,来抵遇害者的一条命。
他们说,如果这样做没有意义,他们也愿意用余生来打工,尽可能地赔偿受害者家属。
我几乎要同情他们。
从2008年,他们的儿子出现精神问题,到现在十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做错了太多太多。
-2-
据“头条新闻”报道,冯小华发病的时候,刚刚19岁,还在念高中。
冯小华的父亲冯益听了老师的话,不愿接受现实,只带孩子去治疗“耳鸣”,治了一年,就把儿子带出去打工。
然而,无论冯益怎样自欺欺人,工友们还是很快看出,他儿子精神不正常。
儿子有没有精神问题不要紧,娶不到老婆才是大事。尽管他们的儿子,连法定婚龄还没到。
看到这里,我对他们一家彻底同情不起来。
是的,精神病人容易受到歧视,一旦确认自己的孩子有精神疾病,就需要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那个被匆忙娶进门的姑娘,经常和冯小华发生争吵,甚至肢体冲突,在忍受一年之后,一去不返。
想到这些,冯益只心疼自己的花销:“结婚花了12万元,连摩托车都是买的3800元的,结婚证没有打,在冯家住了一年就回去了。”
眼看儿子娶妻无望,冯益终于又带儿子去了医院,确诊儿子得的病叫“精神分裂症”,并不是“耳鸣”。
-3-
经历过一次含含糊糊,有意无意的“骗婚”之后,冯小华的病症终于被确诊。
冯小华不肯吃药,他的母亲就谎称有肠胃病,只能吃冷饭,全家一起吃冷饭。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吃了九年冷饭。
但在这期间,冯小华的父母,又犯了一个重大的失误: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政府有相关补贴救助,而他们宁愿辛苦打工,也要隐瞒儿子有精神病的事实,没有到相关机构报备。
靠冷饭拌药九年后,冯益夫妇觉得儿子已经康复,在没有进行复查的情况下,擅自给他停药。
10月30日,他们带儿子来长沙投奔已经出嫁的女儿。
被父母认为“已经康复,不会伤人”的冯小华,拿着一把改锥出现在电梯里,遇见了正要去上学的9岁男童。
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这是一场酝酿了十一年的悲剧,尽管期间,冯小华一家有很多次机会喊停。
但它还是发生了。
-4-
但我无法忍受,他们宁愿别人承担死亡的风险,也不愿承认儿子有问题的做法。
他们明明应该带儿子早点去治疗,但他们没有。
他们明明应该正视儿子的病情,及时进行复查,听专业人士的话,但他们没有。
他们明明应该意识到儿子的危害性,做好对他的监管,但他们没有。
他们一直活在自欺欺人的情绪里,却把风险丢给了别人。
一想到这些,我就同情不起来。
如果说,我们与恶的距离,真的很近。
那么,我们与恶的最近的距离,并不是事发当天,围观者不敢贸然上前的胆怯,也不是事发之后,人们对嫌疑人家属的指责。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冯小华一家藏起的诊断书和他们良心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真的只在一念之间。
-End-
点一下,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