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较真之语未始无益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较真之语未始无益

2019-11-19 10:08:52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较真之语未始无益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满井游记》,重点作者写景的方法进行探究

  首先,我提出学习要求:读课文,把作者描写景物画出来。然后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写出来。

  有学生回答比喻、拟人、排比。

  我请学生把比喻的句子画出来。然后点名学生读。读后,师进行概括。一切有条不紊地按照教案预设的思路走。而在这时候,胡月和王雪一起说,“麦田浅鬣寸许” 不是比喻。

  不由一怔,我拿着书看这句话,问她俩怎么不是?王雪的说法是,课文下面的解释为“麦苗高约一寸”,而找不到“像….”的词语。我再次仔细看看注释,请同学们都讨论一下,这是否是比喻句。这样一来,多数学生倒摸不着头脑了,他们感觉模棱两可说不清楚。这是因为课文注释中的翻译混淆了他们的大脑

  我说:“文言文的翻译,有意译和对译两种方法,意译呢,不一字一句地翻译,不死抠字眼,而是把大体意思说出来即可,我们课本中的解释就是这种方法。其实,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很简单,能够从句中找到本体和喻体就是比喻句。我们看,这句话中的本体是……”我这样说,学生一起回答——麦田,“喻体是什么呢?”有生找到了,是‘鬣’,“所以,”我说,“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这个问题解决了,我长舒一口气,还好,我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并讲出理由让学生信服,这多少让我有点自豪。没想到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刚才有学生说运用排比句式写景,当时我在内心立刻否定了这个说法。因为教参和教案书中根本没提这一点,我在备课时丝毫没有注意。所以,我不假思索,和学生说这里没有排比句。而此时学生的质疑声比刚才多起来,是,是啊。我想,还是像刚才一样给他们解释清楚才好。

  王雪说,“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妆而蹇者”是排比句。她的话让我也有瞬间的模糊,的确,这看起来是排比句,但教参和教案书中都没有提到,会不会孩子们理解有误。

  我在思考,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汲泉水煮茶喝的人,端着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妆骑驴的人,也时时有。“汲泉水煮茶喝的人,端着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妆骑驴的人”是三个短语,不是完整的句子,所以不是排比句。我把这个想法和学生说出来。其他学生都点头,好像我的解释有道理。自以为万事大吉,没想到还是胡月和王雪,这两个成绩最好的女学生,固执地说不对,就是排比句。我让她们说说道理,胡月说,这个句子是有三个相同的句式组成的,写了三个不同画面,应该是排比。

  此时,我看到她们的课桌上有一本语文全解,拿起来看看。的确,这本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这个句子是排比。这本书上的说法应该是对的,难道我说错了。想至此,额头的汗一下子就出来了。为刚才的牵强的解释而后悔,也为自己的不假思索武断惭愧。但我内心还是存有疑问的,我的看法真的不对吗?我不敢妄下断言了。

  我对学生说,这样吧,你们回家查查这个句子,我也去查一下,弄明白了,星期一我们统一答案

  下课后,坐在办公室里,心里一直思考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的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修辞,在这里却难住了我。我有点坐不住,因为下面还要到三班和四班去上,而这里没有我可以请教的语文教师。我决定校长上网查查。

  校长在办公室里,他原来也是教过语文的。我问校长,这几个句子是不是排比句。校长看后说是。我打开网页,查找。果然,是排比。

  校长说,这几个句式都是“…….者”,句式相同,结构相似,应该是排比。

  我的判断是错误的,答案水落石出,我的心里通透起来。

  那么,到底什么是排比句。回家后,我在网上终于弄明白。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这是我知识方面的缺漏,说出来不怕您笑话

  我想,星期一上课时,我首先要纠正这一个错误,然后再谢谢胡月和王雪。虽然,她们和我较真,也让我在课堂上一度的尴尬,但是她们让我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断督促我去学习。她们也让我意识到备课一定要细致,要严谨,要做好充足准备,不能机械参照教案教参,应有自己的思考。另外,“尽信书不如无书”,王雪和胡月是因为看了课本下面的注释,机械地理解了它的意思,在比喻句上理解错了。我呢,则拘泥于教案教参,书中没有提到的就否认了。文中所言“郊田之外未时无春”,而这堂课我感受到“较真之语未始无益”。的确,对我们教师而言,它非但有益,而且大有好处,课堂需要这样的声音,我们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也需要这样的声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较真之语未始无益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