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圈,仅自己可见
当和别人发生不愉快的时候,也会发一条愤愤不平的朋友圈吐槽,但发的时候常常选择“仅自己可见”。
一是我向来不擅长吵架,每次跟别人争论什么总会发挥失常,徒留事后懊恼。
二来我容易“怂”,处理那些直接的诘问和面对面的对质,总会手足无措。
想想看,如果那个人看到这条朋友圈会尴尬,又或是私下小窗来质问“你发的什么意思?”,那么本来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棘手。
想表达但不想被询问,想把一些话说出来,但不想让它面对某些回应。
不过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原因,发现最主要的,是我担心给别人留下“情商低”的印象。
我明明有情绪忍不住要表达,又不想气氛变尴尬,显得不懂事,所以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当鸵鸟。
毕竟成年人嘛,为人处世情商一定要高,要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
尤其是很多时候“高情商”已经成为一种为人处世标准,一旦一个人被冠以“情商低”,就显得很差劲。
我只知道和真正的朋友在一起,只要自己是真诚的,对方也坦诚相待,那就根本不必论及情商这个概念。
反而是面对关系不远不近的人,相处之中,心里会生出千千结,聊天时免不了字斟句酌。
有些不完美,人们称之为瑕疵,但“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决定了我们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
想来确实是这个道理,那些需要你时刻努力保持高情商的人,一定不是最靠近你内心世界的人。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味地求“多”,求“近”,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应付的负担。
比如在很多场合里,大家默认会活跃气氛就是情商高,开不起玩笑、容易冷场的人就是情商低。
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情商在线,不想成为“局外人”,也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而一次又一次地降低自己的底线。
所以不如坦坦荡荡地做个情商低的人,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做个情商低的人,只是不必把“情商高”作为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唯一正确立场。
毕竟那些能成为真正朋友的人,是会看见藏着你情商之下的东西的。
后来渡边前往东京读大学,结识了永泽,永泽是和木月性情截然不同的人,他家境很好,情商又高。每个和他相处的人,都如沐清风。
永泽把一切看得清楚明白,在人群中光彩夺目,大受师生们的喜欢。
"和他相比,木月的交际口才,简直就是骗小孩子的玩意儿,连比都不能比。
然而,我虽对永泽的这份能力相当折服,却仍旧怀念十分怀念木月。如今我更加确信木月的真诚,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才能全献给了我和直子。"
看到这段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心里觉得特别感动,我觉得这才是友谊真正的样子。
虽然我真的很佩服那种情商高,很会照顾别人,又会来事的人。
但如果你做不到,那也不必强求,只需要真心待人即可。
很多人都觉得要时时刻刻让所有人都舒服才叫做体面,情商高,但其实不是的。
而是该体面的时候要体面,该让场面尴尬的时候要尴尬,该要别人知道你的态度的时候,就表现出来。
以前我一直努力做个大家眼中情商高又温暖的人,后来我觉得很累,就慢慢试着冷下来,然后在变得有点冷漠的那段时间里,居然都有点嫌弃自己。
不禁想,我怎么会成为这样的人呢。
可是再后来慢慢就释怀了,做个低情商的人,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妥善保存好自己隐秘又珍贵的情感就好了啊。
我很认同她的说法,我们首先是我自己,其次才是扮演其他角色的人。
生而为人,我无法做到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既然只是平凡人,那么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自己觉得舒服自在就够了,所谓情商高不高的,也不必过多介怀。
以前我很羡慕那些可以左右逢源的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面面俱到,而我始终无法做到处事圆滑,尽善尽美,也因此觉得苦恼过。
后来才慢慢认清,可能我还是适合做一个乐得逍遥的低情商的人吧。
情商低点没什么不好,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些人生来就不擅长,甚至有点笨拙。
但笨拙没关系啊,真诚就好了。
我总是会把那些不足为道的情绪都设置为「仅自己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