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瞎比较”,毁了自己的成长节奏
1
接着我俩聊了起来,得知她家孩子才上了三四节课,我连忙安慰她,
“三四节课不过起步而已,不要太在意成绩。毕竟这个赛道上的孩子,很多都是学了一两年的老将。”
孩子刚学平衡车那会,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赛场上,我总喜欢拿他和其他学员作比较,甚至一度因为“孩子表现不好”而陷入焦虑。
后来,我跟了孩子几堂课,又跟教练了解了一些情况,才知道,想要骑好平衡车,并不是“使劲跑”那么简单。
有体力、有耐力只是基础要求,还需要花时间去掌握起步、加速和压弯、冲刺等一系列的技巧。
越早接触、练得越久的学员,不但体力耐力上去了,技巧也熟练,自然就跑得快。所以,小白学员,怎么可能是老学员的对手?
我会特别留心他有没有比上次更进步,课后也会鼓励他、表扬他。慢慢地,不但我的焦虑有所缓解,孩子骑得也越来越好。
同样是在做一件事情,但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积累也不一样,所以水平自然不可一概而论。
和经验丰富的大咖比,只能徒增挫败感,和刚入门的小白比,则容易盲目乐观。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自己比,只要自己这次比上次进步、今天比昨天成长,那么日积月累,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我之前报名参加一个线上的写作培训班,当时班里的近百个学员,现在早已分化为两个“梯队”:少数人成了大平台的签约作者,至今还在圈子里活跃。
而大部分人,早已不再从事写作,回归了工作和生活,星星就属于后者。
记得刚开始上课时,星星学习热情很高,交作业也非常积极,原以为她会坚持下去,没想到,不到半年,她就放弃了。
直到有次聊天,星星才说了实话:原来她坚持写作半年,也没写出什么像样的文章,再看看班里的阿娟,写了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上稿大平台。
没错,阿娟是我们那期学员里最出类拔萃的。但是星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阿娟的写作起点,却不是从写作班开始的。
阿娟毕业于211大学的中文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党报做记者,常年和文字打交道,不但文字功底强,文学素养高,而且选题的敏锐度也比普通人强。
而学财务的星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公司做客服,不但看书的时间少,动笔的机会也寥寥无几,积累不够,写文章自然吃力。
阿娟“播种”早,在写作领域深耕数年,而星星只进行了一个月的线上培训,才刚刚“播种”,差距显而易见。
不是星星没写作天赋,而是她心太急,以致于忽略了自己的成长节奏,用他人的速度来要求自己。如此一来除了自乱阵脚,怎会有所收获?
与其和别人瞎比较,不如早日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节奏,因为适合自己的,终究才是最好的。
3
在《沟通的艺术》书中,有一个心理学理论叫“社会比较”,即每个人都会依据与他人对照的方式评估自身。
正如书中所写:
我们借着和别人比较,来决定我们是优于别人还是劣于别人,是万人迷还是丑八怪。
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聪明还是愚笨……大都取决于我们拿来与自己做比较的那些人。
可见,比较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小骑手的家长,还是写作班的星星,甚至我们自己,都会不自觉地和别人进行比较,一边羡慕着,一边抱怨着。
只看到同事拿下年度销售冠军奖,却没看到他一年有300天在外出差跑客户,反观自己销售刚入门,一切都还在摸索中,所以订单还很少;
只看到老同学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证,却没看到她整整备考三年,刷了几十年本的习题集,反观自己刚入考证大军,知识储备尚少,所以觉得考题难于上青天;
只看到朋友创业成功买车买房,却没看到他已在社会摸爬滚打数十载,反观自己刚毕业的新人,人生阅历、职场历练都很欠缺,少有成就也就不足为奇……
有人起步早就有人起步晚,有人起点高就有人起点低,有人累积就多有人累积少, 可以偶尔羡慕,但一定不能盲目对比,否则只会徒增烦恼、自我怀疑。
树有树的长高节奏,花有花的打苞时间,只要努力生长,都是大自然一道美丽的风景。
只要今天比昨天努力,明天比今天用心,及时总结,认真复盘,总有一天,你将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推么推原创写手|桃小妖
编辑|琪鹅
统稿|薛笨笨
审稿|阿图如是说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方拥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点“在看”,和朋友一起看